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監管風暴再起,現金貸的渡口和路口(附153家小貸現狀)

近日, 互金整治辦下發特急檔《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 要求各級小貸公司監管部門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設網路(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 並稱“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受消息影響, 趣店週二美股盤前股價直線跳水, 跌幅一度擴大至逾26%, 拍拍貸、宜人貸跌逾9%。

文/夏心愉 來源/愉見財經

原標題/現金貸的渡口和路口 | 愉見財經

“商業模式可以成立, 但監管風險和輿論風險卻躲不過。 ”曾供職於某銀行信用卡中心的陸平(化名)本想創業現金貸業務, 在做了一個多月的調研後,

他最終選擇了放棄。

儘管, 他在接受“愉見財經”採訪時也承認, 自己眼饞那些獲得資本青睞、本身也賺得盆滿缽滿的現金貸公司。

“如果做現金貸, 我面前就三條路。 ”陸平豎起了三根手指, 轉而又把手收了回去, “但都不是什麼好路子了, 有的路現在走太晚了, 有的路現在走太早了。 ”

高利率養高風險

“要麼高利率養高風險。 ”這是陸平觀察到的第一條路。

他粗略計畫過, 如果做Payday Loan(發薪日貸款), 定價肯定要年化利率100%以上才能覆蓋高風險, 如果做現金分期, 定價也要在50%左右。 陸平這裡所說的定價或利率, 是指EIR(實際有效利率), 即利息與必須支付的手續費等服務費加總的綜合成本。

被市場統而言之的現金貸其實還可分類,

比如風險更高的Payday Loan模式和更接近消費信貸的現金分期模式, 前者也許是“1000元貸7天, 而後者則可能是“1萬元分期1年”。

但陸平的模擬定價, 顯然觸礁了監管和社會輿論給出的底線。

可是在陸平看來, Payday Loan應該計算的是日息和總成本, 而不是折算出年化利率並對照36%的所謂高利貸警戒線;現金分期則是要讓借款人在每月還款壓力可負擔的前提下, 提前使用資金滿足生活所需。 這才是這些產品的出發點。

美國學者Adair Morse研究指出, 即使在美國, Payday Loan的綜合定價折合年化, 也可能到達300%。 由此這種現金貸形式在美國也頗受爭議。

不過, 如果監管最後的抓手是對各種現金貸模式統一的定價紅線, 那麼風險最高, 因此定價也最高的Payday Loan模式, 很可能會首當其衝成為炮灰。

陸平的想法也無一能成行。

而讓行業變得更草莽、情況顯得更複雜, 也讓陸平本來理直氣壯的語氣變得曖昧的是, 市面上正在收著高利率的現金貸, 卻並不都有明確的模型, 其中甚至不乏想撈一票就走人的平臺。 因此這些平臺收取的高息, 本質上不是一道平衡風險的計算題, 而是趁著監管真空時期獲取超額利潤的工具。

如果說, 即將靴子落地的強監管, 對於業內嘗試探索出現金貸發展路徑的平臺來說或需給予適當彈性, 那麼對於這些套著現金貸外衣的高利貸平臺, 則恰應“亂世用重典”。

業內觀察人士稱, 這類公司的貸款申請過件率畸高, 它們也不做用戶的分層和區分, 所謂“黃賭毒都可以放,

利率高得嚇人”。 這些平臺還靠借款人違約後收取高額罰息或違約金“再賺一筆”, 並可能佐以較為激進的催收方式, 催收中還潛匿著一套“接盤”玩法, 即通過話術引導將高風險客戶拋送向後一個現金貸平臺。

魚龍混雜的灰色地帶本有發展空間, 也有套利機會, 但陸平認為現在入市為時已晚, 不管想做“魚”還是“龍”, 若36%的年利率一刀切下來——

“統統都沒戲。 ”

降低利率的可能性

如果要把EIR做到36%以內, 有什麼辦法嗎?陸平想探索第二條路。

在陸平曾供職的某銀行信用卡部門, 也有線上審批放款的現金貸業務, 而且其內部設定的綜合利率不過年化18%出頭。 陸平能在他的創業公司平移這種模式嗎?

