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從三星到摩托羅拉、華為,“萬元手機”還能存在多久?

每當提及智慧手機市場, 似乎總是“老生常談”。 畢竟自2007年iPhone發佈之後, 智慧手機就開啟了至今為期10年的高速進化之路。 在這10年中,

智慧手機行業可謂百花齊放, 呈現出多元態勢:國產手機強勢崛起、高中低端機型市場各擅勝場、螢幕/系統/配置等不斷進化……而在看似變無可變的當下, 部分手機廠商似乎將目標對準了高端市場。

三星、華為、摩托羅拉等手機廠商, 不斷推出售價在萬元左右的手機。 它們在用各種名詞為旗下的“萬元手機”增加各種噱頭的時候, 也不忘了為其添加上輕奢、高檔等屬性, 消費目標則是針對所謂的“商務人士”。 那麼從市場前景來看, “萬元手機”究竟是物有所值還是自成一派, 又能存在多久?

“萬元手機”層出不窮, 噱頭讓人眼花繚亂

備受爭議卻又備受矚目的華為Mate 10系列售價3899元起, 普通版最高配的Mate 10 Pro售價為5399元, 而Mate10保時捷版售價高達8999元。

除了差別不大的配置和系統外, 這款手機最大賣點是各種保時捷屬性:醒目的“Porsche Design(保時捷設計)”LOGO、外形跑車流線型設計、專屬包裝、專屬UI設計、專屬貴賓服務以及全球限量等。

售價為9999元的摩托羅拉年度旗艦Moto Z 2018, 採用一塊7000系航空鋁合金打造, 擁有內外雙層P2i納米防水潑濺塗層工藝。

除了硬體設定高大上外, 該機最大的亮點是不碎屏, 官方表示它融合了ShatterShield極禦技術, 由此防摔、防壓。 此外, 還有模組化設計及陳坤代言的光環加持。

三星最頂尖的W系列也即將在12月1日發佈最新款W2018, 依然是配備標誌性的雙螢幕。 售價方面, 據說在2萬元左右。 無論是華為、摩托羅拉, 還是三星, 它們在“萬元手機”上可謂費盡心思, 在手機本體、行銷、管道等多層面發力。

加價、賣斷貨……這能說明“萬元手機”有廣闊市場嗎

這些定價不菲的“萬元手機”, 似乎常人難以接受, 但市場表現卻在說明它們或許還受到了歡迎。 比如定價8999元的保時捷版在其發售後, 便遭遇瘋搶和加價等“老大難”問題。 在11月15日發售當天, 這款手機幾乎是瞬間被一搶而空,

閑魚報價均在2萬元以上, 最高報到29999元。

加價、賣斷貨……這是不是就能說明“萬元手機”就有廣闊市場呢?其實就像是很多車企在推出車型時, 總會玩轉多個配置以拉開差距。 比如售價10萬—18萬的車型, 主打的其實就是中間14萬左右的車型, 18萬的車型則是提升“逼格”, 銷量並不是關鍵所在——當然也會賣出去一些。

“萬元手機”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但已脫離銷售本質

對於絕大部分手機廠商來說, 它們的普通版手機不可能像iPhone X那樣直接賣到萬元左右, 只能是通過所謂的“萬元手機”來表示自身的品牌價值。 當然, 這些“萬元手機”也根本不可能在銷量層面有太多作為。 既不可能在高端手機市場完全立足, 也不可能真正成為手機廠商攫取利潤的“發動機”。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 “萬元手機”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畢竟即使銷量低, 但也是穩賺不賠的事兒。 它們其實已經脫離了銷售本質, 不以銷量和盈利為目標, 而是為手機廠商充當“門面”。 這樣的“萬元手機”, 已經超脫於手機本身的層次, 成為一種物化的“輕奢飾品”。 (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