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聯合辦公空間,國內玩家該怎麼玩?

聯合辦公是指服務商為企業提供一整套辦公空間解決方案, 除了傳統的辦公空間之外, 還包括如日常物業管理、投融資撮合、孵化加速、工商稅法外包等增值服務。

對於聯合辦公空間而言, 雙創大潮帶來的數量龐大的創業群體構成了聯合辦公空間最主要的客戶。 而隨著接受聯合辦公形式的公司類型增多, 客戶群體逐漸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進一步促進了聯合辦公空間的發展。

經過了 2015 年井噴式的發展之後, 目前聯合辦公空間成立數量漸趨穩定, 部分實力較弱的企業已被市場淘汰, 行業已對新進入者形成了一定的壁壘。

根據企業獲投情況來看, 近半數聯合辦公企業獲得過融資, 其中大部分都處於 A 輪及以前。 這說明行業目前整體仍偏早期, 且資本對該領域較為看好。

目前國內玩家可以按照運營模式主要分為純直營模式和混合(直營 + 加盟)模式,

而按照玩家屬性則可以分為該領域的創業公司、傳統地產公司或酒店旗下的聯合辦公品牌。 對於該領域內的玩家而言, 最重要的判斷標準主要有五點, 分別是入駐率、空間運營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融資規模和品牌影響力。

目 錄

一、聯合辦公行業綜述

• 行業概述

• 行業發展驅動力

• 市場現狀

• 產業鏈圖

二、聯合辦公典型玩家

• 聯合辦公玩家總述

• WeWork:聯合辦公領域的“鼻祖”

• 純直營模式的代表玩家

• 混合模式的代表玩家

• 其他特色玩家簡析

三、聯合辦公行業總結

• 聯合辦公行業總結

• 聯合辦公未來發展趨勢

聯合辦公定義:相比便宜, 聯合辦公讓辦公變得更划算也更便利

☞ 聯合辦公是指服務商為企業提供一整套辦公空間解決方案。

傳統商業地產提供的主要是辦公空間, 而 WeWork、裸心社、氪空間、優客工廠、SOHO 3Q 等聯合辦公服務商除了為企業提供辦公空間這樣的基礎服務外, 還搭載了其他的如日常物業管理、投融資撮合、孵化加速、工商稅法外包等一系列增值服務。

☞通常我們會將聯合辦公、孵化器的概念相互混淆, 儘管很多聯合辦公服務提供者是由孵化器轉化而來, 但從重點服務物件來看, 兩種模式存在一定差異。 孵化器主要是服務於初創公司, 為其提供商業規劃、投融資、人才招聘等服務以説明這類公司發展成長, 因此對孵化器自身所掌握的資源有較高的要求。 比較知名的孵化器有美國的 Y Combinator, 該平臺孵化了Dropbox、Airbnb、Heroku 等公司。 相比之下, 聯合辦公的服務物件較為廣泛,

服務的主要內容也非局限于協助企業成長, 而是為企業提供租賃方式更靈活、更加個性化的辦公環境。 同時, 較為中心的地段對入駐企業的業務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 因此, 聯合辦公服務提供者與傳統孵化器相比對空間選址也有著較高的要求。

☞ 公開資料顯示, 傳統寫字樓每平方米的坪效為 4 元, 而同類型的聯合辦公空間均價為 1800/ 工位, 可換算坪效為 12 元。 但考慮到聯合辦公空間提供的一系列附加服務, 與其說它是一種便宜的辦公地租賃, 不如說是一種更靈活、更便利、更高性價比的選擇。

聯合辦公定聯合:辦公服務提供者的評價標準

我國處於頭部的幾家聯合辦公服務提供者如裸心社、氪空間、優客工廠等公司均已經過多輪融資,

其中不少企業已獲投數億元。 在資本的推動下, 聯合辦公服務提供者可快速擴張其規模, 因此我們認為, 規模或許並非衡量聯合辦公空間的唯一標準。 結合聯合辦公空間的服務物件, 以及該行業的整體定位, 我們認為該行業玩家的評價標準主要有以下 5 點:

第一是聯合辦公空間的入駐率

較高的入駐率首先可以為平臺帶來穩定的現金流, 同時增加企業收入。 其次, 平臺上入駐企業的增加也將促進平臺多元社群文化的形成。 除此之外, 較高的入駐率可説明平臺降低其服務成本, 從而提高平臺整體競爭力。

第二是平臺的空間運營能力

聯合辦公企業需要通過對原有空間進行改造, 提升其空間使用率。此外,由於該類平臺通常是整租商業地產,因此每平方米的租金差價體現了聯合辦公平臺的服務價值,而空間運營能力將成為該類企業的評價標準之一。

