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暴雪將至》讓段奕宏摘得影帝,卻無法滿足觀眾的胃口?

一場1997年就被預告將至的暴雪, 終於在2008年的寒潮裡飄飄搖搖地下了起來——讓段奕宏拿下今年東京電影節影帝的《暴雪將至》在上週五(11月17日)公映。

光看海報, 還真會以為是個刑偵片咯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可能有不少人沖著影帝之作而走進了影院。 但若你期待看到的是一部節奏酣暢、懸疑叢生的刑偵犯罪片, 那麼很遺憾, 你可能會在觀影結束後狠狠打下了差評。 再看一眼資料, 上映五天, 此片的國內票房也不過2500萬。

全片80%都是濕冷濕冷看不清臉的雨戲、影片前三分之二節奏緩慢且鋪墊不足、偶發文藝腔和一些不知所云的情節設置……這對大部分觀眾來說, 如此低氣壓的畫風, 確實不太友好。

一個90年代的保衛科長余國偉,

一心想偵破“連環女屍案”成為“神探”, 而不惜以心愛女人作為誘餌, 女人發現真相後自殺, 瀕臨崩潰的余國偉打死無辜的“嫌疑人”後鋃鐺入獄。

10年後出獄, 他才知道一切不過是一場徒勞, 真凶早已受到老天的懲罰, 暴雪飄然而至。

破案本非他這個保安的分內事。 這個“多餘的人”想在97年的下崗大潮裡逆潮而行, 做了一件“多餘的事”, 賠上了徒弟和愛人的性命, 給自己帶來十年牢飯和一輩子的陰霾。

引用網友的一句話就是:想進體制, 卻被體制拋棄;想破案子, 卻被案子“破”了。

有人稱它為中國版的《殺人回憶》, 誰是兇手不重要, 關鍵是誰製造了兇手。

也有人嫌棄它缺乏力度和驚喜, 雖然黑色荒誕, 但無法代入那個時代的悲情。

為了這部質感奇特的《暴雪將至》, 時光網編輯部又一次“吵了起來”, 出現了多重聲音。

去看段奕宏的 by 爛泥

去圍觀本片之前, 曾被同事提醒了一句:這不是一部犯罪片。 懷揣著這句說了一半又不說完的話, 我將開篇映入眼簾的那些“女屍”都視作了煙幕和浮雲(本身也真的有缺驚悚), 不禁將整個焦點都放在了段奕宏的個人演繹身上。

曾經有人這麼評價段奕宏, 他有一種在國內男演員甚至亞洲男演員中都很少見的氣質which正是他的核心魅力所在——他身上有一種交雜著肉欲感和禁欲感的色氣。 戳中。 最後被逮捕的時候,從冷漠臉到瞬間繃不住的大哭,讓我對這個影帝頭銜表示太服氣。

情緒氛圍到位,人物塑造欠妥 by 春光

段奕宏、江一燕

《暴雪將至》並不是沒有優點,前半段一直到鐵軌追凶的段落,至少情緒和氛圍都很到位了,之後就完全崩壞了。對於人物的塑造極為的平面,導演想從單純的探案往人物內心發展,但是完全沒有深入到角色當中。

段奕宏這個角色到後半段與江一燕的戲是廢戲,並不足以支撐江一燕以為段奕宏要利用她來抓住兇手,後來自殺的誘因,最後揭示殺手遭遇車禍,導演的意圖是想強調一種宿命感,人物的無力感,最後卻淪為導演的一種抖機靈。

anybody回答一下我疑惑的兩處 by HAHA

個人感覺,《暴雪將至》是一部不錯的國產片,全片看下來最喜歡的是開頭的那句臺詞“多餘的餘”,以及領獎臺上和片尾時相互呼應的兩場“雪”。但影片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瑕疵,有兩處情節令人摸不著頭腦。

一處是余國偉拿著瘦臉男人的一寸照去球場問站街女站在黑暗角落的是不是這個男人時,站街女盯著他笑了將近一分鐘也沒說到底是不是;

另一處是余國偉從監獄出來回到工廠遇到看門老大爺的對話,兩處情節綜合一起給人造成了“余國偉可能是精神分裂”的錯覺,但同時又確鑿地指出了兇手不是他。

另外感覺結尾有關於2008年南方暴雪的字幕也有些畫蛇添足,干擾了全片的主題。

人物鋪墊不夠 表演痕跡太重 by 文文

頂著東京電影節獲獎影片的光環,《暴雪將至》的上映令不少人期待。平心而論,這是一部非常用心的作品。影片的攝影、美術、場景設計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但總體而言,這是片子完成度不高。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和想要達到的效果,但是很明顯他沒有在大銀幕展現出來。影片的故事和角色都無法令人信服。

燕子這個人物嚴重失真(也許是江一燕演的不行),而且她的死有些莫名其妙(至少是鋪墊不夠);段奕宏的表演看似無可挑剔,但是問題也在這——表演痕跡太重,給人過於刻意的感覺。而結尾故弄玄虛的質疑回憶真實性的情節,也暴露了導演對於類型片把控上的生澀。

