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謝逸楓:上海房價34.3萬/平!南京爆發萬人搶房潮!

文/謝逸楓

老謝評10月70城房價指數之前, 必須告訴大家二件市場最爆發性的消息。 一則是2017年11月15日, 南京同河西10個樓盤齊認籌, 本月開盤, 首付八成, 超過一萬四千五百土豪手握千億鉅資深夜排隊哄搶3177套房。 有人說這次開盤是3萬組南京富人動用1000億資金參與的搖號遊戲。

這次南京河西一次推十盤, 史無前例。 被迫於調控困境的富人在這一刻解放了, 久旱逢甘霖的購房者, 終於要大顯身手。 如此龐大的住房需求應該比較真實, 不是所謂的托, 因為這次10家樓盤基本都要求首付8成, 最少240萬、最高的超過820萬。 必須是每人帶著180萬至500萬的銀行存單來驗資。

最重要的是河西作為南京樓市最熱的區域之一, 目前執行嚴格的限價政策。 新盤備案價比周邊二手房要便宜1.5萬元/平方米, 這種基本就是買到就賺一輛保時捷, 無異于給全民“發福利”。 這次河西十家樓盤集體開盤,

使得這一塊版塊, 僅僅一天就釋放了接近150億貨值的房子。 大家都知道, 樓市的所謂限價、限簽政策, 要麼簽住房雙合同, 要麼全款買房, 更多開發商選擇延遲開盤、要麼延長網簽時間。

其實這種哄搶的心態很好理解, 由於限價、限簽的政策規定, 河西南的新房申報價格均不超過3.5萬元/平方米, 河西中的新房申報價格均不超過4.5萬元/平方米。 目前河西區域二手房的報價普遍在5萬-6萬元/平方米。 整整差了一萬多。 把房子當投資品的人, 還要等一段時間房價升了才能轉手呢, 而南京這個一買到就差價那麼大, 搶到就是賺到。

中國房地產市場過去20年的運行規律看, 總結出四條。 1.中國房地產市場是政策市, 隨著“指揮棒”起舞。

2.中國房地產市場有週期性, 這個週期性固然有客觀因素, 也可以人為改變。 3.每一輪調控, 都是蓄能, 為下一波量價齊升做準備。 4.房價每一輪波動, 都直接與政策、土地供應、去庫存週期、貨幣、利率、稅收有關。 以史為鑒, 讓我們從上一波“調控 — 放鬆 — 調控”的始點2013年說起。

第一是高庫存+政策調控的結果, 就是市場波動的根源。 2007年-2012年連續5年住宅庫存上升。 截至2012年12月末, 全國商品住宅的待售面積為23619萬平方米, 同比增長30.6%。 1994年至2012年全國商品住宅的待售面積, 可以看出, 在2007年以前基本上處於5000萬平方米的低位水準。 從2007年開始, 待售面積越過了5000萬平方米的水平線, 呈現了攀升的趨勢, 2012年已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態。

竣工面積節節攀升, 2012年, 全國商品住宅竣工面積為79043萬平方米,

較2011年的74289萬平方米, 增長6.4%。 從1994年到2012年, 住宅竣工面積總體上呈節節攀升的局面。 比如在1994年, 竣工面積僅為11370萬平方米。 在接下來的3年微弱上漲後, 從1998年開始, 竣工面積的增長勢頭顯著。

成交面積穩步提升, 2012年, 全國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98468萬平方米, 較2011年增長2.0%。 從1994年到2012年, 成交面積基本上呈穩步提升的趨勢。 在1994年, 這一面積僅為6118萬平方米。 在3年的微弱上漲後, 成交面積在1997年開始進入提升的通道。 除了2008年略有下滑外, 成交面積穩步提升的態勢已明顯確立。

第二是2013年, 政府陸續出臺一系列的監管政策, 全國大中城市房價持續低迷, 大家都持幣觀望。 2013年2月20日, 出臺五項政策措施, 釋放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力度不放鬆的房地產調控信號。

“新國五條”包括:完善穩定房價工作責任制;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應;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建設;加強市場監管。

2013年5月18日, gwy批轉發改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提出要“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範圍”, 由財政部、稅務總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負責。 2013年10, 《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提出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 未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手段專門提及, 但在深化戶籍、土地、金融等多要素改革促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方面有所佈局。

2013年9月25日, 國土資源部召集13個省份和16個城市國土資源部門負責人, 專題研究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要求在穩定土地供應的同時,平抑地價信號,供求緊張的城市務必做到年內不再出“地王”。會議內容包括:將嚴防高價地作為近期穩定市場的首要工作目標;重點城市要釋放“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積極信號;要敢於逆週期考慮,加大城郊地塊、低價地塊供應力度。

2013年3月30-31日,京滬等城市按時發佈樓市調控地方版細則;截至2013年5月2日,共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35個城市發佈了各自的地方細則。其中,對於“國五條”爭議較大、影響較強的20%差額徵稅政策,除北京有實施細則外,杭州、南京等多個地區出現“一句話”細則,沒有具體落實辦法。

2013年10月11日,深圳提出了穩定房價的八項措施,“深八條”提出要抓緊研究調整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增加土地供應以及加強預售管理等措施。10月23日,北京發佈“京七條”,將推7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入市。自住房對我國住房市場結構提供了另一種補充思路,保障房、自住房、商品房三者結合也符合“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政策、高端有控制”的調控方針。截至12月3日,16城市加碼調控。主要內容均為收緊限購政策及加大土地供應。

在一些熱點地區,比如北京,更是從2010年起調控一直不見鬆動太多。但與此同時,就在市場成交量低迷的時候,房地產商卻是毫不手軟拿地開發。就在2013年各種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嚴密政策下,房地產開發投資依舊居高不下。到了2014年房地產投資更是高達10萬億元。地產商還是積極舉牌買地。201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8814萬平方米。