第三是平臺的成本控制能力

不同平臺對成本的管理能力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已有平臺通過設計智慧化系統,可精確控制空間運營的能源消耗。

第四是平臺融資規模

資本的介入可協助企業迅速擴大自身規模,並形成規模效應,建立壁壘。

第五是品牌影響力

企業成立初期的品牌定位將為其吸引特定客戶人群,例如氪空間依靠 36 氪在互聯網創投領域的影響力,主要吸引該領域的創業人群。而品牌效應將增加用戶粘性,是平臺後期的重要壁壘。

行業發展驅動力:雙創大潮促進以聯合辦公為代表的創業配套,基礎設施加快完善

2015 年 9 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該《意見》中提出包括眾創平臺、眾包平臺、眾扶平臺、眾籌平臺等四個概念,其中眾創平臺指的便是這類可以幫助廣大創業者聚集和連結各類創業資源的孵化平臺,能夠提供部分或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創業者可以專注於核心業務,利於創意和創新成果的快速轉化。

來自頂層政策的支持極大的刺激了我國市場中的創業熱情,據工商總局資料顯示,2016 年一至四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分別同比增長 10.7%、14.8%、14.8%、6.1%。全年新登記 1651.3 萬戶,同比增長 11.6%,平均每天新登記 4.51 萬戶。至 2016 年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約 8705.4 萬戶,其中,企業 2596.1 萬戶,個體工商戶約 5930 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 179.4 萬戶。我們認為,大量新登記市場主體掀起的創業熱潮啟動了對聯合辦公空間的需求,從而推動了我國聯合辦公市場的迅速發展。

行業發展驅動力:客戶群體多樣化,促進聯合辦公空間發展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美國,傳統大公司正在逐漸開始選擇在聯合辦公空間工作。2010 年創立伊始,聯合辦公空間 WeWork 有 80% 的入駐客戶為自由職業者或小型創業公司。到了 2017 年,這一客戶群體的比例降至 39%。100 人以下的企業選擇聯合辦公的比例從 2010 年時的 29% 提升至 2017 年的 49%,而 100 人以上的企業在 WeWork 中的比例從 3% 增長至 12%。在入駐 WeWork 的大企業中,較為知名的公司有微軟、美國銀行、滙豐銀行等。

對比我國的情況,以氪空間為例,北京氪空間約有 600 家企業入駐,其中約 70% 為科技、互聯網企業。與此同時,在剩餘約 30% 的傳統企業中,較為知名的有順豐速運、新東方等。而武漢氪空間共入駐約 40 家企業,其中有 15% 左右的公司為傳統行業,例如綠格環保、二航路橋的研發部門、海開教育等。由此可見,隨著傳統行業公司或大企業開始向互聯網轉型,逐漸將一些特定部門放到這類空間中辦公,聯合辦公空間的用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大,這也成為聯合辦公的又一驅動力。

市場現狀:聯合辦公空間成立數量趨於穩定目前行業仍處於偏早期

對於國際市場而言,成立於 2010 年的 WeWork 可以算是最早開展聯合辦公業務的服務商之一。經過幾年的空白期後,到了 2014 年,該行業在國內開始逐漸升溫,當年有 14 家公司成立,其中較為知名的有氪空間、裸心社、點點租和 WE+ 聯合辦公空間等。但經過了 2015 年井噴式的發展之後,目前聯合辦公空間成立數量已漸趨穩定,部分實力較弱的企業已被市場淘汰,行業已對新進入者形成了一定的壁壘。

據鯨准資料庫收錄,自 2004 年起至今,我國共有 97 家聯合辦公相關企業成立,其中有近半數企業獲得過融資。這些獲投公司中目前處於 A 輪的有 14 家、Pre-A 輪的有 7 家、處於天使輪的有 12 家,說明行業整體偏早期。

在頭部企業中,存在已經獨立上市或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如科技寺、快易民商和潤具製造等。其餘獲數億人民幣融資的公司還有優客工廠、氪空間、方糖小鎮等。這說明聯合辦公空間能夠實現規模化盈利,且資本對於該領域較為看好。

產業鏈圖:產業鏈較短,利潤點仍以工位元服務費為主,輔以增值服務收入

在產業鏈上下游方面,該行業的產業鏈主要分為三層:首先是處於上游的資源提供者,主要包括土地資源、空間佈置和運營系統;中游是服務提供者,主要包括聯合辦公空間和個性化服務提供者;下游是服務使用者,主要可以分為初創企業、獨角獸企業、傳統企業三類。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中國指數研究院