他搖了搖頭。 資金成本、獲客和客群切割、客戶資料積累……這些,

市場化公司的現金貸和商業銀行的現金貸業務, 根本不是一碼事。

一道粗框架的計算題是:貸款定價=資金成本+獲客成本+風險成本(壞賬及可能的撥備)+運營成本+利潤留存(不排除有公司階段性貼補利潤追求獲客)。

資金成本對於最後的貸款定價, 從來都跑不出“麵粉貴麵包就貴”的邏輯。

在陸平曾供職的那家股份制銀行, 卡中心主要是從總行獲取資金, 市場化定價可類比AAA級債券, 即成本在4%~5%。 這對於現金貸公司而言是望塵莫及的優勢。

現金貸平臺最低成本的資金來自于股東支援, 但這部分資金顯然無法放量;個別含有現金貸業務的頭部消費金融公司走通了發放ABS(資產證券化)之路, 成本約在6%~7%, 但他們的ABS發行也還在試點階段, 總量不大,流程偏長;在目前可放量模式中,最優選擇是與商業銀行的助貸模式,資金成本約7%~9%,但僅有極少的公司能獲此資源;餘下的,不少公司選擇了P2P模式,從一些頭部平臺來看,P2P端資金成本也高達12%~15%。

對於一些持牌的行業頭部企業而言,和銀行一樣同是做普惠金融,他們也希望能夠像銀行卡部門一樣得到低息資金。他們甚至認為,資金成本,是行業發展的瓶頸。

業內有一種說法,對於現金貸平臺的生死存亡而言,資金成本是僅次於壞賬率的第二道坎;可對於現金貸公司老闆的生死存亡而言,資金來源是第一道坎。

鮮為人知的是,包括剛剛登陸紐交所的那家網路借貸平臺在內,起步時都曾面臨資金成本畸高、拆不到資金的難題。現金貸行業就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老闆要為資金承擔個人無限連帶責任,以至於有業內人士調侃稱,哪個現金貸老闆要是不承擔幾千萬乃至幾億的擔保,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現金貸的。

極具張力的是,當現金貸(或包含現金貸業務)頭部企業正排隊去紐交所敲鐘,似本應推動這個行業的融資環境逐漸變好,可輿論風暴恰恰被掀起,資金成本反而由於趨緊的外部態勢而不斷攀升。據某現金貸平臺人士透露,已有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口頭”知會當地銀行,控制資金進入市場化現金貸平臺。

陸平的理性不止來源於自知無法獲得低價資金管道,還在於自醒難以找到優質客戶、平衡好風險。在“風險成本”和“獲客成本”兩項中毫無優勢。

在銀行信用卡部門的模式裡,對那些在央行征信裡有良好信用記錄的,使用銀行卡、或在該銀行各個業務歸口留下過可追蹤的交易記錄的,現金貸分期的定價都上了18%,陸平的創業公司,即便挖得到銀行系風控團隊人馬,但要面對中國6億沒有征信記錄的“白戶”來開掘優質借款人,還要把利率做到“年化36%”之內,談何容易?

比個人違約更兇猛的還有網路黑產,在守株待兔更多的無經驗現金貸平臺落入陷阱。據Talking Data首席金融行業專家鮑忠鐵追蹤分析,多數互金平臺70%的借貸損失源自詐騙,其中70%是團夥詐騙。

從某種邏輯而言,守信的現金貸借款人之所以付出了更高的利率,是在為管不住的詐騙買單。

陸平說,非持牌現金貸平臺無法接入央行征信,他們也沒有基礎使用者資料積累,昂貴的協力廠商資料不是他的投資人願意負擔的;而行業裡已經數百元的單客獲客成本,事實上會讓客戶首次借貸所貢獻的收益根本覆蓋不了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現金貸平臺都會開發既有客戶的複購。

他意識到,除非用天價高息費來撈錢,否則,一家現金貸平臺的頭幾年,即便沒有做癱,也是燒錢積累客戶和資料,用真金白銀面對欺詐來買教訓,以錘煉平臺自己的資料和風控模型。而這些,還要建立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

陸平引述了點融網創始人郭宇航的一句話,現金貸在發展初期,規模效應是不足以攤薄成本的,因此如果將息費加總並需恪守36%的紅線,則或將行業逼入地下。

陸平說,在征信牌照市場化、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完善前,在反欺詐技術進步前,如果不謀畸高利息,則現在進入現金貸行業,又太早。

改變行業的先行者?

