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為何教科書總是不提孔子的老婆?

看過周潤發主演的《孔子》後, 也許很多人會以為孔子和他的妻子是琴瑟和諧的一對模範夫婦。 其實那只不過是電影的虛構情節而已。

在孔聖人留下的言論中, 除了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可能是老先生對老婆有感而發的議論外, 就沒有任何關於孔夫人的隻字片語。 曲阜縣誌記載, 孔子十九歲時娶宋國的亓官氏之女為妻, 一年後生下兒子孔鯉。 在嫁給孔子多年後, 亓官氏先於孔子去世。

這寥寥數語幾乎就是關於孔子妻子亓官氏的所有描述。 而亓官氏是個怎樣的人, 她和孔子的關係怎樣, 都沒有留下記錄。

根據>記載的內容, 有人推論出「孔子出妻說」, 也就是「孔子離婚」說。

「伯魚母死、期而猶哭, 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 遂除之。 」

伯魚, 即孔子的兒子孔鯉, 在喪期後還哭死去的母親, 孔子聽到了就很不高興地說:太過分了。 可見孔子對離婚的前妻確實是充滿嫌惡。

>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有相似記載。

另外, >還記載了一段話,

「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喪之, 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 道隆則從而隆,

道汙則從而汙, 伋則安能?為伋也妻者, 是為白也母, 不為伋也妻者, 是不為白也母, 故孔氏之不喪出母, 自子思始也。 」

鄭玄為我們保留的珍貴資料看出, 孔子的孫子子思最過分, 甚至不讓兒子子上去為出母守喪, 理由是:既然她已經被休了, 就不是我的老婆了, 當然也不是子上的母親了。 冷漠無情溢於言表。 子思所繼承的儒家所提倡的“孝道”竟是具有男女之別的。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對前妻充滿怨恨, 但是中國男女不平權的肇始因素, 在此已可說是呼之欲出。

鄭玄在注疏中解釋道「子上, 孔子曾孫, 子思伋之子, 名白, 其母出, --------------伋音急子思名也孔子之孫。 」

「謂孔子也令子喪出母乎?子思曰﹕然﹔然猶是也, 言是喪出母也﹔伯魚之母被出,

死期而猶哭, 是喪出母也。 」

顯然, >透露了一項孔家的私密消息, 就是孔子、孔鯉、孔伋三代皆休妻!孔鯉之妻甚至還改嫁至衛國某戶人家。

依鄭玄注雲「禮為出母期, 父卒為父, 後者不服耳。 」

可見當時兒子還能為已成「出妻」的母親服喪一年。 但從子思以後其子「子上」已不再為已成「出妻」的母親服喪, 可見孔子休妻是一件事實。

不過漢成帝博士孔衍所作孔子家語序言記載“孔氏三世出妻”時, 卻把第一位出妻者推給孔子的父親叔梁紇, 想為聖人隱藏一個天大的秘密, 如果沒有這件事, 孔衍為何要造自己的祖先叔梁紇的謠言?

孔子為何休妻, 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妻子“多口舌”。

孔子家語提到古人休妻有七大理由:

>的所謂「七出」之說:

「婦有七出三不去, 七出者, 不順父母者、無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竊盜者。 三不去者, 謂有所取無所歸、與共更三年之喪、先貧賤後富貴, 凡此, 聖人所以順男女之際, 重婚姻之始也」

不順父母, 為其逆德也;無子, 為其絕世也;淫僻, 為其亂族也;嫉妒, 為其亂家也;有惡疾, 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多口舌, 為其離親也;竊盜, 為其反義也。

孔子顯然是利用了其中的一條。 而孔子是何時休妻, 則並無記載。

休妻過程, 正史隻字未提, 休妻的後果, 卻是孔子被趕出家門, 兒子也歸女方, 隻身在外雲遊十四年不能回家, 留下「周遊列國」的美談,

直到亓官氏去世後次年, 孔子方回返魯國, 彼時孔子已是六十八歲的垂垂老者。 此婦力能逼走聖人, 孔夫人個性之剛烈可見一斑,也難怪老先生要說出千古名言的抱怨之詞,讓後人猜疑不已。

孔夫人個性之剛烈可見一斑,也難怪老先生要說出千古名言的抱怨之詞,讓後人猜疑不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