提升其空間使用率。此外,由於該類平臺通常是整租商業地產,因此每平方米的租金差價體現了聯合辦公平臺的服務價值,而空間運營能力將成為該類企業的評價標準之一。

第三是平臺的成本控制能力

不同平臺對成本的管理能力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已有平臺通過設計智慧化系統,可精確控制空間運營的能源消耗。

第四是平臺融資規模

資本的介入可協助企業迅速擴大自身規模,並形成規模效應,建立壁壘。

第五是品牌影響力

企業成立初期的品牌定位將為其吸引特定客戶人群,例如氪空間依靠 36 氪在互聯網創投領域的影響力,主要吸引該領域的創業人群。而品牌效應將增加用戶粘性,是平臺後期的重要壁壘。

行業發展驅動力:雙創大潮促進以聯合辦公為代表的創業配套,基礎設施加快完善

2015 年 9 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該《意見》中提出包括眾創平臺、眾包平臺、眾扶平臺、眾籌平臺等四個概念,其中眾創平臺指的便是這類可以幫助廣大創業者聚集和連結各類創業資源的孵化平臺,能夠提供部分或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創業者可以專注於核心業務,利於創意和創新成果的快速轉化。

來自頂層政策的支持極大的刺激了我國市場中的創業熱情,據工商總局資料顯示,2016 年一至四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分別同比增長 10.7%、14.8%、14.8%、6.1%。全年新登記 1651.3 萬戶,同比增長 11.6%,平均每天新登記 4.51 萬戶。至 2016 年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約 8705.4 萬戶,其中,企業 2596.1 萬戶,個體工商戶約 5930 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 179.4 萬戶。我們認為,大量新登記市場主體掀起的創業熱潮啟動了對聯合辦公空間的需求,從而推動了我國聯合辦公市場的迅速發展。

行業發展驅動力:客戶群體多樣化,促進聯合辦公空間發展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美國,傳統大公司正在逐漸開始選擇在聯合辦公空間工作。2010 年創立伊始,聯合辦公空間 WeWork 有 80% 的入駐客戶為自由職業者或小型創業公司。到了 2017 年,這一客戶群體的比例降至 39%。100 人以下的企業選擇聯合辦公的比例從 2010 年時的 29% 提升至 2017 年的 49%,而 100 人以上的企業在 WeWork 中的比例從 3% 增長至 12%。在入駐 WeWork 的大企業中,較為知名的公司有微軟、美國銀行、滙豐銀行等。

對比我國的情況,以氪空間為例,北京氪空間約有 600 家企業入駐,其中約 70% 為科技、互聯網企業。與此同時,在剩餘約 30% 的傳統企業中,較為知名的有順豐速運、新東方等。而武漢氪空間共入駐約 40 家企業,其中有 15% 左右的公司為傳統行業,例如綠格環保、二航路橋的研發部門、海開教育等。由此可見,隨著傳統行業公司或大企業開始向互聯網轉型,逐漸將一些特定部門放到這類空間中辦公,聯合辦公空間的用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大,這也成為聯合辦公的又一驅動力。

市場現狀:聯合辦公空間成立數量趨於穩定目前行業仍處於偏早期

對於國際市場而言,成立於 2010 年的 WeWork 可以算是最早開展聯合辦公業務的服務商之一。經過幾年的空白期後,到了 2014 年,該行業在國內開始逐漸升溫,當年有 14 家公司成立,其中較為知名的有氪空間、裸心社、點點租和 WE+ 聯合辦公空間等。但經過了 2015 年井噴式的發展之後,目前聯合辦公空間成立數量已漸趨穩定,部分實力較弱的企業已被市場淘汰,行業已對新進入者形成了一定的壁壘。

據鯨准資料庫收錄,自 2004 年起至今,我國共有 97 家聯合辦公相關企業成立,其中有近半數企業獲得過融資。這些獲投公司中目前處於 A 輪的有 14 家、Pre-A 輪的有 7 家、處於天使輪的有 12 家,說明行業整體偏早期。

在頭部企業中,存在已經獨立上市或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如科技寺、快易民商和潤具製造等。其餘獲數億人民幣融資的公司還有優客工廠、氪空間、方糖小鎮等。這說明聯合辦公空間能夠實現規模化盈利,且資本對於該領域較為看好。

產業鏈圖:產業鏈較短,利潤點仍以工位元服務費為主,輔以增值服務收入

在產業鏈上下游方面,該行業的產業鏈主要分為三層:首先是處於上游的資源提供者,主要包括土地資源、空間佈置和運營系統;中游是服務提供者,主要包括聯合辦公空間和個性化服務提供者;下游是服務使用者,主要可以分為初創企業、獨角獸企業、傳統企業三類。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中國指數研究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