是不是覺得房地產商要瘋了?調控不斷收緊,信貸、融資管道全面念緊箍咒,銷售市場低迷,你還拼命拿地開發,這不是找死嗎?好多人都覺得開發商們要完蛋了。1.2013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49295萬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2489萬平方米,比2012年末增加1283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比11月末增加1696萬平方米。住宅施工面積486347萬平方米,增長13.4%。住宅新開工面積145845萬平方米,增長11.6%。住宅竣工面積78741萬平方米,下降0.4%。

更嚴峻的事,商品房從開工到上市需要一年半到二年的時間。而201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6557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1%。這就意味著到2014年四季度到2015年,房地產市場將有大量庫存積壓,而房地產開發中有大量銀行貸款、信託、公司債、基金等的資金到期,到時候情況不堪設想。

第三是2014年12月末62169萬平方米的商品房待售面積,比11月末增加237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最多,為1352萬平方米。2014年末全國住宅待售面積較2013年末增加8283萬平方米。與此同時,201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0649萬平方米,同比降7.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降9.1%。

201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8814萬平方米。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338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0020億元,增長1.0%,1-11月份為下降0.1%。住宅施工面積515096萬平方米,增長5.9%。住宅新開工面積124877萬平方米,下降14.4%。住宅竣工面積80868萬平方米,增長2.7%。

2014年房地產市場政策環境相對寬鬆,上和下的政策雙管齊下,遙相呼應。整體來看,房地產政策內容和導向地出臺明顯表現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14年3月“兩會”提出“分類調控”,賦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權;第二階段,上面的相繼以“央五條”、定向降准等手段“微刺激”以保障自住購房信貸需求。

第三階段,下面自6月起相繼出臺各類“救市”政策,手段多樣化、縱深化,隨之實行三年的“限購”體系土崩瓦解;第四階段,上面放鬆“限貸”,並隨之降息,意在穩定 整體經濟,無疑房地產市場也受益匪淺。6月呼和浩特首當其衝解綁限購,之後絕大多數城市效仿,到2014年底為止,46個限購城市中僅餘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三亞五城仍執行限購政策。

限購的取消 並沒有帶來成交大幅反彈或者暴增的情況,其效果遠遠不如市場各方預期,為了進一步刺激樓市,部分城市的“救市”力度繼續升級,從公積金貸款調整、契稅減免、調整房貸首付比例、購房補貼、戶籍准入等方面入手,呈現多元化、縱深化格局。

為了去庫存,2014年打出第一輪三個大招,三波救市高潮。1.大面積取消限購、限價、限簽政策全面鬆綁,成為第一波救市潮。2014年4月25日起,第一個限購的城市,正式取消。到2014年底,已經取消41個限購城市,46個限購城市只剩餘三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繼續堅持限購,但是這五個限購城市實施了局部調整。

2.央媽貨幣放水,降准、降息,降息、降准被視為第二波救市政策。2014年央行共兩次定向降准、實施一次非對稱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1月17日,央行發佈《關於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試點的通知》(銀髮〔2014〕19號),在北京、江蘇、山東、廣東、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開展分支機搆常備借貸便利操作試點,主要解決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穩定市場預期,促進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6月22日,北京、廣州和武漢等地放寬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目的是利於繳納公積金而並沒有能力買房的居民更為合理的利用公積金。據此,報導指公積金“馬太效應”將有所緩解。從7月1日期,北京的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放寬,由一年一次進一步放鬆為三個月可以提取一次。廣州2014年3月1日後也開始簡化了租房提取公積金的資料,並且推出了市民可以直接在網上提取公積金等多個便民措施。

央行決定從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央行決定從6月16日起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不含4月25日已下調過準備金率的機構)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兩次定向降准大約釋放1500億元資金。

11月22日,央行採取非對稱方式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這是繼2012年7月後,兩年多來央行首次降息。

3.限貸、房貸首付、房貸利率政策鬆綁,首次、二套房貸都下降首付、五年期以上的商業貸款利率是5.9%,利率下調到是11年來最低的貸款利率,鬆綁房貸被視為第三波救市政策。國慶日前夕,央行與銀監會聯合發佈通知,正式放鬆了首套房認定,擁有1套房還清貸款再購房算首套,一定程度上放鬆“限貸”。

央行於2014年9月30日在官網上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調整房貸政策,二套房認定標準由“認房又認貸”改為“認貸不認房”、首套房3成、房貸利率最低可調整至7折。

其三是增強金融機構個人住房貸款投放能力,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發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發行期限較長的專項金融債券等多種措施籌集資金,專門用於增加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貸款投放。其四是繼續支援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積極支援有市場前景的在建、續建專案的合理融資需求。擴大市場化融資管道,支援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積極穩妥開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2014年10月9日,住建部、財政部及央行三部委聯合發佈《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主要包括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以及推進公積金異地貸款等方面內容。在公積金新政發佈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已有超過32個省市陸續出臺了公積金貸款調整細則,主要體現在降門檻、提額度、認貸不認房以及實現異地貸款這幾方面。

第四是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1853萬平方米,比去年11月末增加221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1155萬平方米。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849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6.9%。2015年庫存數字超過7億平方米,創造歷史上最高庫存紀錄。如果再繼續拖下去,大部分的房地產公司就出現資金鏈斷裂,釀成局部債務危機了。

2015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281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4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7622億元,下降23.9%,降幅收窄2.1個百分點。住宅施工面積511570萬平方米,下降0.7%。住宅新開工面積106651萬平方米,下降14.6%。住宅竣工面積73777萬平方米,下降8.8%。

