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一、養老產業的定義

養老產業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獨立產業, 是隨著財富階層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 為滿足這樣一些人群的需求而出現的新興產業;是指為有養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設施以及服務, 滿足有養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類屬性的行業、企業經濟活動的產業集合;是依託第一、第二和傳統的第三產業派生出來的特殊的綜合性產業, 具有明顯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贏利性。

養老產業包含三大核心組成部分:養老服務、養老產品和養老產業鏈。

二、國外主要國家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1、美國

美國的養老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 分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養老產業兩類。 養老住宅業是美國養老產業中發展最為成熟的產業。

(1)養老住宅業發展已比較成熟, 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層次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

養老住宅業是美國養老產業中發展最為成熟的產業, 其主體是美國的社會營利機構。 老年住房業需求的快速增長使美國人意識到“銀髮”給他們帶來的產業機會。 老年人口的增多意味著適應這一人群住房需求的增多。

美國養老住宅業的產業鏈由借貸、建設、運營和服務組成, 從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層次為老年群體提供住宅、衣食照顧、療養等服務。 其產業成熟的標誌是借貸有程式、建設有規矩、運營和服務有標準及監督檢查。

(2)美國的養老住宅產業還注重為老人營造家與愛的氛圍, 滿足老年人對歸屬與愛的需求

美國的養老住宅業不僅僅從生理和安全角度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

還側重於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一種歸屬感。 典型代表為佛羅里達州的太陽城中心。 該中心從1961年開發建設, 從一開始就規劃為佛羅里達乃至全美最好的老年社區。 這裡的居民必須是65歲以上的老人, 18歲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不能超過30天。 社區內建造了各種戶型適應不同類型老人的要求。 太陽城中心現有擁有“太陽城中心”(獨立家庭別墅)、“國王之殿”(連體別墅)、“湖中之塔”(輔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護理機構)、“庭院”和“阿斯頓花園”(出租的獨立居住公寓)以及“自由廣場”(輔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護理機構)六大居住社區, 共同享用一個郵局、超市、醫療機構、銀行和教堂。 無論選用哪種住宅, 都會享受到社區提供的積極的活躍的生活方式。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 生活在該區的老年人的平均壽命要比其他老人延長十歲。

2、日本

(1)完善養老社會保障、養老保險體系。 日本在法律法規、社會保障、養老保險體系上的建設走在了世界前列。 日本養老體系層次分明, 政府、社會、個人角色清晰, 相互配合。 同時日本獨具特色的介護保險制度對於我國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也是很好的案例。

(2)居家養老+養老服務的模式。 日本和我國家庭觀念相似, 均以居家養老為主, 同時日本強調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也適合我國的國情, 具有借鑒意義。

(3)大力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 尤其是護工。 日本的《介護保險法》規定, 在養老機構裡, 每3位入住者必須配備1名有介護士資格的專業人員。

介護士和護士是不同的專業, 介護士都是來自大學社會福利護理專業的畢業生, 持有2級資格證。 日本有著優質的介護士培養體系, 為養老產業培養了專業性人才。 而專業的護工人才的短缺正是我國當今養老產業的一個痛點所在, 日本在這方面樹立了典範。

3、德國

德國在上世紀90年代宣導“照料護理式住宅”, 並迅速發展成為德國老年住房的主要模式。 德國的老年住宅分為兩種體系, 養老院體系裡的老年住宅, 以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為居住物件, 是一種接近住宅形式的養老院;社會住宅體系裡的老年住宅內部多為無障礙設計, 政府對老人住房採取補貼措施。

在生活援助方面, 老年住宅企業與民間福利團體簽訂提供服務的合同, 該合同可成為企業獲得建設資金貸款的融資條件。在規劃上,德國養老地產設計者把社會體系的老年住宅養老院毗鄰建設,以便在設置服務網點和急救站時,兩者能共用。

為了關愛老人,提高服務品質,德國政府和社會多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尋找更多更好的解決辦法。比如建造方便老年人生活的“老年公寓”和“老年居住社區”等。這種住房一般能夠得到國家的補貼,設計上也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要,如:建造無障礙通道、電動扶梯,以及安裝便於老年人出行和生活起居的設備等等。

在各種優化老年服務的創意中,“多代同堂”(也可叫“老少之家”)模式特別值得一提。這是德國聯邦政府倡議和扶助的一個項目,項目始於2006年,社會團體或地方社區經過申請和審批程式,可以成立“多代同堂”,並能得到“德國聯邦家庭、老年、婦女和青年部”每年4萬歐元的資助。

