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知情人曝貓眼將“買斷月票房”,或打響電商平臺惡性競爭第一槍

近日, 在某宣發群中, 爆出一條“貓眼買斷月票房”的內部消息。 知情人透露, 貓眼近期準備買斷部分地區院線月票房, 把放映大權掌控在自家平臺手中。

對於業內人士來, “買斷票房”已成為常見的電影發行方式, 一般用以引進國外影片或進行國內保底發行;如之前爆出消息稱《變形金剛5》被國內片商以26億的價格買斷收益權, 而大熱的《港囧》《戰狼2》《繡春刀2》等也曾被電影公司買斷票房參與保底發行。

但是, 一般來說“買斷”形式只適用於單個影片, 僅僅作為片方在上映前收回部分成本、拿到真金白銀的發行手段。 而此次貓眼參與其中, 計畫買斷“月票房”獨攬發行大權, 則意味著本月影城內所有影片的放映權都將歸屬貓眼, 這令其一躍成為了把控影片放什麼、怎麼放的決策一方。

如果買斷動作屬實, 貓眼不僅能以加價10-20個點的票價賣給用戶, 從中賺取差價;還能操縱院線, 決定影院的放映影片和排片量;甚至還能夠操縱片方, 與片方重新商談票房分賬比例。

從近幾年電影電商票務市場的發展來看, 市場競爭漸至終局, 但貓眼的這一進攻動作卻有些吃相難看。 從行業角度說來, 電商平臺的同行競爭很可能由此趨於惡性,

10-20個點的票價差價都進入一方的口袋, 這種獨攬式、打壓式的競爭並非業內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最優方案。

而對於整個電影市場來說, 如果整個院線同時上映的幾部電影均由一方把控, 則有可能對當下產業結構調整、觀眾口碑日趨好轉的中國電影市場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觀眾、片方、院線, 從上游到下游最重要的三個環節都被掌控在貓眼手中, 真正的“好片子”很可能被埋沒, “影院經理—電影片方”形成的合作關係也會被打破, 甚至目前“用戶主導生產”電影運作新模式也會被攔腰斬斷, 這很可能令電影市場呈現出好片子找不到好觀眾, 而觀眾期待與需求也得不到滿足的尷尬境地。

通過“買斷”成為把控電影市場的獨斷一方, 貓眼此舉實則損害了包括影院、片方等在內的合作夥伴的利益。 在融資10億預期儘快上市的背景下, 背負較大的盈利壓力是常情, 但以壓榨合作夥伴利潤的方法作為解決方案, 則無異於殺雞取卵。 可以預見, “買斷月票房”這一舉動不僅對貓眼日後的長期發展不利,

還有可能導致整個電影市場的失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