相反,這一輪樓市刺激政策打下去,2014年庫存不僅沒下降,2015年卻創造了庫存歷史最新高度。為了去庫存,2015年打出第二輪三個大招,三波救市高潮,發出“洪荒之力”。從2015年2月起,整整一年,央行五次降准和降息,並取消存款利率浮空上限,央媽表面上的說法是“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這是“開閘放水”,市場上流動性(錢)充裕了。

1.資金端:央媽繼續貨幣放水,降准、降息、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降息、降准、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被視為第二輪第一波救市政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

這是2015年年內第五次降息。這是央行自2014年11月起不到一年時間內的第6次降息。分別為2014年11月22日、2015年2月28日、5月10日、6月28日、8月26日、10月24日。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佈10月24日起降准、降息。這已經是2015年內第5次降准,第5次降息(包含2次雙降)。分別為2015年2月5日、4月20日、6月28日、9月6日、10月24日。9月15日,央行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由現行的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

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6月,央行向國家開發銀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1576億元,利率為3.1%。7月,央行向國家開發銀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429億元,利率為2.85%,期末抵押補充貸款餘額為8464億元。8月末中期借貸便利餘額4900億元。9月央行向國開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521億元,利率2.85%期末抵押補充貸款餘額為9589億元。

2015年10月10日,央行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人民銀行在前期山東、廣東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形成可複製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陝西、北京、重慶等9省(市)推廣試點。

3.政策端:房貸、稅收再次深度鬆綁,房貸首付下調到歷史最低,被視為第二輪第三波救市政策。2015年9月1日起,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由原先的最低30%降低至20%。9月30日,央行、銀監會再次發佈房地產重磅政策,將不限購城市首套房商貸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調至 25%。此外,多地還放寬了公積金的使用限制,採取了提高貸款額度、放寬首套房和首改房的認定標準、降低公積金貸款使用門檻等措施。

2015年3月25日,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聯合下發《關於優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應結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2015年各地有供、有限,合理安排住房和其用地供應規模;優化住房供應套型,促進用地結構調整;多措並舉,統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部門聯動,加大市場秩序和供應實施監督力度。

從2014年11月深圳起,一場波瀾壯闊的房價、成交量大起飛,到北京完成房價翻番,全國一片“漲”聲。所有人這才領悟到,原來“去庫存”的意思是:政策“鼓勵”大家買房,提供“彈藥”(資金),降低門檻,為政策者接債務、為地產商、銀行接“庫存”。回顧下,上文可見,從行情普遍低迷到量價齊動,大概也就1年到1年半左右的週期,差不多是從拿地到建成銷售的時間。

第五是201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9539萬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44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200萬平方米。2016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5734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2.4%。

2016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202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9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9129億元,增長19.8%,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住宅施工面積521310萬平方米,增長1.9%。住宅新開工面積115911萬平方米,增長8.7%。住宅竣工面積77185萬平方米,增長4.6%。

為了去庫存,2016年打出第三輪三個大招,三波救市高潮,發出“洪荒之力”。2016年春節過後,國家在2月份就出臺了不少樓市政策以去化庫存。不管是對首付比例的調整、營業稅、契稅的下調還是各項公積金等政策的變化,都是為了讓購房者享受更多的利好,真正的化解房地產的庫存問題。

調整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2月17日中國央行、住建部、財政部17日印發《關於完善職工住房公積金帳戶存款利率形成機制的通知》,決定自2月21日起,將職工住房公積金帳戶存款利率,由現行按照歸集時間執行活期和三個月存款基準利率,調整為統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執行。

2.調整營業稅、契稅,減免稅費,被視為第三輪第二波救市政策。2月19日,財政部發佈《關於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 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和以往政策相比,通知將首套房面積為140平方米以上的,從3%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二套房契稅則從3%降為1-2%不等——不過這一政策並不針對京滬廣深四地。

對於房地產去庫存,4月29日,會議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注重解決區域性、結構性問題,實行差別化的調控政策。

5月4日會議,會議指出,實行購租並舉,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條件,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會議確定,一是發展住房租賃企業,支援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開展租賃業務。鼓勵個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

二是推進公租房貨幣化,政府對保障對象通過市場租房給予補貼。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和青年醫生、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凡符合條件的應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三是完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增加租賃住房用地供應。四是強化監管,推行統一的租房合同示範文本,規範仲介服務,穩定租賃關係,保護承租人合法權益。

3.降准,央行宣佈降准0.5個百分點,被視為第三輪第三波救市政策。2月29日,央行宣佈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第六是2016年3月下旬開始,眼看著樓市刺激政策沒能將資金引向需要去庫存的三四線城市,率先井噴的一線城市不得已出臺第一次調控之舉。上海祭出2016年“3·25新政”,從2015年就開始“翻番之旅”的深圳也打出了限購限貸的組合拳。

和2007年、2009年、2010年、2013年的樓市調控效果大相徑庭的是,雖然頂著“史上最嚴”的名頭,樓市降溫的觀望情緒僅僅持續了兩個多月。到了2016年6月,央企、國企為主導的房企“國家隊”大舉囤地,伴隨各地“地王”的橫空出世,原本趨於平穩的形勢上演了驚天大逆轉,調控重錘之下,樓市瘋狂的局面幾近失控。

不光北上深“樓瘋”捲土重來,遍地是“10w+”的樓價,當時尚未限購的二線城市南京、合肥、杭州等省城房價集體飆漲,多個樓盤開盤告罄,第一次調控非但沒有起效,還使過熱區域進一步擴大。眼看著“金九銀十”的傳統心理旺季即將來臨,擔心會為烈火烹油的樓市再添一把薪的政府痛下決心,終於大規模終結執行了半年左右的寬鬆政策,誓將調控進行到底。

