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劉軼:CEO的逆向管理之道

圖 井田商學院

圖 衣布到位董事長劉軼

衣布到位集團創始人劉軼, 正興致盎然地分享著他在服裝行業佈局的這盤大棋。 “我常常被同事調侃,

開公司的速度比別人生小孩還要快。 ”兩年間, 從集團衍生出來的子公司:衣快鏈、三生物、雲製造……以間隔不到10個月的頻率相繼開枝散葉。

從一開始, 劉軼就摩拳擦掌“要幹一件大事”。 首次創業失敗, 他洋洋灑灑寫下關於ZARA供應鏈研究的長篇文章, 被阿裡巴巴《賣家刊》發掘刊登;失業時觀看黑馬營路演, 臺上的年輕創客賣力演講, 他不甘心自己的商業模式就此塵封。 在服裝行業浸染18年之久, 外貿精英、品控主管、生產總監、知名服裝品牌副總裁……多重角色的歷練過後, 他想要搭建一個囊括設計、採購、生產所有環節的服裝供應鏈體系。 就像下棋一樣, 步步為營, 起承轉合, 劉軼先從布匹銷售平臺開始做起。

佈局

關於衣布到位,

劉軼在2015年領創創業大賽演講中, 用一句這樣的話描述:拍照、找面料、完成交易。 其他選手都在大篇幅闡述商業模式, 劉軼僅有的一句話演講顯得格外輕狂, 他甚至現場喊話, “PPT我就不念了, 你們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問吧!”

圖 APP拍照搜布

在場所有的尖銳發問,

都被他輕描淡寫, 一一化解。 “我最怕只有自己一個人興致高漲, 進入了自我論證的魔咒。 ”早在項目啟動前兩年, 劉軼就將想法與行業內同樣擁有十幾年功底、踩過無數坑坑窪窪的供應鏈操盤手進行探討論證, 考慮了落地實踐的所有情況。

這一次創業大賽, 劉軼順利為集團拿到第一筆天使輪融資。

衍生

衣布到位APP上線首月, 交易額隨即突破1000萬, 甲方出身的劉軼有點坐不住了。

“以前不管是做外銷還是內銷, 都是我給錢別人花。 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也可以給平臺創造一個更大的客戶啊。 ”集團子公司與服裝品牌三生物, 就是在如此“奇葩”的緣由中誕生的。

親身踐行商業模式並用成果說話, 運用系統自行孵化品牌,

無疑最能打動投資人。 衣布到位首戰告捷, 集團子公司設計師孵化平臺——衣快鏈、智慧工廠共用平臺——雲製造, 也在緊鑼密鼓地陸續展業, 實現整個服裝供應鏈的閉環。

“我手上就抓著兩樣東西, 一是IT工具平臺, 一是資料流程程用戶。 其餘的枝末就有無限可能。 ”我國紡織從業人數高達1.7億人, 他們大多背井離鄉打工, 個別小工廠更是效益低下, 衣服款式落後, 徒然地做著浪費產能的無用功;而小眾設計師們, 也同樣面臨著創意作品難生產、難銷售的瓶頸。 據劉軼介紹, 通過串聯設計師、工廠、終端零售點之間的資訊, 由衣布到位提供服裝原材料;設計師則參考熱門面輔料資料, 專注本身的設計工作, 創作服裝款式;終端零售點配以自助購物觸控式螢幕、智慧量身尺,

收集零售與個性化定制資料, 在平臺的智慧匹配與判斷下交由資質對等的雲製造工廠生產, 實現真正意義的“以銷定產”。 集團現已和謎底, 速品, 範思哲, 紅豆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圖 雲製造流水作業

總的來說, 衣布到位平臺通過各式各樣的SAAS系統,為服裝供應鏈上至生產者、下至業務員的每個環節賦能。面對如此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劉軼笑笑說自己不愛管事,只管合夥人:“先選好人才,再開啟專案。”在技術、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挑選一位專業人士領頭,交由他去判斷、運營。這也註定了劉軼像《亮劍》中的李雲龍一樣,隨時隨地都在招兵買馬。

