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道家既提倡儉樸為何還提倡人要大方?

稍微瞭解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老君爺曾說:“吾有三寶。 ”三寶分別是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但在《老子》第九章還中:“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 ”在《淮南子》中還曾說:“老君爺曾說執持盈滿, 不如作罷;錘尖太細, 難保長久。 ”也就是說除了提倡節儉, 還提倡讓人大方, 不要捨不得財富, 這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是矛盾的, 所以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 為何節儉的人還要大方。

《淮南子》中是用白公勝的故事來說這件事的, 白公勝本是楚國太子建的兒子, 因父親造費無極陷害, 便攜家人出逃, 後有打回楚國, 自立為楚王。

白公勝取得楚國的政權後, 捨不得府庫內的糧食, 不願把糧食分給民眾, 七天后白公勝還是沒有分, 石乞進向白公勝進言道“我們取得這些財富的手段不正當, 現在又不肯把錢佈施給民眾, 我看馬上就要來災禍了!既然不吭分給民眾, 你不如把這些財貨都燒了吧,

免得別人利用這些東西來害我們。 ”

白公勝聽後覺得扯淡沒管這事, 第九天的時候葉公子高就從方城入侵楚都, 成功後馬上就把財貨分給民眾, 民眾都來幫忙打白公勝了, 第十九天的時候就徹底打敗了白公勝。

白公勝雖是楚國王室, 但並不是王位繼承人,

他強佔了不該繼承的國家後, 不能為他人謀福利, 又沒能力抱住自己。 這就像梟鳥(傳說此鳥子嗣會在長大後吃掉父母)一樣, 養大自己的子嗣, 最後被自己的子嗣吃掉有什麼不同了?

(梟鳥)

石乞對白公勝說的話在歷史上一直有土匪這樣幹,

在過去土匪是兔子不吃窩邊草的, 絕對不在自己根據地附近打劫, 反而會為根據地附近的民眾謀福利, 甚至會分錢。 不這樣做的土匪早就被民眾帶路打光了, 可以說石乞的話是毫無錯誤的。

老君爺提倡人們要節儉, 或是提倡人們要敢於捨棄財寶, 都是一種方法, 而不是目的。 簡單點說你如果不節儉, 你想大方也沒錢大方。 所以說一味小氣是忘記了節儉的初心。 正因如此節儉和大方客觀上不矛盾, 主觀上矛盾原因是人心變了。

想瞭解更多道教相關的玄學、文化、神秘故事, 請關注全真道士梁興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