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會議速遞|未來天然氣車船能走多遠?看四大部委如何給行業“找路子”

11.20

T.O.D.A.Y

「天然氣」

“當前, 天然氣車船的發展面臨寶貴的政策新機遇。 《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的出臺, 標誌著我國各有關主管部門對加快推進天然氣車船的意義、目標和部署取得了空前的統一認識。 ”在11月17日召開的2017首屆中國天然氣車船發展論壇上,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原會長、論壇籌備組負責人、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天然氣車船分會名譽會長姚明德如是說。

據悉, 此次論壇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天然氣車船分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燃氣汽車分會、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節能裝備工委主辦, 國家燃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集安瑞科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主題是“發展天然氣車船 助力藍天保衛戰”。

在此次論壇上, 來自國家能源局油氣司、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和運輸服務司、工信部裝備司、環保部大氣司等四部委有關司局的負責人和天然氣車船領域的企業家、專家齊聚一堂,

研討天然氣車船行業的發展現狀、政策法規、市場前景、前沿技術、試點示範。

▷ 政策激發新動力 ◁

2017年6月23日, 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委聯合印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明確指出“天然氣是高效低碳、綠色清潔的低碳能源, 並可與可再生能源發展形成良性互補”, 提出要“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 特別是《意見》將“實施交通燃料升級工程”作為天然氣利用的四大重點任務之一, 對“加快天然氣車船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行業內一致認為, 《意見》的出臺為天然氣車船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國家能源局油氣司油氣處處長王晶解讀《意見》時指出,

《意見》的核心目標是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中的主體能源之一。 “一種能源要成為主體能源之一, 需要具備哪些要素和基礎條件?我個人覺得, 可以用資源夠不夠, 是不是屬於清潔低碳的能源, 還有別的國家經驗的借鑒這三點來佐證。 ”

王晶表示, 我國天然氣資源豐富, 資源探明率13%, 儲采比35以上, 說明以現有的開採水準和資源量, 國內的天然氣可連續開採35年。 進一步解決好“有氣用、用得起”問題, 將使天然氣利用在治霾和減碳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 而從他國的經驗看, 世界典型國家在推動能源發展過程中, 能源結構持續調整和轉型, 發生革命性變化, “煤降氣升”趨勢顯著,

石油消費保持相對平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環境所所長郭焦鋒表示, 要注重發展車船用天然氣, 培育天然氣成為中國的主體能源之一。 注重加快交通運輸清潔發展推進“油改氣”, 促進天然氣需求持續增長。 預計到2020年, 實現氣化車輛1000萬輛,

氣化船舶6萬艘, 交通運輸天然氣需求量達418億立方米;預計到2030年, 實現氣化車輛1400萬輛, 氣化船舶8萬艘, 交通運輸天然氣需求量達680億立方米。

▷ 成效與挑戰 ◁

工信部裝備司汽車處處長白華從五個方面總結了多年來天然氣汽車取得的成效。 第一是推廣應用穩步提升, 目前我國天然氣汽車在33個省市推廣應用, 保有量突破550萬輛, 加氣站接近9000座, 兩項指標均為世界第一。 第二是產銷規模日益擴大, 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LNG重卡銷量呈現井噴式的增長, 達到7萬輛, 預計全年產銷量達到10萬輛左右。 第三是技術水準顯著增強, 發動機和專用裝置的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 整車動力性能達到燃油車的水準;乘用車等效燃油消耗百公里4.8升, 提前達到了傳統汽油車2020年的目標;商用車等效油耗與柴油相當。第四是產業鏈條的自主度比較高,關鍵系統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第五是節能環保成果豐碩,我國天然氣汽車每年用氣超過240億立方米,替代燃油超過1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00多萬噸,減少顆粒物約1.5萬噸。

不過,天然氣汽車在推廣應用中仍存在若干困難和突出問題。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車輛處副處長曹磊指出兩點問題。

一是發展戰略的問題。天然氣車輛和新能源汽車同屬於清潔能源汽車,但有關推廣應用政策的層級上還有較大差距。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早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各種政策和資金的保障十分充裕,但天然氣汽車經過多年的發展仍處於產業政策層面,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時間表路線圖,以及量化的推廣目標。此外,在推廣方式上,因資源分佈不均、價格優勢不穩定等因素,還不具備全域全面推廣的條件。

