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神遊五臺山東台頂望海寺之天王殿

逐階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寺天王殿, 作為佛教寺院內的第一重殿, 它肩負著鎮守寺院的重要作用。 天王殿, 又稱彌勒殿, 殿內正中供奉著彌勒塑像, 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塑像, 背面供奉韋馱天塑像, 因此得名。

天王殿最初多見於淨土宗寺院, 中國禪宗本不供彌勒, 但兩宋之後中國佛教出現禪淨雙修的局面, 所以天王殿開始出現在大部分中國寺院裡。

彌勒菩薩名“阿逸多”,

釋迦牟尼弟子, 南天竺人, 後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菩薩。 也有把布袋和尚稱為彌勒菩薩的, 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時有一僧人常攜布袋, 教化群眾, 頗受群眾信仰, 臨終時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 分身百千億, 時時示世人, 世人自不識。 ”因此, 人們認為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四天王為帝釋之外將, 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 山有四山頭,個住一山個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州、南瞻部洲(中國在此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 (佛教把世界分位依次上升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在三界中”輪回”不已,只有達到涅盤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

不受輪回之苦, 欲界又有六天,稱“六欲天”, 為天神所居。 六欲天又有六重, 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 為四天王及他們的隨從的住所)。

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 保護眾生, 護持國土, 故名持國天王。 住須彌山黃金埵, 身為白色, 穿甲胄, 手持琵琶, 是主樂神,

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 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 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 增長善根, 護持佛法, 故名增長天王。 住須彌山琉璃埵, 身為青色, 穿甲胄, 首握寶劍。 為的是保護佛法, 部受侵犯, 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

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 護持人民,古名廣目天王。 住須彌山白雲埵, 身為紅色, 穿甲胄, 為群龍領袖, 故手纏一赤龍(也有的作赤索), 看到有人部信奉佛教, 即用索捉來, 使其皈依佛教。 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 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知名聞于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在唐代他曾幫唐明皇退蕃兵的圍困,轟動一時,唐明皇為感恩,特命“諸道州府城西北及營寨並設其相”供養,佛也特設別院供養。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韋馱天本為婆羅門教之神,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於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為伽藍之守護神。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童真之業。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西南三洲。

韋陀杵方向的含義: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知名聞于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在唐代他曾幫唐明皇退蕃兵的圍困,轟動一時,唐明皇為感恩,特命“諸道州府城西北及營寨並設其相”供養,佛也特設別院供養。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韋馱天本為婆羅門教之神,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於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為伽藍之守護神。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童真之業。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西南三洲。

韋陀杵方向的含義: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