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把SaaS服務應用場景發揮到極致,萬達是用的這樣的策略!

本文整理自11月18日“2017中國企業互聯網峰會暨崔牛會年會”, 萬達集團資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張興國的分享。 (文章較長, 但保證都是萬達集團的實踐乾貨!)

在今天崔牛會的年會上, 大家反復提到了三個關鍵字:SaaS、2B、風控。 我今天更想和大家探討的是對於一個大型集團企業而言, 在擁抱SaaS的過程中存在什麼樣的困難?因為B端的企業也分大B和小B, 而萬達集團就是一個大型的集團企業。

毫無疑問, 擁抱SaaS有很多的挑戰和阻礙。 我們從2年半之前就開始逐步規劃並引進一些SaaS服務, 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坦率地說, 我們面臨的阻礙有三個:

第一個是資訊部門的阻礙。 資訊部門怎麼看待SaaS?這在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二個阻礙是你的業務部門是否認可這個模式?他們可能擔心——會不會有安全問題?

第三個阻礙來自企業內的成本部門,

他們是否可以接受這種成本模式的變化?雖說SaaS服務的成本是我們自建的1/N, 但是如何能讓成本部門體會和感受到這一點, 也是需要我們做工作的。

SaaS服務發展趨勢

眾所周知, SaaS服務的全球增長率非常高, 從直接資料來看, 其規模已經到了354億美元。

SaaS服務對企業IT創新與轉型的意義

從甲方的角度來看, SaaS服務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好處?

萬達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遵循自主開發的模式。 也就是說萬達的需求比較獨特, 管控理念要求較強, 所以我們在有需求的時候都是找供應商量身定制, 這導致每個新系統的上線週期較長, 最少也需要半年。

其實SaaS服務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進行快速地部署, 我們叫“即開即用”。 只要完成商務上的採購, 就可以讓我們的業務部門使用。

第二個好處是降低擁有權總成本, 根據Gartner報告, 總的擁有成本只有傳統軟體的25%左右, 但是這個資料需要給我們的成本部門做很多溝通工作, 才能讓他們真正地體會和認可這一點。

我們現在都在談用戶體驗, 企業如果上線一個新應用以後,

通常不可能持續不斷地投入很多資源進行二次優化, 而SaaS服務就有這樣的好處, 可以通過快速地反覆運算、持續地優化和改進, 保持它的產品競爭力, 讓企業的用戶可以持續不斷享受更完善的功能和更好的用戶體驗。

第三, 可以提高可用性。 我們在廊坊和成都都有自己的機房和資料中心, 以前運維都是由我們設施部來進行維護。 而SaaS服務在可行性上有兩個優點:

第一, 在國內不同的城市都有節點, 甚至不同國家也有部署節點, 從網路可用性來說比傳統軟體更好;

第二, 從運維的專業度來說SaaS運維專業度更高, 可靠性更強。

萬達SaaS服務推進策略

1、SaaS服務在大型企業的落地挑戰

SaaS服務在大型企業中的挑戰確實是存在的, 這些挑戰大致可歸結在四個方面。

第一, 推進策略。 SaaS服務的內容非常多, 企業首先採用什麼SaaS服務?第二步採用什麼SaaS服務?第三步採用什麼SaaS服務?這其實是有講究的。

對於一個新生事物, 大家願意擁抱和嘗試, 但不會太激進, 節奏掌握非常關鍵。 企業有對資料安全的擔心,加上商務模式有改變,成本模式有改變,也會有運維模式的改變,業務部門也會擔心靈活性、需求匹配度是否會有所下降。所以這需要一個過程,讓大家先嘗試,再去進行更大範圍的推進。

第二是管控。對於大型企業來說,都有自己非常完善的管控策略,包括安全、運維和資料管控。當你選擇一項SaaS服務的時候,如何跟你已有的IT管理制度進行匹配,甚至進行調整,這也在考慮範圍內。

第三是集成。這也是大型企業運用SaaS服務和小型企業不太一樣的地方。因為企業已經有非常龐大的IT系統,但SaaS服務不可能孤立存在,如何把SaaS服務融入到已有的系統中,這是個挑戰。

