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市擬設信用資產交易所,可實現信用資產登記、確權、流轉等

目前, 累計入駐我市仲介超市的仲介機構已達1351家。 《東江時報》資料圖片

東江時報訊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張春芳11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金司副司長李聚合帶隊到惠調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東時記者瞭解到, 惠州通過建立市公共信用資訊管理系統, 入庫資料量達5.4億條, 在加強信用監管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李聚合說, 惠州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具體實踐, 可為國家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入駐仲介機構1351家

據介紹, 早在2014年, 惠州按照“網路為主, 實體為輔”的建設思路, 以運用信用手段解決“紅頂仲介”“仲介不中”為目標, 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建立市縣一體, 實體平臺與虛擬空間融合, “寬進”與“嚴管”有機統一的“互聯網+信用”仲介超市。 綜合運用信用准入和信用監管制度, 促使仲介機構公平入駐, 高效服務、有序競爭。

目前, 累計入駐仲介機構1351家,

增長近10倍, 專業資質涵蓋41類1598種, 其中甲級專業資質1554種, 資質專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服務品質和效率明顯提高。 已成交業務突破10000宗, 成交金額達3億元以上, 財政資金節支率達到30%以上。

特別是以信用為主要尺規, 組合運用“獎、限、停、退”等措施, 1031家仲介機構享受“綠色通道”優待, 443家因未提供合格的信用報告被要求補正材料, 53家仲介機構因不良信用記錄被擋在門外, 發出 “信用警告”323次, 撤銷中選資格近200次, 暫停60家企業1~3個月不等的服務資格, 近10家仲介機構被拉入“黑名單”並清退, 達到了“數量增加、品質提升、範圍拓寬”的仲介機構治理效果, 有效解決“紅頂仲介”“仲介不中”等“頑疾”。

44家糧油企業進駐溯源系統

“為了加強糧油品質的全程溯源監管,

推動信用惠民, 惠州市在廣東省內率先建立糧油二維碼溯源系統。 ”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該系統通過二維碼將糧油食品在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品質檢測等全過程中的資訊, 傳遞給消費者、監管者, 運用信用評價方法, 全程實行信用監管, 讓廣大群眾吃上“信用糧油”。 糧油企業一旦失信, 其處罰記錄不僅納入市公共信用資訊管理系統記錄, 還將清除出二維碼系統。

目前, 全市共有44家糧油企業136個產品進駐糧油二維碼溯源系統, 全市院校食堂使用糧油溯源產品的比例達到80%以上, 為廣大群眾的舌尖上的安全築起一道堅固的“信用防火牆”。

探索設立信用資產交易所

值得一提的是, 2015年, 惠州搭建“互聯網+稅收+金融—微眾稅銀服務平臺”,

稅務部門可通過該平臺實現與簽約銀行資訊的交互對接, 利用納稅信用資訊, 為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的線上申請、線上授權、線上評估及線上授信等服務專案, 信用貸款最高授信額度為30萬元。 通過“稅銀互動”, 惠州為254戶納稅人提供了34226.9萬元貸款。

據介紹, 惠州下來將創新發展信用服務業。 例如探索設立信用資產交易所, 實現信用資產的登記、確權、流轉、交易、結算服務;探索建立信用便民仲裁機構, 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開放、便捷、豐富的信用資訊服務。

同時, 創新開展綜合性試點示範。 實施信用示範縣(市、區)、示範鎮(街道)和示範村創建工程, 縱向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探索形成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經驗與發展路徑;開展重點領域專項試點示範,

推進在金融信貸、稅收繳納、安全生產、產品品質、環境保護、市場監管、工程建設、電子商務、招標投標、勞動保障等重點領域的專項示範工程建設, 部門聯動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形成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