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雲啟資本毛丞宇:判斷B2B公司的五個維度與三項指標|捕手志

題圖:雲啟資本創始合夥人 毛丞宇先生

■按:

毛丞宇先生一直專注于產業互聯網和消費升級等領域的早中期投資, 曾經主導和參與投資了攜程、如家快捷連鎖、找鋼網、找油網等多個項目。

在B2B領域, 毛丞宇先生也有豐富的研究和投資經驗。 他認為中國很多傳統行業相對來說不受BAT的影響, 做B2B可能存在著一些行業性平臺的機會。 今年資本市場對B2B的態度稍有回暖, 毛丞宇先生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企業開始找到合適的發展模式。

那麼到底有沒有什麼通用的模式呢?面對不同的行業, 又如何去做行業研究?如何在一個行業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這篇文章中, 毛丞宇先生對上述問題做了細緻的分析, 希望你讀後能夠有所啟發。 本文來自雲啟資本(ID:yunqipartners), 經授權編輯推送。

B2B的現狀

B2B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 發展到今天已有好幾代, 第一代是以阿裡巴巴、慧聰為代表的公司,

是黃頁模式;第二代是以金銀島為代表的公司, 想做網上的交易所;第三代是以找鋼網為代表的, 基於互聯網技術的綜合服務商。

它和原來的貿易商有什麼區別?傳統貿易商不懂得如何用技術手段, 而找鋼網等新一代的公司, 是利用大資料、互聯網等技術, 在慢慢地做自動撮合和分銷, 再把供應鏈金融等東西組合在一起, 更加高效地去服務上下游。

第三代起來的時候, 我基本每個垂直行業都看, 一共看了70家左右的公司。 從規模來說, B2B有兩個特點:

第一, 發展得快, 量也比較大, 在中國很多傳統行業的流通環節裡, 有個幾千億的規模, 有很大的改造機會。 但同時它的層級很多, 也相當的碎片化, 有各種貿易公司,

裡面有很大的整合和提高效率的機會, 比如鋼鐵、油品、工業品、建材等。

第二, 這些行業相對來說不受BAT的影響, 因為B2B領域相對比較專業, 還是能產生這種行業性平臺的機會, 所以也就意味著一些投資機會。

那B2B發展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

首先是國內的人工成本越來越高, 從傳統行業老闆的角度來說利潤越來越低。

其次是傳統行業從業者的心態改變很大。 2013年中餘額寶出來以後, 報紙上每天都在講互聯網金融, 還開始講雙創和互聯網+。 他們覺得互聯網真正滲透到很多傳統的行業裡去了, 也有了很大的動力和心態來擁抱這些新變化。

最後再從技術角度來看, 移動互聯網包括雲服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移動互聯網出來以後,

老闆通過智慧手機, 擴大了管理半徑, 能發現各種問題, 管理和決策效率更高了, 所以整個易用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2年找鋼網剛出來時, 鋼貿市場在走下坡路, 很多鋼貿商破產了, 找鋼網選擇在這個時間進入市場非常對。 原來上游鋼廠都比較大比較強勢, 貨很好賣, 就很難和它們打交道, 但下游的貿易商都倒閉了, 上游鋼廠找不到人幫忙賣貨, 找鋼網在這個時間切入, 就容易很多。

找鋼網用了快一年的時間, 利用撮合的方式把交易量先做了起來, 之後轉做自營。 後來出現一批模仿找鋼網模式的「找字輩」公司, 但是2016年以後, 一般沒融到很多錢, 不足以支撐公司把撮合的交易量做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公司不能及時轉到自營,

不能持續產生收入, 又恰好碰到資本市場不太好, 很多就倒閉了。 有些公司調整的比較快, 做撮合不久後就轉到了自營, 有了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毛利率之後, 可以不用燒錢的方式走出來。 撮合往往意味著免費提供服務, 是啟動專案階段做的模式, 適合一開始在行業裡面打出影響力, 站穩腳跟。