9月30日,北京市政府發佈《關於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包括二套房首付提高至50%等,成為這次全國性調控的表率。之後,9天內,天津、蘇州、成都、合肥、廣州、南京、深圳、濟南、無錫、武漢、鄭州、東莞、福州、惠州、南寧、蕪湖、佛山、珠海、廈門等21個城市先後發佈樓市調控政策,盛況空前。

11月以來,杭州、武漢和深圳等10多個城市在此前基礎上進一步收緊了樓市政策,進一步提高購房資格或貸款門檻。就連3月底已經拋出嚴苛新政的上海也在極度保密的狀態下發佈了調控2.0版,史無前例地執行“認房又認貸”。至今,這輪調控尚未結束,就在12月21日,鄭州、武漢再次發佈了加碼收緊購房的政策。

作為監管層,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還先後出臺措施,要求嚴格執行限貸政策,收緊企業發債,規範銀行理財、保險、證券、信體、基金投資等資金介入房地產。

6月3日,gwy發佈《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意見》中列出18條詳細意見,從六大方面對住房租賃市場給出具體發展要求,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第十二條關於“商業用房可改為租賃住房”的意見。住建部“九不准”,繼8月16日通報部分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仲介機構之後,住房城鄉建設部於10月14日再出重拳規範房企經營行為淨化市場環境,明確要對9種不正當經營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9月6日,住建部表表示,將完善房地產宏觀調控。根據房地產市場分化的實際,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堅持加強政府調控和發揮市場作用相促進,使房地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居住需求相適應。建立全國房地產庫存和交易監測平臺,形成常態化房地產市場監測機制。實施住宅用地分類供應管理,完善和落實差別化稅收、信貸政策。建立公開規範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進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監管機制,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費。

10月13日,gwybgt發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明年3月底前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要求集中整治P2P網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網路借貸平臺不得設立資金池,不得發放貸款,不得非法集資;股權眾籌平臺不得不得“明股實債”或變相亂集資。

此次《方案》中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仲介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等未取得相關金融資質,不得利用P2P網路借貸平臺和股權眾籌平臺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取得相關金融資質的,不得違規開展房地產金融相關業務。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的企業應遵守宏觀調控政策和房地產金融管理相關規定。規範互聯網“眾籌買房”等行為,嚴禁各類機構開展“首付貸”性質的業務。

11月8日,這種調控再度升級——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文,將針對各省、自治區、 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進行專項檢查,為期一個月(11月10日~12月20日),檢查對象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地產仲介機構。與之前各個城市的單獨行動不同,此次調控的規格有了明顯的升級。

12月14日至16日的會議上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

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閒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範開發、銷售、仲介等行為。同時,要繼續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民工市民化。這也是今年以來zy第四次提及資產泡沫相關問題。

12月16日,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閒置和低效用地。

12月21日召開的會議明確提出要“抑制房地產泡沫”。會議指出規範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泡沫是實現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要準確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分類調控,地方為主,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督等多策並舉,形成長遠的制度安排,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12月26日,住建部部長在會上全面總結了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對2017年工作任務作出部署。對於明年工作,陳政高強調:一是千方百計抓好房地產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切實抓好熱點城市防泡沫、防風險工作。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繼續堅定不移抓好三四線城市和縣城房地產去庫存。加快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立法,推進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努力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

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範開發、銷售、仲介等行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二是繼續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2017年安排600萬套棚改任務,確保完成棚改三年計畫。繼續因地制宜推進貨幣化安置。進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進公積金體制改革,用好用足公積金。有序推進老舊社區和住宅宜居綜合改造。三是切實提高城市規劃權威性,充分發揮規劃龍頭作用。

第七是2017年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0258萬平方米,比9月末減少88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772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17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減少87萬平方米。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302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增速比1-9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6%。

1-10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90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增速比1-9月份提高0.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9695億元,增長43.3%,增速回落3個百分點。1-10月份,住宅施工面積515387萬平方米,增長2.8%。住宅新開工面積104125萬平方米,增長9.6%。住宅竣工面積46559萬平方米,下降2.7%。

自2017年2月28日以來,加上3月17日的北京限購,到2017年3月,已有14個城市啟動升級了限購限貸措施。這輪調控中還呈現出環一線、周邊城市樓市政策明顯趨嚴的特徵。

二則是2017年上海一樓盤的銷售成交價34.3萬/平方米網簽通過,又一次被刷新中國房價最高紀錄。上海湯臣一品A棟35樓於10月31日網簽,總價2.05億,面積597平方米,單價達34.3萬元/平方米,再破上海房價紀錄。2017年以來,湯臣一品共成交7套,成交均價27.8萬元/㎡。2002年湯臣集團投資建設湯臣一品,2005年10月以11萬元/平方米的開盤天價發售。

2005年至今,其對外銷售的僅是A、C兩棟,另兩棟一直處於出租(租金8-30萬/月)或者處於空置狀態。湯臣一品的地塊早於1994年便已取得。實際上在2005年之前,湯臣一品一直為湯臣集團與永欣投資有限公司分別以80%、20%的股權共同持有。2005年1月,湯臣集團才宣佈以1800萬美元代價將餘下的20%股權納入囊中,使得湯臣一品完全納入懷中。

規劃地圖上被稱之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X4-2地塊”的湯臣一品,由湯臣集團自上海富都世界有限公司手中獲取,當時該幅土地出讓金為5820萬美元,加上2005年1800萬美元的20%股權收購價,總計約6億元人民幣的土地代價。

房價是地價的81.18倍以上,地價占房價八十分之一,地王成就房價王冠。按照湯臣一品14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計算,湯臣一品的樓板價應該是4225元/平方米,是現在出售均價34.3萬元/平方米的81.18倍。陸家嘴區域地塊是在1996年至1998年出讓的,當時的平均樓板價大多在每平方米300至500美元左右。

