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啟東市舉辦吳樂論壇 現場評彈演出引來叫好聲

11月22日上午, 吳語地區評彈藝術研究方面的人士, 在啟東市舉行了 “吳語地區口頭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化保護(評彈藝術專題)學術研討會”。

在開幕儀式的論壇上, 啟東市副市長唐海兵、南通市文廣新局陸路、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張剛以及樊祖蔭、常祥霖等國內9位業內專家和學者, 秦建國、高博文、薑永春等國內10多位評彈表演藝術家就如何保啟護和弘揚吳語地區曲藝品種獻計獻策。

評彈是吳語地區是音樂文化當中最為重要的曲種之一, 也是吳語地區最為成熟、最具特色、最有歷史、最有內涵的曲藝品種。 經國務院批准, 評彈2005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次活動期間, 還舉辦了評彈名家專場演出, 《小鑼一敲唱開場》、《板凳姑娘》、《狸貓換太子》、《文姬歸漢》等劇碼深受評彈愛好者喜愛。 其中, 《板凳姑娘》以“中國好人”、啟東市身殘志堅的勵志人物蘇曉琳為原型創作,

講述了其與丈夫楊海軍的愛情故事以及熱心公益的感人事蹟。 11月21日晚上的評彈演出, 引來了現場近千名評彈愛好者的數次掌聲。

現場的專家們認為, 評彈面臨著各種浪潮的洗滌和衝撞, 希望各地政府、學界及社會各界共同攜手和謀劃, 把吳語地區評彈藝術的土壤培育好, 把吳語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態保護好, 把吳語地區傳統文化藝術保護發展的系統建設好, 這既是本次研討會的初衷, 也是深入學習十九大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舉措。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剛希望, 對於此項曲藝品種的保護和傳承需要各級政府及社會各個方面的跨界融合。

“由於跨地區、跨行業等多個因素, 給我們的傳承與保護帶來了一些困難, 只有多方面參與, 才能儘快搭建專門平臺與整體保護體系, 讓更多的業內人士全身心投入到此項工作, 為我們的傳承和保護注入新的活力, 這也是吳語地區最重要的鄉愁。 ”張剛認為。

在研討過程中, 評彈表演藝術家、上海市評彈團團長、上海大學藝術系教授、國家一級演員高博文特別強調評彈界的“啟東現象”。 他指出, “啟東現象”分為2部分, 一方面是江浙滬的各大論壇中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30歲-40歲的啟東籍青年演員, 他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吃苦耐勞, 在各大論壇中都承擔挑大樑的角色。 另一方面是論壇以外的啟東籍演員,

他們或是個體或是民營, 把評彈唱到了祖國各地, 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說起此次的評彈演出, 中國曲藝家協會理論家委員會主任、中華曲藝學會名譽會長常祥霖說:“再度來到啟東, 能看到一場忠於傳統的評彈演出, 很是欣慰。 ”對於啟東評彈藝術的傳承與發揚, 常祥霖認為, 一方面希望政府部門能多多支持評彈, 讓評彈活動常態化, 拓寬市場;另一方面演員在繼承評彈藝術的時候要忠於傳統血脈、忠於豐富生活, 鼓勵演員要到最基層體驗生活, 創作出接地氣、知冷暖、有生命力的曲藝作品。 (毛春玲 朱蓓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