三、我國養老模式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類型主要有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三大類型。家庭養老是傳統的養老模式;養老院養老是社會化的養老模式;社區居家養老是一種兼顧家庭和社會的養老模式。

1、家庭養老

中國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養兒防老、家長的主導地位、幾代同堂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選擇家庭養老的人們,他們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經濟上也比較划算,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家庭養老的社會硬體設施成本幾乎為零。

但家庭養老在新形勢下的脆弱性顯示出其歷史的局限性。現代社會的人際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負擔加重,致使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劇增,一般家庭難以承受,贍養者疲憊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問題的出現,家庭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式必將隨家庭結構的變化而逐步向社會養老過渡。

2、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臨終關懷醫院等等)將老人集中起來,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正規的養老機構,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為例,北京目前共有養老機構340家左右,其中民辦的養老機構約有100家。這些養老機構可以分為三類:國家創辦的國營養老機構,鄉鎮、社區、村、街道辦的集體所有養老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所創辦的民辦養老機構。在這些機構中,進入公立養老院的難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養老院的入住率常年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隊等候入住,城八區的公立養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辦養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張,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更多老人趨向于公立養老院,是出於對“國字頭”的傳統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狀況有所不同,各方面條件優越的養老機構,入住率較高。

3、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個社區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裡,享受服務中心提供的營養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諮詢,並由服務中心派出經過訓練的養老護理員按約定定時到老人家中為老人提供做飯、清掃、整理房間等家務服務和陪護老人、傾聽老人訴說的親情服務。所以,有人說:社區居家養老是一個無圍牆的養老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相對於機構養老,更為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也更為符合中國實際,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的社區為老服務的新路子。

目前我國處在老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發展階段。在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情況下,需要建立社會化的養老服務制度解除老年人照護後顧之憂,實現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但從現狀來看,無論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我國都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不能有效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

四、我國養老產業規模分析

按照聯合國對老齡化社會的定義: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10%,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7%。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3億,占人口比例的16.7%;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5003萬,占人口比重的10.8%。無論是哪個比例都遠遠超過定義比例,中國已大踏步進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以後,隨著計劃生育一代普遍進入老年期,全國老年人口平均子女數將下降到2個以下,子女養老負擔不斷增長。

我國養老機構供給的主體是公辦養老機構,其他形式的養老機構供給主體發展不充分,床位數供給量小,不能填補公辦養老機構留下的供給缺口。2016年,我國養老服務機構2.85萬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780.0萬張,每千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33.8張。這與發達國家床位數相比有較大差距。我國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需求有較大的缺口,養老機構床位數供給遠小於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五、我國養老產業區域發展現狀

1、重慶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市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專案全部進入施工建設階段,部分設施進入裝修、採購階段,工程總體建設進度完成62%,市、區(縣)兩級建設補助資金1.28億元(其中,市級補助資金0.4億元,區縣財政補助資金0.88億元),資金投入進度完成71%。

根據重慶市民政局資料,重慶市578萬老人中約50-70萬人需居家養老服務,20-30萬人需機構養老服務。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已迫在眉睫。根據規劃,到2020年,重慶市養老服務床位將達到25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

2、江蘇

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省份,也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2016年底,全省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021.63萬人,占全省戶籍人口的12.77%。目前,江蘇老年人口呈現基數大、增速快、壽齡高、空巢和失能比例高的特點。預計到2020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95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5%,到2030年將超過30%。老年人口的持續增長,對江蘇省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發展方式必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全省城鄉老年人的數量,特別是高齡、失能半失能和空巢獨居老年人等養老服務重點物件的持續增加,產生的養老服務需求更加旺盛、更加多樣、更加迫切。與此同時,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及養老觀念改變,促使養老服務消費逐漸從生存型、物質型消費向發展型、服務型消費轉變。這些都為江蘇省“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3、上海

上海應對養老危機之策,在早於全國的起步中,也逐漸形成政府主導、機構參與、社會協同的基本模式,各種嘗試、新興社會組織應勢而起。目前,上海徐匯養老實踐7旬老人做志願者服務老夥伴,即以低齡老人關愛高齡老人。