第四就是體驗。對C端用戶來說,用戶體驗越好,大家越容易接受,甚至我們可以考慮使用者體驗物件主要為90後、00後。

但對於企業來說,真正有發言權的很多還是80後、70後甚至60後,他們的體驗有固定特點,而且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固定的操作模式,怎麼讓業務部門領導接受和習慣這些東西,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2、萬達SaaS服務推進策略

大概在2005年底時我們的資訊化部門就進行過多次化的研討,制定了SaaS服務專項推進策略。這個策略叫——逐步推進。

首先從協同辦公開始。因為協同辦公專業成熟度較高,同時對於資料的敏感性不高。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協同辦公是系統化主導的辦公,在立項、採購方面更容易一些。

第二在職能管理部門進行。包括職能人力資源部門、財務管理部門、成本部門、企業文化中心等。這些職能部門需要在他們看到一些實際效果的時候向他們溝通推進。

第三部分才到業務部門,比如商業管理業態、酒店業態、娛樂業態。

我們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觀點,以前我們怎麼想就可以怎麼做,但是面對SaaS服務的時候,我們非常清醒的認識到,我們要進行非常有限的開發。

作為資訊部門,如果沒有這個意識的話專案一定會失敗的,因為當SaaS服務結合企業業務後再做大量定制開發,就失去了SaaS服務快速反覆運算,不斷更新的紅利。

在部署層面上,最開始SaaS服務都是基於公有雲的,根據不同專案特點,針對性地考慮,是純公有雲的部署模式,還是純私有雲的模式?

我們會基於SaaS服務發展我們自己的PaaS服務,因為企業每個月都會有新的系統在開發上線,這時候會有很多共性的服務存在,這是需要抽象管理的。

服務怎麼做?

第一,專門開發公有雲服務,但我們發現這並不是最佳路線。

另一個方式是,我們基於提供的介面進行二次開發來形成企業內部的SaaS服務。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把SaaS服務應用場景發揮到極致。大體上就是這樣的策略,這個策略比較抽象,接下來,我會用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談談到底怎麼落地。

3、萬達SaaS服務推進領域

協同辦公,如:雲視訊會議、企業雲盤等類似的系統;職能管理,如發票管理、員工招聘、新媒體行銷等等;運營管理,如智慧停車、智慧客服、綜合體的維保等。

這些都是屬於與SaaS服務結合較多的點,而且範圍還在不斷擴展。下面重點分享三個紅色案例:雲視頻、企業雲盤、發票管理。

企業資訊化創新應用

其實萬達與其他企業一樣,很早就有視訊會議。我們的視訊會議有兩套系統:

一套是高清的視訊會議,效果確實好,但成本也非常高,光部署成本一個會議室就超過10萬元,全國那麼多會議室,很顯然這個只能給領導用。

視訊會議屬於資源消耗型,需要大量的伺服器、頻寬,我們通過公有雲的方式可以保證海外的頻繁使用。同時這個視訊會議能夠集成到辦公用戶端,比如同時設置會議的內容、主題、時間等等,發起會議,收到會議的人員就可以直接加入,我們的領導出差的時候就可以很容易開展會議。

SaaS服務場景,如BIM系統場景,屬於房地產建築行業的專有系統,其實是個做四方協同的平臺,包括專案公司、工程總包、設計總包、和監理方。

“四方”會在這個平臺上,對設計的各種問題、施工的各種問題進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封裝,同時直接把會議內容導入到業務系統中去,在系統中隨時針對系統內的問題以及做出的變更,一鍵發起會議。

所有人都可以在系統裡面看到他的會議,並隨時從系統裡直接進入會議中。這是我們的視訊會議系統,轉變成企業SaaS應用過程中,集成到應用系統當中的一個案例。

第二個場景是我們的招采平臺。去年萬達有6000家供方,分佈在不同的城市,供方必須是兩至三人,所以有些供方會去現場,導致整個過程的成本非常高。

現在,供方可以發起會議,完成遠端供方支持。並且系統都會把溝通過程錄下來,審計部門可以根據錄影來進行審計。

第二個案例,就是企業雲盤。個人雲盤大家都用得比較多,而現在企業雲盤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們主要在考慮企業雲盤的模式,因為企業資料有一定的敏感性。

