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再提理財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趨勢已到,你準備好了嗎

保監會134號文推出後, 10月1日起高返還、高收益且能夠附帶萬能帳戶的年金保險暫時退出了歷史舞臺, 再用保險的收益作為噱頭的銷售邏輯更加困難, 用保監會主席的話說就是讓保險回歸保障, 這話我只同意一半, 的確, 在過去兩年年金型保險產品在個險尤其是銀保管道大行其道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曾幾何時, 諸如某夏、某眾的產品萬能帳戶活期保底利率都能達到3.5%, 是保底, 實際利率甚至逼近7%,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年金產品能夠被市場認可的原因。 如今, 這種高收益產品的推出無疑給廣大保險從業者製造了很大的麻煩,

很多同行都說保險越來越不好做了, 新型年金產品大不如前, 不好銷售了, 不得不重新回歸到以重疾和醫療為主的健康險這一“本行”上。

上述現象其實也是保險行業, 甚至是理財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開始, 怎麼理解呢?我們先看看理財行業的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現狀大家就能理解了, 先看需求端:

可以說過去高速發展的30年, 讓我們進入了一個以存量為主的時代, 雖然經濟增速放緩, 但每年6%以上的GDP增速外加龐大的基數, 促使大眾富裕階層崛起, 必然帶動著大量更專業的理財需求。 那供給端呢?

看到下圖中某公司晨會的現場, 您就明白了吧, 毫不客氣的講, 中國理財市場主力軍基本都是賣產品的, 而市場需要的卻是能夠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的顧問, 保險如此, 證券公司的大堂經理不是?銀行理財經理不是?信託、基金、P2P......哪個不是屁股決定腦袋, 他們倒是想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無奈水準還真不行, 這就是目前的理財行業的現狀。

開篇提到的高收益、高返還的年金保險停售想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難道現在的年金產品、重疾產品以及終身壽等收益不是那麼高的保險產品就沒有市場了嗎?

如果你知道現金價值無論高低都大有文章可做

如果你知道年金產品如何在婚前做隔離

如果你知道大額終身壽產品如何做傳承

如果你知道如何利用年金產品給海外子女贈與財產

如果你知道如何利用保險產品合理避稅

等等等等

如果你知道, 正因為您不知道, 所以您才會糾結於保險產品的那一點收益了, 保險本來就不是用來談收益的,

難道不是嗎?在這個行業專業以及資源整合的能力越來越重要, 希望同仁們在跑業務的同時, 一定要加強學習, 抓住時代賦予我們的機會, 今天就寫到這裡, 2017年11月22日晚9:30隨筆。

純屬原創,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