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談談自私這個問題

​​

小明:我在思考, 看到一個人的習氣, 你感覺他很討厭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應該怎樣去面對?接受太難。 面對生氣

老師:人家沒有習氣哦,

是你有,

你憑什麼要管著人家 令自己不舒服, 你有什麼資格 權勢,

小白:有些人自認為有很多的缺點, 我從來不討厭, 討厭的結果只有一個可能:這個人太自私了。

老師:如果你覺得這個人太自私了, 自私的結果只有一個可能, 就是自私,

自私, 自己的私處,

自私有問題嗎,

自私只是眾生的一種習氣表現 眾生是自然界的眾生, 自然界的眾生 自然自私 自私自然, 礙你什麼事了,

難道你要讓他們像你這個聖人一樣無私無厭煩嗎,

他們不嫌棄你這個聖人 你這個聖人為什麼嫌棄他們自私呢?

烏鴉嫌棄豬黑, 豬嫌棄烏鴉大長嘴,


小白:如果認可自私的'好處~自然允許它的存在

老師:我可沒說自私好哈,

我只是說我沒有資格 也沒有權力限制別人 自私,

上蒼都允許眾生自私 聖人皇帝父母都允許眾生自私, 我算哪根蔥 不讓別人自私啊,

但我努力做到自己不自私,

我夾在自私的社會中, 時時刻刻沒離開自私, 面對自己的家屬和外人 對待就不同, 面對自己的群體 自己的徒弟 和別人的對待就不同,

所以 我就不能以自私討厭自私, 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上 和我沒有什麼不同,

這樣來看 自私也不是自私, 知道這個 自私還是自私 但是卻是用, 這叫從自私 到無自到無自私盡,

自私 無自私 無自私盡, 該幹啥幹啥。

別人的孩子 你不要嫌棄, 自家的孩子卻要慣著, 站在這個角度看別人 人家那也和咱一樣 叫關愛, 疼愛, 但是 咱看人家疼愛孩子 卻覺得那是溺愛 嬌縱嬌慣, 是不是啊 童鞋

以自私的角度來看 就算你捨身取義 捨身為國 為民 也可以叫自私。 你為什麼要為國為民捨身殺敵?你還不是為了你的嗎?你為了你的國 你的民。

你離開過自私嗎

因為知道自私 知道自己有私 也就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了,

從而也就不嫌棄別人了, 同時 自己的自私也就不再是包袱壓力了, 這就是我與眾生的差別

去除了, 同時 也就具備了平等性智, 也就明白了我不比佛差 也不比眾生優秀, 人 我 佛 共同一家, 等無差別, 這叫等覺, 這種覺悟與佛平齊, 但是 卻不名佛, 只有一步之遙, 這一步之遙 差在經行 功行,

就像行船 等覺菩薩正行駛到江河入海的海口處, 佛也行駛到這個地方, 所以是等覺, 但是 等覺是往海內行駛 大海深處 無邊無量 還沒有經歷, 佛是從大海行駛出來, 所以 等覺菩薩的智慧 雖然差一步之遙, 實際上 那是無法比擬的, 根本就不能比,

一尊佛的智慧 億萬萬等覺菩薩加起來也不夠其項背,

等覺菩薩的這種見地 就是佛知見, 他已經破了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知道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 所以才能進入如來性海, 僅僅是見地 知見,

進入佛地 性海之後的經歷, 就又不同了,

等覺菩薩的修行, 就是不斷的歷劫 不斷的累積福德, 行廣大佈施。 無一時非捨命時, 無一處非捨命處。

小白:恭敬眾生就是敬畏大自然, 他們都是大自然演繹出來的道。

老師:你說的這話, 必須是無欲無求的狀態下,

假如你有私欲 有所求, 為了達到這些 就必定要看別人的顏色, 那就有了限制, 你就要修改自己了,

等覺菩薩因為時時刻刻都在舍 都在佈施, 才會這樣

反正不能自己有求於人 還要修改人家 是吧?人家不讓你修理啊。 只能修改自己 順應人家的臉子, 。 你才能達到自己的願望。

當然 假如你有權有勢 一呼百應 那就不需要,不過呢 那些有大權勢 一呼百應的人,一定是順應了眾生的心 才坐上的,不然的話 早就被人家搞掉了,

要達到自己的私 最好是先成全別人的私,道德經說聖人不謀其私 反成其私,就這意思,

聖人之私 平天下,稱王,

阿羅漢就不稱王,對吧?

小白:多謝老師教誨

當然 假如你有權有勢 一呼百應 那就不需要,不過呢 那些有大權勢 一呼百應的人,一定是順應了眾生的心 才坐上的,不然的話 早就被人家搞掉了,

要達到自己的私 最好是先成全別人的私,道德經說聖人不謀其私 反成其私,就這意思,

聖人之私 平天下,稱王,

阿羅漢就不稱王,對吧?

小白:多謝老師教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