我們現在把大量內容放在企業存儲,把它打造成一個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只有一個的文檔系統,同時以SaaS服務的模式給企業使用。

通過用戶端可以隨時查看、管理企業文檔,還可以很方便地把雲盤資料發給你的同事或者分享給你的微信好友。

在具體的應用上面,萬達有個制度庫系統,員工可以隨時查看制度。以前是通過一個產品來實現的,後來全部遷移到雲盤上面進行管理。

這種遷移還帶來一些好處,比如運營成本降低,而且更靈活了。基於這個雲盤我們抽象了四個服務,這四個服務都是企業IT經常用到的:

第一,文件庫服務。幾乎每一個系統都有文件庫,給所有人使用;

第二,應用服務。我們可以線上閱覽,可以查看各種各樣的文檔,同時還支援複印;

第三,檔存儲,會轉化為統一的檔存儲;

第四,歸檔服務,所有檔可以通過歸檔服務來進行統一管理。

基於這些應用場景,不僅僅是使用了SaaS服務,還把它嵌入到已有的應用系統當中去。

最後是發票。這就是我們說的第二個階段,智慧管理領域。

財務領域對於新技術或者SaaS服務的態度是比較保守的,說服財務部門最終也能夠以SaaS服務的方式進行全集團的發票管理,確實做了很多溝通工作。當然,最後他們也認可。

這其中,還有增值稅發票問題、電子發票出現、房地產試點等宏觀政策的背景助力。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我們也採用了混合雲的部署模式。

我們國家的稅務系統,如電子庫進賬、發票平臺等等,其實是不直接對企業開放的。現在電子部門越來越多,電子發票生成、列印等等都是在公有雲平臺生成。但發票管理系統,從發票肖像管理到財務核算系統進行集成,包括前面提到的所有系統技術集成,眾多使用者服務平臺的集成,必須採用混合雲的架構。

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需要將大量收入類、使用者服務相關的敏感性資料放置在私有雲;

第二,有很多企業有國家稅務總局頒發的一些身份認證的標識,或者專業庫標識,這也需要放到企業私有雲裡,這可能讓業務部門覺得更加踏實一點。

這是我們正在實施的,基於財務應用的SaaS服務。

這樣一個應用,我們如何去跟業務部門溝通?

從業務部門的角度來說很簡單——這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首當其衝的,能降低財務風險,防止虛開、漏開等等情況,這是財務部門比較關注的;

從財務效率來說,傳統的開票模式,大概需要5分鐘才能開一張,一個人一天開96張發票,一天一個人可以開2000張發票;

從使用者體驗來看,尤其像電子發票的推出,這也是大勢所趨。用戶可以自動開發票,無需排隊。

簡單來說,雖然現在SaaS是一個風口,但對企業,尤其對於IT系統成熟的大型企業來說,擁抱SaaS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

首先,從服務商的角度來看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第二,從企業資訊管理部門來看,必須得有自己的策略。首先自己要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其次可能要一步步的逐漸影響業務部門、成本部門、採購部門,讓他們都能慢慢接受這一點。

SaaS服務對於大型企業服務帶來了很大變化。如採購模式、運維模式的各個模式的變化,不論是以前定制也好,買一款軟體部署也好,它的產品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樣,這需要一個改變過程。

當然,這首先要從資訊部門開始,如果資訊部門都做不到,業務部門等其他部門更不可能主動去做這個改變。

更多TOB乾貨,到TO必問!(專業的SaaS知識分享平臺-www.tobwen.com)

企業有對資料安全的擔心,加上商務模式有改變,成本模式有改變,也會有運維模式的改變,業務部門也會擔心靈活性、需求匹配度是否會有所下降。所以這需要一個過程,讓大家先嘗試,再去進行更大範圍的推進。