不過陸平也深知自己的局限性。他觀察得到,當行業裡先行的頭部公司已經完成了初期的客戶及資料積累、已經上了幾個版本並逐漸跑通了各自的風控模型、前期投入的征信和獲客成本開始被攤薄後,他們反而有能力在從嚴的監管到來前開始逐漸調降定價。

“如果監管最後明確了36%的紅線,我們也能應對的,我們測算過,把現金貸分期都調低到36%,這塊業務可能會收縮,但是還是能做下去。”某已在排隊上市序列中的平臺向“愉見財經”透露。

雖然,這仍然洗脫不掉它們也曾經走過高息的路子。

而業內也存在一種對借貸平臺實行“持牌經營”、“牌照監管”的呼聲。一旦進入牌照式運行,則借貸平臺的資金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進而促使其對外借貸利率下降。

再者,當未來現金貸和現在的POS消費分期一樣逐漸進入行業充分競爭格局,競爭本身也會倒逼各家調降利率。

此外,陸平還提到了借助於支付寶獲得大量流量的趣店。撥開輿論的重重攻擊,陸平仍難掩羡慕神色,在他看來,如果哪家現金貸能夠傍上BAT這樣的線上各項資源優勢,那業務演進路徑就會被重構。

但這些路子,都是陸平望塵莫及的了。

延伸閱讀——

153家網路小貸公司盤點,這些P2P平臺已涉足(名單)

作者/王海梅 來源/網貸之家

在2017年,網路小貸牌照發放明顯加速,今年前7個月的牌照發放數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已經發放網路小貸牌照153張。本文將對國內網路小貸的最新現狀、股東背景、地域分佈等進行詳細解讀。

網路小貸總體情況

1. 全國小貸現狀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小額貸款資料包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643家,貸款餘額9608億元,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313億元。從近幾年的小貸公司的發展狀況來看,雖然在2014年之前小貸公司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但2015年之後小貸公司發展開始走下坡路,公司數量和貸款餘額均開始逐年下降,不過截至2017年6月底,小貸公司雖然數量仍在下降,但貸款餘額迎來了久違的回升。從貸款餘額來看,主要是因為廣東和重慶小貸公司的貸款餘額大幅上升引起全國小貸公司的貸款餘額上升,而廣東和重慶是網路小貸的聚集重地,全國貸款餘額的上升可能與網路小貸的興起和迅速發展有關。如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阿裡小貸和阿裡微貸的螞蟻借唄、花唄專案2017年上半年共發行39只小額貸款類專項計畫,總規模達958億元。

2. 網路小貸地域分佈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全國共批准了153家網路小貸牌照(含已獲地方金融辦批復未開業的公司),主要分佈在19個省市,有29家是早期成立的傳統小貸將經營範圍變更為網路小貸。其中廣東省最多,有43家;其次是重慶市,有28家;江蘇省和江西省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分別有21家和13家;浙江省有9家,排名第五;其餘省市分別有1-8家。另外,根據江西金融辦官網公佈,有3家網路小貸公司審批已處於專家評審階段。總體來看,相比2016年,不少省份開放了網路小貸試點,實現零的突破,甚至偏遠地區也開放了網路小貸牌照試點,如內蒙古和西藏。

3. 近年網路小貸公司新增數量情況

從近年網路小貸公司的新增情況來看,2016年以後網路小貸公司迎來了快速增長的時代,公司數量激增。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年初至今,新成立的網路小貸數已達52家(不含雖獲地方金融辦批復但未完成工商登記),幾乎與2016年全年的新增數量持平,僅7月份就有12家網路小貸公司陸續成立。從目前來看,雖然在今年2月份,銀監會提示了網路小貸的風險,稱在網路小貸尚未出臺全國性的意見和辦法之前,希望各地能夠慎重批設,但從網路小貸公司成立速度來看,各地網路小貸設立熱度仍不減,可能與各地政府希望通過網路小貸試點來吸引更多強背景的企業進駐本地,拉動全省市經濟增長有關。

