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貪吃狗肉,誤中富商計

鄭板橋名聞天下, 詩文書畫俱佳, 是“揚州八怪”中最著名的人物, “難得糊塗”一語, 更是婦孺皆知。 在世人眼中, 鄭板橋乃一瀟灑名士, 性情中人, 一生才華橫溢, 落拓不羈, 殊不知板橋對於讀書, 卻下過苦功夫。 如《板橋自序》雲:

“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 不知非善記, 乃善誦耳。 板橋每讀一書, 必千百遍。 舟中、馬上、被底, 或當食忘匕箸, 或對客不聽其語, 並自忘其所語, 皆記書默誦也。 ”

鄭板橋酷愛吃狗肉,

凡鄉鄰朋友將狗肉送他, 刻即揮毫作畫奉謝。 然而富商大賈以千金求索, 卻從不見諾。 當時, 有個叫甄小泉的鹽商日夜苦思冥想, 終於使出一計。 一次, 板橋出門賞竹, 聽得從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 於是循聲尋找, 原來一個十分幽雅的大庭院中, 有一位童顏鶴髮的老翁在彈琴, 書童在一旁煮狗肉。

板橋聞到狗肉的香味, 頓時眉開眼笑地問:“先生也愛吃狗肉?”老翁答:“百味唯有此最佳, 你若喜歡, 就請吃吧。 ”於是板橋就大嚼起來。 他發現粉牆上空空蕩蕩的, 就問“為何不掛些字畫?”老翁答:“沒有好的, 板橋先生字畫, 盛名已久, 不知果真如何?”板橋笑著說:“鄙人鄭板橋, 給你畫兩張怎麼樣?”頃刻間就為老翁留下了許多書畫。 翌日, 鹽商設宴請客,

並以此畫炫耀, 板橋得知, 方知中了“狗肉計”。

鄭板橋曾留下了“難得糊塗”的墨蹟, 這已為很多人所熟知, 但鄭板橋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的“難得糊塗”及聰明和糊塗的那一番話, 恐怕知其原委者不會太多。

有一年, 鄭板橋到山東觀摩鄭公碑, 夜宿一老儒家中, 老儒言談舉止, 高雅不凡, 兩人交談十分投契。

老人請鄭板橋留下墨寶請人刻於硯臺背面, 鄭板橋感到糊塗老人必有來歷, 便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字, 並蓋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硯臺很大, 老人題寫一段跋語:“得美石難,

得頑石尤難, 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 美於中, 頑十外, 藏野人之廬, 不入富貴之門也。 ”

寫罷也蓋了方印, 印文是:“院試第一, 鄉試第二, 殿試第三”鄭板橋看後, 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隱官員, 頓生敬仰之意。

見硯臺還有空隙, 便又提筆補寫了一段文字:“聰明難, 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

看得出此言是對官場的黑暗發出的哀歎!“聰明難”,要進取,要眾人皆醉我獨醒!當然難。“糊塗難”,得過且過,本來並不難。

但對於一個一心想勤政執法,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並不願這樣做,因此也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只有小心從事,知進,知退,不冒失,不惹禍,求的心裡安寧。

當然,這種處世哲學,雖然也有積極的一面。但畢竟趨於消極,與時代精神格格不入。況且這也是對官場而言。其實細想起來,對這一名言情有獨鍾的人,大多並不糊塗,尤其是平民百姓。

生活中並不管它糊塗不糊塗,也不為自己的糊塗而悲,而喜,而哀,而樂。糊裡糊塗得過日子,挺好的!就是有些並不糊塗的人,總盼著自己糊塗些。其實是因為太清醒了,才盼著能“糊塗”一點。

 板橋喜歡畫盆蘭,也常畫嶠壁蘭、棘刺叢蘭。 板橋蘭畫中數量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蘭竹石圖,這固然是古代寫蘭的傳統,“八怪”花卉畫的特色,也是他的創造,他的突出成就。他在蘭竹畫中常添石,認為“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蘭竹石,相繼出,大君子,離不得”。

板橋的蘭竹石畫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而其題畫詩又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石屋。”“一片青山一片蘭,蘭芳竹翠耐人看。

洞庭雲夢三千里,吹滿春風不覺寒。”“石上披蘭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試問東風何處吹?吹入湘波一江綠。”