回顧18年的管理經驗,他戲稱自己最大的本事就是“忽悠”人才。他說自己對人才的直覺非常敏感,能在短時間內判斷一個人的人品、能力。而劉軼本身也有一股吸引人才的魅力,就像他近日在朋友圈轉發的那段話,“別人願意幫你,不是因為你牛,而是因為相信你。也不是相信你的今天,而是相信你這個人是有價值的,在未來能夠做出正確的事,幫到更多的人。”

初出茅廬

劉軼帶第一次正式帶領團隊,全憑毛遂自薦。

24歲那年,他聽說“廣州處處有錢撿”,於是從南昌南下廣州,在人才市場附近一邊下棋賺飯錢,一邊等待面試通知。直到半個月後,溢達集團向這位年輕人伸出了橄欖枝。

溢達被業內人士譽為服裝行業的黃埔軍校,完善的職工培訓機制培育了一批批外銷高手。擔任翻譯一職,對英語專業出身的劉軼來說可謂如魚得水,雖然集團工資等級以員工的學歷劃分,大家做著同等的工作,可清華北大這些高校畢業的同事起薪就比劉軼可觀得多,但這位年輕人的傲骨鬥志絲毫沒有被影響。

圖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

從香港公司接收訂單,再將訂單翻譯成中文資料,讓國內的工廠生產,是外貿部門的本職工作。劉軼顯然不滿足於僅僅充當生產環節的“傳聲筒”。他殷勤地招呼主管,和車間人員主動熟絡,偷師請教如何看圖紙等專業知識。劉軼當時心想,“我的外語他們學不會,他們的技能我總可以學懂吧。”一來二去,這位“奇葩”的外貿專員練就了一身看圖紙的本領,一接到客戶的訂單,就能馬上判斷這份資料出品成衣的可能性有多高,哪個尺寸和哪個尺寸有衝突,可以直接和客戶溝通細節和修改方案,節省了客戶、車間、翻譯三方來回磨合的時間,大家也越來越喜歡這位銷售小夥。大概入職一年以後,恰逢集團在招募外貿部門主管,劉軼主動申請。經理其實並沒有打算安排他升職,但也不想打擊這位工作還算出色的年輕人,“於是就讓我先帶帶新同事,這一帶就教出了7位外貿銷售。”

回想第一次初出茅廬帶領團隊的經歷,曾經有女同事被劉軼訓斥得躲進洗手間大哭,他也只是拋下了這麼一句狠話:“我給你兩條路選擇,一是舒舒服服地做翻譯官,高薪厚職,但那是養老的活。二是在我手下熬多一年,我讓你成為外貿界的精英。”這位同事最終選擇留下。眼裡只有業績,容不得下屬半點挑戰,劉軼承認自己當年是個暴脾氣,對團隊的要求苛刻且急切。

小有名氣

如此鮮明的管理風格,劉軼延續到他第二家外貿公司——香港利華。起先,他被委派負責對接美國市場。這一回,他心裡又犯起了嘀咕。“整個集團有7個國外市場,我只分管到一個,怎麼體現我的全域觀念啊?”為了釋放資訊證明自己是外貿部門的老大,劉軼又幹了一件特別奇葩的事情。他一聲令下,召集營業部所有的銷售人員到會議室開會。然而大家姍姍來遲,近20分鐘才全員到位。劉軼氣不打一處來,“以後開會大家必須提前5分鐘等我,誰不高興可以立馬辭職。”雖然現在回想起來做法確實不妥,但新官上任的劉軼也因此樹立了威嚴,部門上下一改辦事作風,當年的銷售業績也因此顯著飆升。隨後,劉軼憑著出色的管理成效,開始有機會接管集團企劃部、採購部、品控部。後期負責在大陸組建採購部,工作重心逐漸偏向供應鏈管理。

“就像現在電商領域缺乏供應鏈管理人才一樣,當時的內銷行業也極度缺乏這類型的管理人才。”隨著劉軼在外貿領域逐漸小有名聲,不少獵頭代表內銷公司找上門來。覺察到外銷市場正走向下破路,劉軼跳槽至服裝品牌歌莉婭,開始學習實打實地學習做生意。