網路小貸北京情況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在可獲取股東情況的143家網路小貸公司中有79家為上市公司背景,是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入股,占樣本總數的55%。其中有34家網路小貸公司是由上市公司直接出資設立,占獲網路小貸牌照公司總數的24%;有44家網路小貸公司是由上市公司間接入股設立,占獲網路小貸牌照公司總數的31%。

以上市公司直接出資入股的34家網路小貸公司為樣本,並根據證監會公佈的《2017年1季度上市公司行業分類結果》,其中所屬行業為製造業投資設立網路小貸公司的上市公司最多,有11家;其次是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有10家上市公司投資設立網路小貸公司;行業屬性為批發和零售業及金融業分別有5家上市公司投資設立網路小貸公司。可見出資設立網路小貸的企業主要來自于實體公司。

P2P平臺和助貸平臺涉足網路小貸情況

自2016年8月24日P2P網貸限額令的出臺,大額標平臺開始尋求其他途徑對接大額標,雖然各地金融辦對網路小貸同一借款人的貸款額度也做出了限制,但與P2P網貸行業的硬性額度指標相比,彈性更大。因此越來越多的P2P網貸平臺選擇成立網路小貸公司,消化大額標的,以規避監管合規要求。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18家P2P網貸平臺或助貸平臺通過其運營主體公司或關聯企業獲得了21張網路小貸牌照,其中來投的母公司瀚華金控獲得了3張網路小貸牌照,分期平臺趣店也獲得了2張網路小貸牌照。從這18家平臺來看,既有上市公司和P2P網貸平臺希望通過獲得網貸小貸牌照擴大業務範圍,進一步佈局互聯網金融,也有助貸平臺希望通過獲得網路小貸牌照以合規的方式開展業務。

從地域分佈來看,江西省有9家網路小貸公司是由P2P網貸平臺或助貸機構或其關聯機構發起設立的網路小貸公司,可以看出由互聯網金融平臺發起設立的網路小貸公司主要集中在江西省。

總結

隨著監管層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收緊,對互聯網借貸的資質要求將越來越嚴,目前市場上存量的現金貸和消費分期平臺業務發展將受到政策影響。獲取相應牌照資質,提前規避政策風險將是這些平臺不得不做的事,而網路小貸和消費金融公司牌照目前看則最為適合。而相比消費金融公司牌照的高門檻,未來網路小貸將變得炙手可熱,牌照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總量不大,流程偏長;在目前可放量模式中,最優選擇是與商業銀行的助貸模式,資金成本約7%~9%,但僅有極少的公司能獲此資源;餘下的,不少公司選擇了P2P模式,從一些頭部平臺來看,P2P端資金成本也高達12%~15%。

對於一些持牌的行業頭部企業而言,和銀行一樣同是做普惠金融,他們也希望能夠像銀行卡部門一樣得到低息資金。他們甚至認為,資金成本,是行業發展的瓶頸。

業內有一種說法,對於現金貸平臺的生死存亡而言,資金成本是僅次於壞賬率的第二道坎;可對於現金貸公司老闆的生死存亡而言,資金來源是第一道坎。

鮮為人知的是,包括剛剛登陸紐交所的那家網路借貸平臺在內,起步時都曾面臨資金成本畸高、拆不到資金的難題。現金貸行業就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老闆要為資金承擔個人無限連帶責任,以至於有業內人士調侃稱,哪個現金貸老闆要是不承擔幾千萬乃至幾億的擔保,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現金貸的。

極具張力的是,當現金貸(或包含現金貸業務)頭部企業正排隊去紐交所敲鐘,似本應推動這個行業的融資環境逐漸變好,可輿論風暴恰恰被掀起,資金成本反而由於趨緊的外部態勢而不斷攀升。據某現金貸平臺人士透露,已有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口頭”知會當地銀行,控制資金進入市場化現金貸平臺。

陸平的理性不止來源於自知無法獲得低價資金管道,還在於自醒難以找到優質客戶、平衡好風險。在“風險成本”和“獲客成本”兩項中毫無優勢。

在銀行信用卡部門的模式裡,對那些在央行征信裡有良好信用記錄的,使用銀行卡、或在該銀行各個業務歸口留下過可追蹤的交易記錄的,現金貸分期的定價都上了18%,陸平的創業公司,即便挖得到銀行系風控團隊人馬,但要面對中國6億沒有征信記錄的“白戶”來開掘優質借款人,還要把利率做到“年化36%”之內,談何容易?

