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時代都變了,作為編輯,我們能做什麼!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今提到文學, 你會想到什麼?會想到魯迅、巴金?還是郭敬明、韓寒?相關作品呢?《甄嬛傳》《如懿傳》?其實當今很多人眼裡,

文學創作已經被標上了網路創作的符號。 由於互聯網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自由文體層出不窮, 寫作門檻兒也越來越低。 某報導這樣說過:“今天文學雜誌界的“排頭兵”, 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成名的那幾家老品牌, 也就是說, 從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 經歷了八十年代的文學繁榮之後, 二十多年的時間, 再沒有產生一家有廣泛說服力的新品牌雜誌。 而且文學雜誌的現狀困難重重, 缺乏生機, 即就是享有聲望的那幾家老品牌, 如今也離不開政府的“輸血”資助。 ”這句話說明什麼?作為一名編輯, 作為一名新媒體制作人, 的確有太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時代發展, 轉變是必然

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 實則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上世紀八十年代, 那個時候技術水準與人們社會生活發展還沒有達到今天這樣, 雜誌界的老品牌一家獨大或者幾家獨大。 那個時候, 優秀的編輯, 資深的文學創作者, 大多都會集中在這些機構中。 可以說, 這些老牌雜誌或者文學刊物對於那些文學大拿有虹吸作用。 當然必須承認, 那個時候的文學成就是現在無與倫比的。

就像網購顛覆傳統實體行業, Uber顛覆傳統打車行業一樣。 如今的文學創作, 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文學創作也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 說文學雜誌掉隊了,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既然說掉隊也叫落伍, 那就要改變自身啊, 不改變的話, 掉隊是必然!

雖然轉變, 但也丟掉了本心

但有一點必須承認, 那就是現如今的整體文學水準真的不如當年了。

造成這一點, 作為站在文學傳播領域最前沿的編輯人員難辭其咎。 在“文革”後期崛起的一批老一輩編輯, 本著實實在在, 務實精神, 始終戰鬥在編輯崗位的一線, 他們文學底蘊深厚, 案牘功夫扎實, 更重要的是敬業, 有職業操守。 但是隨著如今時代的變遷, “快”的概念被廣泛傳播, 快時尚、快閃, 已經成為流行。 不得不說, 這的確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但是這個中也流失了很多的東西, 那就是一種兢兢業業的沉澱。 尤其對於媒體編輯而言, 沉澱尤為重要, 但這正是現在我們很多編輯缺乏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 現在的編輯大多是年輕人, 新一批90後95後, 他們的思想觀念更超前更自由, 他們不想書寫一板一眼的文章,

他們只是想順應大眾口味, 符合市場價值, 他們更善於捕捉市場動向。 沒錯, 因為我本人也是90後, 但是在書寫這些洋洋灑灑的時代商業文章的同時, 老一輩編輯的“匠人”精神, 難道不是應該首先具備的嗎?

造成這樣的情況原因還有一點, 非常重要且無法改變的一點, 那就是網路衝擊。 作為當代人, 我們感受最深的莫過於鋪天蓋地的資訊資訊。 當今我們每個人一年所接受的資訊知識量, 也許頂的上古人十年所接受的知識量。 這一切都是由於“快”。 正是這種如洪水猛獸般的改變, 造成了今天編輯們流水線式的發文。 其實你不能說這是壞事, 但是對於文學創作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兒。 辯證的來看待吧,

目前為止, 我不敢也不好做評判。

一心一意辦實事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 文化如何變遷, 我覺得, 作為一名編輯, 最重要的, 還是要扎實的基本功。 其實現在很多的編輯, 他的基本功並不扎實。 但是由於自媒體的興起, 資訊的傳播, 文學的創作, 變得幾乎沒有門檻兒。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會在很多平臺上看到很多粗製濫造的文章來嘩眾取寵。 作為資深編輯, 這樣的態度是萬萬不能有的, 可以說是致命的。 其次, 進入新時代, 文學雜誌更應該有所作為, 一方面自身要順應時代潮流自我變革, 自我革命, 另一方面, 不忘初心也很重要。 我們現在是否該考慮沉澱一下了?

大裁縫店是有大裁縫支撐局面的, 一流雜誌的基礎要有一流的編輯。 你要做編輯,寫文章,沒問題,但是首先將自己變成合格的編輯再說吧。(文字作者:高翔)

你要做編輯,寫文章,沒問題,但是首先將自己變成合格的編輯再說吧。(文字作者:高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