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片石山房的疊石是石濤山水畫的原型

今人多用豎紋疊法

石濤疊石主要是橫紋疊法

李金宇

現今揚州名園何園, 主要由兩座園子組成, 一是寄嘯山莊, 一是片石山房。 寄嘯山莊以長廊取勝, 片石山房則以一座假山名動於學界。 王振複在《宮室之魂》中有雲:“不過, 據行家說, 個園的疊石文化固然了不起, 而揚州片石山房的疊石文化歷史更為悠久, 因此更具文化價值。 ”片石山房的假山高明在哪裡, 鄭奇、方惠在《疊石造山法》一書中贊為:“整體意境奇突無比,

氣息高古靜逸, 無一絲俗氣, 僅見揚州片石山房一景而已。 ”陳從周先生曾專門撰《揚州片石山房》一文, 從發見到考證疊石相師, 做了詳細的分析, 得出“它不但是疊石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證物, 而且又屬石濤山水畫創作的真實模型。 作為研究園林藝術來說, 它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

關於片石山房之名現見於地方誌記載有三:

“片石山房在花園巷, 吳家所辟, 中有池, 屈曲流, 前為水榭, 湖石三面環立, 其最高者特立聳秀, 一羅漢松踞其巔, 幾盈抱矣, 今廢。 ”(《嘉慶江都縣續志·卷五》)

“片石山房在花園巷, 一名雙槐園, 縣人吳家龍別業, 今粵人吳輝謨修葺之, 園以湖石勝, 石為獅九, 有玲瓏夭矯之概。 ”(《光緒江都縣續志·卷十二》)

“片石山房在徐凝門街花園巷, 一名雙槐茶園, 舊為邑人吳家龍別業, 池側嵌太湖石, 作九獅圖, 夭矯玲瓏, 具有勝概, 今屬粵人吳輝謨構宅居焉。 ”(《同治續纂光緒揚州府志·卷五》)

由上述史料可知, 片石山房, 是清初江都縣人吳家龍的別業, 其後, 園子在流傳過程中, 園名也在各個階段發生著改變。

清初著名畫家石濤在揚州期間與吳家龍有交往, 他曾被吳家龍邀請參與或策劃了片石山房假山的營造。 乾隆年間的李鬥、嘉慶初年來揚州的錢泳都在各自所著的《揚州畫舫錄》、《履園叢話》中予以記載。

《揚州畫舫錄·卷二》:“釋道濟字石濤……兼工累石, 揚州以名園勝, 名園以累石勝, 余氏萬石園出道濟手, 至今稱勝跡。 ”《履園叢話·卷二十》:“揚州新城花園巷又有片石山房者,

二廳之後,漱以方池, 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 高五六丈, 甚奇峭, 相傳為石濤和尚手筆。 ”

今天人們所看到的片石山房假山, 從北山牆綿延到東山牆, 其實並不全是出自苦瓜和尚, 陳從周先生文中說得明白, 那處“人間孤品”的假山, 只是“位於何宅的後牆前, 南向, 從平面看來是一座橫長的倚牆假山。 ”而那汀步勾連、逶迤至東的假山其實是今人修復增補的作品, 應該說, 後續堆疊的這一段假山是用心的, 完成後也得到了陳從周先生的讚譽。 但筆者在多次實地觀察比較後發現, 補續的固然精彩, 但也有著稍許不足和瑕疵。

具體說來有三, 即三個不統一。 一是石料新舊, 二是石材大小,

三是橫疊與豎疊。

兩處假山, 首先映入眼簾的, 是石料新舊上的分別。 石濤的假山, 雖為太湖石, 但色澤白中泛褐, 盡顯滄桑之感。 今人的假山用石, 則色澤灰白, 光潔如新出, 與石濤假山明顯不統一。 明顧大典在《諧賞園記》中曾說:“石之高者嫋藤蘿, 卑者蝕苔蘚, 蒼然而澤, 不露疊痕, 皆有餘年物。 ”園林山石, 本以滄桑舊色為高。 而石生藤蘿、苔蘚, 最可充滿古意, 童寯先生有言:“蘚苔蔽路, 山池天然, 丹青淡剝, 反覺逸趣橫生。 ”只有那斑駁古舊的山石, 方易使遊人產生“身在園中, 宛若自然”的撫今追昔之感。

