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投資人為何看不上你的項目?那是你沒抓住這兩大板塊

《支點》記者 李曉菲

在人人都談消費升級的時刻, 投資人更看重來自于文娛和健康的創業專案。

我的項目有上萬億的市場規模,

為何投資人還嫌小?

商業模式已經很清晰了, 為何投資人覺得沒有盈利前景?

明明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項目, 投資人為何毫無興趣?

……

在許多創業者眼裡, 投資人的“心情”捉摸不定, 即使定位、市場、模式、盈利都已經說得口乾舌燥, 投資人還是擺擺手、搖搖頭, 一臉“這個項目沒前景”的樣子。

人人都在談消費升級, 但消費升級的機會在哪裡?什麼是真需求, 什麼是偽升級?

在11月17日、18日, 由光谷創業咖啡、F50、中國青年天使會、信中利資本集團主辦的“GAIS2017全球天使投資峰會”上, 多位投資人不約而同地多次提到消費升級下的兩個風口:文娛和大健康。

最大的變化就是消費者

“創業, 一個最主要的原則就是順勢而為, 要順大勢。 順大勢意味著不一定會犯大錯,

不犯大錯就一定會活得更久, 一定要順勢。 ” 這是洪泰基金董事總經理金城對所有創業者的忠告。

金城口中的“順大勢”, 並不代表“隨大流”, 更多的意味是, 創業者要有市場敏感, 對未來趨勢要有先知的能力。

“要精選細分行業, 投資熟悉的行業, 一定要超前。 ”創勢資本董事長湯旭東——這個自稱今年投資了50多個項目都沒有打水漂的投資人, 對專案的投資標準其實與金城如出一轍:培育週期太長的新行業不投, 市場空間太小的行業不投, 新興細分行業不在領先位置的項目不投, 無法產業化的技術不投, 不符合一般邏輯的技術不投。

投資人的標準都看似苛刻, 但他們坦言, 對於創業者來說, 站上了風口可能意味著項目能夠事半功倍。

投資人口中的風口, 便是當下的消費升級, 他們普遍認為, 未來新的驅動力將來自消費升級。

“在這個新消費時代, 最大的變化就是消費者, 90後、95後在消費需求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跟消費者溝通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 順為資本合夥人李銳認為,

這種情況下, 有很多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品類在崛起。

在剛剛過去的“雙11”, 阿裡巴巴的資料顯示, 今年天貓當天成交額再次刷新紀錄達到1682億元, 不到晚上12點便打破了2016年“雙11”全天的成交紀錄。

此前, 阿裡研究院發佈了阿裡新消費指數系列第一個指數——“品質消費指數報告”。

報告統計, 2016年全年, 阿裡零售平臺中高端消費總額達1.2萬億元, 並且品質消費指數的增速從5年前的26.8%, 增長到去年的34.4%。

“買得好”驗證了大部分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 也預示著消費升級不是曇花一現的風口, 對創業者而言, 這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創業的大方向。

文娛“驚人爆發”

“雙11”當天, 阿裡巴巴放出了由馬雲主演的“豪華巨制”電影《功守道》, 雖然這部微電影只有僅僅20分鐘, 但彙聚了華語娛樂圈最“貴”的資源配置, 各路明星大腕甘當配角, 被“馬雲”打得落花流水。

為什麼在百忙之中, 還要抽出時間親自上陣拍電影?許多人將其解讀為對阿裡大文娛整條產業鏈資源整合、效率提升的決心。 要知道, 近三年來,阿裡在文化娛樂領域的直接投資超500億元,文化版圖不斷擴張,已展現出其對該領域做強做大的雄心。

今年上半年,我國文化產業IP概念愈演愈烈。在原創文學、動漫等頭部領域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之後,大部分社會資金把注意力放在IP衍生的影視、動漫項目投資上,文娛企業也紛紛就IP衍生進行佈局,從影視、動漫團隊至周邊衍生品研發銷售、主題樂園等,逐步完善相關產業鏈。

雖然從去年同期來看,資本市場相關資料有少許縮減,但市場在IP泛娛樂的概念之下,正向更細分的領域挺近。

“文娛細分行業如今有著20%-30%的年增長率,而且在未來五年之內還會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對於一個行業而言,增長率保持在20%-30%通常被定義為爆發性增長。”與當天許多投資人觀點相同,金城非常看好文娛領域未來的增長潛力,他認為這是一種不需要去驗證的需求,創業者要跟准這個大的趨勢。

文娛行業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主要得益於消費升級的轉變。當前,大家已不再滿足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而是正在轉向精神層面的更高追求。

