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繼續回落,保本浮動型產品占比上升明顯

2017年11月1日至15日各大銀行共發行700款同業產品(經調研, 有大型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亦包含同業理財, 為此將該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統計在同業理財內)。 從銀行類型看, 城商行同業產品發行量最多, 國有行最少, 農村金融機構與城商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總共占比近80%;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產品平均收益最高, 達到5.18%, 國有行最低, 僅為4.49%。

從收益表現類型看, 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比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更高。

從發行數量的變化看, 各類金融機構同業理財產品數量相較於7月下旬以來, 國有行發行量下降70%以上,

居降幅之首, 而股份行發行量也下降了近40%, 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發行量基本保持穩定。

從不同期限產品收益的變化看,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出現較大回落, 較10月下降了18BP, 相較於9月下旬已下降56BP;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則繼續上漲, 較10月上漲了2BP。

文/普益標準 李明珠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繼續回落, 保本浮動型產品占比上升明顯

——同業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繼續贏得更多市場青睞, 保本型理財產品份額繼續壓縮, 同業理財結構性轉型正在進行。 同業理財市場受央行防範系統性風險政策基本面影響, 資金成本有進一步上升趨勢。 近兩周來, 債市下行趨勢較為明顯, 股市迎來持續上漲,

同業理財市場資金流動性面臨更大考驗。

為追蹤同業理財市場發展前沿, 服務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需求, 普益標準將定期發佈一系列同業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本報告為第十二期, 選取發行時間在2017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的產品, 從各維度探究銀行同業理財發展變化趨勢。

多維分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多角度比較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發行量比較

農村金融機構與城商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近80%。 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11月1日至15日各大銀行共發行700款同業產品(經調研, 有大型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亦包含同業理財, 為此將該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統計在同業理財內)。 按照發行銀行的類別來看, 城商行發行量最多,

為344款, 占比49.14%;其次是農村金融機構和股份行, 分別發行211款和131款, 二者合計共占48.86%;國有行發行量最少, 有14款, 僅占比2%。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比較

農村金融機構的平均收益維持首位, 國有行依舊墊底。 11月1日至15日發行的700款同業產品中, 根據其披露的資訊顯示,

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相對更高, 分別為5.10%與5.18%;其次是股份行, 為4.99%;國有行最低, 為4.49%。 具體結果如下圖2所示:

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與收益差異性明顯。 由於全國性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率是所有機構參考的尺規,

產品發行數量較少的銀行平均收益容易受極端值影響, 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根據不同銀行類型發行的產品情況, 本報告選取恒豐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共六家半月度發行量均在兩位數以上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參考, 分析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整體來看, 主流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均維持在4.7%以上, 但不同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相差較大, 從圖3可以看出, 恒豐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 平均收益達到了5.37%, 較上月提高了11BP, 而同為股份行的中信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為5.09%, 較上月提高了5BP, 收益位列列舉銀行的第三位, 與恒豐銀行相差28個BP;收益最低的是興業銀行所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僅為4.72%。

同時,各主流銀行同業產品發行數量差距也較大,發行量最多的是平安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本統計期內各發行了26款和23款同業理財產品,而發行最少的華夏銀行只發行了10款。從各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收益來看,各銀行理財收益率主要受各銀行理財業務重點、資金運用策略和投研能力的影響。

(三)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類型比較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在收益及產品數量上均明顯領先於保本類產品。從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其中保證收益型產品只有3款,僅占比4.29%,保本浮動型產品174款,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最多,有523款,占比達到3/4。從各類產品收益看,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保證收益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20%,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87%,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最高,為5.17%。鑒於只有3款保證收益型產品,我們只選擇不同性質銀行的浮動型產品做收益對比。

國有六大銀行同業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本浮動收益差距最大,達到83BP,城商行最小,僅為30BP。通常而言,因為承擔的風險水準不同,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要低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圖4顯示,不同性質銀行浮動型同業產品的收益表現符合一般認知。

