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些嶺南文化的代表名片,你瞭解多少?

嶺南文化的代表名片, 你瞭解多少?“肇慶市旅遊局”為您整理出來, 一起來學習下吧!

粵菜

是嶺南文化圈的廣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的總稱, 為中國四大菜系中頗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以特有的菜式和韻味, 獨樹一幟。 吃在廣東既體現了廣東人獨特的生活方式, 又體現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粵菜是廣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並已經發展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

粵劇

廣東地方戲曲主要劇種之一, 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有“南國紅豆”、嶺南文化瑰寶的美譽。 2006年5月20日粵劇名列於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2009年9月30日, 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誕生于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 是一種民間器樂曲種, 音色清脆明亮、曲調流暢優美、節奏清晰明快, 曾有“國樂”之稱, 被國外譽為“透明音樂”。

廣東音樂應嶺南經濟開放、中西文化交流、民主革命新風, 承中原、本土文化傳統, 吸外地音樂文化之營養, 納西方音樂之精華的嶺南音樂文化歷史積澱的結果, 同時也把廣東人的強壯、硬朗和樂觀性格,

在音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廣東騎樓

近代騎樓是嶺南傳統民居與西方建築藝術相結合演變而成的一種商住建築形式, 成為表徵嶺南文化的一個建築符號。 嶺南騎樓大部分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它是城市生態的一部分, 記錄著城市成長的過程,

生動地折射出一個時代的人文風貌。 廣東騎樓玲瓏浮凸, 渾然天成, 樓隨路轉, 步隨景移, 無間無斷, 宛如一系列流暢的音階, 奏出美妙動聽的旋律。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 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

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軍校原址設于廣州市黃埔長洲島, 故稱“黃埔軍校”。 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 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 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 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端硯

端硯,產自肇慶,肇慶古稱端州,故而稱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端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價值,揚名于唐,興于宋,精於明、清,振興於當代。2006年5月20日,端硯製作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文房重寶端硯,進入了史上最輝煌的發展時期。

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錯落分佈在整個廣東省開平市境內,據統計,現存1883座,而在鼎盛時期有3000多座。它們以其獨一無二的特性開創了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類型——碉樓。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它是中國華工史、華僑史和當時的社會、自然狀況結合的產物,獨具特色。開平碉樓風格多樣,有典型的古希臘、古羅馬和伊斯蘭教等西方建築特點,融哥特式、洛可哥式、巴羅克式等風格於一體,又帶上強烈的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可謂中西合璧、土洋結合、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為開平帶來一種獨特的社會人文景觀。2007年8月,“開平碉樓與村落”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批准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廣交會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久、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且分佈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雲集廣州,互通商情,增進友誼,素有“中國第一展”之稱。廣州是中國海上絲路的始發地之一,是中國與世界連接的重要樞紐,廣交會是新中國開闢出的一條對外交往通道。廣東是商貿文化的一個代表,改革開放後,廣交會是我國走向世界的重要視窗,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臺。它不僅僅是一個做生意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孫中山

孫中山是中山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宣導者,首舉反君主專制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組織中國同盟會,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湧的歷史新篇章,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驅。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是世紀中國三大偉人之一。

六祖惠能

南派禪宗的創立者惠能,新興人,肇慶四會是其頓悟成佛之地,史稱六祖,中國佛教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偉大的宗教改革家,禪宗中國化和平民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生於嶺南,長於嶺南,弘法於嶺南,圓寂於嶺南。其弟子集其語錄編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佛教經典中唯一一部中國人撰述而被尊稱為“經”的著作,曾被列入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學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稱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與孔子、老子並列為東方三聖。

陳家祠

陳家祠建於1894年,原稱“陳氏書院”,但實際上也是廣東七十二縣陳姓合族宗祠,是典型的南方宗祠式建築。陳家祠裡面的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更是巧奪天工,與雄偉的建築混成一體,不愧為嶺南民間工藝的經典之作,當年郭沫若賦詩盛讚“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1959年,廣東民間工藝館成立于陳家祠。1994年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整個陳家祠堪稱詩、畫、樂、文彙集之所,可以集中欣賞到廣東最著名的民間工藝精品。

南越國遺址

南越國遺址包括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和南越國水關等遺址。這些文化遺址表明,當年南越國王趙佗對推動中原文化與本土文化結合,平水土,殖五穀,立制度,崇教化,美風俗,使民族文化在嶺南得以延續、提升,發揚光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南海I號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于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裡處。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是目前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海上考古文物中,實體最大、年代最早、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的宋代沉船,被譽為“海上敦煌”,是廣東海洋文化的一個標誌性文物。