其二, 石濤的假山石料小, 而今人疊假山石形大。 石濤的假山石料小, 這主要是當時地理環境決定的, 揚州無山不產石, 所用園林石料, 多是依賴大運河中南來北往的船隻從各處運來, 近則取自江浙,遠則運自皖贛的徽州府屬,宣城、靈璧、河口等處,更有少量奇峰異石羅致自西南諸省的,因此在石材的品種上要比蘇州繁雜。因多利用鹽船回載,故又有揚州石料多壓船石一說,但無論如何,石料小是不爭的事實。這也無意間形成了揚派疊石的一個特點,就是擅用小石疊山。可以說這對疊石相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驗了揚州相師的技術和手段。高明的疊石裡手,仿佛是戴著鐐銬跳舞,石雖小瑣碎,但所疊假山,卻是整體大氣,能充分體現出深山大壑的氣象,片石山房處石濤假山既是這樣的代表。

在這點上,今人疊假山的石形明顯偏大,大約是今天科技與古代不可同日而語的緣故,今天開採石料有鑿岩機、鑽孔機、爆破炸藥等,運輸石料有汽車火車,疊石構架有起重機、機械吊車、叉車等。因此,石料再大也不是問題了。石頭大了,卻與歷史不符,與原來的疊石造山風格不符了,這大約是後續者沒有想到的。

其三,石濤疊石的拼疊主要是橫紋疊法,而今人的疊法則主要是豎紋拼疊。

若按中國山水畫技法言,石濤疊石類似山水畫中的橫皴,今人的疊石則類似山水畫中的豎皴。二者的拼疊技法不盡相同,這就使得新舊假山整體面貌上截然有別,風格各異。

疊石造山整體需講究質地相同,紋理相通,色澤一致,渾然一體,若是修繕舊跡,那就更應該尊重歷史,保持風格,方可恢復原貌,修舊如舊。

如此,以上三點,就有值得商榷和探討的必要了。

近則取自江浙,遠則運自皖贛的徽州府屬,宣城、靈璧、河口等處,更有少量奇峰異石羅致自西南諸省的,因此在石材的品種上要比蘇州繁雜。因多利用鹽船回載,故又有揚州石料多壓船石一說,但無論如何,石料小是不爭的事實。這也無意間形成了揚派疊石的一個特點,就是擅用小石疊山。可以說這對疊石相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驗了揚州相師的技術和手段。高明的疊石裡手,仿佛是戴著鐐銬跳舞,石雖小瑣碎,但所疊假山,卻是整體大氣,能充分體現出深山大壑的氣象,片石山房處石濤假山既是這樣的代表。

在這點上,今人疊假山的石形明顯偏大,大約是今天科技與古代不可同日而語的緣故,今天開採石料有鑿岩機、鑽孔機、爆破炸藥等,運輸石料有汽車火車,疊石構架有起重機、機械吊車、叉車等。因此,石料再大也不是問題了。石頭大了,卻與歷史不符,與原來的疊石造山風格不符了,這大約是後續者沒有想到的。

其三,石濤疊石的拼疊主要是橫紋疊法,而今人的疊法則主要是豎紋拼疊。

若按中國山水畫技法言,石濤疊石類似山水畫中的橫皴,今人的疊石則類似山水畫中的豎皴。二者的拼疊技法不盡相同,這就使得新舊假山整體面貌上截然有別,風格各異。

疊石造山整體需講究質地相同,紋理相通,色澤一致,渾然一體,若是修繕舊跡,那就更應該尊重歷史,保持風格,方可恢復原貌,修舊如舊。

如此,以上三點,就有值得商榷和探討的必要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