(四)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比較

為研究需要,我們將投資期限≤30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短期限,將30天<投資期限≤91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短期限,將91天<投資期限≤182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期限,將182天<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長期限,而將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長期限。根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統計期內不同期限的同業產品發行量和收益情況如下:短期限產品33款,平均收益4.40%;中短期限產品214款,平均收益4.87%;中期限產品210款,平均收益5.28%;中長期限產品最多,有243款,平均收益5.24%;長期限產品發行數量為0。對於投資期限在12個月以內的同業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加,理財收益也增加,收益與期限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半月度比較: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時間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城商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下降。為了探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不同統計期內的同業產品進行對比分析(這裡考慮到10月國慶長假的影響,因此將整個10月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納入考量),具體結果如圖6所示。從發行量的變化來看,各類型銀行同業理財產品數量占比增減不一。

其中,自今年7月以來,國有行和股份行的發行量具有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國有行相比7月下旬以來的發行量下降70%以上,而股份行相比7月下旬下降了近40%。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發行量占比雖然有所上漲,但漲幅不大。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下降,城商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略有上漲,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保持穩定。從收益變化來看,不同性質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變化增減不一。具體來看,農村金融機構收益自7月以來持續上漲後首次收益下調,收益降低5BP;國有行下降28BP,降幅最大;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則基本保持穩定。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不同收益類型半月度比較

各銀行同業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但11月上旬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占比有明顯上升。由於在各統計期內保證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較少,基於資料的可比性及避免異常值帶來的影響,選取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

從不同收益類型產品發行量占比來看,11月上旬與10月下旬相比,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占比相對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占比上升超5個百分點,較為明顯,如圖7所示。

從收益來看,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變化在不同性質的銀行中變現各不相同。相比於上個月,農村金融機構的該類產品收益上漲17BP,國有行和股份行的收益明顯下調,而城商行則基本保持穩定。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只有城商行一類銀行出現上漲趨勢,其餘類型的銀行均有所下調。

(三)不同期限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回落過程尚未結束,中短期與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保持平緩上漲趨勢。圖9顯示,短期同業理財收益自上月明顯回落之後,繼續出現回落,較9月下旬共下降了56BP;中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小幅上漲,較10月上升了10BP;中期同業理財收益在前幾月的連續上漲之後有所回落,但上漲趨勢仍較為明顯,中長期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則繼續上漲,從8月份的5.14%上升至11月上旬的5.26%。長期來看,金融去杠杆政策導向不會鬆動,資管行業面臨市場流動性依然偏緊,促使同業理財收益短期內有所下跌,中期及中長期內資金成本將有可能保持平緩持續上漲趨勢。以利率的預期理論為參考,中期和中長期利率的持續上漲趨勢也反映了同業理財市場對於未來資金成本難以下降的預期和判斷。

原因探析:受央行防範系統性風險政策影響,市場資金面偏緊預期不改變

10月底央行首次開展63天期逆回購,穩定市場對資金面的預期,平滑資金面波動。在進入11月份後,面對短期流動性偏緊預期,央行不斷加碼逆回購交易量和淨投放量,各期限銀行間拆借利率在11月初小幅回落後震盪上升。當前市場利率回升是流動性調控以及一些週期性因素,如繳稅等綜合作用的結果,說明市場資金面仍較為緊張,短期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中性,未來財政支出力度可能增加。

同業理財市場資金成本有進一步上升趨勢

一年期同業存單(AAA)收盤到期收益率自10月以來緩慢上漲,至11月中旬,已經和SHIBOR利率(1年)出現較為明顯的利差。

近兩周來,債市下行趨勢較為明顯,未來一段時間有望得到改善。從資產端來看,股票市場延續了9月上漲的趨勢,持續震盪上行,滬深300指數最高時達到4130點。11月上旬債券市場表現仍不樂觀。本月13、14日央行連續兩天在公開市場開展1800億和2800億的逆回購操作,對沖到期逆回購後實現淨投放1400億,受其影響,債市於14日出現回暖跡象。隨著央行維穩市場流動性的目標逐漸實現,11月下旬債市下行的表現有望得到改善。

