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晶片個股會出大牛!挖掘千億市值公司,產業鏈最全(附股)

我們瞭解的晶片 概念:晶片(chip)就是半導體 元件 產品的統稱。 是積體電路 (IC, integrated circuit)的載體, 由晶圓分割而成。

晶片的製造工藝流程:晶片製備生物晶片的製備主要依賴於微細加工、自動化及化學合成技術。

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 可以採用微加工技術在晶片的基底材料上加工出各種微細結構, 然後再施加必要的生物化學物質並進行表面處理。 而更為簡單的晶片製備如DNA晶片的製備, 則是在基底上利用自動化或化學合成方法直接施加或合成必要的生物化學物質, 對基底材料並不做任何微細加工。

以上兩點只是對晶片的簡單瞭解, 其實我們炒股人要研究的是晶片的應用場景, 沒錯就是應用場景, 也就是說到底在哪些行業要用到晶片!

閉上雙眼我能想出的晶片應用場景有: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

還有:遊戲裝置、影像處理、建築設計、資料計算……

和我們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相關的全部都可以有晶片的應用場景,

好嚇人。

雖然上面總結出了那麼多的晶片應用場景, 但是我國的晶片產業 處於較低水準, 低到上面程度, 資料嚇我一跳:

中國海關2016年統計資料, 晶片進口是個天文數字, 其中晶片進口2270.26億美元, 而原油才進口1164.69億美元, 這個資料一對比就明白了一切。

那麼國家會不會在接下來的幾年加大晶片產業的投入呢?

“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不僅讓不少我國企業承受著巨大的專利扼制之痛, 而且也時刻威脅著國民經濟以及企業經營的安全, 極大限制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獲利能力。 為此, 《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 推進綱要》提出, 到2020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年增長率不低於20%。

同時, 《中國製造2025 》明確提出了2020年我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 2025年要達到50%的標杆。 而工信部的相關實施方案則更提出了新目標:10年內力爭實現70%晶片自主保障且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果然是得“芯”者得“天下”!!!!!!!!

接下來把晶片產業鏈剖析一下, 大家在相關產業鏈找對應的上市公司, 就能找出千億級大牛股:

我國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了晶片產業鏈, 其中主要包括

1、以華為 海思、紫光集團、國睿集團為勁旅的晶片設計公司,

2、以中芯國際、上海華力、中國電科為代表的晶片製造商,

3、以及以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為龍頭的晶片封測企業。

公司還是有那麼多,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 比喻說:

1、在創新研發與設計能力上, 我國晶片企業絕大多數大幅落後于全球領先廠商,

麥肯錫給出的評估結論是, 僅Intel一家的研發開支就是中國晶片業的4倍之多;

2、不僅如此, 我國晶片製造企業規模普遍不大, 生產承接能力較弱, 眼下最多能承擔全球半導體行業15%的製造量;

3、另外, 諸如矽、鍺等晶片的上游重要原材料, 我國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也不足1%, 國產晶片 業的擴產與供給能力受到嚴重制約。

國產替代 進行時 打造中國“芯”時代!!!!!!!!

產業鏈具體個股解析(如有不全, 歡迎補充):

1、晶片上游材料相關公司:有研新材、上海新傲、浙江金瑞泓、洛陽單晶矽 、上海新陽、興森科技、南大光電、飛凱材料(與中芯聚源等共同投資聚源恒泰積體電路產業基金 )、強力新材、鼎龍股份。

2、晶片設計相關公司(國外高通):兆易創新、全志科技、北京君正、國民技術、同方國芯、中穎電子、福星曉程、東軟載波、歐比特、上海貝嶺、艾派克、紫光股份、科大訊飛、景嘉微、國民技術、士蘭微等。

3、晶圓製造(晶片是積體電路的載體, 由晶圓分割而成):台積電、中芯國際、中電廣通。

4、晶圓材料、濺射靶材:上海新陽、中環股份、興森科技、飛凱材料、強力新材、康強電子、南大光電、江豐電子。

5、晶片封裝測試: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太極實業。

6、為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提供設備:七星電子。

以上6條產業鏈公司看好那個呢?

以上6條產業鏈公司看好那個呢?

1、上游原材料我國占比太少, 看哪個資源多就買哪個, 個人傾向于上海新陽、有研新材。

2、晶片設計是個燒腦的活兒, 中國設計投入又少,不容易出牛,但是一旦孵化出新東西,就會炒上天。

3、晶圓製造絕對資本密集型,台積電壟斷,看國家政策傾斜不,上海新陽中環股份。

4、半成品材料看好上海新陽,為中芯國際、長電科技供貨。

5、封測看好長電科技,國外產業轉移受益標的,並購星科金朋,全球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10%,國內已經沒有任何同行有機會超越長電了。另外長電和中芯國際聯手,又有國家產業基金加持,是國內唯一有可能跟臺灣同行抗衡的企業,是一個確定性非常強的企業。

6、設備提供的七星電子還是看好。

綜上6點,確定性短期一年內看得見的效果的就是產業轉移的“長電科技”,既然產業轉移帶了機會,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需求也就上升了,看好“上海新陽”對材料的供給;同時國家加大投入晶片產業,研究出行東西不是沒有可能,像華為孵化器 寒武紀不是就孵化出AI晶片了嘛,不過這個裡面的個股要邊走邊看,誰研究出新東西,特別是顛覆式的新晶片,就快速無腦買入。

晶片產業鏈千億市值的公司大概率出在:設計、封測。

建議:

1、與華為、中興、中科院 相關的設計公司,最好有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參與,可能會出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兆易創新。

2、封測龍頭,長電科技。

中國設計投入又少,不容易出牛,但是一旦孵化出新東西,就會炒上天。

3、晶圓製造絕對資本密集型,台積電壟斷,看國家政策傾斜不,上海新陽中環股份。

4、半成品材料看好上海新陽,為中芯國際、長電科技供貨。

5、封測看好長電科技,國外產業轉移受益標的,並購星科金朋,全球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10%,國內已經沒有任何同行有機會超越長電了。另外長電和中芯國際聯手,又有國家產業基金加持,是國內唯一有可能跟臺灣同行抗衡的企業,是一個確定性非常強的企業。

6、設備提供的七星電子還是看好。

綜上6點,確定性短期一年內看得見的效果的就是產業轉移的“長電科技”,既然產業轉移帶了機會,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需求也就上升了,看好“上海新陽”對材料的供給;同時國家加大投入晶片產業,研究出行東西不是沒有可能,像華為孵化器 寒武紀不是就孵化出AI晶片了嘛,不過這個裡面的個股要邊走邊看,誰研究出新東西,特別是顛覆式的新晶片,就快速無腦買入。

晶片產業鏈千億市值的公司大概率出在:設計、封測。

建議:

1、與華為、中興、中科院 相關的設計公司,最好有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參與,可能會出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兆易創新。

2、封測龍頭,長電科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