現在仍有一些公司利用資訊或資金優勢, 做撮合、轉手貿易。 這樣的確能掙到錢, 但卻沒對提高整個鏈條的效率產生顯著和持久的價值。

實際上, 一個公司真的能夠提高行業流通效率, 並且服務于小服務商, 也就是所說的次終端服務商。 小服務商有很多痛點, 或品質得不到保證, 或配送不太順暢, 或供應鏈金融有問題,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

比如,我認可找鋼網將鋼鐵集合起來到上游的倉庫,然後進行分發,讓次終端服務商可能更加容易地買到鋼。但我不認可通過關係,從寶鋼拿到一批緊俏的貨,然後賣給海爾、美的、通用汽車廠。大廠對大客戶商的效率原來就已經還可以了,能夠直接對接,再插進去做中間貿易商,能有什麼大的意義?

如果一個B2B創業者跟我說,只能夠在中間通過做貿易賺錢,我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公司如何提高流通環節的效率,找到上下游的痛點和剛需點,去解決通電,滿足剛需。一個B2B公司不能只做簡單的資訊對接,必須要在這個行業裡提供真正的價值,最好要提供更多的服務,促成交易,形成閉環。

一個B2B公司的價值,不僅是要幫助上下游節省了成本,還要幫下游集單(把下游的小單拼成大單),幫下游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了貨,再加上提供物流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只有一個公司提供了真正剛需,且有一定黏性的服務,才能稱之為行業的綜合服務提供者。

兩類機會

2017年上半年,有90多家做B2B的公司獲得了超近百億元融資。這比我想像的要略多一些。除了因為去年下半年To C稍微降溫,更多基金對B2B、企業服務投資熱情升高之外,更重要的是,部分B2B公司開始找到了適合它們的發展模式。

我們最近投的找油網、百布等,大多在兩年前也看過。當時我們覺得他們模式不太清晰,就沒投。但是過了兩年,再重新去看,他們都已經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了。

找油網當時是想和加油站合作,把油供給加油站。在獲得A輪投資後,找油網開始轉型,一塊業務是找大批發商把油供給小服務商,後者直接把油送到車隊、工廠;另一塊業務是零售,通過直接和加油站合作,直接服務次終端使用者。為此,找油網專門做了一個設備,把油供進加油站,通過和車隊合作的方式,讓車隊的司機去找油網指定的加油站加油。

另一個案例是百布。在布料行業裡,光簡單撮合上下游,難以保證服務品質,存在買家對布的品質存疑、長度給不足的痛點。百布基於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成為一個自營為主、效率更高的綜合服務商,上游的布商給布之後要入倉、抽檢。在保證品質的同時,又做到有競爭力的價格。每個行業差異很大,很難一個模式適合所有行業。重要的是,行業在變,你也要跟著去變。如果現在從零開始做鋼鐵、快消等已經有領頭羊的行業,機會已經不大了。但有兩類行業還有機會。

一是車貨市場等行業,已有3、5年的歷史,但是當年VC投的一批幾乎都倒閉了。對於這樣的行業,要會找原因,不能貿然進入。但如果現在有創業者確實找到了規律,摸索出了較好的商業模式,我們就會投。

二是工業品、裝修、天然氣等領域,這些行業比較複雜,一直沒有跑出一個遙遙領先的公司。例如,鋼鐵只有幾千個SKU,但是工業品有幾十萬個SKU,在需要押庫存的情況下就顯得很困難。再例如,很多行業的大公司已經C輪了,但裝修材料領域的公司,大部分隻融到了A輪、B輪。或許是該領域創業者還沒有找到「那麼痛」的點,沒有提高那麼多效率。現在大家還在摸規律的階段,但我相信早晚會找到發展路徑。

美國B2B的整合過程,是在過去一百多年中通過不斷地收購、兼併,最後變成體量很大的公司。中國雖然現在很分散,但是可能在未來的5年、10年裡,走完美國過去100年的歷史。

中國的B2B,現在尚處於中期階段,還沒有出現所謂「成功」的平臺,領頭羊們也只是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市場佔有率還不到百分之十,沒有太大的影響力,怎麼能叫成功呢?頂多是一個大家認識的,且能夠賺錢的公司。

