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去年產品庫存幾乎為0 *ST河化:停產檢修後12月未產出合格品

每經記者 項義妹 每經編輯 宋思艱

昨日(4月6日), *ST河化(000953, SZ)回復了深交所3月15日發出的年報問詢函, 對2016年末公司主要產品液氨、氨水及尿素庫存遠低於正常生產經營所需的庫存量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回復。

回復函稱, *ST河化於2016年9月開始全面停產檢修, 2016年12月按計劃逐步恢復生產。 由於本次恢復生產進程較慢, 致使12月未能產出合格產品。 由於沒有產品產出, 加上前期庫存產品在三四季度銷售完畢, 故期末庫存幾乎為0。

*ST河化董秘辦人士此前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停工時間內應該已經把之前的庫存賣掉了”。

今年1月中旬恢復正常生產

在深交所問詢函的一系列問題中, 特比關注到公司主要產品液氨、氨水及尿素2016年末庫存量為0和0.2噸。 對此, *ST河化回復稱, 由於合成氨、尿素生產線工藝複雜, 涉及高溫高壓設備及多個工段系統銜接問題, 同時本次停產時間較長, 開車過程出現問題較多, 系統設備需要進行重新調試、磨合, 排除安全隱患, 加上崗位人員的大幅減少, 故從安全角度考慮, 公司本次恢復生產進程較慢, 致使12月未能產出合格產品。 由於沒有產品產出, 加上前期庫存產品在三四季度銷售完畢, 故期末庫存幾乎為0。

直至今年1月15日, *ST河化合成氨、尿素生產線恢復至正常生產狀態並產出合格產品。

對此, 生意社尿素產品分析師朱堯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一方面, 可能正值化肥淡季, 需求量少, 企業不願意開工;另一方面, 可能是企業生產基本處於虧本邊緣或者成交低於成本線, 企業不願意過早開工。

*ST河化還稱, 為減少公司虧損, 提高效益, 公司轉變經營思路, 充分利用公司品牌優勢及銷售網路, 以全資子公司廣西河化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主體, 在市場中尋找生產成本低、品質有保證的企業開展尿素及複合肥委託加工及銷售業務。

具體來看, 公司尿素委託加工及銷售業務已於2016年底開始試行, 2017年逐步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四川農資化肥有限責任公司建立起合作業務;除原有尿素業務外, 公司通過生物科技公司積極開發複混肥、有機生物肥業務,

2017年與南寧華易信農業生產資料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合作洽談, 聯營生產及銷售有機肥。

卓創資訊複合肥分析師陳洪則表示, 生產成本與生產工藝、設備、人員、運距等有關, 河池化工找代加工廠進行委託加工, 或許想解決運費問題, 打開周邊化肥市場。

將繼續向大股東借款“補血”

流動資金緊張的問題, 一直困擾著*ST河化, 這也引起了深交所關注。

2016年末, *ST河化帳面上仍存在1.63億元應付帳款、2.5億元應付票據及2.02億元其他應付款, 合計金額遠大於流動資產。 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ST河化詳細說明後續償付安排、預計將採取何種措施解決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對此, *ST河化回復稱, 未來繼續通過回籠的銷售貨款、金融機構借款或股東借款償還。

同時公司積極與各債權人協商, 爭取獲得債務額度減免, 目前已與119家供應商就6767.20萬元債務達成債務重組協議, 取得豁免債務金額1322.28萬元。

*ST河化還表示, 截至2016年末, 公司負債總額為8.7億元, 扣除目前已取得控股股東3.2億元借款, 預計仍需向股東申請約4.7億元的借款, 用以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經營性債務往來。

值得注意的是, 2016年, *ST河化原控股股東河化集團將持有的8700萬股國有股份以協定方式轉讓給銀億控股, 並于當年7月完成過戶手續, 公司第一大股東由河化集團變更為銀億控股, 並由國有控股企業變為民營控股企業。

記者留意到, *ST河化此前便發佈公告稱, 為補充公司生產經營流動資金,

公司及公司全資子公司擬向銀億控股申請額度不超過人民幣8億元的綜合授信, 借款期限自2017年3月20日~9月19日, 預計借款利息約1800萬元。

昨日, 《每日經濟新聞》致函*ST河化欲瞭解詳細情況, 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 採訪需要走流程, 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獲得公司具體回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