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九州·海上牧雲記》幕後故事:黃軒、竇驍在新疆玩了100多天?

新疆晨報訊 在新疆拍攝的魔幻大劇《九州·海上牧雲記》正在優酷、愛奇藝等網路平臺播出, 首播4小時點擊量破億。 其實, 無論是製作班底還是演員陣容,

還是3億元的投資, 都讓《九州·海上牧雲記》備受期待, 因此被業界人士預定為年度最佳黑馬劇。

《九州·海上牧雲記》改編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說, 由知名導演曹盾擔任製作人兼導演, 臺灣資深時尚教母黃薇擔任造型指導, 好萊塢動作導演張鵬加盟, 更有黃軒、竇驍、週一圍以及王千源、曹衛宇、蔣勤勤等實力派加盟。

該劇跟新疆觀眾的緣分不淺, 2015年8月30日該劇在新疆開機, 隨後的100多天裡, 劇組在喀拉峻、特克斯、賽裡木湖、烏爾禾魔鬼城、天山天池等地取景, 于當年12月中旬結束了在新疆的拍攝。 新疆選角團隊金川Casting工作室和它的合作夥伴有幸成為該劇在新疆拍攝的協拍方, 參與了該劇在新疆的全程拍攝。 今日,

新疆晨報記者將為大家揭秘《九州·海上牧雲記》在新疆拍攝100多天的幕後故事。

零下二三十攝氏度, 攝像機受“凍”不工作了

《九州·海上牧雲記》於2015年8月30日在那拉提開機, 但製作班底早在2014年就先後五次來新疆實地選景, 最終確定了十餘處取景地。 據新疆選角團隊金川Casting工作室的合作夥伴、常年參與新疆影視拍攝的這位工作人員透露,

《九州·海上牧雲記》開機時間正值北疆地區秋冬交替, 因此拍攝時體驗了環境的艱苦, “極度寒冷對攝像機性能也有影響。 氣溫到達零下30℃時, 劇組正在賽裡木湖拍攝, 攝影機的一塊電池通常能拍三到五小時, 在極度寒冷的情況下只能拍一個小時”。

不僅如此, 劇組的其他工作人員也在網上說起在新疆拍攝的經歷:拍攝時偶遇山頂大風, s900無人機都被吹翻;在惡劣的天氣和地形條件下, 只能使用人肉智慧起降平臺;為了節約特效成本,

減少後期CG壓力, 劇組工作人員只能爬到山頂充當搖臂;在零下20度的氣溫下, 劇組給無人機“穿上了衣服”, 可無人機剛飛上天三分鐘就沒有信號了, 降落後才發現機身和槳邊緣已結上一層冰。 據說, 戶外溫度低, 在新疆拍攝時無人機凍壞了3架。

下雪天給劇組帶來的影響更大,這位劇組人員說:“轉場到賽裡木湖拍攝時,劇組住在溫泉縣,需要走盤山公路到達片場,正好遇到下大雪,我們劇組人員當天淩晨1點去掃雪,以保證劇組車輛7點鐘能到到安全到達片場。”

這樣的事在這位劇組人員看來是家常便飯,“有時候遇到下大雪,即便劇組收工休息,我們這些工作人員也不能休息,甚至連夜掃雪清理道路,以便劇組第二天能正常拍攝。有時候會遇到接著拍頭一天拍攝的場景,結果遇到下大雪,這時候還需要劇組人員清理片場的雪,保證不能穿幫。”他說。

700多人的劇組,排隊半小時吃飯只需5分鐘

該劇組人員說,《九州·海上牧雲記》是一個超過700人的攝製組,僅出行等車輛就達100多輛,最多的時候有140輛車,10台拖拉機,隊伍非常龐大,因此收工、轉場最辛苦,這也是《九州·海上牧雲記》在新疆拍攝時給他印象最深的。另外,由於攝製組隊伍龐大,在片場吃飯就需要排隊30分鐘,就出現了“排隊30分鐘吃飯5分鐘的情況”,因此不少演員和劇組工作人員會自帶速食麵和饢。

除了天氣帶來的不便外,交通上也有諸多不便。這位元工作人員告訴新疆晨報記者:“在特克斯拍攝時,由於山路特別陡,下雨或下雪之後車輛無法行駛,我們劇組得自己修路。”

交通的不便利對攝影器材及道具的運輸影響也不小。由於特克斯山上有很多草原,為了不破壞草原,加之開車上不去,劇組便靠人力運輸,小到燈具補光,大到器材搖臂,靠著一雙雙手,一路搬上去。

他還告訴新疆晨報記者,在拍攝時有不少牛、羊、馬的畫面,但拍動物十分難拍。“有個拍攝畫面我記得很清楚,在喀拉峻拍攝馬的大場面,三百多匹馬很不好管理,需要走一個隊形,一個鏡頭就拍了七八遍才過。”