比個人違約更兇猛的還有網路黑產,在守株待兔更多的無經驗現金貸平臺落入陷阱。據Talking Data首席金融行業專家鮑忠鐵追蹤分析,多數互金平臺70%的借貸損失源自詐騙,其中70%是團夥詐騙。

從某種邏輯而言,守信的現金貸借款人之所以付出了更高的利率,是在為管不住的詐騙買單。

陸平說,非持牌現金貸平臺無法接入央行征信,他們也沒有基礎使用者資料積累,昂貴的協力廠商資料不是他的投資人願意負擔的;而行業裡已經數百元的單客獲客成本,事實上會讓客戶首次借貸所貢獻的收益根本覆蓋不了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現金貸平臺都會開發既有客戶的複購。

他意識到,除非用天價高息費來撈錢,否則,一家現金貸平臺的頭幾年,即便沒有做癱,也是燒錢積累客戶和資料,用真金白銀面對欺詐來買教訓,以錘煉平臺自己的資料和風控模型。而這些,還要建立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

陸平引述了點融網創始人郭宇航的一句話,現金貸在發展初期,規模效應是不足以攤薄成本的,因此如果將息費加總並需恪守36%的紅線,則或將行業逼入地下。

陸平說,在征信牌照市場化、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完善前,在反欺詐技術進步前,如果不謀畸高利息,則現在進入現金貸行業,又太早。

改變行業的先行者?

不過陸平也深知自己的局限性。他觀察得到,當行業裡先行的頭部公司已經完成了初期的客戶及資料積累、已經上了幾個版本並逐漸跑通了各自的風控模型、前期投入的征信和獲客成本開始被攤薄後,他們反而有能力在從嚴的監管到來前開始逐漸調降定價。

“如果監管最後明確了36%的紅線,我們也能應對的,我們測算過,把現金貸分期都調低到36%,這塊業務可能會收縮,但是還是能做下去。”某已在排隊上市序列中的平臺向“愉見財經”透露。

雖然,這仍然洗脫不掉它們也曾經走過高息的路子。

而業內也存在一種對借貸平臺實行“持牌經營”、“牌照監管”的呼聲。一旦進入牌照式運行,則借貸平臺的資金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進而促使其對外借貸利率下降。

再者,當未來現金貸和現在的POS消費分期一樣逐漸進入行業充分競爭格局,競爭本身也會倒逼各家調降利率。

此外,陸平還提到了借助於支付寶獲得大量流量的趣店。撥開輿論的重重攻擊,陸平仍難掩羡慕神色,在他看來,如果哪家現金貸能夠傍上BAT這樣的線上各項資源優勢,那業務演進路徑就會被重構。

但這些路子,都是陸平望塵莫及的了。

延伸閱讀——

153家網路小貸公司盤點,這些P2P平臺已涉足(名單)

作者/王海梅 來源/網貸之家

在2017年,網路小貸牌照發放明顯加速,今年前7個月的牌照發放數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已經發放網路小貸牌照153張。本文將對國內網路小貸的最新現狀、股東背景、地域分佈等進行詳細解讀。

網路小貸總體情況

1. 全國小貸現狀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小額貸款資料包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643家,貸款餘額9608億元,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313億元。從近幾年的小貸公司的發展狀況來看,雖然在2014年之前小貸公司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但2015年之後小貸公司發展開始走下坡路,公司數量和貸款餘額均開始逐年下降,不過截至2017年6月底,小貸公司雖然數量仍在下降,但貸款餘額迎來了久違的回升。從貸款餘額來看,主要是因為廣東和重慶小貸公司的貸款餘額大幅上升引起全國小貸公司的貸款餘額上升,而廣東和重慶是網路小貸的聚集重地,全國貸款餘額的上升可能與網路小貸的興起和迅速發展有關。如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阿裡小貸和阿裡微貸的螞蟻借唄、花唄專案2017年上半年共發行39只小額貸款類專項計畫,總規模達958億元。