轉戰內銷

劉軼原本對服裝內銷領域的理解,就是“開個檔口,進點貨,做買賣”,直到他真正深入內銷公司,才發現內銷的壓力其實來自方方面面。除了自身公司外,合作工廠的人員變動、設備問題、提貨結算方式等,所有這些看似“事不關己”的雜事,都牽涉到公司的生意最終是否能成交。因為你將訂單外發到這個工廠,你對合作夥伴許下交貨日期的“軍令狀”,你就有責任將工人離職導致生產進度落後,打紐扣的專用設備不足等等的這些問題擺平。或許這點經歷,就是劉軼今天自詡“高級打雜工”的由來。

每天都感覺身在戰場的工作氛圍,讓劉軼學會了如何處理與下屬員工的關係。當老闆指出自己團隊下屬的工作紕漏時,劉軼都會主動“扛槍”,承認是自己的管理不善所致,回到團隊關起門來再與下屬一一“算帳”。下班時間也非常注重開展團建活動,放下領導的姿態和成員們無所避忌地相處。

圖 團隊團建活動

吸納人才

在波司登、探路者等知名企業多番輾轉後,劉軼回歸待業狀態,也借此機會沉澱10多年的行業經驗,總結出服裝產業鏈的商業模式。而這,就是衣布到位運營邏輯的雛形。“我不甘心就這樣過一輩子,我必須自己來幹一次。”這一回,曾經跟隨過劉軼的牛人們一呼百應。

“任何創業公司找技術總監、產品總監都很困難,而我一找,就可以分別找三個。”劉軼挑選人才、組建團隊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意思。

首先,面對自己想要吸納的目標人才,他的態度真誠得令人匪夷所思,第一句話就是:我請不起你。“我會跟他講清楚商業模式,如果對方認可,我們再繼續往下談。”劉軼不像一般的創業公司老闆,給員工“畫餅”,許諾一個清晰的未來。因為他相信衣布到位平臺的商業模式,可以給員工帶來不可想像的無限未來。集團其中一位元產品總監曾在征途任職,當時正在幫老婆開淘寶店,月入4-5萬元。劉軼為他分析了經營淘寶店鋪的天花板,將衣布到位的整個運營邏輯娓娓道來,讓對方認識到這個平臺沒有天花板。

其次,願意等待人才。衣布到位的行銷總監因為個人情況不能即時到崗,劉軼認為大家這一刻還沒想清楚,不能決定去處也沒有關係。什麼時候想清楚了告知他一聲就可以了,互相之間的緣分也不會斷。劉軼就是這樣,等了這位行銷總監一年多。

劉軼目前只管理集團的合夥人,將運營上的所有事情交由合夥人打理。至於合夥人的選擇標準,他要求對方必須立下投名狀。與大多數老闆高薪聘請合夥人的做法相反,劉軼要求合夥人自動降薪,並且投入資金,同時給予合夥人高占比的分成。他解釋道,“合夥人需要投入10-20萬資金,以示大家都是共同出資去做這番事業。”而合夥人在高額分成的激勵下的自覺與動力,也無須劉軼花費太多的時間去盯著他們工作是否到位。

圖 愉快的團隊

和當年暴脾氣的管理作風相比,信佛後的劉軼更看重大家工作是否愉快。在衣布到位總部,甚至有專門的玩樂區與健身區供員工們自由使用。他提倡將上班當作玩耍,同時也相信人的自製力,可以約束自我不至於放縱玩樂。一個人身處優秀的團隊,自然也會感受到工作氛圍中那股無形的壓力。當旁人都無比優秀,誰也不好意思懶惰度日,這就是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工作效益。

作為一名管理者,如今的劉軼選擇了更為人性化、更富同理心的方式。但若要深究,其實他對團隊的要求同樣嚴格。作為一位統籌全域的老闆,劉軼在集團內給自己的定位只是一名“高級打雜工”。當定下了集團某個領域的主調,就會完全放手交由他人跟進,而自己的主力將用於尋找下一隊人才,繼續完成在服裝供應鏈布下的這盤棋局。

作者:張曉盈。本文為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衣布到位平臺通過各式各樣的SAAS系統,為服裝供應鏈上至生產者、下至業務員的每個環節賦能。面對如此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劉軼笑笑說自己不愛管事,只管合夥人:“先選好人才,再開啟專案。”在技術、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挑選一位專業人士領頭,交由他去判斷、運營。這也註定了劉軼像《亮劍》中的李雲龍一樣,隨時隨地都在招兵買馬。

