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本周家電圈關鍵字:新舊霸主的光榮綻放與黯然凋謝

本周家電圈, 集中見證世界家電新舊霸主的光榮綻放和黯然凋謝。 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家電, 近兩年來在世界大手筆資本並購,

將大量歐美日老牌企業收歸麾下, 又立足中國展開一系列縱橫多產業的跨界佈局;以東芝為代表的日本軍團則節節敗退, 只能將老的品牌、舊的技術底子, 希望賣個好價錢, 而歐美陣營只剩下米勒、伊來克斯、博世西門子、惠而浦等少數企業。

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 對於全球企業來說, 最近20年以來, 中國家電市場已成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洋品牌”。 世界家電行業的“歐美日韓中”五大陣營全面裂變, 歐美日或被動或主動退出家電消費市場競爭, 雖然韓資企業仍然風光但頹勢已現, 唯有中國企業頻頻引爆在世界舞臺上或引爆、或崛起、或跨界轉型。 家電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家電, 而中國企業也絕非當年那個企業。

1.共用經濟並非只有泡沫:年均增速達40%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對外透露, 未來幾年我國共用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 到今年底共用經濟的整體交易規模將達4.5萬億元。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還將更加注重制度規範, 推動相關部門就共用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 制定出臺相關的管理辦法, 進一步取消和放寬資源提供者市場准入條件限制。 此外, 相關部門還將支援骨幹企業和重點科研機構建設升級一批共用經濟的示範平臺, 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等與生產製造融合發展, 不斷強化共用能力的基礎支撐。

共用經濟絕對不是大多數人眼中的“概念炒作”、“泡沫肆虐”。 其實, 共用經濟的公式就是“產能過剩+共用平臺+人人參與”,

核心還是開放的平臺、共用的紐帶、全民的參與。 當前共用單車、共用汽車、共用家電等任何領域都出現“共用”模式。 對家電企業來說, 共用經濟的確是一項新的經濟業態, 市場空間較大, 最重要的是利用國家經濟政策尋求適合的發展模式, 比如零售平臺的共用、資訊的共用、服務的共用等。

2.海爾產城創落子廣州:人單合一進軍城建

11月16日海爾集團和廣州市南沙開發區管委會簽署海爾“產城創”落戶廣州合作協定。 海爾集團計畫在廣州南沙投資建設海爾華南區域總部、海爾金控華南總部、COSMOPlat產業示範中心、智慧製造及智慧物流中心、雙創中心以及海爾雲穀。 項目首期總投資約200億元, 建成後預計5年總營收約1000億元,

並引入數千名金融、科技、智慧製造等產業高端人才。

在海爾物聯網範式的字典裡, 產即智慧製造平臺。 憑藉海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使用者全流程參與的COSMOPlat,打造全球先進的產業平臺,做強中國製造業。 城則是智慧生活平臺。 創則是雙創平臺。 互聯網時代讓世界“零距離”,以新技術推進雙創平臺發展。 很少參加企業經營類活動的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出席, 所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海爾投資新項目。

海爾“產城創”目前已經在上海、天津、山東等全國多個城市加速落地, 核心是將智慧製造平臺、智慧生活平臺、雙創平臺三者不斷融合發展。 通過產業促進創業, 通過創業拉動就業, 智慧生活社區來做配套, 形成產業、創業、生活為一體,

開放、共創、共贏的平臺式生態圈, 為城市發展提供新動能和新樣板, 推動城市產業轉型升級。 從這個角度看, 張瑞敏已經將海爾“人單合一”創新管理模式複製到城市建設上面, 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共同將海爾創新模式的落地。

3.融創借18億拯救樂視:再不出手就沒了

融創中國公告稱通過子公司有條件向樂視致新提供借款5億, 向樂視網提供借款12.9億, 同時還為樂視網現有債務及新增債務提供總額不超過30億元的擔保。 從而幫助新樂視的公司日常運營資金所需。 可以看到, 從賈躍亮手中接盤樂視網的孫宏斌已經是背水一戰。