結尾反類型的處理挽救了全片 by 老羊

如果這部電影是罪案類型片,我可能看到一半就想退場,導演鏡頭語言不夠成熟,幾個配角表演和臺詞讓人尷尬。

我倒覺得,結尾反類型的處理有點挽救了全片的意思,這種荒誕的設置和電影前半段的虛無基調有了對應,也昇華了主題:在時代急劇變動的大流中,個人無力抵抗,余國偉和那些下崗的工人一樣是被時代拋棄的人。

我建議大家有時間看看這部片,因為他是導演處女作,還記得皮克斯動畫《料理鼠王》片尾那餐廳評論員的那句話麼:有時評論家得冒險去發現並且捍衛新的事物,這個世界對待新秀、新的創作非常苛刻,新人及新作需要朋友。

十年後,出獄的余國偉得知這個讓人啼笑皆非的“兇手真相”,而那場“暴雪”也終於隨著寒潮的到來而降下。

那些年為了在變革中找出路的“破案努力”、所犧牲的一切,那些沉甸甸的回憶,如今竟像飄雪一樣輕如鴻毛、微不足道。

再回望那場鐵軌追凶,他追的是兇手,還是一個他怎麼追也追不上的時代?

最後被逮捕的時候,從冷漠臉到瞬間繃不住的大哭,讓我對這個影帝頭銜表示太服氣。

情緒氛圍到位,人物塑造欠妥 by 春光

段奕宏、江一燕

《暴雪將至》並不是沒有優點,前半段一直到鐵軌追凶的段落,至少情緒和氛圍都很到位了,之後就完全崩壞了。對於人物的塑造極為的平面,導演想從單純的探案往人物內心發展,但是完全沒有深入到角色當中。

段奕宏這個角色到後半段與江一燕的戲是廢戲,並不足以支撐江一燕以為段奕宏要利用她來抓住兇手,後來自殺的誘因,最後揭示殺手遭遇車禍,導演的意圖是想強調一種宿命感,人物的無力感,最後卻淪為導演的一種抖機靈。

anybody回答一下我疑惑的兩處 by HAHA

個人感覺,《暴雪將至》是一部不錯的國產片,全片看下來最喜歡的是開頭的那句臺詞“多餘的餘”,以及領獎臺上和片尾時相互呼應的兩場“雪”。但影片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瑕疵,有兩處情節令人摸不著頭腦。

一處是余國偉拿著瘦臉男人的一寸照去球場問站街女站在黑暗角落的是不是這個男人時,站街女盯著他笑了將近一分鐘也沒說到底是不是;

另一處是余國偉從監獄出來回到工廠遇到看門老大爺的對話,兩處情節綜合一起給人造成了“余國偉可能是精神分裂”的錯覺,但同時又確鑿地指出了兇手不是他。

另外感覺結尾有關於2008年南方暴雪的字幕也有些畫蛇添足,干擾了全片的主題。

人物鋪墊不夠 表演痕跡太重 by 文文

頂著東京電影節獲獎影片的光環,《暴雪將至》的上映令不少人期待。平心而論,這是一部非常用心的作品。影片的攝影、美術、場景設計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但總體而言,這是片子完成度不高。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和想要達到的效果,但是很明顯他沒有在大銀幕展現出來。影片的故事和角色都無法令人信服。

燕子這個人物嚴重失真(也許是江一燕演的不行),而且她的死有些莫名其妙(至少是鋪墊不夠);段奕宏的表演看似無可挑剔,但是問題也在這——表演痕跡太重,給人過於刻意的感覺。而結尾故弄玄虛的質疑回憶真實性的情節,也暴露了導演對於類型片把控上的生澀。

結尾反類型的處理挽救了全片 by 老羊

如果這部電影是罪案類型片,我可能看到一半就想退場,導演鏡頭語言不夠成熟,幾個配角表演和臺詞讓人尷尬。

我倒覺得,結尾反類型的處理有點挽救了全片的意思,這種荒誕的設置和電影前半段的虛無基調有了對應,也昇華了主題:在時代急劇變動的大流中,個人無力抵抗,余國偉和那些下崗的工人一樣是被時代拋棄的人。

我建議大家有時間看看這部片,因為他是導演處女作,還記得皮克斯動畫《料理鼠王》片尾那餐廳評論員的那句話麼:有時評論家得冒險去發現並且捍衛新的事物,這個世界對待新秀、新的創作非常苛刻,新人及新作需要朋友。

十年後,出獄的余國偉得知這個讓人啼笑皆非的“兇手真相”,而那場“暴雪”也終於隨著寒潮的到來而降下。

那些年為了在變革中找出路的“破案努力”、所犧牲的一切,那些沉甸甸的回憶,如今竟像飄雪一樣輕如鴻毛、微不足道。

再回望那場鐵軌追凶,他追的是兇手,還是一個他怎麼追也追不上的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