上海一線城市老人的文化水準較高,容易接受新觀念,有穩定的醫療保障和退休保障,獨生子女比例高,經濟條件尚可,他們接受集體養老的可能性相對更高。如能配置合理的開發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中高端集體養老地產將在一線城市率先萌發“新芽”。隨著人口政策的影響和跨地域社會流動的加劇,我國“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進入空巢的年齡越來越年輕,空巢期也越來越長。上海人口老齡化必將推動當地養老地產需求。

到2020年,上海市養老機構床位總數達到16萬張左右,重點發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料護理服務。按照建築面積40平方米/千人的規劃要求,兼顧服務半徑,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置。大力發展各類社區托養機構,推廣“長者照護之家暠,到2017年年末,實現全市中心城區和郊區城鎮化地區的街鎮全覆蓋;新建40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機構,完善社區老年人助餐布點及服務。全面完成居村委會老年活動室標準化建設,大力培育社區老年人睦鄰點。實現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街鎮基本覆蓋,科技助老資訊化建設形成“兩級平臺、三級網路暠,深化開展“老夥伴計畫暠、家庭照料者培訓、喘息服務、居室適老性改造等家庭養老支援項目。全面建設老年宜居社區,發展“養老服務包暠,讓老年人都能獲得就近、便捷、適宜的養老服務。

六、我國養老產業前景預測

據統計,2016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已經超過2.3億。預計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帶來養老壓力等一系列問題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商機。銀髮經濟能否被挖掘到位將決定中國能否善用第二次人口紅利,為經濟發展找到新的著力點。

2017年3月國務院發佈《“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 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國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發展迅速。2014國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約4萬億,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7.8萬億元,CAGR為11.8%。養老金融業和養老房地產業將是增長的兩大亮點。

目前中國養老產業已經形成養老金融業、養老用品業、養老服務業和養老房地產業四大板塊相互融合的態勢。其中養老金融業是核心板塊。根據測算,中國目前30到59歲的潛在老齡金融服務物件約有6億左右,這意味著巨大的消費潛力。

該合同可成為企業獲得建設資金貸款的融資條件。在規劃上,德國養老地產設計者把社會體系的老年住宅養老院毗鄰建設,以便在設置服務網點和急救站時,兩者能共用。

為了關愛老人,提高服務品質,德國政府和社會多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尋找更多更好的解決辦法。比如建造方便老年人生活的“老年公寓”和“老年居住社區”等。這種住房一般能夠得到國家的補貼,設計上也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要,如:建造無障礙通道、電動扶梯,以及安裝便於老年人出行和生活起居的設備等等。

在各種優化老年服務的創意中,“多代同堂”(也可叫“老少之家”)模式特別值得一提。這是德國聯邦政府倡議和扶助的一個項目,項目始於2006年,社會團體或地方社區經過申請和審批程式,可以成立“多代同堂”,並能得到“德國聯邦家庭、老年、婦女和青年部”每年4萬歐元的資助。

三、我國養老模式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類型主要有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三大類型。家庭養老是傳統的養老模式;養老院養老是社會化的養老模式;社區居家養老是一種兼顧家庭和社會的養老模式。

1、家庭養老

中國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養兒防老、家長的主導地位、幾代同堂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選擇家庭養老的人們,他們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經濟上也比較划算,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家庭養老的社會硬體設施成本幾乎為零。

但家庭養老在新形勢下的脆弱性顯示出其歷史的局限性。現代社會的人際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負擔加重,致使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劇增,一般家庭難以承受,贍養者疲憊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問題的出現,家庭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式必將隨家庭結構的變化而逐步向社會養老過渡。

2、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臨終關懷醫院等等)將老人集中起來,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正規的養老機構,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為例,北京目前共有養老機構340家左右,其中民辦的養老機構約有100家。這些養老機構可以分為三類:國家創辦的國營養老機構,鄉鎮、社區、村、街道辦的集體所有養老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所創辦的民辦養老機構。在這些機構中,進入公立養老院的難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養老院的入住率常年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隊等候入住,城八區的公立養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辦養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張,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更多老人趨向于公立養老院,是出於對“國字頭”的傳統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狀況有所不同,各方面條件優越的養老機構,入住率較高。

3、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個社區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裡,享受服務中心提供的營養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諮詢,並由服務中心派出經過訓練的養老護理員按約定定時到老人家中為老人提供做飯、清掃、整理房間等家務服務和陪護老人、傾聽老人訴說的親情服務。所以,有人說:社區居家養老是一個無圍牆的養老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相對於機構養老,更為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也更為符合中國實際,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的社區為老服務的新路子。

