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剛兌已打破,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投資人

近日, 傳聞已久的資管新規終告落地!業界頓時炸開了鍋, 紛紛議論著銀行理財面臨的百點暴擊, 以及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到頭了!與今年2月資管規定不同的是, 此次對打破剛兌有了更明確要求, 明晰了剛兌的認定和處罰, 總之, 這一次監管部門動真格了!

不剛兌、不保本保息、淨值化管理, 真正“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這樣的資管要求, 不僅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帶來衝擊, 還影響投資者, 尤其是欠缺金融知識的理財小白。 金融投資勢必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原本眾所周知, 但我國投資者久泡在剛兌的溫泉裡,

早已丟失了最基本的判斷能力, 是喜?是悲?中國的金融市場要更開放和規範, 就必須教育投資者, 使之擁有更理性的投資觀。

資管指引出臺, 互金行業利弊均沾

資管新規出臺嚴格來講, 對傳統金融機構影響更大, 因其主要是為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但筆者看來, 對互金行業同樣影響深遠, 且利大於弊。

首先, 部分互金平臺代銷資管產品將受限。 資管指引指出, 監管不允許非金融發行、銷售資管產品。 非金融機構不得擴大投資者範圍、降低投資門檻、利用互聯網公開宣傳、進行銷售拆分等行為。 可見資管指引從約束角度, 不允許P2P發行、銷售資管計畫。

其次, 網貸行業將迎來更多的投資人。 因傳統金融機構和網貸機構皆打破剛兌, 形成一個更公平開放的投資環境, 投資人在兩相比較下, 或許更願意選擇利率更高、門檻更低、期限更靈活及資產更豐富的網貸產品, 對網貸行業來說, 是一大利好。

最後, 投資人投資素養將更高及投資行為將更理性。 在整個理財市場打破剛兌的大趨勢下,

想跑贏通脹, 獲取更多收益, 就必須學習掌握更多更專業的金融知識, 監管將“兜底”大門已封死, 那些躺著賺錢的投資已岌岌可危, 矯正投資人的觀念, 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矯正投資觀行行有責, 互金行業做了哪些努力?

幫助投資人樹立正確的理財觀一直備受國家及金融行業的關注與重視, 從今年9月一則《證監會推動投資者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的新聞, 到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人資格評測和證券開戶前的風險揭示書, 都是金融機構對投資者的金融知識再教育。 而縱觀在金融領域沉浮十年之久的互聯網金融行業, 其投資者教育也一直在更新反覆運算中。

互金行業的投資者教育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

線上主要指通過官網、APP、微信等公開管道, 特設投資者教育、新手必看、金融知識等基本欄目, 而隨著行業不斷推進發展, 網貸投資者教育也同步跟進, 由基本欄目延伸出網貸問答、平臺曝光/吐槽、投資者建議、投資交流等等專欄, 都有利於進一步深化互金知識教育, 幫助投資者更快汲取行業專業知識, 樹立正確的理財觀。

線下主要指互金平臺及協力廠商舉辦的投資者見面會、圓桌論壇、金融峰會等等, 投資者通過與專家學者及平臺高管面對面溝通交流, 不僅能夠更深入瞭解平臺運營狀況, 還能迅速掌握行業最新動態及展望行業未來發展動向。 古人雲,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資訊碎片化時代, 所有知識都是“網上得來終覺淺”, 線下投資者教育活動正好能夠幫助投資人強化網上金融理財知識, 從而對理財投資有更清晰的選擇與判斷。

互金行業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但遠遠不夠。 投資者教育是大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 更不是一個平臺某個協力廠商亦或一個行業可以促成的, 其需要全體行業一起, 更需要監管機構、媒體等共同努力, 共同教育。

未來如何普及投資者教育?

一方面, 隨著金融科技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資料等前沿技術的廣泛運用, 可以將先進技術切入到投資者教育領域, 例如, 通過用戶畫像描繪、機器人一對一培訓等手段, 不僅可以精准匹配投資者知識盲區, 還可在減少人工投入的同時,低成本和高效對投資者進行金融知識輸送。

例如:

通過對小陳和小趙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陳更欠缺基本的理財知識及風險意識,除了要向小陳提醒理財風險之外,更需要向小陳普及金融知識。傳統方式是同時向小陳及小趙發送短信進行風險提醒及彈窗提示等,效率低,且造成資源浪費,但現代方式則不一樣,筆者設想:當小陳打開投資網站時,風險提醒及知識普及彈窗即自動觸發,通過金融知識測評判斷小陳是否有投資資格,直到測評通過後,方可進入下一環節;亦或當小陳打開網站時,對話彈窗自動開啟,對面機器人與小陳進行金融知識的交流與梳理,直到機器人滿意為止,對話結束,投資正式開始,以上只針對小陳,對小趙則不會觸發任何投資者再教育提示,通過這樣精准尋找教育對象,既可減少投入,又能提升效率。以上為簡單設想,科技的力量無限,必將為我們提供更多可能。

而另一方面,需要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與資助,監管機構在投資者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平臺、媒體的金融普及對投資者而言屬自願原則,監管機構則可採取強制手段,就像從事證券業必須要有證券從業資格證、從事銀行業必須要有銀行從業資格證一樣,未來,從事投資必須要有合格投資者證,未為不可。

媒體的投資者教育不言而喻,多報導正確的理財方式方法,多以實際的人、事例進行普及宣傳,多為金融知識的普及增添趣味性報導,多宣傳金融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等。所謂一語點醒夢中人,媒體需要點醒無數沉睡的中國投資者!

畢竟剛兌已打破,投資人該醒過來了!

還可在減少人工投入的同時,低成本和高效對投資者進行金融知識輸送。

例如:

通過對小陳和小趙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陳更欠缺基本的理財知識及風險意識,除了要向小陳提醒理財風險之外,更需要向小陳普及金融知識。傳統方式是同時向小陳及小趙發送短信進行風險提醒及彈窗提示等,效率低,且造成資源浪費,但現代方式則不一樣,筆者設想:當小陳打開投資網站時,風險提醒及知識普及彈窗即自動觸發,通過金融知識測評判斷小陳是否有投資資格,直到測評通過後,方可進入下一環節;亦或當小陳打開網站時,對話彈窗自動開啟,對面機器人與小陳進行金融知識的交流與梳理,直到機器人滿意為止,對話結束,投資正式開始,以上只針對小陳,對小趙則不會觸發任何投資者再教育提示,通過這樣精准尋找教育對象,既可減少投入,又能提升效率。以上為簡單設想,科技的力量無限,必將為我們提供更多可能。

而另一方面,需要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與資助,監管機構在投資者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平臺、媒體的金融普及對投資者而言屬自願原則,監管機構則可採取強制手段,就像從事證券業必須要有證券從業資格證、從事銀行業必須要有銀行從業資格證一樣,未來,從事投資必須要有合格投資者證,未為不可。

媒體的投資者教育不言而喻,多報導正確的理財方式方法,多以實際的人、事例進行普及宣傳,多為金融知識的普及增添趣味性報導,多宣傳金融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等。所謂一語點醒夢中人,媒體需要點醒無數沉睡的中國投資者!

畢竟剛兌已打破,投資人該醒過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