二是氣源保障不夠穩定。在四川、重慶等較大的氣源產地都出現過一定規模或一定時間的氣荒,車用天然氣供應不足,車主加氣困難。一旦出現氣荒,車用天然氣供應排在居民用氣之後,無法優先保障,致使車輛存在加氣困難的情況。同時,天然氣的價格始終在波動上升中,目前較燃油的價格優勢已消耗殆盡。

對於天然氣船舶,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原副局長、巡視員解曼瑩表示,LNG作為船舶燃料始於2010年,無論是標準規範、政策法規,還是監管的制度建設,都是從無到有。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目前,全國現有LNG動力船204艘,已建成水上LNG加注碼頭(站)15個,已在深圳、上海、連雲港等港口示範推廣LNG動力集卡車近1300輛,建成車用LNG加注站13座,在建2座。

解曼瑩同時指出,從目前推進的進度和現有政策環境和發展環境來看,要實現到2020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10%”、“天然氣占內河船舶能源消耗10%以上”的目標還有差距。同時,天然氣船舶行業也面臨著船舶、加注站協同發展不夠,重大技術問題有待突破,市場尚處於培育階段,以及配套政策不夠完善等問題。

江蘇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長楊海兵則從本省LNG船舶推進過程中總結出以下三點問題與困難:現有船舶實施應用LNG動力改造的費用總體上還比較高,改建費用與補貼資金缺口較大,內河船用LNG加注站的建設、運營的規範和標準尚未健全。

▷ 未來如何發展? ◁

環保部大氣司機動車環境管理處處長韋洪蓮指出,在天然氣車船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找好路子,便於將來實現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下一步,要落實大氣法,構建環保監管制度體系;制修訂標準,加大新生產機動車環保檢查力度;強化監督管理,進一步降低在用機動車排放水準;加強技術引導,推進天然氣車船產業升級;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污染防治;加強督促協調,積極推進油氣品質升級。

多位專家還表示,天然氣車船的發展需要加強行業跨界融合,共同推進。解曼瑩稱,要鼓勵能源企業、裝備製造企業與航運企業合資合作,互利共贏。姚明德認為,天然氣車船的發展涉及能源汽車船舶交通環保科研金融等多個行業,不僅需要行業之間加強合作,還需要各個主管部門之間加強合作。

姚明德還表示,與天然氣汽車發展已經進入了全面推廣、擴大應用的規模化發展階段不同,天然氣船舶目前僅處於起步階段,其核心和配套技術都需要進一步創新開發,而且面臨著戰略定位不清、扶持政策不明、科研投入極少、缺乏經濟優勢等種種困難。

“因此我們應當大聲疾呼,天然氣船舶應該定位於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別是財稅政策扶持,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立專項開展科研,促進天然氣船舶的健康發展”,姚明德說。

楊海兵則強烈建議國家財政部延續對現有船舶LNG動力整體更新改造的補貼政策,並充分考慮到改造費用的實際情況,對現有補貼資金的標準進行適當提高。同時,建議國家研究出臺加快推進內河船用加氣站建設運營的規範和政策。“其中,從某種程度上講,江蘇現在需要的對LNG加氣站的支援,最主要的不是資金,而是政策。”楊海兵坦言。

此外,對於天然氣汽車的發展問題,曹磊提出三點建議:一,定位清晰,綜合施策,在新的形勢下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天然氣汽車的發展定位、推廣應用目標和具體的舉措,在此基礎上細化任務目標。二,緊緊抓住當前重點地區治理霧霾,嚴格治理重載貨車排放超標帶來的機遇,實施天然氣貨車的替代戰略。三,呼籲有關的能源企業加大對天然氣的供給,努力消滅氣荒,為車用天然氣提供充足的氣源保障,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進一步加大加氣站的建設力度,保證加氣方便快捷。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詳情

提前達到了傳統汽油車2020年的目標;商用車等效油耗與柴油相當。第四是產業鏈條的自主度比較高,關鍵系統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第五是節能環保成果豐碩,我國天然氣汽車每年用氣超過240億立方米,替代燃油超過1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00多萬噸,減少顆粒物約1.5萬噸。

不過,天然氣汽車在推廣應用中仍存在若干困難和突出問題。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車輛處副處長曹磊指出兩點問題。

