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管子茶館18:兩隻腳踏進了同一條河

學術是枯葉, 思想如塵土, 哲學是風, 詩是雨, 釀成茶, 慢慢品, 才能品出天地人間的味道。

《管子》就是一座中國古老的茶館, 裡面坐著一位老者, 是從2700年前穿越而來, 現在他正在邀請人類歷史上那些最偉大的思想者來喝茶聊天, 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

似曾相識赫拉克利特

讀著赫拉克利特這些精彩語句, 管子會心地笑著, 似曾相識。

噢, 老子(西元前571年至前471年)《道德經》滿篇都這是這樣的話:

“正複為奇, 善複為襖。 ”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

“反者, 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 ”,

“故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 高下相傾, 音聲相合, 前後相隨, 恒也。 ”

“曲則全, 枉則直,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 ”

“知其雄, 守其雌, 為天下溪。 知其白, 守其黑, 為天下式。 知其榮, 守其辱, 為天下穀。 ”

“將欲翕之, 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 必固強之;將欲廢之, 必固興之;將欲奪之, 必固與之。 ”

“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 這是赫拉克利特最著名的名言。 萬物皆流。 河裡的水是不斷流動的, 你這次踏進河, 水流走了, 你下次踏進河時, 又流來的是新水。 河水川流不息, 所以你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客觀事物是永恆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 一切都存在, 同對又不存在, 因為一切都在流動, 都在不斷地變化, 不斷地產生和消失。 事物都是相互轉化的。 冷變熱, 熱變冷, 濕變幹,

幹變濕。

赫拉克利特又說:“我們走下而又沒有走下同一條河流。 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 ”

世界沒有永恆。 中國的老子也曾打破了人類追求永恆的夢想。 他的《道德經》中說:“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況於人乎?”天地自然都變化無常, 人能有永恆嗎?

老子, 曾作過周朝“守藏室之官”, 就管理藏書的官員。 也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 被道教尊為教祖, 世界文化名人。 周敬王二年(西元前518年), 老聃守喪期滿返周。 兩年後, 周王室發生內亂, 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 周敬王受迫。 當時晉國強盛, 出兵救援周敬王。 王子朝勢孤, 與舊僚攜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國。 老聃蒙受失職之責, 受牽連而辭職。

於是離宮歸隱, 騎一青牛, 欲出函谷關, 西游秦國。 就是這次西遊, 讓他寫出了《道德經》。 中國的道家多為隱士。 當代中國秦嶺的深處還有很多隱居深山的隱士。 一個美國人比爾·波特進到山裡採訪了他們, 寫了一本《空谷幽蘭》, 成了名人。

想不到赫拉克利特也是一位隱士。 他出生在伊奧尼亞地區的愛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裡。 他本來應該繼承王位, 但是他將王位讓給了他的兄弟, 自己跑到女神阿爾迪美斯廟附近隱居起來。

世界真奇妙。 老子不會想到, 在希臘會有他志同道合的人, 並且從年代來看, 他們倆個是差不多是同齡人。

論道, 管子也毫不含糊。 管子的道與老子有所不同, 但條條大道通羅馬, 道是相同的相通的。 《管子》滿篇論道,

道是思想, 道是邏輯, 道是方法。

隨便拽出《管子·五輔》中的這段話:

“曰:民知德矣, 而未知義, 然後明行以導之義, 義有七體, 七體者何?曰:孝悌慈惠, 以養親戚。 恭敬忠信, 以事君上。 中正比宜, 以行禮節。 整齊撙詘, 以辟刑戮。 纖嗇省用, 以備饑饉。 敦蒙純固, 以備禍亂。 和協輯睦, 以備寇戎。 凡此七者, 義之體也。 夫民必知義然後中正, 中正然後和調, 和調乃能處安, 處安然後動威, 動威乃可以戰勝而守固, 故曰義不可不行也”。

“曰:民知義矣, 而未知禮, 然後飾八經以導之禮。 所謂八經者何?曰:上下有義, 貴賤有分, 長幼有等, 貧富有度, 凡此八經, 禮之經也。 故上下無義則亂, 貴賤無分則爭, 長幼無等則倍, 貧富無度則失。 上下亂, 貴賤爭, 長幼倍, 貧富失, 而國無亂者,

未之嘗聞也。 是故聖王飭此八禮, 以導其民;八者各得其義, 則為人君者, 中正而無私。 為人臣者, 忠信而不黨。 為人父者, 慈惠以教。 為人子者, 孝悌以肅。 為人兄者, 寬裕以誨。 為人弟者, 比順以敬。 為人夫者, 敦蒙以固。 為人妻者, 勸勉以貞。 夫然則下不倍上, 臣不殺君, 賤不踰貴, 少不陵長, 遠不閑親, 新不閑舊, 小不加大, 淫不破義, 凡此八者, 禮之經也。 夫人必知禮後後恭敬, 恭敬然後尊讓, 尊讓然後少長貴賤不相踰越, 少長貴賤不相踰越, 故亂不生而患不作, 故曰禮不可不謹也“。

管子以陰陽對立來認識世界, 世界是對立統一的, 《管子》滿篇都是對立統一的事物。

原創不易, 分享和點贊就是最好的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