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逐步形成的。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衝破頑固守舊勢力的禁錮,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不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而且還催生了“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給嶺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機,並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所以,該畫派又是海上畫派之後崛起的最成體系、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為畫派創始人。“兩高一陳”被後世稱為“嶺南三傑”。嶺南畫派繪畫思想有著重要的理論拓荒的意義。他們對中國傳統繪畫之弊端的批判,對外國繪畫的汲取;他們堅定的藝術革命的態度;他們關於繪畫功能、創作、風格流派論的創見,以及他們關於建立新國畫乃至領導世界藝壇的追求等,都是20世紀中國繪畫領域的十分寶貴的思想資源。

石灣陶藝

佛山石灣藝術陶瓷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朵奇葩,其獨特風格,歷來受社會的歡迎和珍愛,“石灣公仔”更是名揚中外。藝術陶瓷品種繁多,分為人物、動物、器皿、微塑及園林琉璃等。陶塑人物、動物栩栩如生,妙趣傳神,微塑以小見大,雅趣自然,器物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石灣陶藝以古樸、傳神、典雅、渾厚的藝術效果和地方特色而享譽盛名,成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突出代表。

潮州功夫茶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早在唐代已經有工夫茶,後來中原移民把它帶到閩、潮一帶,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茶道。品嘗工夫茶是一項極精緻的藝術享受,是中國茶文化在日常生活的生動寫照。以茶會友,品茶論道,修心養性,逍遙自得,乃工夫茶的至高境界。

客家圍龍屋

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號稱“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圍龍屋始于唐宋,盛行於明清,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其中尤以圍龍式圍屋、城堡式圍樓和四角樓最具地方特色。圍龍屋的設計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組合成一個整體,裡面居住著幾十人,上百人,乃至幾百人。從前客家人在窮山惡水中求存,養成了一種團結、互助、堅忍、頑強、吃苦耐勞的性格,圍龍屋便是客家精神的典型象徵。

廣東涼茶

涼茶是嶺南人民根據本地的氣候、水土特性,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基礎,研製總結出的一類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飲料總稱。涼茶涼而不寒,清熱而不傷脾胃,四季皆宜,無病時可防病,有病時能治病,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濕。廣東涼茶是嶺南中醫藥文化的代表,其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其具有持久的擴張力,這是世界上任何飲料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粵繡

粵繡包括以廣州市為中心和南海、順德、番禺等地的廣繡,以潮州市為主暨汕頭、潮安、澄海等地的潮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創始于少數民族,明朝中後期形成特色。潮繡有強烈的地方文化色彩,構圖飽滿均衡,針法繁多,紋理清晰,金銀線鑲,托地墊高,色彩濃豔,裝飾性強,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墊高繡法獨異於其它繡法,此外,以金碧、粗獷、雄渾的墊凸浮雕效果的釘金繡也尤為人所矚目,宜於廟堂會所裝飾和喜慶之用。

康梁(康有為、梁啟超)

康有為是南海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學者,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梁啟超是新會人,康有為的弟子和得力助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曾宣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康梁等人發動的戊戌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誠如梁啟超所說:“戊戌維新,雖時日極短,現效極少,而實為20世紀新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也。”

整理:肇慶市旅遊局

端硯

端硯,產自肇慶,肇慶古稱端州,故而稱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端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價值,揚名于唐,興于宋,精於明、清,振興於當代。2006年5月20日,端硯製作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文房重寶端硯,進入了史上最輝煌的發展時期。

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錯落分佈在整個廣東省開平市境內,據統計,現存1883座,而在鼎盛時期有3000多座。它們以其獨一無二的特性開創了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類型——碉樓。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它是中國華工史、華僑史和當時的社會、自然狀況結合的產物,獨具特色。開平碉樓風格多樣,有典型的古希臘、古羅馬和伊斯蘭教等西方建築特點,融哥特式、洛可哥式、巴羅克式等風格於一體,又帶上強烈的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可謂中西合璧、土洋結合、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為開平帶來一種獨特的社會人文景觀。2007年8月,“開平碉樓與村落”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批准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廣交會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久、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且分佈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雲集廣州,互通商情,增進友誼,素有“中國第一展”之稱。廣州是中國海上絲路的始發地之一,是中國與世界連接的重要樞紐,廣交會是新中國開闢出的一條對外交往通道。廣東是商貿文化的一個代表,改革開放後,廣交會是我國走向世界的重要視窗,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臺。它不僅僅是一個做生意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孫中山

孫中山是中山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宣導者,首舉反君主專制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組織中國同盟會,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湧的歷史新篇章,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驅。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是世紀中國三大偉人之一。