一是發展戰略的問題。天然氣車輛和新能源汽車同屬於清潔能源汽車,但有關推廣應用政策的層級上還有較大差距。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早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各種政策和資金的保障十分充裕,但天然氣汽車經過多年的發展仍處於產業政策層面,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時間表路線圖,以及量化的推廣目標。此外,在推廣方式上,因資源分佈不均、價格優勢不穩定等因素,還不具備全域全面推廣的條件。

二是氣源保障不夠穩定。在四川、重慶等較大的氣源產地都出現過一定規模或一定時間的氣荒,車用天然氣供應不足,車主加氣困難。一旦出現氣荒,車用天然氣供應排在居民用氣之後,無法優先保障,致使車輛存在加氣困難的情況。同時,天然氣的價格始終在波動上升中,目前較燃油的價格優勢已消耗殆盡。

對於天然氣船舶,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原副局長、巡視員解曼瑩表示,LNG作為船舶燃料始於2010年,無論是標準規範、政策法規,還是監管的制度建設,都是從無到有。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目前,全國現有LNG動力船204艘,已建成水上LNG加注碼頭(站)15個,已在深圳、上海、連雲港等港口示範推廣LNG動力集卡車近1300輛,建成車用LNG加注站13座,在建2座。

解曼瑩同時指出,從目前推進的進度和現有政策環境和發展環境來看,要實現到2020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10%”、“天然氣占內河船舶能源消耗10%以上”的目標還有差距。同時,天然氣船舶行業也面臨著船舶、加注站協同發展不夠,重大技術問題有待突破,市場尚處於培育階段,以及配套政策不夠完善等問題。

江蘇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長楊海兵則從本省LNG船舶推進過程中總結出以下三點問題與困難:現有船舶實施應用LNG動力改造的費用總體上還比較高,改建費用與補貼資金缺口較大,內河船用LNG加注站的建設、運營的規範和標準尚未健全。

▷ 未來如何發展? ◁

環保部大氣司機動車環境管理處處長韋洪蓮指出,在天然氣車船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找好路子,便於將來實現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下一步,要落實大氣法,構建環保監管制度體系;制修訂標準,加大新生產機動車環保檢查力度;強化監督管理,進一步降低在用機動車排放水準;加強技術引導,推進天然氣車船產業升級;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污染防治;加強督促協調,積極推進油氣品質升級。

多位專家還表示,天然氣車船的發展需要加強行業跨界融合,共同推進。解曼瑩稱,要鼓勵能源企業、裝備製造企業與航運企業合資合作,互利共贏。姚明德認為,天然氣車船的發展涉及能源汽車船舶交通環保科研金融等多個行業,不僅需要行業之間加強合作,還需要各個主管部門之間加強合作。

姚明德還表示,與天然氣汽車發展已經進入了全面推廣、擴大應用的規模化發展階段不同,天然氣船舶目前僅處於起步階段,其核心和配套技術都需要進一步創新開發,而且面臨著戰略定位不清、扶持政策不明、科研投入極少、缺乏經濟優勢等種種困難。

“因此我們應當大聲疾呼,天然氣船舶應該定位於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別是財稅政策扶持,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立專項開展科研,促進天然氣船舶的健康發展”,姚明德說。

楊海兵則強烈建議國家財政部延續對現有船舶LNG動力整體更新改造的補貼政策,並充分考慮到改造費用的實際情況,對現有補貼資金的標準進行適當提高。同時,建議國家研究出臺加快推進內河船用加氣站建設運營的規範和政策。“其中,從某種程度上講,江蘇現在需要的對LNG加氣站的支援,最主要的不是資金,而是政策。”楊海兵坦言。

此外,對於天然氣汽車的發展問題,曹磊提出三點建議:一,定位清晰,綜合施策,在新的形勢下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天然氣汽車的發展定位、推廣應用目標和具體的舉措,在此基礎上細化任務目標。二,緊緊抓住當前重點地區治理霧霾,嚴格治理重載貨車排放超標帶來的機遇,實施天然氣貨車的替代戰略。三,呼籲有關的能源企業加大對天然氣的供給,努力消滅氣荒,為車用天然氣提供充足的氣源保障,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進一步加大加氣站的建設力度,保證加氣方便快捷。

版權聲明|稿件為能源雜誌原創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詳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