2. 網路小貸地域分佈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全國共批准了153家網路小貸牌照(含已獲地方金融辦批復未開業的公司),主要分佈在19個省市,有29家是早期成立的傳統小貸將經營範圍變更為網路小貸。其中廣東省最多,有43家;其次是重慶市,有28家;江蘇省和江西省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分別有21家和13家;浙江省有9家,排名第五;其餘省市分別有1-8家。另外,根據江西金融辦官網公佈,有3家網路小貸公司審批已處於專家評審階段。總體來看,相比2016年,不少省份開放了網路小貸試點,實現零的突破,甚至偏遠地區也開放了網路小貸牌照試點,如內蒙古和西藏。

3. 近年網路小貸公司新增數量情況

從近年網路小貸公司的新增情況來看,2016年以後網路小貸公司迎來了快速增長的時代,公司數量激增。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年初至今,新成立的網路小貸數已達52家(不含雖獲地方金融辦批復但未完成工商登記),幾乎與2016年全年的新增數量持平,僅7月份就有12家網路小貸公司陸續成立。從目前來看,雖然在今年2月份,銀監會提示了網路小貸的風險,稱在網路小貸尚未出臺全國性的意見和辦法之前,希望各地能夠慎重批設,但從網路小貸公司成立速度來看,各地網路小貸設立熱度仍不減,可能與各地政府希望通過網路小貸試點來吸引更多強背景的企業進駐本地,拉動全省市經濟增長有關。

網路小貸北京情況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在可獲取股東情況的143家網路小貸公司中有79家為上市公司背景,是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入股,占樣本總數的55%。其中有34家網路小貸公司是由上市公司直接出資設立,占獲網路小貸牌照公司總數的24%;有44家網路小貸公司是由上市公司間接入股設立,占獲網路小貸牌照公司總數的31%。

以上市公司直接出資入股的34家網路小貸公司為樣本,並根據證監會公佈的《2017年1季度上市公司行業分類結果》,其中所屬行業為製造業投資設立網路小貸公司的上市公司最多,有11家;其次是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有10家上市公司投資設立網路小貸公司;行業屬性為批發和零售業及金融業分別有5家上市公司投資設立網路小貸公司。可見出資設立網路小貸的企業主要來自于實體公司。

P2P平臺和助貸平臺涉足網路小貸情況

自2016年8月24日P2P網貸限額令的出臺,大額標平臺開始尋求其他途徑對接大額標,雖然各地金融辦對網路小貸同一借款人的貸款額度也做出了限制,但與P2P網貸行業的硬性額度指標相比,彈性更大。因此越來越多的P2P網貸平臺選擇成立網路小貸公司,消化大額標的,以規避監管合規要求。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18家P2P網貸平臺或助貸平臺通過其運營主體公司或關聯企業獲得了21張網路小貸牌照,其中來投的母公司瀚華金控獲得了3張網路小貸牌照,分期平臺趣店也獲得了2張網路小貸牌照。從這18家平臺來看,既有上市公司和P2P網貸平臺希望通過獲得網貸小貸牌照擴大業務範圍,進一步佈局互聯網金融,也有助貸平臺希望通過獲得網路小貸牌照以合規的方式開展業務。

從地域分佈來看,江西省有9家網路小貸公司是由P2P網貸平臺或助貸機構或其關聯機構發起設立的網路小貸公司,可以看出由互聯網金融平臺發起設立的網路小貸公司主要集中在江西省。

總結

隨著監管層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收緊,對互聯網借貸的資質要求將越來越嚴,目前市場上存量的現金貸和消費分期平臺業務發展將受到政策影響。獲取相應牌照資質,提前規避政策風險將是這些平臺不得不做的事,而網路小貸和消費金融公司牌照目前看則最為適合。而相比消費金融公司牌照的高門檻,未來網路小貸將變得炙手可熱,牌照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