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武漢“校友經濟”引資已破萬億

第七單“資智回漢”地大專場簽約1668.7億元

東湖水秀, 南望山美;資智回漢, 接棒相傳。 11月18日, 來自全國各地的800餘名中國地質大學、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打造“武漢·中國寶穀”專案;在地質勘測方面,

有地球科學科普研究與創作中心專案、氫能產業基地、岱家山保護性開發及健康怡養等專案;在新能源方面, 有利世康有機資源與新能源開發中心專案、MEMS氣體感測器研發及產業化基地、氫陽新能源項目;在生態環保方面, 有東旭新能源生態環保項目以及生態環境檢測與控制產業園項目。

除了體現自身學科特色, 地大校友還帶來一大批總部經濟、高端製造業、研究院類專案。 如中國交建華中區域總部專案、東旭藍天華中總部專案、國家生物樣本庫健康大資料中心專案、天璣智穀產業園項目、人福醫藥國際化先進製劑技術工廠專案及高端麻醉鎮痛藥物實驗室項目、地鐵管片及裝配式建築材料生產項目等。

在研究院類, 還簽訂了沙鋼地大智慧製造產業學院專案、中歐創業學院專案、中約大學中國校區專案等。

本次資智回漢, 東旭藍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大鵬帶來了新能源、生態環保等多個簽約專案, 簽約金額約80億元。 “武漢將來是中西部崛起的龍頭, 發展潛力非常大。 ”孫大鵬說, 這是東旭藍天首次來漢參與投資簽約, 武漢的產業、地域等優勢都是吸引企業來漢的重要因素, 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優勢, 即智力優勢。 這正是企業目前最重視、最看重的。

回漢校友引資破萬億

2月28日, 武漢市召開招商引資大會, 全面啟動招商引資“一號工程”, 加快推進武漢趕超發展。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 截至10月, 武漢市引進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個, 是去年全年的1.7倍;新引進產業研發機構32個, 超過去年全年2個。 截至11月18日, 武漢市招商引資簽約資金已達21098億元, 實際到位資金7273.5億元。

今年以來, 武漢創立“大學+”發展新模式, 快速形成“武漢+母校+校友”同心圓, 積極開展校友招商, 發展校友經濟, 開啟了校友抱團聚力回報母校、助力武漢的新創舉。 此前已舉辦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第二場等6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專場, 簽約項目總投資超過9400億元。 加上本場簽約的1668.7億元, 累計簽約投資總額已達10678.4億元。 校友經濟占了武漢今年來招商引資的半壁江山。

同時, 今年以來,

武漢在“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之外, 還依託“大學+”, 提出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對接工程”“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工程”, 大力發展“菁英經濟、校友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 以這“四大資智聚漢工程”為抓手, 武漢引才、留才、用才環境不斷向好, 一些體制機制的障礙也逐漸破除。 “大學+”正讓武漢形成招才引智“強磁場”, 成為新經濟人才和專案聚集地。

在此次專場活動上被聘為武漢市“招才顧問”的人福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學海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他希望通過武漢的這次招才活動, 吸引更多的國際醫藥研發高端人才到武漢來落地, 到武漢來生活、發展。

王學海說, 武漢是現在中國最有活力、最有朝氣的城市,

今年武漢市提出兩個“百萬工程”, 一方面發揮了武漢的優勢, 一方面能夠讓武漢的人氣、才氣聚得更足。 企業將把專案在武漢做好落地和發展, 還將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崗位, 吸引大學生留在武漢創業、工作和發展, 這是作為招才顧問責無旁貸的義務。

長江商報記者 李璟 張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