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如懿傳》為何停檔始末,坑的到底是誰

雖然“延期”的說法被官方否認了,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 《如懿傳》在跨年檔播出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作為清宮宮鬥大戲《甄嬛傳》的續集,

《如懿傳》這一年的聲勢可謂浩大。 周迅、霍建華主演, 張鈞甯、董潔、辛芷蕾、李沁等加盟, 卡司陣容很強大。 單集版權費900萬, 網台版權費合計13.5億, 《如懿傳》可以說是頭部中的頭部。

但同時, 針對《如懿傳》的質疑聲也沒有斷過, 兩位主角1.5億天價片酬引爭議、原著《後宮如懿傳》繼《後宮甄嬛傳》後,

再陷“抄襲門”, 網路上反抄襲的討伐聲至今未止。 在版權意識逐漸提升的當下, 抄襲事件對《如懿傳》和其背後的出品方新麗傳媒來說, 都不是件好事。

審查之路一波三折

再剪是因三觀不正還是劇情注水?

《如懿傳》的故事發生在甄嬛的兒媳婦如懿身上, 所以也被稱為《甄嬛傳》的續集。 電視劇根據小說《後宮如懿傳》改編, 講述了如懿與乾隆皇帝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故事。 雖然號稱是古裝愛情劇, 但清宮劇中愛情的本質仍是充斥著陰謀與權謀的宮鬥戲, 爾虞我詐, 你死我活。

在晉江文學城網友交流區的論壇中, 很多網友就延播提出猜疑, 有人認為是小說中“文字獄”、“專制”等情節的展現“黑了乾隆”。

對於有人提出同為宮鬥劇的《甄嬛傳》一些情節沒有被刪減, 為何到《如懿傳》這裡就不行了的質疑?評論區有網友稱:“甄嬛是六年前的劇, 十年前涉案劇穿越劇還可以直接上星呢, 古裝劇隨便播, 現在行嗎?”

確實, 今年以來, 廣電的審查是越發嚴格了。 就今年廣電下發的《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來看, 網路視聽節目要“弘揚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不能宣揚消極、頹廢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等。

《如懿傳》本質上是部宮鬥劇, 劇情比起遵循歷史史實, 更多的是小說的藝術再加工, 除了會在一定程度上歪曲歷史, 比如黑化令妃, 也將宮廷鬥爭放大化, 比如過度展現嬪妃競爭、陰謀殺人文化、人性黑暗等橋段。 如果《如懿傳》在影視化中沒有對原著“尺度”進行處理, 或許會導致過審難。

《人民日報》此前就曾批評影視行業的潛規則“注水”, 稱近幾年電視劇產業化追求商業利益, 作品大多存在人為拉長“湊集數”等問題, 而廣電總局也轉發了《人民日報》這篇評論。

從《大唐榮耀》分為兩部播出開始,

廣電似乎已經開始管理影視劇“注水”現象, 此外, 集數太長的劇也會被分為上下兩部播放, 比如此前的《軍師聯盟》。

但分為上下兩部播放是有風險的, 《大唐榮耀》第二部收視率就直線下降。 對於《如懿傳》來說, 如果劇集品質過硬, 可能還可以支撐分開播放, 如果品質不過硬, 可能會重蹈《大唐榮耀》的覆轍。

原著作者再陷“抄襲門”

輿論討伐或成播出阻力

除了網友對價值觀導向的質疑, 《如懿傳》還陷入到了原著抄襲風波中, 關於《後宮如懿傳》抄襲的討論聲到現在還沒有消停, 這也導致網路上“反抄襲”線民對《如懿傳》電視劇的抵制聲一浪接一浪。

其實,早在2006年,《後宮·甄嬛傳(上卷)》還在連載、並未賣出影視版權前便已陷入抄襲風波。網上更是做出了《甄嬛傳》抄襲的調色盤,被抄襲的作品包括《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冷月如霜》《雙成》《春衫薄》《冷宮》等多部小說。

雖然流瀲紫堅稱絕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創作,否認抄襲。但晉江論壇在經過對比查證之後,認為抄襲事實存在,判定流瀲紫對抄襲者道歉。後來《甄嬛傳》影視化,反抄襲的聲音也有,但沒形成大勢。

近年來,隨著影視行業IP熱,大量網路文學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漫、甚至網遊,IP的版權價也在被不斷捧高。出售作品版權的網路作家,除了紙質書版稅、還可以通過遊戲和影視版權收益獲利。但產生了更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作品受到了很大關注,由原著涉嫌抄襲而惹來的風波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前唐七公子的多本書被指責抄襲,《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視劇版和影視版的播出更是將討伐聲推上了高峰。受此影響,曾買了唐七《華胥引》版權的寰亞影視的《鮫珠傳》上映時,被認為是由《華胥引》改編的,反抄襲大隊在豆瓣大量刷一星抵制抄襲,寰亞不得已出來澄清《鮫珠傳》為原創,撇清關係。

