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身為郡王的他,作戰不敵英法聯軍,忠勇之將後世緬懷

僧格林沁是博爾濟吉特氏的蒙古族名將, 是孝莊太后的正宗科爾泌老鄉, 道光五年(1825年), 入嗣襲紮薩克多羅郡王。 旋入京, 為御前行走。 道光十四年(1834年), 授御前大臣。 後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 頗得道光、咸豐兩帝寵信。

在僧格林沁的軍旅生涯中, 與英法聯軍的戰鬥是值得回味的一和。 當年英軍的由布隆代爾主持上呈陸軍部的“遠征”正式報告中, 執筆者之一謝內維埃爾參謀寫道:“八裡橋, 一個古老文明的雄偉紀念碑.此時呈現一派特別景象。 穿戴華麗的兵勇搖著軍旗, 毫無掩體。 以殺傷力很弱的火槍, 還擊我軍大炮加步槍齊射的攻勢。 早上鬥志異常高昂的騎兵消失了, 由精銳之師八旗禁軍奮勇掩護清軍匆忙撤退。 僅用半個來小時, 我方大炮擊斃大批守兵, 並使對方炮火再無聲息。 於是, 蒙帥號令衝鋒,柯利諾將軍親率先遣隊。

飛快沖上去, 攻佔橋頭。 在第2獵兵的火力攻擊下, 守橋的10門大炮炮手一個個應聲倒下, 總司令隨其他部隊跟進。

戰鬥自早上7時展開, 持續到中午, 敵軍已完全喪失鬥志, 大隊人馬消失, 一千多人死傷, 我軍暫停。 休息2小時後, 部隊駐紮下來, 住進僧格林沁大軍棄下的營房和帳篷裡。

這裡距中華帝國京城僅有12公里。 ”清軍馬隊最後潰散, 八裡橋被攻佔。

僧格林沁“把軍隊拋下任其敗退”, 自己卻沿著石板路逃回北京, 並下令將城門緊緊關上。 在這次與英法聯軍的交戰中, 中方損失兵力千人左右。

相反, 聯軍損失微乎其微:法軍僅3人陣亡, 17人受傷;而英軍僅2人死亡, 29人負傷。

額爾金勳爵前來向八裡橋得勝者蒙托邦將軍道賀。 在總結當天戰事時, 杜潘上校指出:“此仗獲得全勝, 清軍騎兵不可戰勝的聲威已被打破。 ”法國歷史學家巴贊庫爾說:“這是砍倒那棵高傲雪松的最後一斧。

清軍士氣低落、全線潰退, 在逃遁中帶走皇帝的最後希望, 以致皇帝只得往北逃竄。 ”

被清廷革去爵職, 仍留欽差大臣。 儘管沒有能夠抵擋住英法聯軍, 但是僧格林沁與士卒誓同甘苦, 風雨無間, 勞瘁至今, 其忠勇樸誠, 實為應當稱道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