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聯姻後的麥當勞中國,正在這些地方猛發力!

第1474期

剛剛, 麥當勞舉辦了它的第二次“麥麥全席”, 邀請主廚使用麥當勞新鮮食材, 定制五道創意料理, 以“新鮮安心, 任你出彩”的主題分享麥當勞食物背後的故事。

活動上, 麥當勞中國重申食品安全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基石, 公司還提出一系列舉措, 承諾不懈提升食物品質、引領菜單變革。

■餐飲老闆內參王菁 發自上海

01

全面升級食用油, 為食安多砸上億

“為什麼要做‘麥麥全席’?是因為我們很想把新鮮安心的食材呈現給大家。 平常在餐廳, 大家很少接觸到我們的食材, 在這個場合希望可以把食材呈現到大家的面前,

大家不但可以吃、可以摸, 還可以現場品味這些食材做出來的料理。 ”麥當勞中國CEO張家茵在現場說。

此次的創意料理, 雖然不會在門店當中售賣, 但是麥當勞一直在用同等高品質的食材, 持續不斷地為顧客推出新品。

2017年全年, 麥當勞在中國推出超過70款新品,

包括與海內外名廚合作的“星廚系列”漢堡, 引入新澳進口牛肉、110克整塊雞腿排等新食材。

這一年, 麥當勞還相繼推出眾多“那麼大”系列小食飲料, 包括那麼大圓筒、那麼大雞翅、那麼大鮮檸特飲等。

這一創新速度, 還將在今後持續下去。

菜單的創新還伴隨著食材的不斷升級。

今年6月開始, 麥當勞中國全面升級餐廳用油, 逐步更換了特別定制的“葵花卡諾拉油”, 僅此一項, 成本增加在九位數。

02

始終圍繞漢堡的“領導力”

關於產品創新的邏輯, 張家茵非常明確地表示, 麥當勞在漢堡品類上的領導力是企業最大的核心。

“為什麼人家來麥當勞, 就是你做漢堡做得好。 我們非常經典的拳頭產品比如漢堡、薯條和霜淇淋, 這些核心一定要持續做好, 產品的創新升級要以核心為基礎。 ”

持續不斷的產品創新, 不僅是為了保證品牌和產品的年輕化, 更是為了迎合麥當勞的“雙向超值”策略, “可以適應不同顧客, 無論高線城市還是低線城市。 ”

張家茵介紹, 麥當勞以前的業務模式, 希望每天是超值, 但消費升級促使他們進行雙向發展。 “每天的低價仍然有, 我們有17塊錢的工作餐、6塊錢的早餐, 這是超值部分。 消費升級的部分, 現在有星廚漢堡系列, 套餐價在35塊錢以上, 這是我們漢堡領導力的一個體現。 ”

03

5大舉措護航食品安全

開一家餐廳容易,

但當門店數量擴張到成千上萬時, 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 給品牌帶來沉重打擊。

在高速發展的同時, 如何保證食品安全不出紕漏?張家茵也向外界揭秘了麥當勞的做法。

1

增設食品安全委員會

麥當勞中國增設“食品安全品質委員會”, 成員來自麥當勞全球和中國的食品安全專業人士,同時還邀請了內地和香港的外部行業專家。

委員會向公司董事會直接彙報,對食品安全進行持續風險評估,提出建議和舉措,確保麥當勞中國的食品安全和品質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麥當勞的全球標準。

2

組織結構抗風險

麥當勞中國設置有負責食品安全的部門,直接向CEO彙報,而供應鏈是另外一個獨立的部門。但是,食安部門會對供應鏈進行專項檢查,“中間有一個監督的關係,不是由供應鏈自行進行判定,而是多一個中立的部門去做審核,這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風險管理的機制。”張家茵說。

3

供應商高度集中

麥當勞中國最主要的供應商有20個左右,提供了超過70%的採購品。如此集中化的採購下,工廠為了始終符合麥當勞的標準,會大量投入資金來保證出品品質。

同時,麥當勞執行了詳盡的供應商管理標準,“比如說用工標準、加班或者是福利標準,麥當勞的供應商都會嚴格遵守。”

4

引入協力廠商權威機構

通過跟協力廠商權威機構合作,不通知式地對供應商進行檢查,“一天做得好不等於天天做得好,所以我們會突擊式對他們檢查,這樣使供應商建立起了警惕文化。”

2017年至今麥,當勞中國對供應商進行了超過100次非通知式檢查,100%全部合格。2018年,對供應商的非通知式檢查次數將增加10%。

5

直通總部的舉報熱線

麥當勞有一部針對供應商的舉報熱線直通總部,關於食品安全的舉報將會跳過供應商,跳過麥當勞的體制,直接到總部的中央食品安全舉報中心。如果收到舉報,總部會派專人進行保密中立的調查。

04

從傳統的地點便利到全管道的便利

長期以來,麥當勞一直致力於讓顧客在城市裡最容易到達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一份安全美味的漢堡。

在和內參君等媒體進行交流時,張家茵表示,現在“便利”的定義不一樣了,“以往的便利就是指速度快,地點方便。現在是超級便利、全管道便利,無論你在哪個管道都可以點到麥當勞,無論從哪個管道進來體驗都一樣好。”

從傳統的地點便利成為全管道的便利,這是麥當勞在速食運營理念上的顛覆,背後的邏輯自然是顧客對於“便利”的多元化需求。

顧客需要快捷地點餐,因此麥當勞近年來一直在對“未來餐廳”進行優化。電子餐牌、APP點餐、微信小程式點餐……無處不在的數位化元素,讓顧客可以不用排隊,不用帶錢包,不用在等候區擁擠等待。