回顧18年的管理經驗,他戲稱自己最大的本事就是“忽悠”人才。他說自己對人才的直覺非常敏感,能在短時間內判斷一個人的人品、能力。而劉軼本身也有一股吸引人才的魅力,就像他近日在朋友圈轉發的那段話,“別人願意幫你,不是因為你牛,而是因為相信你。也不是相信你的今天,而是相信你這個人是有價值的,在未來能夠做出正確的事,幫到更多的人。”

初出茅廬

劉軼帶第一次正式帶領團隊,全憑毛遂自薦。

24歲那年,他聽說“廣州處處有錢撿”,於是從南昌南下廣州,在人才市場附近一邊下棋賺飯錢,一邊等待面試通知。直到半個月後,溢達集團向這位年輕人伸出了橄欖枝。

溢達被業內人士譽為服裝行業的黃埔軍校,完善的職工培訓機制培育了一批批外銷高手。擔任翻譯一職,對英語專業出身的劉軼來說可謂如魚得水,雖然集團工資等級以員工的學歷劃分,大家做著同等的工作,可清華北大這些高校畢業的同事起薪就比劉軼可觀得多,但這位年輕人的傲骨鬥志絲毫沒有被影響。

圖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

從香港公司接收訂單,再將訂單翻譯成中文資料,讓國內的工廠生產,是外貿部門的本職工作。劉軼顯然不滿足於僅僅充當生產環節的“傳聲筒”。他殷勤地招呼主管,和車間人員主動熟絡,偷師請教如何看圖紙等專業知識。劉軼當時心想,“我的外語他們學不會,他們的技能我總可以學懂吧。”一來二去,這位“奇葩”的外貿專員練就了一身看圖紙的本領,一接到客戶的訂單,就能馬上判斷這份資料出品成衣的可能性有多高,哪個尺寸和哪個尺寸有衝突,可以直接和客戶溝通細節和修改方案,節省了客戶、車間、翻譯三方來回磨合的時間,大家也越來越喜歡這位銷售小夥。大概入職一年以後,恰逢集團在招募外貿部門主管,劉軼主動申請。經理其實並沒有打算安排他升職,但也不想打擊這位工作還算出色的年輕人,“於是就讓我先帶帶新同事,這一帶就教出了7位外貿銷售。”

回想第一次初出茅廬帶領團隊的經歷,曾經有女同事被劉軼訓斥得躲進洗手間大哭,他也只是拋下了這麼一句狠話:“我給你兩條路選擇,一是舒舒服服地做翻譯官,高薪厚職,但那是養老的活。二是在我手下熬多一年,我讓你成為外貿界的精英。”這位同事最終選擇留下。眼裡只有業績,容不得下屬半點挑戰,劉軼承認自己當年是個暴脾氣,對團隊的要求苛刻且急切。

小有名氣

如此鮮明的管理風格,劉軼延續到他第二家外貿公司——香港利華。起先,他被委派負責對接美國市場。這一回,他心裡又犯起了嘀咕。“整個集團有7個國外市場,我只分管到一個,怎麼體現我的全域觀念啊?”為了釋放資訊證明自己是外貿部門的老大,劉軼又幹了一件特別奇葩的事情。他一聲令下,召集營業部所有的銷售人員到會議室開會。然而大家姍姍來遲,近20分鐘才全員到位。劉軼氣不打一處來,“以後開會大家必須提前5分鐘等我,誰不高興可以立馬辭職。”雖然現在回想起來做法確實不妥,但新官上任的劉軼也因此樹立了威嚴,部門上下一改辦事作風,當年的銷售業績也因此顯著飆升。隨後,劉軼憑著出色的管理成效,開始有機會接管集團企劃部、採購部、品控部。後期負責在大陸組建採購部,工作重心逐漸偏向供應鏈管理。

“就像現在電商領域缺乏供應鏈管理人才一樣,當時的內銷行業也極度缺乏這類型的管理人才。”隨著劉軼在外貿領域逐漸小有名聲,不少獵頭代表內銷公司找上門來。覺察到外銷市場正走向下破路,劉軼跳槽至服裝品牌歌莉婭,開始學習實打實地學習做生意。