樓板價只是一個淨價,還沒有把配套費、建安工程造價、財務費用等其他各項成本計算進去,這是相當高的投入。加上高昂的裝修成本,湯臣一品的總成本應該在每平方米3萬元左右,這許是一個更可信的數字。即便是3萬元變成34.3萬元,房價是成本價的11.43倍,利潤率還是高。

房價是地價的6.53倍以上,地價占房價六分之一,地王成就房價王冠。2016年上海有樓盤以高達34.49萬元/平方米單價成交,創下中國內地樓市新房有史以來最高記錄。華僑城亞洲開發的上海華僑城蘇河灣11號樓於2016年4月19日成交的一聯排別墅單價高達34.49萬元/平方米。該套聯排別墅總面積為700平方米,總價2.42億元。

2010年2月11日,央企華僑城集團以70.2億元總價競得上海閘北區蘇州河北岸東塊1街坊地塊,成交樓板價高達5.28萬元/平方米,成為當時新一輪的全國單價地王,且很長時間內都穩坐其地王寶座。

第二,商品化突破階段(1986年—1993年)。1988年、1991年、1993年分別召開了3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逐漸明確了我國住房改革的基本思路,尤其是在1993年的第三次房改工作會議上提出“以出售公房為重點,售、租、建並舉”的新方案。實現了商品化的突破。

第三,貨幣化過渡階段(1994年—1998年)。1994年,gwy下發了《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房改的根本目標,即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城鎮住房制度,實現住房商品化、社會化,逐漸實現了從實物分房到貨幣分房的過渡。

第四.貨幣化突破階段(1998年—2003年)。1998年,gwy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至此,我國已實行了近四十年的住房實物分配制度從政策上退出歷史舞臺。第五.市場化深化階段(2003年—2007年)。2003年國務院出臺了18號檔,將大多數家庭的住房推向了市場,實現了我國住房市場化的根本轉變。

第六.保障化建設階段(2007年至今)。針對房價上漲過快、百姓住房難的問題,2007年出臺《gwy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加快住房分類供應體制的實施。

專題研究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要求在穩定土地供應的同時,平抑地價信號,供求緊張的城市務必做到年內不再出“地王”。會議內容包括:將嚴防高價地作為近期穩定市場的首要工作目標;重點城市要釋放“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積極信號;要敢於逆週期考慮,加大城郊地塊、低價地塊供應力度。

2013年3月30-31日,京滬等城市按時發佈樓市調控地方版細則;截至2013年5月2日,共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35個城市發佈了各自的地方細則。其中,對於“國五條”爭議較大、影響較強的20%差額徵稅政策,除北京有實施細則外,杭州、南京等多個地區出現“一句話”細則,沒有具體落實辦法。

2013年10月11日,深圳提出了穩定房價的八項措施,“深八條”提出要抓緊研究調整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增加土地供應以及加強預售管理等措施。10月23日,北京發佈“京七條”,將推7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入市。自住房對我國住房市場結構提供了另一種補充思路,保障房、自住房、商品房三者結合也符合“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政策、高端有控制”的調控方針。截至12月3日,16城市加碼調控。主要內容均為收緊限購政策及加大土地供應。

在一些熱點地區,比如北京,更是從2010年起調控一直不見鬆動太多。但與此同時,就在市場成交量低迷的時候,房地產商卻是毫不手軟拿地開發。就在2013年各種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嚴密政策下,房地產開發投資依舊居高不下。到了2014年房地產投資更是高達10萬億元。地產商還是積極舉牌買地。201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8814萬平方米。

是不是覺得房地產商要瘋了?調控不斷收緊,信貸、融資管道全面念緊箍咒,銷售市場低迷,你還拼命拿地開發,這不是找死嗎?好多人都覺得開發商們要完蛋了。1.2013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49295萬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2489萬平方米,比2012年末增加1283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比11月末增加1696萬平方米。住宅施工面積486347萬平方米,增長13.4%。住宅新開工面積145845萬平方米,增長11.6%。住宅竣工面積78741萬平方米,下降0.4%。

更嚴峻的事,商品房從開工到上市需要一年半到二年的時間。而201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6557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1%。這就意味著到2014年四季度到2015年,房地產市場將有大量庫存積壓,而房地產開發中有大量銀行貸款、信託、公司債、基金等的資金到期,到時候情況不堪設想。

第三是2014年12月末62169萬平方米的商品房待售面積,比11月末增加237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最多,為1352萬平方米。2014年末全國住宅待售面積較2013年末增加8283萬平方米。與此同時,201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0649萬平方米,同比降7.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降9.1%。

201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8814萬平方米。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338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0020億元,增長1.0%,1-11月份為下降0.1%。住宅施工面積515096萬平方米,增長5.9%。住宅新開工面積124877萬平方米,下降14.4%。住宅竣工面積80868萬平方米,增長2.7%。

2014年房地產市場政策環境相對寬鬆,上和下的政策雙管齊下,遙相呼應。整體來看,房地產政策內容和導向地出臺明顯表現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14年3月“兩會”提出“分類調控”,賦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權;第二階段,上面的相繼以“央五條”、定向降准等手段“微刺激”以保障自住購房信貸需求。

第三階段,下面自6月起相繼出臺各類“救市”政策,手段多樣化、縱深化,隨之實行三年的“限購”體系土崩瓦解;第四階段,上面放鬆“限貸”,並隨之降息,意在穩定 整體經濟,無疑房地產市場也受益匪淺。6月呼和浩特首當其衝解綁限購,之後絕大多數城市效仿,到2014年底為止,46個限購城市中僅餘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三亞五城仍執行限購政策。

