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險業投資養老社區 重資產還是輕資產?

□記者 王方琪

11月16日, 首屆“中國保險養老社區發展論壇”在寧波舉辦。 論壇以“新時代商業保險與養老社區融合發展”為主題, 探討在老齡化進程加快的大背景下, 商業保險與養老社區如何在細分領域融合發展。 其中, 保險業如何輕資產投資養老社區成為關注的焦點。

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

近20年來, 中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 已成為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的國家。 資料顯示, 2016年, 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億人, 占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億人, 占總人口的10.8%。 據預測, 到2053年,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的峰值,

占總人口的34.9%。

在老齡化程度不斷提升的同時, 老齡人口的高齡化、空巢化趨勢也日益明顯。 為了積極、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 需要加快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使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基本照護等需求得到切實保障, 這為保險機構大規模投資建設養老社區提供了機遇和空間。

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魏迎甯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魏迎寧認為, “在養老服務領域, 主要矛盾就具體體現為廣大老年人口的美好生活需求與高品質、高品質養老服務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

”魏迎寧認為, 我們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所有工作, 都應當圍繞解決這一主要矛盾來安排, 來展開。

為了加快我國保險養老社區建設, 推動商業保險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 今年3月, 在寧波市人民政府、金融辦和梅山國際物流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的支持下, 由多家機構合作在寧波梅山成立了梅山(中國)保險養老社區聯盟, 中國保險學會隨後也成立保險養老社區專業委員會。 這一系列舉措成為破解構建保險養老社區生態諸多難題的重要途徑。

重資產還是輕資產

輕資產又稱輕資產運營模式, 是指企業緊緊抓住自己的核心業務, 而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

重資產則和輕資產相反, 進行自行製造和銷售。

輕、重資產模式各有優劣。 輕資產模式資金投入少、簡單靈活, 可以快速複製, 易受資本商青睞, 但形不成規模經濟, 對養老產業鏈的參與、整合力度小。 重資產資金投入大, 盈利模式複雜, 不易複製, 回報率低, 但易形成規模經濟、提高服務效率, 能推動養老設施全產業鏈發展, 並與保險業務及其他業務版塊產生戰略協同。

梅山(中國)保險養老社區聯盟會長李鋼表示, 我國保險公司對養老社區的投資都較為直接, 一般是由公司直接投資或參與運作養老社區項目。 那麼,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投資養老社區究竟是採用重資產模式還是輕資產模式?

泰康養老社區就屬於典型的重資產運營模式,

業務路徑採用社區開發和運營一體化模式。 泰康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企業和企業產品角度, 在資金允許下是願意做重資產。 但不是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具有泰康這樣的資金實力。

李鋼表示, “投資策略的選擇以資本實力、商業模式為支撐。 ”

養老社區開發資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長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 正因為如此, 公司資本實力如何, 就成了限制投資策略選擇的第一道屏障。 重資產運作只有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做得起, 實力較小的中小公司做不了, 只能選擇輕資產模式。 所以, 公司如何選擇, 應服從服務於自身的總體發展。

魏迎寧表示, “從構建養老社區生態共用的角度來看, 由於養老社區是重資產投資,

目前保險公司中為數不多的大型企業有能力直接投資養老社區以外, 廣大中小保險公司無法獨立開發或建設養老社區。 ”

因此, 這些中小保險公司開始考慮輕資產投資養老社區。

與這些中小保險公司處境類似, 社會上一些相關機構也存在困難, 比如地產企業有建設養老社區的專案資源, 缺乏客戶來源, 也缺乏長期投資資金, 往往會陷入兩難境地。

“當今的時代是共用經濟的時代, 如何構建資源整合的平臺, 調動各方力量, 實現資源分享, 優勢互補, 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魏迎寧說。

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表示, 當前, 全國保險業已經投資了29個養老設施, 保險養老社區投入運營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下一步,保險業要與各行業加強整合,優勢互補。

多行業的資源整合

無論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保險公司都需要與相關行業加強整合。對於由於資本實力採取輕資產的中小保險公司來說,與養老相關各個行業加強整合、優勢互補顯得尤為重要。

北大方正人壽是梅山(中國)保險養老社區聯盟合作夥伴,總裁李平在發言中表示,希望聯盟能打造一個新的平臺,把全國養老社區聯合起來,讓保險公司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能夠享受到平臺的資源。

上海人壽是一家成立兩年多的保險公司,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如何以人為中心,將醫療、養老與保險結合。上海人壽總裁石福梁表示,養老產業鏈將來會發揮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應。而要形成養老產業鏈,保險是一個很重要的連接樞紐。“養老產業週期比較長,特別是養老地產,它需要集聚一定的資金,而保險的負債端的特點又可以在這方面有機的結合,產生比較好的效應。”石福梁說。

石福梁認為,商業保險可以豐富社會保障體系的內涵。上海是一個特大型城市,上海現在老齡60歲以上口到2016年底457萬,占戶籍人口31%。石福梁關注了其中50歲到60歲之間的人群,這一群體的人口數量大約是200萬,他們大多數只有一個子女。這一批人群無論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未來生活的安排都有特別的需求,通過商業保險這種方式,作為第三支柱,來滿足這一部分人的需求,對社會保障體系是一個不斷地豐富和充實的過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保險研究所所長劉冬姣認為,保險投資或者是參與養老社區的建設,要解決產業鏈的整合問題。他認為這裡面涉及幾大產業鏈:第一是保險產業鏈,保險業要走產業化發展之路,而產業化發展要重在打造保險內部產業鏈。特別是養老,人壽保險對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案,除了傳統的保險解決方案以外,介入到養老社區這個領域是產業鏈的延伸。第二個產業鏈,把保險養老社區置於養老產業鏈中加以考慮。第三,要把保險養老社區置於房地產產業鏈中進行打造。第四,要置於醫療產業鏈中。