目前樂視致新的核心業務是樂視電視, 曾經一度躋身中國彩電六強;同樣樂視網則擁有樂視視頻、影視等業務, 可以說是樂視電視的內容平臺。兩者共同構建樂視電視的“軟硬體平臺”,也是接下來唯一有可能盤活樂視網的最核心資源。

透過孫宏斌再次出手,通過融創給樂視借款,可以看到樂視當前日常經營已持續告急,單靠自身造血已無法“起死回生”。必須要通過外部借款充實流動資金才能避免公司經營進一步惡化。雖然借款對樂視而言是積極的,但相較于樂視危機之深、之嚴重,遠遠不夠。在基金公司紛紛大幅下調樂視網股價預期背景之下,市場短期還無法對樂視網建立信心。

4.日本家電哀鴻遍野:東芝家電業務清空

不只是東芝,整個日本電子產業整體遭遇滑鐵盧。松下虧損多年被迫轉戰B2B市場、NEC虧損、日立巨虧、夏普巨虧多年後賣身鴻海集團……放眼全世界,在日本家電品牌日漸式微的時代,那些名滿全球的日本家電品牌現在也都成半個“中國貨”。

除了家電業務,之前關於日本製造衰退的輿論也甚囂塵上。其實,日本製造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於在新時代沒有與時俱進,而是墨守成規,一條路走到黑,為了挽救持續虧損的業績不得不數字造假、財務造假。近年來,日本企業不缺創新精神和能力,但缺乏主動尋求新領域的突破性思維,對行業方向的前瞻性把握。中國家電企業頻頻收購日企品牌既是看中其品牌的影響力,最重要的還是其科技創新實力。

5.西門子裁員近七千:退出家電轉型不易

西門子稱將在全球裁員6900人,這波裁員中6100名員工,將在2020年之前由發電與天然氣部門完成。目前西門子全球共有37.2萬名員工,此次裁員大部分在德國。除德國外,重組措施還將影響歐洲國家的1100多個崗位。在歐洲以外的國家,預計還有2500個崗位將受到影響,包括在美國的1800個崗位。

全面退出家電、轉戰工業領域的西門子,此次裁員被很多輿論認為是德國製造也和日本製造一樣在衰退,其實不然。從西門子裁員的部門可以發現,大型電力和燃氣渦輪機市場的形勢已經急劇惡化,西門子削減這部分業務是必要的。主動裁員總是被動破產要有主動權。

不過也要看到,隨著中國製造實力的不斷增強,德國製造業的優勢逐漸被中國取代。有資料顯示,8成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是“德國製造”的對手,約7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品質20年後會更好。在家電領域,隨著海爾、美的等中國家電企業在智慧製造、開放創新上的持續拓展,其高端產品市場佔有率也已經超越西門子博世。

6.董明珠批賈躍亭:格力轉型工業集團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天津企業家工作會議上演講時,公開評價樂視賈躍亭,稱其根本就是一個概念,給社會帶來了負能量。她透露,格力五年分紅超過360億,是上市公司裡最優秀的企業之一,並暗示賈躍亭時代的樂視是靠上市公司來圈錢,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網紅企業家董明珠,在互聯網企業作為輿論中心,在行業話語權不斷提升。之前與雷軍有過10億的賭約,最近幾年來無論是自己造車,還是讓格力造手機、造機器人,或是與美的、奧克斯的專利之爭等等,都表明董明珠敢幹敢說的性格。本周格力再次宣佈將從空調企業轉型為工業集團。

美的、格力、海爾三季報顯示,雖然格力電器淨利潤在三家中最高,但其八成多收入來自空調。在整體規模上,格力已經明顯落敗,美的、海爾均已達到2000億的規模。對格力來說,當前最大的考驗還是如何穩步推進多元化、進一步擴大營收規模。所以,董明珠當前則面臨如何帶動格力轉型工業集團後的營收規模快速增長。

