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位73歲的老人以命相搏,使《馬關條約》賠款減少1億兩!

李鴻章曾自詡晚清“裱糊匠”, 這個詞倒也確切。 面對千瘡百孔的大清王朝, 李鴻章四處縫縫補補。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利, 並在1895年4月進入“停戰議和”階段, 而李鴻章則代表清政府遠渡重洋與日本談判。

李鴻章

“弱國無外交”這句話用在晚清時期再好不過, 李鴻章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李鴻章一時被當成賣國賊。 不過無論是誰代表清政府, 也無法改變清政府被動的局面。

日方代表則是伊藤博文, 一個有野心的日本政治家。 他指名點姓要與李鴻章談判。 當時73歲高齡的李鴻章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船隻。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日本方面早有準備, 條約內容要求苛刻。 作為戰敗國的代表, 李鴻章沒有什麼資本。 但他依然努力減少賠款數額。 《馬關條約》中最主要兩條便是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和賠款3億兩白銀。

李鴻章明確表示, 清政府無力賠償3億兩白銀。 但至於割讓臺灣島和遼東半島方面李鴻章態度堅定——不同意。 正在李鴻章一籌莫展之時, 李鴻章卻被遇刺。 一位日本青年用槍打瞎了李鴻章左眼。 為此中日雙方的談判被擱置一段時間。

李鴻章

李鴻章在日遇刺事件曝光後迅速發酵, 國際輿論紛紛指責日本。 迫于壓力, 伊藤博文主動將3億兩戰爭賠款下調至2億兩。 並要求李鴻章立馬簽字。

李鴻章雖然受傷, 但為了爭取更大利益, 他依然沒有在《馬關條約》上簽字。 李鴻章要求將營口從遼東半島中去除, 但伊藤博文態度強硬, 沒有商量的餘地。

李鴻章遇刺

此時在北京依然過著奢華生活的慈禧太后擔心夜長夢多, 畢竟已經少了1億兩賠款。 慈禧太后連夜命人致電李鴻章, 催促李鴻章簽字。 同時面對來自國內和日本的壓力, 李鴻鴻章無奈, 只得簽字回國覆命。

《馬關條約》

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 李鴻章立誓, 有生之年再不踏上日本國土。 只有李鴻章前往歐洲考察, 將要靠岸之時得知日本船隻剛剛也靠了岸。 李鴻章硬是沒有讓船靠岸, 而是在兩條船之間搭起一條木板, 李鴻章冒著生命危險展現出了一位老人的自尊心。

李鴻章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過人大罵“賣國賊”,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李鴻章為“真英雄”。西方社會更是評價李鴻章為19世紀三大偉人之一。無論是偉人還是“賣國賊”,他都是一個對滿清盡忠的可憐老人。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李鴻章為“真英雄”。西方社會更是評價李鴻章為19世紀三大偉人之一。無論是偉人還是“賣國賊”,他都是一個對滿清盡忠的可憐老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