我認為這個領域的趨勢是,創業公司們未來需要借助更多的互聯網技術,把SaaS、大資料等服務疊加上去,更快速、更高效地提高行業效率。如果沒有了技術,那跟傳統的貿易商就沒什麼區別了。

研究方法

如何研究和判斷B2B業務,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來看。

第一,從行業劃分來說,行業是不是足夠大。因為B2B做流通,要考慮流通環節的毛利怎麼樣。

比如鋼鐵行業,雖然是萬億行業,但是中間從廠裡出來到最後的終端可能也就不到十個點的毛利,1萬億乘以百分之十也就1千億,毛利算比較薄的,你做得再好也就賺個差價。有些行業可能相對不太大,但是它的毛利比較多,可能有百分之四五十。所以一般來說你總是要投個一千億,或者兩三千億規模以上的行業比較好,好在就是中國的體量大,你還是能找到很多這樣的行業。

第二,從行業的特性來說,要瞭解什麼樣的行業特性更適合做B2B。當然希望你是在中間的,上下游比較分散。就像鋼鐵,雖然上游還算比較集中,但是畢竟在中國有八十幾家民營的鋼鐵廠,這些鋼鐵特別是螺紋鋼等建築用鋼,供到下游的建築工地,有很多的房產企業,採購相對來說就很分散化。這樣你就有切入進去,成為行業平臺的機會。

第三,分析傳統貿易商、經銷商在行業中的價值和作用。流通環節裡大概有多少層級,毛利分別是多少、它的作用是怎麼樣、所提供的賬期是多久、是不是提供物流,然後二級貿易商在裡面主要是集貨、集單、把小單子拼成大單子還會怎麼樣,他們提供了哪些有價值的服務?這些全都要分析清楚。

第四,就是看產品,產品相對來說,越是標準的品類,相對就越是好做一點。非標品做起來相對就會難得多。

第五,對於切入方式,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切入。比如找鋼網、找油網這些大宗商品類,是以撮合聚集上下游資源,再切入自營。OTMs和奧林則是用SAAS連接各層級,提供資訊互聯再切入交易。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分析B2B也有三大指標。

第一,基礎指標。分析基礎指標,首先看你這個公司切入進去,你在這個產業鏈裡面的位置怎麼樣,你提供的價值是什麼,一定要找准這個價值點和行業痛點。包括物流配送能不能及時,品質問題、賬期問題、人員管理和協同效率等等。每個行業都會有些差異,你一定要把這些痛點找出來,它越痛你後面切進去的機會就越好。

其次就是增長率。市場本身夠大,有個兩三千億,同時還有一定的增長率。當然我們也會研究它未來的天花板和增長的動力在哪裡,比如可以往上游去切,增加毛利的空間。一般來說我們還會要求有毛利率,並且未來是能夠看到提升的空間,採購頻次和客單價,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看的。

第二,用戶指標,我們會看這四個方面:

1)轉化率,就是說你的銷售人員拜訪了一百個客戶以後,有多少能夠轉換上來。

2)覆蓋率,比方說某地有一百個經銷商,有多少能夠轉化成我的客戶。當然也不需要百分百的轉化,一般在一個地區能做到百分之二三十的話就有一定的影響力了。

3)滲透率,如果一個客戶每個月採購10萬的貨,他有多少貨會在你的平臺上來進行採購?如果超過30%的話,你對他而言就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供應商,這樣就對他的黏性很強。

4)留存率,一般來說我們會看三個月或者半年,這也是很關鍵的指標。

第三,單位模型,我會很注重去看。B2B的本質不是個交易平臺,而是個更高效率的服務商。高效率體現在哪裡?就是你利用了一些新的技術手段以後,你的效率比傳統做批發、貿易的人高,這個效率是一定要能夠體現出來的。一般來說我們就會拿他以前的資料,然後我們的投資經理會在現場待兩天,不僅要訪談高管,還要觀察他公司裡的客服人員和銷售人員是怎麼服務他的客戶的,瞭解了這些後再來算他的效率會不會越來越高。

在投資B2B的時候,怎麼去做一些研究,然後慢慢切入行業,並總結一些規律的東西,這些還需要不斷地積累,我也希望能投到更多好的標的。

本文素材來自雲啟資本、轉載請留言。

或供應鏈金融有問題,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

比如,我認可找鋼網將鋼鐵集合起來到上游的倉庫,然後進行分發,讓次終端服務商可能更加容易地買到鋼。但我不認可通過關係,從寶鋼拿到一批緊俏的貨,然後賣給海爾、美的、通用汽車廠。大廠對大客戶商的效率原來就已經還可以了,能夠直接對接,再插進去做中間貿易商,能有什麼大的意義?