限購的取消 並沒有帶來成交大幅反彈或者暴增的情況,其效果遠遠不如市場各方預期,為了進一步刺激樓市,部分城市的“救市”力度繼續升級,從公積金貸款調整、契稅減免、調整房貸首付比例、購房補貼、戶籍准入等方面入手,呈現多元化、縱深化格局。

為了去庫存,2014年打出第一輪三個大招,三波救市高潮。1.大面積取消限購、限價、限簽政策全面鬆綁,成為第一波救市潮。2014年4月25日起,第一個限購的城市,正式取消。到2014年底,已經取消41個限購城市,46個限購城市只剩餘三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繼續堅持限購,但是這五個限購城市實施了局部調整。

2.央媽貨幣放水,降准、降息,降息、降准被視為第二波救市政策。2014年央行共兩次定向降准、實施一次非對稱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1月17日,央行發佈《關於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試點的通知》(銀髮〔2014〕19號),在北京、江蘇、山東、廣東、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開展分支機搆常備借貸便利操作試點,主要解決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穩定市場預期,促進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6月22日,北京、廣州和武漢等地放寬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目的是利於繳納公積金而並沒有能力買房的居民更為合理的利用公積金。據此,報導指公積金“馬太效應”將有所緩解。從7月1日期,北京的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放寬,由一年一次進一步放鬆為三個月可以提取一次。廣州2014年3月1日後也開始簡化了租房提取公積金的資料,並且推出了市民可以直接在網上提取公積金等多個便民措施。

央行決定從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央行決定從6月16日起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不含4月25日已下調過準備金率的機構)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兩次定向降准大約釋放1500億元資金。

11月22日,央行採取非對稱方式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這是繼2012年7月後,兩年多來央行首次降息。

3.限貸、房貸首付、房貸利率政策鬆綁,首次、二套房貸都下降首付、五年期以上的商業貸款利率是5.9%,利率下調到是11年來最低的貸款利率,鬆綁房貸被視為第三波救市政策。國慶日前夕,央行與銀監會聯合發佈通知,正式放鬆了首套房認定,擁有1套房還清貸款再購房算首套,一定程度上放鬆“限貸”。

央行於2014年9月30日在官網上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調整房貸政策,二套房認定標準由“認房又認貸”改為“認貸不認房”、首套房3成、房貸利率最低可調整至7折。

其三是增強金融機構個人住房貸款投放能力,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發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發行期限較長的專項金融債券等多種措施籌集資金,專門用於增加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貸款投放。其四是繼續支援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積極支援有市場前景的在建、續建專案的合理融資需求。擴大市場化融資管道,支援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積極穩妥開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

2014年10月9日,住建部、財政部及央行三部委聯合發佈《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主要包括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以及推進公積金異地貸款等方面內容。在公積金新政發佈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已有超過32個省市陸續出臺了公積金貸款調整細則,主要體現在降門檻、提額度、認貸不認房以及實現異地貸款這幾方面。

第四是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1853萬平方米,比去年11月末增加221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1155萬平方米。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849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6.9%。2015年庫存數字超過7億平方米,創造歷史上最高庫存紀錄。如果再繼續拖下去,大部分的房地產公司就出現資金鏈斷裂,釀成局部債務危機了。

2015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281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4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7622億元,下降23.9%,降幅收窄2.1個百分點。住宅施工面積511570萬平方米,下降0.7%。住宅新開工面積106651萬平方米,下降14.6%。住宅竣工面積73777萬平方米,下降8.8%。

相反,這一輪樓市刺激政策打下去,2014年庫存不僅沒下降,2015年卻創造了庫存歷史最新高度。為了去庫存,2015年打出第二輪三個大招,三波救市高潮,發出“洪荒之力”。從2015年2月起,整整一年,央行五次降准和降息,並取消存款利率浮空上限,央媽表面上的說法是“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這是“開閘放水”,市場上流動性(錢)充裕了。

1.資金端:央媽繼續貨幣放水,降准、降息、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降息、降准、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被視為第二輪第一波救市政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

這是2015年年內第五次降息。這是央行自2014年11月起不到一年時間內的第6次降息。分別為2014年11月22日、2015年2月28日、5月10日、6月28日、8月26日、10月24日。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佈10月24日起降准、降息。這已經是2015年內第5次降准,第5次降息(包含2次雙降)。分別為2015年2月5日、4月20日、6月28日、9月6日、10月24日。9月15日,央行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由現行的時點法改為平均法考核。

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6月,央行向國家開發銀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1576億元,利率為3.1%。7月,央行向國家開發銀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429億元,利率為2.85%,期末抵押補充貸款餘額為8464億元。8月末中期借貸便利餘額4900億元。9月央行向國開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521億元,利率2.85%期末抵押補充貸款餘額為9589億元。

2015年10月10日,央行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人民銀行在前期山東、廣東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形成可複製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陝西、北京、重慶等9省(市)推廣試點。

3.政策端:房貸、稅收再次深度鬆綁,房貸首付下調到歷史最低,被視為第二輪第三波救市政策。2015年9月1日起,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由原先的最低30%降低至20%。9月30日,央行、銀監會再次發佈房地產重磅政策,將不限購城市首套房商貸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調至 25%。此外,多地還放寬了公積金的使用限制,採取了提高貸款額度、放寬首套房和首改房的認定標準、降低公積金貸款使用門檻等措施。

2015年3月25日,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聯合下發《關於優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應結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2015年各地有供、有限,合理安排住房和其用地供應規模;優化住房供應套型,促進用地結構調整;多措並舉,統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部門聯動,加大市場秩序和供應實施監督力度。