“不管是中產階層還是新生90後,他們對於精神領域的需求一直很旺盛。”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雪梅表示,這也是他們看好這個領域的理念。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美國經驗來看,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左右,文化娛樂消費就會快速興起,而我國在2013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7000美元,文化消費已然興起,物質消費的主導位置將逐漸被精神消費所取代,文化娛樂類產品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我國目前文娛行業支出僅占GDP的4%,而這一資料在日本、韓國和美國為9%-13%。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有2-3倍的差距,未來市場會達到萬億級別。”金城舉例說,其投資的火星情報局這一綜藝節目,一年收入六七億,大概是一個省級電視臺全年的收入。

他強調,在文娛行業投資人最看重的是人才,而投資策略也是側重于高增長細分行業的老兵初創項目,投資火星情報局就是看重其背後來自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組的製作團隊。

普華永道《2017-2021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報告指出,國內互聯網廣告、視頻遊戲、電影娛樂、互聯網視頻和虛擬實境領域未來發展動力強勁,在此帶動下,未來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總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將為全球同行業平均增速的近兩倍。

“新消費是當下熱點,創業者要關注消費領域裡面的‘新’‘高’。‘新’是新的消費場景、消費模式、消費風向和趨勢,‘高’就是高品質的消費。”信中利集團董事長汪潮湧預測,文娛和互聯網的跨界,將會是領導消費的一個很重要的趨勢。

大健康高調回暖

與汪潮湧觀點不謀而合,李銳也認為,中國的消費上升得非常快,“從衣、食、住、行、娛、康來看,我們在衣、食、住、行的比例非常高,在健康上還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

2015年,中國開始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當前醫藥行業的產值迅速提高到8萬億,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金融機構都在通過股權投資挖掘這塊市場。

阿裡馬雲開了互聯網醫院,已拿下400家“未來醫院”;恒大許家印進軍醫療圈,已投32億;萬達王健林進軍醫療圈,已投1440億;富士康進軍醫療圈,3年內產值將達到18億元;騰訊斥鉅資投向多家醫療平臺,順豐、京東也建立了醫藥物流系統……

當這麼多巨頭進軍醫療行業,即使你是個行外人,也應該明白這個領域暗藏的機會。

2017年中國線民消費升級報告顯示,線民消費結構的整體升級,帶來了其內容消費結構的相應變化:對健康等垂直領域內容的關注度超過了40%。這從側面表明消費升級帶來了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和需求,大健康正成為一股新的投資熱潮。

“從投資行業來看,醫療健康是美國第二大產業,占到投資的20%。從第二季度美國的上市和融資情況來看,醫療健康的資金投入是呈上漲的趨勢。”重山資本創始合夥人孫超稱,健康也是最近風起雲湧的新賽道。

在醫療大健康領域,因為老齡化的趨勢和國家對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的政策支持,醫療行業投資在今年可謂高調回暖。國內很多投資基金將15%到20%資本投放到大健康領域。

今年上半年,境內IPO企業數量增長了213%,其中有25家醫藥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總募資金額超過百億。醫藥行業以其高成長性和逆經濟週期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大健康”非常廣泛,那麼,投資者主要選擇哪些方向?

“影像和病理去年出現了很多投資,為什麼呢?因為它是醫生最實用的工具,很多優秀的醫生會看片子,但他會看病理嗎?病理在這個賽道裡面就比較細分。”孫超稱。

“如果我們把製藥廠、經銷商、醫院、保險統統打通,這裡面的資料價值是非常龐大的。”美國華源科技協會主席David Chen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大家都非常看好數字醫療產業,但目前這個行業的獨角獸並不多,存在很多潛在機會,如果將資料和產業資本、產業基金的結合,未來這個行業或將被催生出一大批獨角獸公司。

許多投資人表示,大健康有許多細分賽道,除了影像、病理,還有保險、數字、心理等垂直專科,每個賽道都有投資機會,並且不是單一的個體。投資者在投資時候並不是單線的,而是會考慮整個醫療生態的建設,是有投資邏輯的,這也給創業者帶來很多機會。

“醫療行業是有壁壘的,在醫療大健康的賽道,要持續深耕某一個細分領域,你就一定有被大公司整合的機會。”孫超說。

近三年來,阿裡在文化娛樂領域的直接投資超500億元,文化版圖不斷擴張,已展現出其對該領域做強做大的雄心。

今年上半年,我國文化產業IP概念愈演愈烈。在原創文學、動漫等頭部領域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之後,大部分社會資金把注意力放在IP衍生的影視、動漫項目投資上,文娛企業也紛紛就IP衍生進行佈局,從影視、動漫團隊至周邊衍生品研發銷售、主題樂園等,逐步完善相關產業鏈。