不同期限國債收益差逐步擴大。債券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債市的表現對理財產品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1月01日至11月15日,從代表性國債來看,1年期的短期債券收益率曲線維持了相對平緩的走勢,而10年期的債券收益率曲線繼續震盪上漲,這種趨勢和同業理財產品中期和中長期利率的持續上漲趨勢吻合。

綜上分析,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繼續贏得更多市場青睞,保本型理財產品份額繼續壓縮,同業理財結構性轉型正在進行。同業理財市場受央行防範系統性風險政策基本面影響,資金成本有進一步上升趨勢。近兩周來,債市下行趨勢較為明顯,股市迎來持續上漲,同業理財市場資金流動性面臨較大考驗。

———————你可能還想看——————

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持續上行

同業理財收益上行,規模下降

一家銀行的覆滅:興于同業,亡於同業!

去杠杆下,同業存單與同業理財發展靠什麼?

銀行同業業務現狀分析及建議

重要聲明

本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均來源於各機構公開發佈的資訊,我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及引用資料、資料的客觀與公正,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任何觀點與建議僅代表報告當日的判斷和建議,僅供閱讀者參考,不構成對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也不保證對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進行任何變更。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投資損失、風險與糾紛,我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普益標準”。我公司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於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與恒豐銀行相差28個BP;收益最低的是興業銀行所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僅為4.72%。

同時,各主流銀行同業產品發行數量差距也較大,發行量最多的是平安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本統計期內各發行了26款和23款同業理財產品,而發行最少的華夏銀行只發行了10款。從各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收益來看,各銀行理財收益率主要受各銀行理財業務重點、資金運用策略和投研能力的影響。

(三)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類型比較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在收益及產品數量上均明顯領先於保本類產品。從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其中保證收益型產品只有3款,僅占比4.29%,保本浮動型產品174款,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最多,有523款,占比達到3/4。從各類產品收益看,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保證收益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20%,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87%,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最高,為5.17%。鑒於只有3款保證收益型產品,我們只選擇不同性質銀行的浮動型產品做收益對比。

國有六大銀行同業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本浮動收益差距最大,達到83BP,城商行最小,僅為30BP。通常而言,因為承擔的風險水準不同,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要低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圖4顯示,不同性質銀行浮動型同業產品的收益表現符合一般認知。

(四)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比較

為研究需要,我們將投資期限≤30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短期限,將30天<投資期限≤91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短期限,將91天<投資期限≤182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期限,將182天<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長期限,而將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長期限。根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統計期內不同期限的同業產品發行量和收益情況如下:短期限產品33款,平均收益4.40%;中短期限產品214款,平均收益4.87%;中期限產品210款,平均收益5.28%;中長期限產品最多,有243款,平均收益5.24%;長期限產品發行數量為0。對於投資期限在12個月以內的同業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加,理財收益也增加,收益與期限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半月度比較: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時間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城商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下降。為了探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不同統計期內的同業產品進行對比分析(這裡考慮到10月國慶長假的影響,因此將整個10月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納入考量),具體結果如圖6所示。從發行量的變化來看,各類型銀行同業理財產品數量占比增減不一。

其中,自今年7月以來,國有行和股份行的發行量具有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國有行相比7月下旬以來的發行量下降70%以上,而股份行相比7月下旬下降了近40%。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發行量占比雖然有所上漲,但漲幅不大。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下降,城商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略有上漲,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保持穩定。從收益變化來看,不同性質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變化增減不一。具體來看,農村金融機構收益自7月以來持續上漲後首次收益下調,收益降低5BP;國有行下降28BP,降幅最大;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則基本保持穩定。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不同收益類型半月度比較

各銀行同業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但11月上旬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占比有明顯上升。由於在各統計期內保證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較少,基於資料的可比性及避免異常值帶來的影響,選取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

