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山水化隆的詩意與畫境

為了放下生活的疲憊, 走進美麗的風景, 忘掉身後的煩惱;

為了蓄積已久的好奇, 奔赴花開的地方, 體驗身臨其境的美妙;

為瞭解答對未來的迷茫, 只想出去看看, 重新認識自己;

為了見證春天的美, 不容我們作家詩人錯過。 ”

這是《杏壇•黃河謠》一書後記中的一段話。 這本書由化隆縣文聯主編。 封面上, 正是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在群科的逶迤之姿。 只見黃河水一碧如洗, 曲折有致, 河岸峰巒疊嶂, 氣勢雄偉。

群科系藏語, 意為背水處。 黃河在這裡拐了一大大彎, 號稱天下黃河第一灣。 黃河水在這裡波濤不驚, 碧水如鏡。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 高原的春天在這裡來得格外早些, 而杏花更是首當其衝盡情綻放, 把這個高原新區渲染得分外絢麗。 這本《杏壇•黃河謠》, 又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天下黃河化隆秀、杏花故里探早春”。

1997年, 化隆縣創辦《荒原春》小報, 填補了化隆沒有文化刊物的空白。 2006年, 經過青海省新聞出版局的批准, 小報變成了文學雜誌。 二十年來, 《荒原春》以發現和培養本土作家為己任, 已經發行了70多期。 這在文學備受冷落的今天難能可貴。

《杏壇•黃河謠》系《荒原春》增刊, 是化隆縣文聯面向全國詩人、作家徵集的描寫黃河、吟誦杏花、讚美化隆的詩歌作品集。 這本書共分為六輯:黃河西來決昆侖、天下黃河化隆秀、詩韻共贊母親河、盪氣迴腸黃河謠、杏花新開群科韻、濃墨點贊化隆情。

在由梅卓女士和馬金星先生共同撰寫的這本書序言中指出:書名之所以“杏壇”名之, 因為“杏壇”實際是指“孔子講學的地方”, 現在也多指文化交流的地方。

由省作協副主席、化隆縣文聯主席李成虎撰寫的後記中, “枝叉柯柯斜橫影, 杏花萬朵豔新城;莫嫌色淡難脾沁, 應是春天第一功。 山水化隆詩盡誦, 水韻群科顯和風;黃河岸上人歡笑, 邀你一同去踏青。 ”道出了編著此書並舉辦詩歌朗誦會的初衷, 旨在通過舉辦“杏壇•走近母親河”詩歌朗誦會, 在感受化隆新韻與古風的同時, 通過寫化隆、吟化隆、贊化隆, 用手中的筆、口中的詩、心中的歌來喚醒化隆春天, 借優美的文字助力化隆旅遊、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2017化隆群科第三屆杏花徒步旅遊節暨中國汽車越野巡迴賽2017賽季青海公開賽“民生置業杯”化隆群科站在海東市化隆縣群科新區舉辦。 有幸參與了化隆縣舉辦的“杏壇”文化系列活動, 而其中的一項活動——“杏壇•走近母親河”詩歌朗誦會由青海省作家協會與化隆縣政府共同舉辦。 這次活動, 凸顯了化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及人文宗教文化, 樹立了化隆旅遊新形象, 打造出了一條集觀光旅遊、特色旅遊、戶外運動、飲食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精品旅遊線路。

隨著陣陣悠揚的音樂, 在群科先口杏花園, 一場別開生面的“杏壇•走近母親河”詩歌朗誦會開始了。

在黑暗中憤怒/在黑暗中咆哮/用泥沙俱下的淚水/吼出抗爭/強忍著悲苦/用奔騰的浪花/叩醒沉睡的黎明

《當化隆的太陽在黃河上燃燒》《黃河謠》等詩文從心際走向筆端, 再由筆端走向書頁, 被馬海軼、郭建強等省內多位詩人和作家深情朗誦。 當激情隨著詩意噴湧, 化隆群科, 在朵朵怒放的杏花間, 已然成為一個詩意與畫境兼具的西寧“後花園”。 誠如這本書的所言, 在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季節裡, 感悟黃河, 欣賞杏花, 除了美景與美食, 每個人在這裡同時還收穫了一次心靈上的“春暖杏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