雖然從去年同期來看,資本市場相關資料有少許縮減,但市場在IP泛娛樂的概念之下,正向更細分的領域挺近。

“文娛細分行業如今有著20%-30%的年增長率,而且在未來五年之內還會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對於一個行業而言,增長率保持在20%-30%通常被定義為爆發性增長。”與當天許多投資人觀點相同,金城非常看好文娛領域未來的增長潛力,他認為這是一種不需要去驗證的需求,創業者要跟准這個大的趨勢。

文娛行業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主要得益於消費升級的轉變。當前,大家已不再滿足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而是正在轉向精神層面的更高追求。

“不管是中產階層還是新生90後,他們對於精神領域的需求一直很旺盛。”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雪梅表示,這也是他們看好這個領域的理念。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美國經驗來看,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左右,文化娛樂消費就會快速興起,而我國在2013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7000美元,文化消費已然興起,物質消費的主導位置將逐漸被精神消費所取代,文化娛樂類產品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我國目前文娛行業支出僅占GDP的4%,而這一資料在日本、韓國和美國為9%-13%。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有2-3倍的差距,未來市場會達到萬億級別。”金城舉例說,其投資的火星情報局這一綜藝節目,一年收入六七億,大概是一個省級電視臺全年的收入。

他強調,在文娛行業投資人最看重的是人才,而投資策略也是側重于高增長細分行業的老兵初創項目,投資火星情報局就是看重其背後來自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組的製作團隊。

普華永道《2017-2021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報告指出,國內互聯網廣告、視頻遊戲、電影娛樂、互聯網視頻和虛擬實境領域未來發展動力強勁,在此帶動下,未來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總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將為全球同行業平均增速的近兩倍。

“新消費是當下熱點,創業者要關注消費領域裡面的‘新’‘高’。‘新’是新的消費場景、消費模式、消費風向和趨勢,‘高’就是高品質的消費。”信中利集團董事長汪潮湧預測,文娛和互聯網的跨界,將會是領導消費的一個很重要的趨勢。

大健康高調回暖

與汪潮湧觀點不謀而合,李銳也認為,中國的消費上升得非常快,“從衣、食、住、行、娛、康來看,我們在衣、食、住、行的比例非常高,在健康上還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

2015年,中國開始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當前醫藥行業的產值迅速提高到8萬億,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金融機構都在通過股權投資挖掘這塊市場。

阿裡馬雲開了互聯網醫院,已拿下400家“未來醫院”;恒大許家印進軍醫療圈,已投32億;萬達王健林進軍醫療圈,已投1440億;富士康進軍醫療圈,3年內產值將達到18億元;騰訊斥鉅資投向多家醫療平臺,順豐、京東也建立了醫藥物流系統……

當這麼多巨頭進軍醫療行業,即使你是個行外人,也應該明白這個領域暗藏的機會。

2017年中國線民消費升級報告顯示,線民消費結構的整體升級,帶來了其內容消費結構的相應變化:對健康等垂直領域內容的關注度超過了40%。這從側面表明消費升級帶來了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和需求,大健康正成為一股新的投資熱潮。

“從投資行業來看,醫療健康是美國第二大產業,占到投資的20%。從第二季度美國的上市和融資情況來看,醫療健康的資金投入是呈上漲的趨勢。”重山資本創始合夥人孫超稱,健康也是最近風起雲湧的新賽道。

在醫療大健康領域,因為老齡化的趨勢和國家對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的政策支持,醫療行業投資在今年可謂高調回暖。國內很多投資基金將15%到20%資本投放到大健康領域。

今年上半年,境內IPO企業數量增長了213%,其中有25家醫藥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總募資金額超過百億。醫藥行業以其高成長性和逆經濟週期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大健康”非常廣泛,那麼,投資者主要選擇哪些方向?

“影像和病理去年出現了很多投資,為什麼呢?因為它是醫生最實用的工具,很多優秀的醫生會看片子,但他會看病理嗎?病理在這個賽道裡面就比較細分。”孫超稱。

“如果我們把製藥廠、經銷商、醫院、保險統統打通,這裡面的資料價值是非常龐大的。”美國華源科技協會主席David Chen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大家都非常看好數字醫療產業,但目前這個行業的獨角獸並不多,存在很多潛在機會,如果將資料和產業資本、產業基金的結合,未來這個行業或將被催生出一大批獨角獸公司。

許多投資人表示,大健康有許多細分賽道,除了影像、病理,還有保險、數字、心理等垂直專科,每個賽道都有投資機會,並且不是單一的個體。投資者在投資時候並不是單線的,而是會考慮整個醫療生態的建設,是有投資邏輯的,這也給創業者帶來很多機會。

“醫療行業是有壁壘的,在醫療大健康的賽道,要持續深耕某一個細分領域,你就一定有被大公司整合的機會。”孫超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