第二是管控。對於大型企業來說,都有自己非常完善的管控策略,包括安全、運維和資料管控。當你選擇一項SaaS服務的時候,如何跟你已有的IT管理制度進行匹配,甚至進行調整,這也在考慮範圍內。

第三是集成。這也是大型企業運用SaaS服務和小型企業不太一樣的地方。因為企業已經有非常龐大的IT系統,但SaaS服務不可能孤立存在,如何把SaaS服務融入到已有的系統中,這是個挑戰。

第四就是體驗。對C端用戶來說,用戶體驗越好,大家越容易接受,甚至我們可以考慮使用者體驗物件主要為90後、00後。

但對於企業來說,真正有發言權的很多還是80後、70後甚至60後,他們的體驗有固定特點,而且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固定的操作模式,怎麼讓業務部門領導接受和習慣這些東西,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2、萬達SaaS服務推進策略

大概在2005年底時我們的資訊化部門就進行過多次化的研討,制定了SaaS服務專項推進策略。這個策略叫——逐步推進。

首先從協同辦公開始。因為協同辦公專業成熟度較高,同時對於資料的敏感性不高。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協同辦公是系統化主導的辦公,在立項、採購方面更容易一些。

第二在職能管理部門進行。包括職能人力資源部門、財務管理部門、成本部門、企業文化中心等。這些職能部門需要在他們看到一些實際效果的時候向他們溝通推進。

第三部分才到業務部門,比如商業管理業態、酒店業態、娛樂業態。

我們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觀點,以前我們怎麼想就可以怎麼做,但是面對SaaS服務的時候,我們非常清醒的認識到,我們要進行非常有限的開發。

作為資訊部門,如果沒有這個意識的話專案一定會失敗的,因為當SaaS服務結合企業業務後再做大量定制開發,就失去了SaaS服務快速反覆運算,不斷更新的紅利。

在部署層面上,最開始SaaS服務都是基於公有雲的,根據不同專案特點,針對性地考慮,是純公有雲的部署模式,還是純私有雲的模式?

我們會基於SaaS服務發展我們自己的PaaS服務,因為企業每個月都會有新的系統在開發上線,這時候會有很多共性的服務存在,這是需要抽象管理的。

服務怎麼做?

第一,專門開發公有雲服務,但我們發現這並不是最佳路線。

另一個方式是,我們基於提供的介面進行二次開發來形成企業內部的SaaS服務。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把SaaS服務應用場景發揮到極致。大體上就是這樣的策略,這個策略比較抽象,接下來,我會用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談談到底怎麼落地。

3、萬達SaaS服務推進領域

協同辦公,如:雲視訊會議、企業雲盤等類似的系統;職能管理,如發票管理、員工招聘、新媒體行銷等等;運營管理,如智慧停車、智慧客服、綜合體的維保等。

這些都是屬於與SaaS服務結合較多的點,而且範圍還在不斷擴展。下面重點分享三個紅色案例:雲視頻、企業雲盤、發票管理。

企業資訊化創新應用

其實萬達與其他企業一樣,很早就有視訊會議。我們的視訊會議有兩套系統:

一套是高清的視訊會議,效果確實好,但成本也非常高,光部署成本一個會議室就超過10萬元,全國那麼多會議室,很顯然這個只能給領導用。

視訊會議屬於資源消耗型,需要大量的伺服器、頻寬,我們通過公有雲的方式可以保證海外的頻繁使用。同時這個視訊會議能夠集成到辦公用戶端,比如同時設置會議的內容、主題、時間等等,發起會議,收到會議的人員就可以直接加入,我們的領導出差的時候就可以很容易開展會議。

SaaS服務場景,如BIM系統場景,屬於房地產建築行業的專有系統,其實是個做四方協同的平臺,包括專案公司、工程總包、設計總包、和監理方。

“四方”會在這個平臺上,對設計的各種問題、施工的各種問題進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封裝,同時直接把會議內容導入到業務系統中去,在系統中隨時針對系統內的問題以及做出的變更,一鍵發起會議。