如果一個B2B創業者跟我說,只能夠在中間通過做貿易賺錢,我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是,公司如何提高流通環節的效率,找到上下游的痛點和剛需點,去解決通電,滿足剛需。一個B2B公司不能只做簡單的資訊對接,必須要在這個行業裡提供真正的價值,最好要提供更多的服務,促成交易,形成閉環。

一個B2B公司的價值,不僅是要幫助上下游節省了成本,還要幫下游集單(把下游的小單拼成大單),幫下游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了貨,再加上提供物流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只有一個公司提供了真正剛需,且有一定黏性的服務,才能稱之為行業的綜合服務提供者。

兩類機會

2017年上半年,有90多家做B2B的公司獲得了超近百億元融資。這比我想像的要略多一些。除了因為去年下半年To C稍微降溫,更多基金對B2B、企業服務投資熱情升高之外,更重要的是,部分B2B公司開始找到了適合它們的發展模式。

我們最近投的找油網、百布等,大多在兩年前也看過。當時我們覺得他們模式不太清晰,就沒投。但是過了兩年,再重新去看,他們都已經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了。

找油網當時是想和加油站合作,把油供給加油站。在獲得A輪投資後,找油網開始轉型,一塊業務是找大批發商把油供給小服務商,後者直接把油送到車隊、工廠;另一塊業務是零售,通過直接和加油站合作,直接服務次終端使用者。為此,找油網專門做了一個設備,把油供進加油站,通過和車隊合作的方式,讓車隊的司機去找油網指定的加油站加油。

另一個案例是百布。在布料行業裡,光簡單撮合上下游,難以保證服務品質,存在買家對布的品質存疑、長度給不足的痛點。百布基於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成為一個自營為主、效率更高的綜合服務商,上游的布商給布之後要入倉、抽檢。在保證品質的同時,又做到有競爭力的價格。每個行業差異很大,很難一個模式適合所有行業。重要的是,行業在變,你也要跟著去變。如果現在從零開始做鋼鐵、快消等已經有領頭羊的行業,機會已經不大了。但有兩類行業還有機會。

一是車貨市場等行業,已有3、5年的歷史,但是當年VC投的一批幾乎都倒閉了。對於這樣的行業,要會找原因,不能貿然進入。但如果現在有創業者確實找到了規律,摸索出了較好的商業模式,我們就會投。

二是工業品、裝修、天然氣等領域,這些行業比較複雜,一直沒有跑出一個遙遙領先的公司。例如,鋼鐵只有幾千個SKU,但是工業品有幾十萬個SKU,在需要押庫存的情況下就顯得很困難。再例如,很多行業的大公司已經C輪了,但裝修材料領域的公司,大部分隻融到了A輪、B輪。或許是該領域創業者還沒有找到「那麼痛」的點,沒有提高那麼多效率。現在大家還在摸規律的階段,但我相信早晚會找到發展路徑。

美國B2B的整合過程,是在過去一百多年中通過不斷地收購、兼併,最後變成體量很大的公司。中國雖然現在很分散,但是可能在未來的5年、10年裡,走完美國過去100年的歷史。

中國的B2B,現在尚處於中期階段,還沒有出現所謂「成功」的平臺,領頭羊們也只是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市場佔有率還不到百分之十,沒有太大的影響力,怎麼能叫成功呢?頂多是一個大家認識的,且能夠賺錢的公司。

我認為這個領域的趨勢是,創業公司們未來需要借助更多的互聯網技術,把SaaS、大資料等服務疊加上去,更快速、更高效地提高行業效率。如果沒有了技術,那跟傳統的貿易商就沒什麼區別了。