顧客依賴外賣,麥當勞就宣佈未來5年超過75%的麥當勞餐廳將提供外送服務,並一直在致力於送餐團隊的建設。

顧客需要隨時瞭解產品資訊,麥當勞則發力數位化行銷,通過會員制、社交媒體,通過不同的爆發點引起消費者注意。

在與騰訊宣佈合作後的六周,推出小程式會員機制,八周推出“麥有禮”,“麥當勞的巨無霸和薯條,可以當成紅包放到群裡搶。這樣的先發優勢,讓麥當勞的數位化主導權強了很多。”張家茵說。

05

決策快速,21小時開一家新店

今年8月,中信和凱雷入主麥當勞中國受到萬眾矚目。2個多月後談及變化,張家茵直言:“合作宣佈後,我們多了很多自主權。”

“麥當勞在中國市場從來沒有2個月之內簽了三大地產商的戰略聯盟,但交割之後就做到了。本地團隊、本地董事會和本地地產商都非常瞭解這個市場,所以做決定非常快速。”

股權交割時,麥當勞中國就提出了到2022年要增加2000家餐廳的願景,相當於每年多開350~500家。也就是說,麥當勞平均每21小時就將開出一家。“這在股權變更前不可能做到的,但現在可以完全以中國的真實市場潛力為導向。”

而佈局三到五線城市的計畫,也由於管理團隊與合作地產商的當地語系化,顯得目標更加清晰,“餐廳風格上會強調家庭氛圍,三線城市的假日消費爆發力很強,我們覺得體驗更重要,與平常靠‘快’來拿到生意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張家茵說。

·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 視覺|尚冉

成員來自麥當勞全球和中國的食品安全專業人士,同時還邀請了內地和香港的外部行業專家。

委員會向公司董事會直接彙報,對食品安全進行持續風險評估,提出建議和舉措,確保麥當勞中國的食品安全和品質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麥當勞的全球標準。

2

組織結構抗風險

麥當勞中國設置有負責食品安全的部門,直接向CEO彙報,而供應鏈是另外一個獨立的部門。但是,食安部門會對供應鏈進行專項檢查,“中間有一個監督的關係,不是由供應鏈自行進行判定,而是多一個中立的部門去做審核,這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風險管理的機制。”張家茵說。

3

供應商高度集中

麥當勞中國最主要的供應商有20個左右,提供了超過70%的採購品。如此集中化的採購下,工廠為了始終符合麥當勞的標準,會大量投入資金來保證出品品質。

同時,麥當勞執行了詳盡的供應商管理標準,“比如說用工標準、加班或者是福利標準,麥當勞的供應商都會嚴格遵守。”

4

引入協力廠商權威機構

通過跟協力廠商權威機構合作,不通知式地對供應商進行檢查,“一天做得好不等於天天做得好,所以我們會突擊式對他們檢查,這樣使供應商建立起了警惕文化。”

2017年至今麥,當勞中國對供應商進行了超過100次非通知式檢查,100%全部合格。2018年,對供應商的非通知式檢查次數將增加10%。

5

直通總部的舉報熱線

麥當勞有一部針對供應商的舉報熱線直通總部,關於食品安全的舉報將會跳過供應商,跳過麥當勞的體制,直接到總部的中央食品安全舉報中心。如果收到舉報,總部會派專人進行保密中立的調查。

04

從傳統的地點便利到全管道的便利

長期以來,麥當勞一直致力於讓顧客在城市裡最容易到達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一份安全美味的漢堡。

在和內參君等媒體進行交流時,張家茵表示,現在“便利”的定義不一樣了,“以往的便利就是指速度快,地點方便。現在是超級便利、全管道便利,無論你在哪個管道都可以點到麥當勞,無論從哪個管道進來體驗都一樣好。”

從傳統的地點便利成為全管道的便利,這是麥當勞在速食運營理念上的顛覆,背後的邏輯自然是顧客對於“便利”的多元化需求。

顧客需要快捷地點餐,因此麥當勞近年來一直在對“未來餐廳”進行優化。電子餐牌、APP點餐、微信小程式點餐……無處不在的數位化元素,讓顧客可以不用排隊,不用帶錢包,不用在等候區擁擠等待。

顧客依賴外賣,麥當勞就宣佈未來5年超過75%的麥當勞餐廳將提供外送服務,並一直在致力於送餐團隊的建設。

顧客需要隨時瞭解產品資訊,麥當勞則發力數位化行銷,通過會員制、社交媒體,通過不同的爆發點引起消費者注意。

在與騰訊宣佈合作後的六周,推出小程式會員機制,八周推出“麥有禮”,“麥當勞的巨無霸和薯條,可以當成紅包放到群裡搶。這樣的先發優勢,讓麥當勞的數位化主導權強了很多。”張家茵說。

05

決策快速,21小時開一家新店

今年8月,中信和凱雷入主麥當勞中國受到萬眾矚目。2個多月後談及變化,張家茵直言:“合作宣佈後,我們多了很多自主權。”

“麥當勞在中國市場從來沒有2個月之內簽了三大地產商的戰略聯盟,但交割之後就做到了。本地團隊、本地董事會和本地地產商都非常瞭解這個市場,所以做決定非常快速。”

股權交割時,麥當勞中國就提出了到2022年要增加2000家餐廳的願景,相當於每年多開350~500家。也就是說,麥當勞平均每21小時就將開出一家。“這在股權變更前不可能做到的,但現在可以完全以中國的真實市場潛力為導向。”

而佈局三到五線城市的計畫,也由於管理團隊與合作地產商的當地語系化,顯得目標更加清晰,“餐廳風格上會強調家庭氛圍,三線城市的假日消費爆發力很強,我們覺得體驗更重要,與平常靠‘快’來拿到生意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張家茵說。

·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 視覺|尚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