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分級基金將逐步退出市場

11月17日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否定了“通道業務”, 只允許一層嵌套。

此外, 《意見》明確打破剛性兌付, 建立了統一的“大資管監管框架”等條款將對公募基金行業帶來深刻影響。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認為, 對於公募基金來說, 分級基金品種可能是受到《意見》影響最大的品種之一。 根據《意見》, 公募基金產品、開放式私募產品等4類產品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 這意味著新規的過渡期結束後, 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意見》進行全面規範, 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者續期違反本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 尤其是分級基金產品, 這意味著2015年上半年曾經輝煌一時的分級基金產品將退出市場。

截至2017年11月20日, 分級基金母基金場內規模約為85億元, 分級基金子基金場內規模約為670億元。

今年前三個季度, 分級基金規模和份額大幅下降, 今年第三季度末, 149只分級基金較2016年年底下降31.2%;合計份額較2016年年底減少287.39億份, 降幅為24.67%。

早在2016年11月25日, 滬深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要求未開通分級基金相關許可權的投資者不得買入分級基金子份額或分拆基礎份額, 就已經開啟分級基金規範化投資之路。 曾令華認為, 公募開放式分級基金產品產生已久, 但在市場行情較好時發展迅速, 成為投資者青睞的產品之一。 由於其自身機制的不完善和助長助跌的效應, 在一段時期內引發投資者虧損, 後期加大規範力度也是意料之中。

中泰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戴志峰認為, 《意見》堅持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方針,

重點針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多層嵌套、杠杆不清、套利嚴重、投機頻繁等問題, 設定統一的標準規則, 同時部分金融創新堅持趨利避害、一分為二原則, 留出了資產管理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具體來看, 統一杠杆, 分別對公募、私募總資產或淨資產比例設定一定比例, 體現了監管層一以貫之的“去杠杆”的精神;鼓勵產品精緻化, 打破剛性兌付, 鼓勵淨值化產品, 給出定義及懲罰舉措等舉措體現了“買者自負, 賣者有責”的信託精神。 總體來看, 《意見》是逐步引導大資管行業回歸行業本源, 並給予較多充分過渡期至2019年6月底, 短期看對資管業務層面影響有限, 長期看利好行業健康發展。

針對未來公募分級基金可能的走勢, 業內人士表示,

公募分級基金產品主要存在2種趨勢:清盤或轉型為其他類型的基金產品。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原主任王群航認為, 分級基金存在的部分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監管層叫停分級基金, 因為這類產品不符合我國公募市場服務投資者的定位。 目前部分分級基金已轉型, 但仍有部分分級基金仍在運作。 目前, 相對于鼎盛時期, 分級基金規模降幅已大幅下降, 未來市場存續的分級基金產品究竟如何發展, 仍需等待具體的監管細則出臺。

(見習編輯:陳蓉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