所有人都可以在系統裡面看到他的會議,並隨時從系統裡直接進入會議中。這是我們的視訊會議系統,轉變成企業SaaS應用過程中,集成到應用系統當中的一個案例。

第二個場景是我們的招采平臺。去年萬達有6000家供方,分佈在不同的城市,供方必須是兩至三人,所以有些供方會去現場,導致整個過程的成本非常高。

現在,供方可以發起會議,完成遠端供方支持。並且系統都會把溝通過程錄下來,審計部門可以根據錄影來進行審計。

第二個案例,就是企業雲盤。個人雲盤大家都用得比較多,而現在企業雲盤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們主要在考慮企業雲盤的模式,因為企業資料有一定的敏感性。

我們現在把大量內容放在企業存儲,把它打造成一個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只有一個的文檔系統,同時以SaaS服務的模式給企業使用。

通過用戶端可以隨時查看、管理企業文檔,還可以很方便地把雲盤資料發給你的同事或者分享給你的微信好友。

在具體的應用上面,萬達有個制度庫系統,員工可以隨時查看制度。以前是通過一個產品來實現的,後來全部遷移到雲盤上面進行管理。

這種遷移還帶來一些好處,比如運營成本降低,而且更靈活了。基於這個雲盤我們抽象了四個服務,這四個服務都是企業IT經常用到的:

第一,文件庫服務。幾乎每一個系統都有文件庫,給所有人使用;

第二,應用服務。我們可以線上閱覽,可以查看各種各樣的文檔,同時還支援複印;

第三,檔存儲,會轉化為統一的檔存儲;

第四,歸檔服務,所有檔可以通過歸檔服務來進行統一管理。

基於這些應用場景,不僅僅是使用了SaaS服務,還把它嵌入到已有的應用系統當中去。

最後是發票。這就是我們說的第二個階段,智慧管理領域。

財務領域對於新技術或者SaaS服務的態度是比較保守的,說服財務部門最終也能夠以SaaS服務的方式進行全集團的發票管理,確實做了很多溝通工作。當然,最後他們也認可。

這其中,還有增值稅發票問題、電子發票出現、房地產試點等宏觀政策的背景助力。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我們也採用了混合雲的部署模式。

我們國家的稅務系統,如電子庫進賬、發票平臺等等,其實是不直接對企業開放的。現在電子部門越來越多,電子發票生成、列印等等都是在公有雲平臺生成。但發票管理系統,從發票肖像管理到財務核算系統進行集成,包括前面提到的所有系統技術集成,眾多使用者服務平臺的集成,必須採用混合雲的架構。

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需要將大量收入類、使用者服務相關的敏感性資料放置在私有雲;

第二,有很多企業有國家稅務總局頒發的一些身份認證的標識,或者專業庫標識,這也需要放到企業私有雲裡,這可能讓業務部門覺得更加踏實一點。

這是我們正在實施的,基於財務應用的SaaS服務。

這樣一個應用,我們如何去跟業務部門溝通?

從業務部門的角度來說很簡單——這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首當其衝的,能降低財務風險,防止虛開、漏開等等情況,這是財務部門比較關注的;

從財務效率來說,傳統的開票模式,大概需要5分鐘才能開一張,一個人一天開96張發票,一天一個人可以開2000張發票;

從使用者體驗來看,尤其像電子發票的推出,這也是大勢所趨。用戶可以自動開發票,無需排隊。

簡單來說,雖然現在SaaS是一個風口,但對企業,尤其對於IT系統成熟的大型企業來說,擁抱SaaS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

首先,從服務商的角度來看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第二,從企業資訊管理部門來看,必須得有自己的策略。首先自己要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其次可能要一步步的逐漸影響業務部門、成本部門、採購部門,讓他們都能慢慢接受這一點。

SaaS服務對於大型企業服務帶來了很大變化。如採購模式、運維模式的各個模式的變化,不論是以前定制也好,買一款軟體部署也好,它的產品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樣,這需要一個改變過程。

當然,這首先要從資訊部門開始,如果資訊部門都做不到,業務部門等其他部門更不可能主動去做這個改變。

更多TOB乾貨,到TO必問!(專業的SaaS知識分享平臺-www.tobwen.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