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莎士比亞的真實身份是什麼?有無其人,真是伊莉莎白女王的筆名嗎

世界史03:莎士比亞身份之謎

莎士比亞像

威廉·莎士比亞的一系列文學作品深刻而生動地反映了16世紀到17世紀英國的時代現實,

集中地代表了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成就。 舉世聞名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馬克白》更是奠定了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巨人”地位, 就像我國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一樣, 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化史上雄視百代, 研究莎士比亞作品早已在國際上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 人稱“莎學”。 莎士比亞的名字早已越出國界, 成為各國人民所崇敬的“世界文化巨人”。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作了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和兩首長詩。 除了兩首長詩是他生前發表的以外, 其餘的全部作品都是他死後由別人搜集整理後陸續問世的。 最令人生疑的是, 莎士比亞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 他的身世卻有許多不為世人所知的地方,

他本人未曾留下隻字片言, 有關介紹莎士比亞生平事蹟的材料奇缺。 當時, 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明確說明那些作品是演員莎士比亞創作的。 在莎士比亞去世時, 居然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視, 沒有一個人按照當地習俗為他的逝世寫一首哀詩。

於是, 人們自然會提出“莎士比亞真有其人嗎”這樣的疑問:以演員威廉·莎士比亞的名字發表的那些驚世之作, 究竟是他本人寫的, 還是別人創作後用這一假託的筆名發表的。 即使象拜倫、狄更斯這樣的大作家也懷疑莎士比亞是否寫過那些傑作。 “莎士比亞真偽之謎”是一個爭論了幾個世紀的未解之謎。

在文化史界, 有人認為莎劇的真正作者是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

“莎士比亞”只是伊莉莎白女王假借的名字。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許多主角所處的環境與女王本人頗具相似之處, 女王知識廣博, 語詞豐富多樣, 說話機智善辯, 所以反映在莎劇作品中的單詞數量達21000多個, 一般的人顯然難以做到這一點。 同時, 在伊莉莎白女王去世的1603年以後, 以“莎士比亞”為名發表的作品數量明顯下降, 在品質上也較前大為遜色, 人們設想這些很可能是女王早期的不成熟之作, 而在她死後由別人收集、整理後出版的。 湊巧的是, 莎士比亞第一本戲劇集的出版者潘勃魯克伯爵夫人, 恰恰又是伊莉莎白女王的至友親信和遺囑執行者。 專家們認為, 通觀莎士比亞作品的精彩語言與豐富劇情內容,
只有伊莉莎白女王才具有那些傑作的作者所特有的廣博的學識、凝煉的語言和對於人們感情意志的高度洞察力。

伊莉莎白女王像

莎劇的真正作者應當是英國著名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 這是另一些學者針鋒相對的見解。 把哲學家培根的筆記內容和莎士比亞初版作品比較分析,

兩者有難以想像的相似之處。 莎劇上至天文地理, 外及異邦他國, 內涉皇朝宮闈, 通達古今, 精深博大, 出身卑微並且從未踏進大學門檻的普通演員是不可能寫作完成的。 作者藝術功底深, 生活感覺廣, 劇本情節生動感人, 語言準確優美, 全景式描繪了當時英國封建制度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各種社會力量的衝突, 提倡個性解放, 反對封建束縛和神權桎梏, 人物栩栩如生, 久演不衰。 這種傳世之作應當出於造詣精深的哲人培根之手更合乎情理。 莎士比亞所處時代正是英國伊莉莎白王朝政治、宗教的變化動盪時期, 上流社會和達官顯貴認為編劇演戲為有傷風化的恥事。 但是, 在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知識份子階層仍有一些學者暗地裡寫戲演戲。迫於社會壓力和公眾的輿論指責,劇本的撰稿者就虛構了一個“莎士比亞”的筆名。與同時代的其他學者相比,弗蘭西斯·培根文才出眾、閱歷豐富、善於思考、勤奮攻讀,理所當然是這些作品的執筆人。

著名文學家和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像,有人認為他即是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主人究竟是誰?是伊莉莎白女王,還是哲學家培根,或者有其他人選,眾說不一。現在看來,要否定莎士比亞的著作權,就象要完全駁倒種種懷疑者一樣的困難。

在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知識份子階層仍有一些學者暗地裡寫戲演戲。迫於社會壓力和公眾的輿論指責,劇本的撰稿者就虛構了一個“莎士比亞”的筆名。與同時代的其他學者相比,弗蘭西斯·培根文才出眾、閱歷豐富、善於思考、勤奮攻讀,理所當然是這些作品的執筆人。

著名文學家和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像,有人認為他即是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主人究竟是誰?是伊莉莎白女王,還是哲學家培根,或者有其他人選,眾說不一。現在看來,要否定莎士比亞的著作權,就象要完全駁倒種種懷疑者一樣的困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