研究方法

如何研究和判斷B2B業務,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來看。

第一,從行業劃分來說,行業是不是足夠大。因為B2B做流通,要考慮流通環節的毛利怎麼樣。

比如鋼鐵行業,雖然是萬億行業,但是中間從廠裡出來到最後的終端可能也就不到十個點的毛利,1萬億乘以百分之十也就1千億,毛利算比較薄的,你做得再好也就賺個差價。有些行業可能相對不太大,但是它的毛利比較多,可能有百分之四五十。所以一般來說你總是要投個一千億,或者兩三千億規模以上的行業比較好,好在就是中國的體量大,你還是能找到很多這樣的行業。

第二,從行業的特性來說,要瞭解什麼樣的行業特性更適合做B2B。當然希望你是在中間的,上下游比較分散。就像鋼鐵,雖然上游還算比較集中,但是畢竟在中國有八十幾家民營的鋼鐵廠,這些鋼鐵特別是螺紋鋼等建築用鋼,供到下游的建築工地,有很多的房產企業,採購相對來說就很分散化。這樣你就有切入進去,成為行業平臺的機會。

第三,分析傳統貿易商、經銷商在行業中的價值和作用。流通環節裡大概有多少層級,毛利分別是多少、它的作用是怎麼樣、所提供的賬期是多久、是不是提供物流,然後二級貿易商在裡面主要是集貨、集單、把小單子拼成大單子還會怎麼樣,他們提供了哪些有價值的服務?這些全都要分析清楚。

第四,就是看產品,產品相對來說,越是標準的品類,相對就越是好做一點。非標品做起來相對就會難得多。

第五,對於切入方式,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切入。比如找鋼網、找油網這些大宗商品類,是以撮合聚集上下游資源,再切入自營。OTMs和奧林則是用SAAS連接各層級,提供資訊互聯再切入交易。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分析B2B也有三大指標。

第一,基礎指標。分析基礎指標,首先看你這個公司切入進去,你在這個產業鏈裡面的位置怎麼樣,你提供的價值是什麼,一定要找准這個價值點和行業痛點。包括物流配送能不能及時,品質問題、賬期問題、人員管理和協同效率等等。每個行業都會有些差異,你一定要把這些痛點找出來,它越痛你後面切進去的機會就越好。

其次就是增長率。市場本身夠大,有個兩三千億,同時還有一定的增長率。當然我們也會研究它未來的天花板和增長的動力在哪裡,比如可以往上游去切,增加毛利的空間。一般來說我們還會要求有毛利率,並且未來是能夠看到提升的空間,採購頻次和客單價,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看的。

第二,用戶指標,我們會看這四個方面:

1)轉化率,就是說你的銷售人員拜訪了一百個客戶以後,有多少能夠轉換上來。

2)覆蓋率,比方說某地有一百個經銷商,有多少能夠轉化成我的客戶。當然也不需要百分百的轉化,一般在一個地區能做到百分之二三十的話就有一定的影響力了。

3)滲透率,如果一個客戶每個月採購10萬的貨,他有多少貨會在你的平臺上來進行採購?如果超過30%的話,你對他而言就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供應商,這樣就對他的黏性很強。

4)留存率,一般來說我們會看三個月或者半年,這也是很關鍵的指標。

第三,單位模型,我會很注重去看。B2B的本質不是個交易平臺,而是個更高效率的服務商。高效率體現在哪裡?就是你利用了一些新的技術手段以後,你的效率比傳統做批發、貿易的人高,這個效率是一定要能夠體現出來的。一般來說我們就會拿他以前的資料,然後我們的投資經理會在現場待兩天,不僅要訪談高管,還要觀察他公司裡的客服人員和銷售人員是怎麼服務他的客戶的,瞭解了這些後再來算他的效率會不會越來越高。

在投資B2B的時候,怎麼去做一些研究,然後慢慢切入行業,並總結一些規律的東西,這些還需要不斷地積累,我也希望能投到更多好的標的。

本文素材來自雲啟資本、轉載請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