從不同收益類型產品發行量占比來看,11月上旬與10月下旬相比,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占比相對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占比上升超5個百分點,較為明顯,如圖7所示。

從收益來看,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變化在不同性質的銀行中變現各不相同。相比於上個月,農村金融機構的該類產品收益上漲17BP,國有行和股份行的收益明顯下調,而城商行則基本保持穩定。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只有城商行一類銀行出現上漲趨勢,其餘類型的銀行均有所下調。

(三)不同期限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回落過程尚未結束,中短期與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保持平緩上漲趨勢。圖9顯示,短期同業理財收益自上月明顯回落之後,繼續出現回落,較9月下旬共下降了56BP;中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小幅上漲,較10月上升了10BP;中期同業理財收益在前幾月的連續上漲之後有所回落,但上漲趨勢仍較為明顯,中長期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則繼續上漲,從8月份的5.14%上升至11月上旬的5.26%。長期來看,金融去杠杆政策導向不會鬆動,資管行業面臨市場流動性依然偏緊,促使同業理財收益短期內有所下跌,中期及中長期內資金成本將有可能保持平緩持續上漲趨勢。以利率的預期理論為參考,中期和中長期利率的持續上漲趨勢也反映了同業理財市場對於未來資金成本難以下降的預期和判斷。

原因探析:受央行防範系統性風險政策影響,市場資金面偏緊預期不改變

10月底央行首次開展63天期逆回購,穩定市場對資金面的預期,平滑資金面波動。在進入11月份後,面對短期流動性偏緊預期,央行不斷加碼逆回購交易量和淨投放量,各期限銀行間拆借利率在11月初小幅回落後震盪上升。當前市場利率回升是流動性調控以及一些週期性因素,如繳稅等綜合作用的結果,說明市場資金面仍較為緊張,短期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中性,未來財政支出力度可能增加。

同業理財市場資金成本有進一步上升趨勢

一年期同業存單(AAA)收盤到期收益率自10月以來緩慢上漲,至11月中旬,已經和SHIBOR利率(1年)出現較為明顯的利差。

近兩周來,債市下行趨勢較為明顯,未來一段時間有望得到改善。從資產端來看,股票市場延續了9月上漲的趨勢,持續震盪上行,滬深300指數最高時達到4130點。11月上旬債券市場表現仍不樂觀。本月13、14日央行連續兩天在公開市場開展1800億和2800億的逆回購操作,對沖到期逆回購後實現淨投放1400億,受其影響,債市於14日出現回暖跡象。隨著央行維穩市場流動性的目標逐漸實現,11月下旬債市下行的表現有望得到改善。

不同期限國債收益差逐步擴大。債券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債市的表現對理財產品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1月01日至11月15日,從代表性國債來看,1年期的短期債券收益率曲線維持了相對平緩的走勢,而10年期的債券收益率曲線繼續震盪上漲,這種趨勢和同業理財產品中期和中長期利率的持續上漲趨勢吻合。

綜上分析,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繼續贏得更多市場青睞,保本型理財產品份額繼續壓縮,同業理財結構性轉型正在進行。同業理財市場受央行防範系統性風險政策基本面影響,資金成本有進一步上升趨勢。近兩周來,債市下行趨勢較為明顯,股市迎來持續上漲,同業理財市場資金流動性面臨較大考驗。

———————你可能還想看——————

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持續上行

同業理財收益上行,規模下降

一家銀行的覆滅:興于同業,亡於同業!

去杠杆下,同業存單與同業理財發展靠什麼?

銀行同業業務現狀分析及建議

重要聲明

本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均來源於各機構公開發佈的資訊,我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及引用資料、資料的客觀與公正,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任何觀點與建議僅代表報告當日的判斷和建議,僅供閱讀者參考,不構成對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也不保證對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進行任何變更。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投資損失、風險與糾紛,我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普益標準”。我公司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於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