六祖惠能

南派禪宗的創立者惠能,新興人,肇慶四會是其頓悟成佛之地,史稱六祖,中國佛教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偉大的宗教改革家,禪宗中國化和平民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生於嶺南,長於嶺南,弘法於嶺南,圓寂於嶺南。其弟子集其語錄編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佛教經典中唯一一部中國人撰述而被尊稱為“經”的著作,曾被列入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學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稱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與孔子、老子並列為東方三聖。

陳家祠

陳家祠建於1894年,原稱“陳氏書院”,但實際上也是廣東七十二縣陳姓合族宗祠,是典型的南方宗祠式建築。陳家祠裡面的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更是巧奪天工,與雄偉的建築混成一體,不愧為嶺南民間工藝的經典之作,當年郭沫若賦詩盛讚“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1959年,廣東民間工藝館成立于陳家祠。1994年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整個陳家祠堪稱詩、畫、樂、文彙集之所,可以集中欣賞到廣東最著名的民間工藝精品。

南越國遺址

南越國遺址包括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和南越國水關等遺址。這些文化遺址表明,當年南越國王趙佗對推動中原文化與本土文化結合,平水土,殖五穀,立制度,崇教化,美風俗,使民族文化在嶺南得以延續、提升,發揚光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南海I號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于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裡處。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是目前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海上考古文物中,實體最大、年代最早、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的宋代沉船,被譽為“海上敦煌”,是廣東海洋文化的一個標誌性文物。

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逐步形成的。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衝破頑固守舊勢力的禁錮,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不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而且還催生了“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給嶺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機,並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所以,該畫派又是海上畫派之後崛起的最成體系、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為畫派創始人。“兩高一陳”被後世稱為“嶺南三傑”。嶺南畫派繪畫思想有著重要的理論拓荒的意義。他們對中國傳統繪畫之弊端的批判,對外國繪畫的汲取;他們堅定的藝術革命的態度;他們關於繪畫功能、創作、風格流派論的創見,以及他們關於建立新國畫乃至領導世界藝壇的追求等,都是20世紀中國繪畫領域的十分寶貴的思想資源。

石灣陶藝

佛山石灣藝術陶瓷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朵奇葩,其獨特風格,歷來受社會的歡迎和珍愛,“石灣公仔”更是名揚中外。藝術陶瓷品種繁多,分為人物、動物、器皿、微塑及園林琉璃等。陶塑人物、動物栩栩如生,妙趣傳神,微塑以小見大,雅趣自然,器物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石灣陶藝以古樸、傳神、典雅、渾厚的藝術效果和地方特色而享譽盛名,成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突出代表。

潮州功夫茶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早在唐代已經有工夫茶,後來中原移民把它帶到閩、潮一帶,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茶道。品嘗工夫茶是一項極精緻的藝術享受,是中國茶文化在日常生活的生動寫照。以茶會友,品茶論道,修心養性,逍遙自得,乃工夫茶的至高境界。

客家圍龍屋

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號稱“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圍龍屋始于唐宋,盛行於明清,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其中尤以圍龍式圍屋、城堡式圍樓和四角樓最具地方特色。圍龍屋的設計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組合成一個整體,裡面居住著幾十人,上百人,乃至幾百人。從前客家人在窮山惡水中求存,養成了一種團結、互助、堅忍、頑強、吃苦耐勞的性格,圍龍屋便是客家精神的典型象徵。

廣東涼茶

涼茶是嶺南人民根據本地的氣候、水土特性,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基礎,研製總結出的一類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飲料總稱。涼茶涼而不寒,清熱而不傷脾胃,四季皆宜,無病時可防病,有病時能治病,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濕。廣東涼茶是嶺南中醫藥文化的代表,其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其具有持久的擴張力,這是世界上任何飲料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粵繡

粵繡包括以廣州市為中心和南海、順德、番禺等地的廣繡,以潮州市為主暨汕頭、潮安、澄海等地的潮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創始于少數民族,明朝中後期形成特色。潮繡有強烈的地方文化色彩,構圖飽滿均衡,針法繁多,紋理清晰,金銀線鑲,托地墊高,色彩濃豔,裝飾性強,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墊高繡法獨異於其它繡法,此外,以金碧、粗獷、雄渾的墊凸浮雕效果的釘金繡也尤為人所矚目,宜於廟堂會所裝飾和喜慶之用。

康梁(康有為、梁啟超)

康有為是南海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學者,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梁啟超是新會人,康有為的弟子和得力助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曾宣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康梁等人發動的戊戌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誠如梁啟超所說:“戊戌維新,雖時日極短,現效極少,而實為20世紀新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也。”

整理:肇慶市旅遊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