7.康佳集團轉型加速:電視公司化獨立運營

康佳集團擬出資10億元成立康佳多媒體有限公司,作為其彩電業務等多媒體相關業務的運營主體。再由康佳多媒體有限公司出資7億元成立內銷公司、出資3億元成立外銷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這將推動康佳集團主業電視從事業部運營向公司化的獨立運營轉型。

之前康佳表示,今後其不再只是一個彩電業務公司,將加快多元化的擴張,轉型為投資控股集團。一是希望擴張新的產品線,無論是通過並購控股,還是自主研發,或者配置孵化器;二是希望通過投資並購實現擴張,康佳要利用上市公司平臺,實現產業擴張;三是希望通過直投,形成物聯網生態圈,康佳會選擇一些物聯網公司進行直投,可以參股也可以控股。

這意味著,康佳集團正在探索一條互聯網化、輕資產化新路子。從新成立的康佳多媒體公司動作看,希望通過相關業務的公司化獨立運營,放權後提升電視業務在一線市場的競爭主動權和參戰靈活性。老牌國企康佳終於邁出轉型的實質性一步,值得期待。

8.京東三季度業績猛增:電商實體化新利好

京東集團2017年第三季度業績:淨收入837億元,同比增長39.2%,淨利潤創歷史新高達22億元,漲359%。截至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現金流為199億元,而活躍用戶數為2.663億,同比增長34%。

剛剛落幕的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實現累計下單金額突破127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家電網購占比達6成。由此可以預計,其第四季度淨收入介於1070億元人民幣至1100億元間。最近一年來,京東正在由虛變實,無論是大量的自建物流配送體系和倉庫,還是大量的京東幫、京東超市、京東家電實體店,紛紛開啟從線上向線下的擴張。

京東自營模式的規模效應變得越來越明顯。未來的京東已不僅僅是一家網購平臺,更多的是變成一個洞察使用者需求趨勢的大資料交互平臺,更是一家解決消費品零售的系統服務商。可以說京東的野心早已不滿足于零售商品,還希望可以整合自有的資源為流通行業提供更高效率、更快捷的解決方案。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可以說是樂視電視的內容平臺。兩者共同構建樂視電視的“軟硬體平臺”,也是接下來唯一有可能盤活樂視網的最核心資源。

透過孫宏斌再次出手,通過融創給樂視借款,可以看到樂視當前日常經營已持續告急,單靠自身造血已無法“起死回生”。必須要通過外部借款充實流動資金才能避免公司經營進一步惡化。雖然借款對樂視而言是積極的,但相較于樂視危機之深、之嚴重,遠遠不夠。在基金公司紛紛大幅下調樂視網股價預期背景之下,市場短期還無法對樂視網建立信心。

4.日本家電哀鴻遍野:東芝家電業務清空

不只是東芝,整個日本電子產業整體遭遇滑鐵盧。松下虧損多年被迫轉戰B2B市場、NEC虧損、日立巨虧、夏普巨虧多年後賣身鴻海集團……放眼全世界,在日本家電品牌日漸式微的時代,那些名滿全球的日本家電品牌現在也都成半個“中國貨”。

除了家電業務,之前關於日本製造衰退的輿論也甚囂塵上。其實,日本製造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於在新時代沒有與時俱進,而是墨守成規,一條路走到黑,為了挽救持續虧損的業績不得不數字造假、財務造假。近年來,日本企業不缺創新精神和能力,但缺乏主動尋求新領域的突破性思維,對行業方向的前瞻性把握。中國家電企業頻頻收購日企品牌既是看中其品牌的影響力,最重要的還是其科技創新實力。

5.西門子裁員近七千:退出家電轉型不易

西門子稱將在全球裁員6900人,這波裁員中6100名員工,將在2020年之前由發電與天然氣部門完成。目前西門子全球共有37.2萬名員工,此次裁員大部分在德國。除德國外,重組措施還將影響歐洲國家的1100多個崗位。在歐洲以外的國家,預計還有2500個崗位將受到影響,包括在美國的1800個崗位。