“保險養老社區建設一定要置於這幾大產業鏈中來整合發展,充分地給它進行定位,這樣才能實現它的茁壯成長。”劉冬姣說。

劉冬姣表示,保險公司接入到養老社區建設要解決好資金鏈的問題,特別是壽險公司資金長短錯配問題,包括重資產、輕資產的問題,保險公司的介入要注意資金鏈的構建,可以通過資產證券等其他方式,尤其是聯盟的形式。此外,保險公司介入到養老社區還需要解決產品鏈的問題。作為壽險公司,除了正常的養老險、年金險和養老社區對接外,還有一些新型的養老需求,需要保險公司通過產品和服務來對接。

君嶺健康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錢佩華曾經有在保險公司從業20年的經歷。她認為,在養老跟保險相結合的過程中很重要一個環節就是標準的制定。

“標準有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國家養老護理體系推出的標準,如失能、失智的護理標準,這個標準很重要,商業保險做相關產品沒有標準很難操控,國家現在已經開始推出,都在開始試點,上海明年就全市推廣了,這為商業保險跟進做養老事業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第二個標準是服務的標準是服務的標準中,一是要有硬體,地產的設備、地產的設施,這是很重要的;二是軟體,軟體就是相關的服務流程,這兩個背後就是一個價值。商業化的養老部分,需要一個服務的標準,這個服務標準我們期待聯盟把它做出來。”錢佩華表示。

此外,她強調保險和養老要加強以產品來關聯的整體融合。

相關連結

保險機構投資養老社區的 策略及運作特點

從近十年來保險養老社區建設運營的情況看,已投資建設的幾家公司進行了大量探索,採取了相應投資策略,形成了不同運作特點。

保險機構投資養老社區的策略

保險養老社區的運作特點

下一步,保險業要與各行業加強整合,優勢互補。

多行業的資源整合

無論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保險公司都需要與相關行業加強整合。對於由於資本實力採取輕資產的中小保險公司來說,與養老相關各個行業加強整合、優勢互補顯得尤為重要。

北大方正人壽是梅山(中國)保險養老社區聯盟合作夥伴,總裁李平在發言中表示,希望聯盟能打造一個新的平臺,把全國養老社區聯合起來,讓保險公司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能夠享受到平臺的資源。

上海人壽是一家成立兩年多的保險公司,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如何以人為中心,將醫療、養老與保險結合。上海人壽總裁石福梁表示,養老產業鏈將來會發揮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應。而要形成養老產業鏈,保險是一個很重要的連接樞紐。“養老產業週期比較長,特別是養老地產,它需要集聚一定的資金,而保險的負債端的特點又可以在這方面有機的結合,產生比較好的效應。”石福梁說。

石福梁認為,商業保險可以豐富社會保障體系的內涵。上海是一個特大型城市,上海現在老齡60歲以上口到2016年底457萬,占戶籍人口31%。石福梁關注了其中50歲到60歲之間的人群,這一群體的人口數量大約是200萬,他們大多數只有一個子女。這一批人群無論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未來生活的安排都有特別的需求,通過商業保險這種方式,作為第三支柱,來滿足這一部分人的需求,對社會保障體系是一個不斷地豐富和充實的過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保險研究所所長劉冬姣認為,保險投資或者是參與養老社區的建設,要解決產業鏈的整合問題。他認為這裡面涉及幾大產業鏈:第一是保險產業鏈,保險業要走產業化發展之路,而產業化發展要重在打造保險內部產業鏈。特別是養老,人壽保險對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案,除了傳統的保險解決方案以外,介入到養老社區這個領域是產業鏈的延伸。第二個產業鏈,把保險養老社區置於養老產業鏈中加以考慮。第三,要把保險養老社區置於房地產產業鏈中進行打造。第四,要置於醫療產業鏈中。

“保險養老社區建設一定要置於這幾大產業鏈中來整合發展,充分地給它進行定位,這樣才能實現它的茁壯成長。”劉冬姣說。

劉冬姣表示,保險公司接入到養老社區建設要解決好資金鏈的問題,特別是壽險公司資金長短錯配問題,包括重資產、輕資產的問題,保險公司的介入要注意資金鏈的構建,可以通過資產證券等其他方式,尤其是聯盟的形式。此外,保險公司介入到養老社區還需要解決產品鏈的問題。作為壽險公司,除了正常的養老險、年金險和養老社區對接外,還有一些新型的養老需求,需要保險公司通過產品和服務來對接。

君嶺健康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錢佩華曾經有在保險公司從業20年的經歷。她認為,在養老跟保險相結合的過程中很重要一個環節就是標準的制定。

“標準有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國家養老護理體系推出的標準,如失能、失智的護理標準,這個標準很重要,商業保險做相關產品沒有標準很難操控,國家現在已經開始推出,都在開始試點,上海明年就全市推廣了,這為商業保險跟進做養老事業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第二個標準是服務的標準是服務的標準中,一是要有硬體,地產的設備、地產的設施,這是很重要的;二是軟體,軟體就是相關的服務流程,這兩個背後就是一個價值。商業化的養老部分,需要一個服務的標準,這個服務標準我們期待聯盟把它做出來。”錢佩華表示。

此外,她強調保險和養老要加強以產品來關聯的整體融合。

相關連結

保險機構投資養老社區的 策略及運作特點

從近十年來保險養老社區建設運營的情況看,已投資建設的幾家公司進行了大量探索,採取了相應投資策略,形成了不同運作特點。

保險機構投資養老社區的策略

保險養老社區的運作特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