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羲之《手劄集萃》欣賞

長風帖、初月帖、得示帖、二謝帖、寒切帖、何如奉橘帖、孔侍中帖、快雪時晴帖、妹至帖、哀禍帖、平安帖、喪亂帖、上虞帖、大道帖卷、誤墜地貼、行穰帖、姨母帖、游目帖(蜀都帖)、雨後帖、遠宦帖、旃罽胡桃帖、瞻近龍保帖、得示帖、大報帖。

行穰帖

足下行穰, 九人還示應決不?大都當任

旃罽胡桃帖

此帖出自王羲之草書《十七帖》, 全文見《右軍書記》:‘得足下旃槁、胡桃藥二種, 知足下至, 戎鹽乃要也, 是服食所須。 知足下謂須服食, 方回近之, 未許吾此志。 知我者希, 此有成言, 無緣見卿, 以當一笑。 ’現存此帖已殘, 僅存21字。 釋文 ……回近之, 未許□□□。 知我者希, 此有成言。 無緣見卿, 以當一笑。

雨後帖

今日雨後, 未果, 奉此, 想□□能於言話可定便。 得書問, 永以為訓, 妙絕無已, 當其父轉與都下, 豈信戴適過, 於粗也。 羲之。

妹至帖

寒切帖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 知問為慰。 寒切, 比各佳不?念憂老久懸情。

吞食甚少, 劣劣!力因謝司馬書, 不一一。 羲之報。

《寒切帖》介紹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 唐人勾填本, 有烏絲欄。 縱25.6釐米, 橫21.5釐米, 草書五行, 五十字。 卷尾有董其昌、婁堅題記。 此帖宋代曾入紹興內府, 明代流入民間, 明韓世能、王錫爵, 清王時敏等遞藏, 是一件流傳有緒的書法藝術珍品。

其中“謝司馬”應為謝安。 謝安為王羲之至友。 謝安於升平四年(西元360年)出山為桓溫西司馬, 時41歲。 此信應寫於此年, 次年, 即升平五年, 王羲之逝世。 因此, 此書應是王羲之晚年書寫。

此帖書體遒勁妍潤, 沉著流動, 寫時好像毫不費力, 體現王羲之晚年書法高度成熟, 水到渠成, 極致妙處。 正如唐人孫過庭說:“是以右軍之書, 末年多妙, 當緣思慮通審, 志氣平和, 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所以能夠“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

二謝帖

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

長風帖

每念長風,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復壯謂,深可憂。知賢室委頓,何以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日書,得(叔)虎廿二日書,雲新年乃得發。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語張令未? 前所經由,足下近如似欲見。今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不?

瞻近龍保帖

釋文:[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避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旨[還具]示問

初月帖

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濟行無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初月帖》介紹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書比較,具有古意,可能是較早的作品。

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點。如其中倒數第二行之“道憂懷”,末行之“報”字,一點一畫均非直過,而是具有豐富的變化。如“憂”字的首筆和末筆,“懷”字的左側豎畫,“報”字的最後一筆,筆劃或短或長,或藏鋒或露鋒,都呈曲勢,非一帶而過,中間充滿了微妙的變化。

翁方綱所謂“中過”,包世臣所謂“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等等,於此帖皆可領略一二。用筆以中鋒為主,有些字如“山”字、“報”字使用側鋒也十分明顯。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隨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這就決定了此帖的錯落跌宕、變幻莫測的整個面貌。

這種情況同當時人們追求自然瀟灑的社會風氣有關。唐代以後追求精整規範,這樣的字就很難出現了。

快雪時晴帖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①。未果為結②,力不次③。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④。

(現存此帖懷疑是唐代摹本,目前尚未定論。帖縱23cm;橫14.8cm,行書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劄,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孔侍中帖

九月十七日羲之報①:且因孔侍中信書②,想必至。不知領軍疾,後問③。

得示帖

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平安帖

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歸複悉口口由同增慨

何如奉橘帖

姨母帖

大道帖

大道久不下,與先未然耶

遠宦帖

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哀禍帖

頻有哀禍,悲摧①切割②,不能自勝③,奈何奈何!省慰④增感。

誤墜地帖

上虞帖

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複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未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雲何甚令人耿耿

喪亂帖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大報帖

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又情感如佳。吾曰弊,為爾解曰耳。

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所以能夠“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

二謝帖

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

長風帖

每念長風,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復壯謂,深可憂。知賢室委頓,何以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日書,得(叔)虎廿二日書,雲新年乃得發。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語張令未? 前所經由,足下近如似欲見。今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不?

瞻近龍保帖

釋文:[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避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旨[還具]示問

初月帖

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濟行無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初月帖》介紹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書比較,具有古意,可能是較早的作品。

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點。如其中倒數第二行之“道憂懷”,末行之“報”字,一點一畫均非直過,而是具有豐富的變化。如“憂”字的首筆和末筆,“懷”字的左側豎畫,“報”字的最後一筆,筆劃或短或長,或藏鋒或露鋒,都呈曲勢,非一帶而過,中間充滿了微妙的變化。

翁方綱所謂“中過”,包世臣所謂“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等等,於此帖皆可領略一二。用筆以中鋒為主,有些字如“山”字、“報”字使用側鋒也十分明顯。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隨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這就決定了此帖的錯落跌宕、變幻莫測的整個面貌。

這種情況同當時人們追求自然瀟灑的社會風氣有關。唐代以後追求精整規範,這樣的字就很難出現了。

快雪時晴帖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①。未果為結②,力不次③。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④。

(現存此帖懷疑是唐代摹本,目前尚未定論。帖縱23cm;橫14.8cm,行書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劄,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孔侍中帖

九月十七日羲之報①:且因孔侍中信書②,想必至。不知領軍疾,後問③。

得示帖

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平安帖

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歸複悉口口由同增慨

何如奉橘帖

姨母帖

大道帖

大道久不下,與先未然耶

遠宦帖

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哀禍帖

頻有哀禍,悲摧①切割②,不能自勝③,奈何奈何!省慰④增感。

誤墜地帖

上虞帖

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複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未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雲何甚令人耿耿

喪亂帖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大報帖

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又情感如佳。吾曰弊,為爾解曰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