從2014年11月深圳起,一場波瀾壯闊的房價、成交量大起飛,到北京完成房價翻番,全國一片“漲”聲。所有人這才領悟到,原來“去庫存”的意思是:政策“鼓勵”大家買房,提供“彈藥”(資金),降低門檻,為政策者接債務、為地產商、銀行接“庫存”。回顧下,上文可見,從行情普遍低迷到量價齊動,大概也就1年到1年半左右的週期,差不多是從拿地到建成銷售的時間。

第五是201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9539萬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44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200萬平方米。2016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5734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2.4%。

2016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202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9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9129億元,增長19.8%,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住宅施工面積521310萬平方米,增長1.9%。住宅新開工面積115911萬平方米,增長8.7%。住宅竣工面積77185萬平方米,增長4.6%。

為了去庫存,2016年打出第三輪三個大招,三波救市高潮,發出“洪荒之力”。2016年春節過後,國家在2月份就出臺了不少樓市政策以去化庫存。不管是對首付比例的調整、營業稅、契稅的下調還是各項公積金等政策的變化,都是為了讓購房者享受更多的利好,真正的化解房地產的庫存問題。

調整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2月17日中國央行、住建部、財政部17日印發《關於完善職工住房公積金帳戶存款利率形成機制的通知》,決定自2月21日起,將職工住房公積金帳戶存款利率,由現行按照歸集時間執行活期和三個月存款基準利率,調整為統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執行。

2.調整營業稅、契稅,減免稅費,被視為第三輪第二波救市政策。2月19日,財政部發佈《關於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 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和以往政策相比,通知將首套房面積為140平方米以上的,從3%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二套房契稅則從3%降為1-2%不等——不過這一政策並不針對京滬廣深四地。

對於房地產去庫存,4月29日,會議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注重解決區域性、結構性問題,實行差別化的調控政策。

5月4日會議,會議指出,實行購租並舉,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條件,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會議確定,一是發展住房租賃企業,支援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開展租賃業務。鼓勵個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

二是推進公租房貨幣化,政府對保障對象通過市場租房給予補貼。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和青年醫生、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凡符合條件的應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三是完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增加租賃住房用地供應。四是強化監管,推行統一的租房合同示範文本,規範仲介服務,穩定租賃關係,保護承租人合法權益。

3.降准,央行宣佈降准0.5個百分點,被視為第三輪第三波救市政策。2月29日,央行宣佈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第六是2016年3月下旬開始,眼看著樓市刺激政策沒能將資金引向需要去庫存的三四線城市,率先井噴的一線城市不得已出臺第一次調控之舉。上海祭出2016年“3·25新政”,從2015年就開始“翻番之旅”的深圳也打出了限購限貸的組合拳。

和2007年、2009年、2010年、2013年的樓市調控效果大相徑庭的是,雖然頂著“史上最嚴”的名頭,樓市降溫的觀望情緒僅僅持續了兩個多月。到了2016年6月,央企、國企為主導的房企“國家隊”大舉囤地,伴隨各地“地王”的橫空出世,原本趨於平穩的形勢上演了驚天大逆轉,調控重錘之下,樓市瘋狂的局面幾近失控。

不光北上深“樓瘋”捲土重來,遍地是“10w+”的樓價,當時尚未限購的二線城市南京、合肥、杭州等省城房價集體飆漲,多個樓盤開盤告罄,第一次調控非但沒有起效,還使過熱區域進一步擴大。眼看著“金九銀十”的傳統心理旺季即將來臨,擔心會為烈火烹油的樓市再添一把薪的政府痛下決心,終於大規模終結執行了半年左右的寬鬆政策,誓將調控進行到底。

9月30日,北京市政府發佈《關於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包括二套房首付提高至50%等,成為這次全國性調控的表率。之後,9天內,天津、蘇州、成都、合肥、廣州、南京、深圳、濟南、無錫、武漢、鄭州、東莞、福州、惠州、南寧、蕪湖、佛山、珠海、廈門等21個城市先後發佈樓市調控政策,盛況空前。

11月以來,杭州、武漢和深圳等10多個城市在此前基礎上進一步收緊了樓市政策,進一步提高購房資格或貸款門檻。就連3月底已經拋出嚴苛新政的上海也在極度保密的狀態下發佈了調控2.0版,史無前例地執行“認房又認貸”。至今,這輪調控尚未結束,就在12月21日,鄭州、武漢再次發佈了加碼收緊購房的政策。

作為監管層,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還先後出臺措施,要求嚴格執行限貸政策,收緊企業發債,規範銀行理財、保險、證券、信體、基金投資等資金介入房地產。

6月3日,gwy發佈《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意見》中列出18條詳細意見,從六大方面對住房租賃市場給出具體發展要求,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第十二條關於“商業用房可改為租賃住房”的意見。住建部“九不准”,繼8月16日通報部分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仲介機構之後,住房城鄉建設部於10月14日再出重拳規範房企經營行為淨化市場環境,明確要對9種不正當經營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9月6日,住建部表表示,將完善房地產宏觀調控。根據房地產市場分化的實際,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堅持加強政府調控和發揮市場作用相促進,使房地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居住需求相適應。建立全國房地產庫存和交易監測平臺,形成常態化房地產市場監測機制。實施住宅用地分類供應管理,完善和落實差別化稅收、信貸政策。建立公開規範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進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監管機制,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費。

10月13日,gwybgt發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明年3月底前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要求集中整治P2P網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網路借貸平臺不得設立資金池,不得發放貸款,不得非法集資;股權眾籌平臺不得不得“明股實債”或變相亂集資。

此次《方案》中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仲介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等未取得相關金融資質,不得利用P2P網路借貸平臺和股權眾籌平臺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取得相關金融資質的,不得違規開展房地產金融相關業務。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的企業應遵守宏觀調控政策和房地產金融管理相關規定。規範互聯網“眾籌買房”等行為,嚴禁各類機構開展“首付貸”性質的業務。