他的那首很出名的七言絕句——《竹石》,連小學生都耳熟能詳。這首詩通過擬人的手法,主要描寫了竹子那堅強不屈、傲然挺立的高尚品格。

鄭板橋斷案

有一天,某鹽商將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子扭送到縣衙門,要求縣令鄭板橋以走私罪予以重處。鄭板橋一見那個小販,便知是個可憐的窮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骨瘦如柴。他販鹽賣,是生活所逼,不得而已。鄭板橋頓生憐憫之心。於是,他想戲弄一下這個鹽商。

他對鹽商說:“這個小販應當加重處罰,我準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眾,好不好?”那鹽商笑眯眯地說:“好的!好的!”

當即,鄭板橋命衙役抱來一些蘆席,用細木片作托,認真紮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名曰“蘆枷”。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後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眾。

大家都知道鄭板橋不僅是個辦事公正的清官,而且是個著名的大畫家。他的詩、書、畫堪稱“三絕”,他畫的竹子和蘭花,名揚四海,許多人都想目睹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蹟。

那位小販子戴著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畫,整個縣城都轟動了。不多一會兒,觀畫的人紛湧而至,把鹽商的門堵得水泄不通,一點生意也做不成了。鹽商只好到縣衙內去哀求鄭板橋把那個小販放了。

以下是鄭板橋寫的茶聯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

“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

“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

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

看得出此言是對官場的黑暗發出的哀歎!“聰明難”,要進取,要眾人皆醉我獨醒!當然難。“糊塗難”,得過且過,本來並不難。

但對於一個一心想勤政執法,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並不願這樣做,因此也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只有小心從事,知進,知退,不冒失,不惹禍,求的心裡安寧。

當然,這種處世哲學,雖然也有積極的一面。但畢竟趨於消極,與時代精神格格不入。況且這也是對官場而言。其實細想起來,對這一名言情有獨鍾的人,大多並不糊塗,尤其是平民百姓。

生活中並不管它糊塗不糊塗,也不為自己的糊塗而悲,而喜,而哀,而樂。糊裡糊塗得過日子,挺好的!就是有些並不糊塗的人,總盼著自己糊塗些。其實是因為太清醒了,才盼著能“糊塗”一點。

 板橋喜歡畫盆蘭,也常畫嶠壁蘭、棘刺叢蘭。 板橋蘭畫中數量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蘭竹石圖,這固然是古代寫蘭的傳統,“八怪”花卉畫的特色,也是他的創造,他的突出成就。他在蘭竹畫中常添石,認為“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蘭竹石,相繼出,大君子,離不得”。

板橋的蘭竹石畫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而其題畫詩又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石屋。”“一片青山一片蘭,蘭芳竹翠耐人看。

洞庭雲夢三千里,吹滿春風不覺寒。”“石上披蘭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試問東風何處吹?吹入湘波一江綠。”

他的那首很出名的七言絕句——《竹石》,連小學生都耳熟能詳。這首詩通過擬人的手法,主要描寫了竹子那堅強不屈、傲然挺立的高尚品格。

鄭板橋斷案

有一天,某鹽商將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子扭送到縣衙門,要求縣令鄭板橋以走私罪予以重處。鄭板橋一見那個小販,便知是個可憐的窮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骨瘦如柴。他販鹽賣,是生活所逼,不得而已。鄭板橋頓生憐憫之心。於是,他想戲弄一下這個鹽商。

他對鹽商說:“這個小販應當加重處罰,我準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眾,好不好?”那鹽商笑眯眯地說:“好的!好的!”

當即,鄭板橋命衙役抱來一些蘆席,用細木片作托,認真紮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名曰“蘆枷”。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後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眾。

大家都知道鄭板橋不僅是個辦事公正的清官,而且是個著名的大畫家。他的詩、書、畫堪稱“三絕”,他畫的竹子和蘭花,名揚四海,許多人都想目睹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蹟。

那位小販子戴著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畫,整個縣城都轟動了。不多一會兒,觀畫的人紛湧而至,把鹽商的門堵得水泄不通,一點生意也做不成了。鹽商只好到縣衙內去哀求鄭板橋把那個小販放了。

以下是鄭板橋寫的茶聯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

“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

“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