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語精讀:當你無法抉擇時,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有鄙夫問於我, 空空如也。 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論語·子罕篇》

孔子並不是一個高傲自大的人, 他深知自己的智慧有限, 不可能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 所以他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坦然承認自己的局限性。

但是, 他有分析問題的方法。 當一個鄉下人向他請教時, 孔子並不知道如何幫他解決, 而是“叩其兩端”, 也就是抓住問題的兩個極端。

當他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指出問題的兩個極端時, 提問者也就能從中找到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孔子的做法很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生活中, 我們也經常會遇到朋友向你尋求説明的情況, 或是工作的困惑, 或是感情的糾葛, 身為一個局外者, 你不可能給他一個答案。

此時的你, 不妨採取孔子的做法, 分析這件事最好和最壞的可能, 當找到這兩個極端時, 問題的本質就顯露無遺, 你的朋友自然會有撥雲見日之感。

同理, 當我們自己遇到一個難以抉擇的事情時, 也不妨先假設一下最好和最壞的可能, 接著分析最好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或者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再接著分析最壞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你自己是否能承擔這個後果。 當你列出最好和最壞的可能各自的概率和條件時, 你的選擇也就不言自明瞭。

然而, 當局者迷, 你對於自身處境並不能做到完全客觀的評估, 這時候你就需要一個可靠的人幫你分析這兩個極端, 最後再自己做出決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