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農民挖到一件20斤重的戰國寶物,專家要求上交後,獲獎一隻水杯

導讀:我國現存的一部分文物是由民間無意發現主動上交的, 在這些上交的文物中不乏國寶級文物。 春秋戰國時期留下我弄完不多, 但是非常珍貴, 而這些文物在歷經兩千多年後終於再次重見陽光。 春秋末年戰國初期的犧尊就是最為出名的一件。

這件文物現藏於上海市博物館, 為國寶級文物, 許多人去上博也是為目睹其真容。 此尊紋飾華麗繁縟, 構圖新穎, 仔細觀察為獸面銜兩蟠龍, 蟠龍的上半身從獸面的頭頂伸出, 後半身被獸面的雙角鉤住並向兩邊延伸。 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盛酒器。

這種器物在青銅器發展中可謂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但是說其起出土就富含戲劇性了, 事情得從1982年7月17日說起。 在位於戰國時期齊國故城南約5公里的商王村, 村民齊中華帶著5名磚窯廠工人和自己的兒子正在挖土用來燒磚。 在遇到石子層後, 齊中華用鐝頭生氣地砸了一下。

可沒想到這一鐝頭下去, 奇跡出現了。 因為發出了打到金屬的聲音, 齊中華一群人吧泥石挖開, 發現了一件形狀像牛的銅器, 銅器通體灰綠色, 非常沉重。 還發現這個牛形的東西身上鑲嵌了很多金絲銀絲。 但他們被沒有意識到這是文物, 但他們知道“廢銅爛鐵”值錢便帶回了家。

這件重大20多斤的“銅牛”被齊中華發現後就成為了村民們議論的話題, 這消息越走越遠, 傳到了當地文管所工作人員朱欽祿的耳朵裡。 經過齊中華的同意, 朱欽祿將銅器帶回文物所, 臨走前把自己的水杯贈與齊中華作為獎勵。 正巧的是, 朱欽祿回去時剛好遇省博物館人員。

專家羅勳章看到銅牛後, 立刻說出了這件文物的名字——— 犧尊。 而齊中華等人發現的這件文物被確認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金銀錯鑲嵌銅犧尊。 後來, 齊中華再次受到了政府的表彰, 當時臨淄文管所主任趙洪祥親自給他們頒發了紀念證書。 齊中華表示“國家的東西就是國家的, 我再窮也不能動用國家的寶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