11月8日,這種調控再度升級——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文,將針對各省、自治區、 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進行專項檢查,為期一個月(11月10日~12月20日),檢查對象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地產仲介機構。與之前各個城市的單獨行動不同,此次調控的規格有了明顯的升級。

12月14日至16日的會議上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

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閒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範開發、銷售、仲介等行為。同時,要繼續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民工市民化。這也是今年以來zy第四次提及資產泡沫相關問題。

12月16日,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閒置和低效用地。

12月21日召開的會議明確提出要“抑制房地產泡沫”。會議指出規範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泡沫是實現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要準確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分類調控,地方為主,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督等多策並舉,形成長遠的制度安排,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12月26日,住建部部長在會上全面總結了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對2017年工作任務作出部署。對於明年工作,陳政高強調:一是千方百計抓好房地產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切實抓好熱點城市防泡沫、防風險工作。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繼續堅定不移抓好三四線城市和縣城房地產去庫存。加快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立法,推進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努力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

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範開發、銷售、仲介等行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二是繼續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2017年安排600萬套棚改任務,確保完成棚改三年計畫。繼續因地制宜推進貨幣化安置。進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進公積金體制改革,用好用足公積金。有序推進老舊社區和住宅宜居綜合改造。三是切實提高城市規劃權威性,充分發揮規劃龍頭作用。

第七是2017年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0258萬平方米,比9月末減少88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772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17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減少87萬平方米。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302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增速比1-9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5.6%。

1-10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90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增速比1-9月份提高0.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9695億元,增長43.3%,增速回落3個百分點。1-10月份,住宅施工面積515387萬平方米,增長2.8%。住宅新開工面積104125萬平方米,增長9.6%。住宅竣工面積46559萬平方米,下降2.7%。

自2017年2月28日以來,加上3月17日的北京限購,到2017年3月,已有14個城市啟動升級了限購限貸措施。這輪調控中還呈現出環一線、周邊城市樓市政策明顯趨嚴的特徵。

二則是2017年上海一樓盤的銷售成交價34.3萬/平方米網簽通過,又一次被刷新中國房價最高紀錄。上海湯臣一品A棟35樓於10月31日網簽,總價2.05億,面積597平方米,單價達34.3萬元/平方米,再破上海房價紀錄。2017年以來,湯臣一品共成交7套,成交均價27.8萬元/㎡。2002年湯臣集團投資建設湯臣一品,2005年10月以11萬元/平方米的開盤天價發售。

2005年至今,其對外銷售的僅是A、C兩棟,另兩棟一直處於出租(租金8-30萬/月)或者處於空置狀態。湯臣一品的地塊早於1994年便已取得。實際上在2005年之前,湯臣一品一直為湯臣集團與永欣投資有限公司分別以80%、20%的股權共同持有。2005年1月,湯臣集團才宣佈以1800萬美元代價將餘下的20%股權納入囊中,使得湯臣一品完全納入懷中。

規劃地圖上被稱之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X4-2地塊”的湯臣一品,由湯臣集團自上海富都世界有限公司手中獲取,當時該幅土地出讓金為5820萬美元,加上2005年1800萬美元的20%股權收購價,總計約6億元人民幣的土地代價。

房價是地價的81.18倍以上,地價占房價八十分之一,地王成就房價王冠。按照湯臣一品14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計算,湯臣一品的樓板價應該是4225元/平方米,是現在出售均價34.3萬元/平方米的81.18倍。陸家嘴區域地塊是在1996年至1998年出讓的,當時的平均樓板價大多在每平方米300至500美元左右。

樓板價只是一個淨價,還沒有把配套費、建安工程造價、財務費用等其他各項成本計算進去,這是相當高的投入。加上高昂的裝修成本,湯臣一品的總成本應該在每平方米3萬元左右,這許是一個更可信的數字。即便是3萬元變成34.3萬元,房價是成本價的11.43倍,利潤率還是高。

房價是地價的6.53倍以上,地價占房價六分之一,地王成就房價王冠。2016年上海有樓盤以高達34.49萬元/平方米單價成交,創下中國內地樓市新房有史以來最高記錄。華僑城亞洲開發的上海華僑城蘇河灣11號樓於2016年4月19日成交的一聯排別墅單價高達34.49萬元/平方米。該套聯排別墅總面積為700平方米,總價2.42億元。

2010年2月11日,央企華僑城集團以70.2億元總價競得上海閘北區蘇州河北岸東塊1街坊地塊,成交樓板價高達5.28萬元/平方米,成為當時新一輪的全國單價地王,且很長時間內都穩坐其地王寶座。

第二,商品化突破階段(1986年—1993年)。1988年、1991年、1993年分別召開了3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逐漸明確了我國住房改革的基本思路,尤其是在1993年的第三次房改工作會議上提出“以出售公房為重點,售、租、建並舉”的新方案。實現了商品化的突破。

第三,貨幣化過渡階段(1994年—1998年)。1994年,gwy下發了《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房改的根本目標,即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城鎮住房制度,實現住房商品化、社會化,逐漸實現了從實物分房到貨幣分房的過渡。

第四.貨幣化突破階段(1998年—2003年)。1998年,gwy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至此,我國已實行了近四十年的住房實物分配制度從政策上退出歷史舞臺。第五.市場化深化階段(2003年—2007年)。2003年國務院出臺了18號檔,將大多數家庭的住房推向了市場,實現了我國住房市場化的根本轉變。

第六.保障化建設階段(2007年至今)。針對房價上漲過快、百姓住房難的問題,2007年出臺《gwy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加快住房分類供應體制的實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