作者和觀眾版權意識都在提升

影視公司要規避“IP抄襲”帶來的風險

對於《如懿傳》背後的出品方新麗傳媒而言,《如懿傳》是3億成本巨制的古裝頭部大劇,承擔著新麗傳媒的IPO壓力。而同時,對將《如懿傳》作為開年大戲的江蘇、東方衛視,和8.1億買斷獨家網播權的騰訊來說,版權費回本壓力也很大。所以,《如懿傳》可以說不得有太大差池。但如果原著被起訴抄襲,幾方多少都會受到波及,有的可能還會捲入官司中。

瓊瑤《梅花烙》著作權維權案就曾起訴了於正和相關出品方。瓊瑤勝訴後,於正被判公開道歉,並停止傳播《宮鎖連城》,5家出品方被告共計賠償500萬元。雖然500萬對於已經賣出版權費的製作方來說並不高,但無論哪家影視公司,都經不起作品口碑的一再消耗。

今年,楊冪趙又廷領銜主演的華策開年大戲《三世三生十裡桃花》熱播時,原著抄襲大風刮過《桃花債》的討論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很多網友在都豆瓣怒打一星:“兩個面癱演的抄襲爛片祝撲街”;“對這種抄襲的東西,一星都多餘”;“我愛天仙,可我更恨抄襲”此類評論在短評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見唐七抄襲事件對電視劇帶來的負面影響。

近幾年,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反盜版、反侵權的政策加緊,以及付費時代的到來,不管是內容產出者還是普通大眾,版權意識都在不斷提升,而版權維權雖然仍然艱難,但抄襲勝訴的也不是沒有,維權之路上的人越來越多。

唐嫣的《錦繡未央》同名原著就曾被起訴,原告方證據中顯示《錦繡未央》抄襲作品達20多部,具體細節達2000多萬字。《錦繡未央》一案,可以說是在抄襲、注水等亂象頻生的網文界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侵權維權。

在這種情況下,影視製作公司需要謹慎追逐IP。近幾年,不光是新麗傳媒,慈文,華策、華錄百納、歡瑞世紀、唐人影視等一大把影視製作公司可以說都狂奔在“IP+明星”劇的道路上。

影視製作公司只看IP紅不紅,改編後有沒有市場價值,而不會深究作品是否抄襲。但投資方和影視公司確實不知道IP涉嫌抄襲嗎?未必。在急功近利的市場環境下,大多只是置若罔聞。但隨著觀眾的抵制隊伍逐漸變大,整個行業版權意識不斷上升,影視公司不能再渾水摸魚了。

要規避產權風險,就要在拍攝前做好背景調查,確認原IP是否“清白”,畢竟改編一個IP要投入巨大的資金和精力,被“抄襲門”所累得不償失。從《錦繡未央》到《三生三世》,深陷熱播劇版權泥潭的華策就曾在《此間的少年》開拍前尋找金庸確認江南是否拿到了版權,結果是沒有,江南被金庸起訴,而華策也成功避開了糾紛。

不過,最重要的仍是不要盲目追求IP。隨著IP市場的擴大,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好IP不等於好作品,轉化失敗的不在少數,《誅仙》《幻城》等就是例子。就此次的《如懿傳》來說,作為《甄嬛傳》的續集,不管是製作方砸重金還是版權方砸重金,顯然是押寶其能成為下一個爆款。但值得注意的是,《後宮甄嬛傳》原著在豆瓣上幾部評分均分在8分之上,而《後宮如懿傳》原著僅有7.1分。

部分閱讀過原著的網友表示,《如懿傳》完成度遠沒有《甄嬛傳》高,人物塑造很是粗糙,在《甄嬛傳》中,不管是皇后、華妃、安陵容、還是甄嬛,每個人物都可恨,也可憐,但在《如懿傳》中,人物被吐槽太神經病,只是為虐而虐。且《甄嬛傳》播出已經6年了,經過這麼多宮鬥題材的消耗,《如懿傳》能否複製《甄嬛傳》的成功?難說!