目前我國處在老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發展階段。在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情況下,需要建立社會化的養老服務制度解除老年人照護後顧之憂,實現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但從現狀來看,無論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我國都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不能有效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

四、我國養老產業規模分析

按照聯合國對老齡化社會的定義: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10%,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7%。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3億,占人口比例的16.7%;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5003萬,占人口比重的10.8%。無論是哪個比例都遠遠超過定義比例,中國已大踏步進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以後,隨著計劃生育一代普遍進入老年期,全國老年人口平均子女數將下降到2個以下,子女養老負擔不斷增長。

我國養老機構供給的主體是公辦養老機構,其他形式的養老機構供給主體發展不充分,床位數供給量小,不能填補公辦養老機構留下的供給缺口。2016年,我國養老服務機構2.85萬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780.0萬張,每千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33.8張。這與發達國家床位數相比有較大差距。我國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需求有較大的缺口,養老機構床位數供給遠小於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五、我國養老產業區域發展現狀

1、重慶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市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專案全部進入施工建設階段,部分設施進入裝修、採購階段,工程總體建設進度完成62%,市、區(縣)兩級建設補助資金1.28億元(其中,市級補助資金0.4億元,區縣財政補助資金0.88億元),資金投入進度完成71%。

根據重慶市民政局資料,重慶市578萬老人中約50-70萬人需居家養老服務,20-30萬人需機構養老服務。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已迫在眉睫。根據規劃,到2020年,重慶市養老服務床位將達到25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

2、江蘇

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省份,也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2016年底,全省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021.63萬人,占全省戶籍人口的12.77%。目前,江蘇老年人口呈現基數大、增速快、壽齡高、空巢和失能比例高的特點。預計到2020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95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5%,到2030年將超過30%。老年人口的持續增長,對江蘇省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發展方式必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全省城鄉老年人的數量,特別是高齡、失能半失能和空巢獨居老年人等養老服務重點物件的持續增加,產生的養老服務需求更加旺盛、更加多樣、更加迫切。與此同時,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及養老觀念改變,促使養老服務消費逐漸從生存型、物質型消費向發展型、服務型消費轉變。這些都為江蘇省“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3、上海

上海應對養老危機之策,在早於全國的起步中,也逐漸形成政府主導、機構參與、社會協同的基本模式,各種嘗試、新興社會組織應勢而起。目前,上海徐匯養老實踐7旬老人做志願者服務老夥伴,即以低齡老人關愛高齡老人。

上海一線城市老人的文化水準較高,容易接受新觀念,有穩定的醫療保障和退休保障,獨生子女比例高,經濟條件尚可,他們接受集體養老的可能性相對更高。如能配置合理的開發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中高端集體養老地產將在一線城市率先萌發“新芽”。隨著人口政策的影響和跨地域社會流動的加劇,我國“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進入空巢的年齡越來越年輕,空巢期也越來越長。上海人口老齡化必將推動當地養老地產需求。

到2020年,上海市養老機構床位總數達到16萬張左右,重點發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料護理服務。按照建築面積40平方米/千人的規劃要求,兼顧服務半徑,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置。大力發展各類社區托養機構,推廣“長者照護之家暠,到2017年年末,實現全市中心城區和郊區城鎮化地區的街鎮全覆蓋;新建40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機構,完善社區老年人助餐布點及服務。全面完成居村委會老年活動室標準化建設,大力培育社區老年人睦鄰點。實現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街鎮基本覆蓋,科技助老資訊化建設形成“兩級平臺、三級網路暠,深化開展“老夥伴計畫暠、家庭照料者培訓、喘息服務、居室適老性改造等家庭養老支援項目。全面建設老年宜居社區,發展“養老服務包暠,讓老年人都能獲得就近、便捷、適宜的養老服務。

六、我國養老產業前景預測

據統計,2016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已經超過2.3億。預計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帶來養老壓力等一系列問題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商機。銀髮經濟能否被挖掘到位將決定中國能否善用第二次人口紅利,為經濟發展找到新的著力點。

2017年3月國務院發佈《“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 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國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發展迅速。2014國內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約4萬億,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7.8萬億元,CAGR為11.8%。養老金融業和養老房地產業將是增長的兩大亮點。

目前中國養老產業已經形成養老金融業、養老用品業、養老服務業和養老房地產業四大板塊相互融合的態勢。其中養老金融業是核心板塊。根據測算,中國目前30到59歲的潛在老齡金融服務物件約有6億左右,這意味著巨大的消費潛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