轉戰內銷

劉軼原本對服裝內銷領域的理解,就是“開個檔口,進點貨,做買賣”,直到他真正深入內銷公司,才發現內銷的壓力其實來自方方面面。除了自身公司外,合作工廠的人員變動、設備問題、提貨結算方式等,所有這些看似“事不關己”的雜事,都牽涉到公司的生意最終是否能成交。因為你將訂單外發到這個工廠,你對合作夥伴許下交貨日期的“軍令狀”,你就有責任將工人離職導致生產進度落後,打紐扣的專用設備不足等等的這些問題擺平。或許這點經歷,就是劉軼今天自詡“高級打雜工”的由來。

每天都感覺身在戰場的工作氛圍,讓劉軼學會了如何處理與下屬員工的關係。當老闆指出自己團隊下屬的工作紕漏時,劉軼都會主動“扛槍”,承認是自己的管理不善所致,回到團隊關起門來再與下屬一一“算帳”。下班時間也非常注重開展團建活動,放下領導的姿態和成員們無所避忌地相處。

圖 團隊團建活動

吸納人才

在波司登、探路者等知名企業多番輾轉後,劉軼回歸待業狀態,也借此機會沉澱10多年的行業經驗,總結出服裝產業鏈的商業模式。而這,就是衣布到位運營邏輯的雛形。“我不甘心就這樣過一輩子,我必須自己來幹一次。”這一回,曾經跟隨過劉軼的牛人們一呼百應。

“任何創業公司找技術總監、產品總監都很困難,而我一找,就可以分別找三個。”劉軼挑選人才、組建團隊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意思。

首先,面對自己想要吸納的目標人才,他的態度真誠得令人匪夷所思,第一句話就是:我請不起你。“我會跟他講清楚商業模式,如果對方認可,我們再繼續往下談。”劉軼不像一般的創業公司老闆,給員工“畫餅”,許諾一個清晰的未來。因為他相信衣布到位平臺的商業模式,可以給員工帶來不可想像的無限未來。集團其中一位元產品總監曾在征途任職,當時正在幫老婆開淘寶店,月入4-5萬元。劉軼為他分析了經營淘寶店鋪的天花板,將衣布到位的整個運營邏輯娓娓道來,讓對方認識到這個平臺沒有天花板。

其次,願意等待人才。衣布到位的行銷總監因為個人情況不能即時到崗,劉軼認為大家這一刻還沒想清楚,不能決定去處也沒有關係。什麼時候想清楚了告知他一聲就可以了,互相之間的緣分也不會斷。劉軼就是這樣,等了這位行銷總監一年多。

劉軼目前只管理集團的合夥人,將運營上的所有事情交由合夥人打理。至於合夥人的選擇標準,他要求對方必須立下投名狀。與大多數老闆高薪聘請合夥人的做法相反,劉軼要求合夥人自動降薪,並且投入資金,同時給予合夥人高占比的分成。他解釋道,“合夥人需要投入10-20萬資金,以示大家都是共同出資去做這番事業。”而合夥人在高額分成的激勵下的自覺與動力,也無須劉軼花費太多的時間去盯著他們工作是否到位。

圖 愉快的團隊

和當年暴脾氣的管理作風相比,信佛後的劉軼更看重大家工作是否愉快。在衣布到位總部,甚至有專門的玩樂區與健身區供員工們自由使用。他提倡將上班當作玩耍,同時也相信人的自製力,可以約束自我不至於放縱玩樂。一個人身處優秀的團隊,自然也會感受到工作氛圍中那股無形的壓力。當旁人都無比優秀,誰也不好意思懶惰度日,這就是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工作效益。

作為一名管理者,如今的劉軼選擇了更為人性化、更富同理心的方式。但若要深究,其實他對團隊的要求同樣嚴格。作為一位統籌全域的老闆,劉軼在集團內給自己的定位只是一名“高級打雜工”。當定下了集團某個領域的主調,就會完全放手交由他人跟進,而自己的主力將用於尋找下一隊人才,繼續完成在服裝供應鏈布下的這盤棋局。

作者:張曉盈。本文為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