其實,早在2006年,《後宮·甄嬛傳(上卷)》還在連載、並未賣出影視版權前便已陷入抄襲風波。網上更是做出了《甄嬛傳》抄襲的調色盤,被抄襲的作品包括《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冷月如霜》《雙成》《春衫薄》《冷宮》等多部小說。

雖然流瀲紫堅稱絕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創作,否認抄襲。但晉江論壇在經過對比查證之後,認為抄襲事實存在,判定流瀲紫對抄襲者道歉。後來《甄嬛傳》影視化,反抄襲的聲音也有,但沒形成大勢。

近年來,隨著影視行業IP熱,大量網路文學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漫、甚至網遊,IP的版權價也在被不斷捧高。出售作品版權的網路作家,除了紙質書版稅、還可以通過遊戲和影視版權收益獲利。但產生了更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作品受到了很大關注,由原著涉嫌抄襲而惹來的風波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前唐七公子的多本書被指責抄襲,《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視劇版和影視版的播出更是將討伐聲推上了高峰。受此影響,曾買了唐七《華胥引》版權的寰亞影視的《鮫珠傳》上映時,被認為是由《華胥引》改編的,反抄襲大隊在豆瓣大量刷一星抵制抄襲,寰亞不得已出來澄清《鮫珠傳》為原創,撇清關係。

作者和觀眾版權意識都在提升

影視公司要規避“IP抄襲”帶來的風險

對於《如懿傳》背後的出品方新麗傳媒而言,《如懿傳》是3億成本巨制的古裝頭部大劇,承擔著新麗傳媒的IPO壓力。而同時,對將《如懿傳》作為開年大戲的江蘇、東方衛視,和8.1億買斷獨家網播權的騰訊來說,版權費回本壓力也很大。所以,《如懿傳》可以說不得有太大差池。但如果原著被起訴抄襲,幾方多少都會受到波及,有的可能還會捲入官司中。

瓊瑤《梅花烙》著作權維權案就曾起訴了於正和相關出品方。瓊瑤勝訴後,於正被判公開道歉,並停止傳播《宮鎖連城》,5家出品方被告共計賠償500萬元。雖然500萬對於已經賣出版權費的製作方來說並不高,但無論哪家影視公司,都經不起作品口碑的一再消耗。

今年,楊冪趙又廷領銜主演的華策開年大戲《三世三生十裡桃花》熱播時,原著抄襲大風刮過《桃花債》的討論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很多網友在都豆瓣怒打一星:“兩個面癱演的抄襲爛片祝撲街”;“對這種抄襲的東西,一星都多餘”;“我愛天仙,可我更恨抄襲”此類評論在短評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見唐七抄襲事件對電視劇帶來的負面影響。

近幾年,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反盜版、反侵權的政策加緊,以及付費時代的到來,不管是內容產出者還是普通大眾,版權意識都在不斷提升,而版權維權雖然仍然艱難,但抄襲勝訴的也不是沒有,維權之路上的人越來越多。

唐嫣的《錦繡未央》同名原著就曾被起訴,原告方證據中顯示《錦繡未央》抄襲作品達20多部,具體細節達2000多萬字。《錦繡未央》一案,可以說是在抄襲、注水等亂象頻生的網文界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侵權維權。

在這種情況下,影視製作公司需要謹慎追逐IP。近幾年,不光是新麗傳媒,慈文,華策、華錄百納、歡瑞世紀、唐人影視等一大把影視製作公司可以說都狂奔在“IP+明星”劇的道路上。

影視製作公司只看IP紅不紅,改編後有沒有市場價值,而不會深究作品是否抄襲。但投資方和影視公司確實不知道IP涉嫌抄襲嗎?未必。在急功近利的市場環境下,大多只是置若罔聞。但隨著觀眾的抵制隊伍逐漸變大,整個行業版權意識不斷上升,影視公司不能再渾水摸魚了。

要規避產權風險,就要在拍攝前做好背景調查,確認原IP是否“清白”,畢竟改編一個IP要投入巨大的資金和精力,被“抄襲門”所累得不償失。從《錦繡未央》到《三生三世》,深陷熱播劇版權泥潭的華策就曾在《此間的少年》開拍前尋找金庸確認江南是否拿到了版權,結果是沒有,江南被金庸起訴,而華策也成功避開了糾紛。

不過,最重要的仍是不要盲目追求IP。隨著IP市場的擴大,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好IP不等於好作品,轉化失敗的不在少數,《誅仙》《幻城》等就是例子。就此次的《如懿傳》來說,作為《甄嬛傳》的續集,不管是製作方砸重金還是版權方砸重金,顯然是押寶其能成為下一個爆款。但值得注意的是,《後宮甄嬛傳》原著在豆瓣上幾部評分均分在8分之上,而《後宮如懿傳》原著僅有7.1分。

部分閱讀過原著的網友表示,《如懿傳》完成度遠沒有《甄嬛傳》高,人物塑造很是粗糙,在《甄嬛傳》中,不管是皇后、華妃、安陵容、還是甄嬛,每個人物都可恨,也可憐,但在《如懿傳》中,人物被吐槽太神經病,只是為虐而虐。且《甄嬛傳》播出已經6年了,經過這麼多宮鬥題材的消耗,《如懿傳》能否複製《甄嬛傳》的成功?難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