全面退出家電、轉戰工業領域的西門子,此次裁員被很多輿論認為是德國製造也和日本製造一樣在衰退,其實不然。從西門子裁員的部門可以發現,大型電力和燃氣渦輪機市場的形勢已經急劇惡化,西門子削減這部分業務是必要的。主動裁員總是被動破產要有主動權。

不過也要看到,隨著中國製造實力的不斷增強,德國製造業的優勢逐漸被中國取代。有資料顯示,8成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是“德國製造”的對手,約7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品質20年後會更好。在家電領域,隨著海爾、美的等中國家電企業在智慧製造、開放創新上的持續拓展,其高端產品市場佔有率也已經超越西門子博世。

6.董明珠批賈躍亭:格力轉型工業集團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天津企業家工作會議上演講時,公開評價樂視賈躍亭,稱其根本就是一個概念,給社會帶來了負能量。她透露,格力五年分紅超過360億,是上市公司裡最優秀的企業之一,並暗示賈躍亭時代的樂視是靠上市公司來圈錢,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網紅企業家董明珠,在互聯網企業作為輿論中心,在行業話語權不斷提升。之前與雷軍有過10億的賭約,最近幾年來無論是自己造車,還是讓格力造手機、造機器人,或是與美的、奧克斯的專利之爭等等,都表明董明珠敢幹敢說的性格。本周格力再次宣佈將從空調企業轉型為工業集團。

美的、格力、海爾三季報顯示,雖然格力電器淨利潤在三家中最高,但其八成多收入來自空調。在整體規模上,格力已經明顯落敗,美的、海爾均已達到2000億的規模。對格力來說,當前最大的考驗還是如何穩步推進多元化、進一步擴大營收規模。所以,董明珠當前則面臨如何帶動格力轉型工業集團後的營收規模快速增長。

7.康佳集團轉型加速:電視公司化獨立運營

康佳集團擬出資10億元成立康佳多媒體有限公司,作為其彩電業務等多媒體相關業務的運營主體。再由康佳多媒體有限公司出資7億元成立內銷公司、出資3億元成立外銷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這將推動康佳集團主業電視從事業部運營向公司化的獨立運營轉型。

之前康佳表示,今後其不再只是一個彩電業務公司,將加快多元化的擴張,轉型為投資控股集團。一是希望擴張新的產品線,無論是通過並購控股,還是自主研發,或者配置孵化器;二是希望通過投資並購實現擴張,康佳要利用上市公司平臺,實現產業擴張;三是希望通過直投,形成物聯網生態圈,康佳會選擇一些物聯網公司進行直投,可以參股也可以控股。

這意味著,康佳集團正在探索一條互聯網化、輕資產化新路子。從新成立的康佳多媒體公司動作看,希望通過相關業務的公司化獨立運營,放權後提升電視業務在一線市場的競爭主動權和參戰靈活性。老牌國企康佳終於邁出轉型的實質性一步,值得期待。

8.京東三季度業績猛增:電商實體化新利好

京東集團2017年第三季度業績:淨收入837億元,同比增長39.2%,淨利潤創歷史新高達22億元,漲359%。截至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現金流為199億元,而活躍用戶數為2.663億,同比增長34%。

剛剛落幕的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實現累計下單金額突破127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家電網購占比達6成。由此可以預計,其第四季度淨收入介於1070億元人民幣至1100億元間。最近一年來,京東正在由虛變實,無論是大量的自建物流配送體系和倉庫,還是大量的京東幫、京東超市、京東家電實體店,紛紛開啟從線上向線下的擴張。

京東自營模式的規模效應變得越來越明顯。未來的京東已不僅僅是一家網購平臺,更多的是變成一個洞察使用者需求趨勢的大資料交互平臺,更是一家解決消費品零售的系統服務商。可以說京東的野心早已不滿足于零售商品,還希望可以整合自有的資源為流通行業提供更高效率、更快捷的解決方案。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