另外,攝影師為了捕捉一個狼張嘴的鏡頭,用了兩天半的時間保持著攝影師與鏡頭零距離,鏡頭又與狼零距離的緊張場面。有一次狼真的都咬到了鏡頭,攝影師嚇得差點把攝影機扔了。

劇組自製防水衝鋒衣成亮點

別看劇組在新疆呆了100多天,但每天都在加班加點。據說,拍個大夜戲,從中午拍到第二天早上7點,連續工作20個小時左右是經常發生的事,不論颳風下雨,因此不少劇組工作人員累到隨便找個地方就能睡著。

新疆的不少拍攝點因為處在原始森林、草原、隔壁上,通訊信號都不好。於是,劇組總結了一個順口溜:在新疆外景地拍攝,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

由於當時正值冬季,加上晝夜溫差大,不少劇組工作人員在保暖的基礎上將創意元素發揮到了極致。

導演曹盾就親自上陣,他穿著超長過膝羽絨服還覺得不保暖,於是又戴了動物頭飾款連帽皮草坎肩,活脫脫一枚行走的時尚icon。由於劇組人員需要在多雨的叢林深處行走,時時都要面臨濕身的風險,於是不少劇組人員在身上裹了各種顏色的塑膠袋,看到這些保暖防水設計,你笑了嗎?

下雪天給劇組帶來的影響更大,這位劇組人員說:“轉場到賽裡木湖拍攝時,劇組住在溫泉縣,需要走盤山公路到達片場,正好遇到下大雪,我們劇組人員當天淩晨1點去掃雪,以保證劇組車輛7點鐘能到到安全到達片場。”

這樣的事在這位劇組人員看來是家常便飯,“有時候遇到下大雪,即便劇組收工休息,我們這些工作人員也不能休息,甚至連夜掃雪清理道路,以便劇組第二天能正常拍攝。有時候會遇到接著拍頭一天拍攝的場景,結果遇到下大雪,這時候還需要劇組人員清理片場的雪,保證不能穿幫。”他說。

700多人的劇組,排隊半小時吃飯只需5分鐘

該劇組人員說,《九州·海上牧雲記》是一個超過700人的攝製組,僅出行等車輛就達100多輛,最多的時候有140輛車,10台拖拉機,隊伍非常龐大,因此收工、轉場最辛苦,這也是《九州·海上牧雲記》在新疆拍攝時給他印象最深的。另外,由於攝製組隊伍龐大,在片場吃飯就需要排隊30分鐘,就出現了“排隊30分鐘吃飯5分鐘的情況”,因此不少演員和劇組工作人員會自帶速食麵和饢。

除了天氣帶來的不便外,交通上也有諸多不便。這位元工作人員告訴新疆晨報記者:“在特克斯拍攝時,由於山路特別陡,下雨或下雪之後車輛無法行駛,我們劇組得自己修路。”

交通的不便利對攝影器材及道具的運輸影響也不小。由於特克斯山上有很多草原,為了不破壞草原,加之開車上不去,劇組便靠人力運輸,小到燈具補光,大到器材搖臂,靠著一雙雙手,一路搬上去。

他還告訴新疆晨報記者,在拍攝時有不少牛、羊、馬的畫面,但拍動物十分難拍。“有個拍攝畫面我記得很清楚,在喀拉峻拍攝馬的大場面,三百多匹馬很不好管理,需要走一個隊形,一個鏡頭就拍了七八遍才過。”

另外,攝影師為了捕捉一個狼張嘴的鏡頭,用了兩天半的時間保持著攝影師與鏡頭零距離,鏡頭又與狼零距離的緊張場面。有一次狼真的都咬到了鏡頭,攝影師嚇得差點把攝影機扔了。

劇組自製防水衝鋒衣成亮點

別看劇組在新疆呆了100多天,但每天都在加班加點。據說,拍個大夜戲,從中午拍到第二天早上7點,連續工作20個小時左右是經常發生的事,不論颳風下雨,因此不少劇組工作人員累到隨便找個地方就能睡著。

新疆的不少拍攝點因為處在原始森林、草原、隔壁上,通訊信號都不好。於是,劇組總結了一個順口溜:在新疆外景地拍攝,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

由於當時正值冬季,加上晝夜溫差大,不少劇組工作人員在保暖的基礎上將創意元素發揮到了極致。

導演曹盾就親自上陣,他穿著超長過膝羽絨服還覺得不保暖,於是又戴了動物頭飾款連帽皮草坎肩,活脫脫一枚行走的時尚icon。由於劇組人員需要在多雨的叢林深處行走,時時都要面臨濕身的風險,於是不少劇組人員在身上裹了各種顏色的塑膠袋,看到這些保暖防水設計,你笑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