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難道是我的奶不夠?到底吃沒吃進去啊寶貝!

起因是前兩天接到了好朋友小淞媽的求助, 她的一個同事找到了她, 表達了關於母乳餵養的各種困惑, 於是她有截圖給我, 想問問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截圖中紅字是小淞媽, 黑字是淞媽的同事。 按照截圖的內容, 我判斷同事的孩子應該還是個月齡很小的寶寶, 果不其然, 還未出月。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月子裡的寶寶吃奶的問題, 對於新手父母而言, 這是最沒底的問題。

自打孩子生下來, 月子中每個媽媽面臨的第一項重大考驗就是母乳, 奶夠不夠、親喂是否成功、乳腺腫塊怎麼辦, 這些都是繞不開的謎團。 想必每一個媽媽都曾擔心過自己的母乳夠不夠吃, 孩子是不是餓的問題, 哪怕是奶水充沛的榮媽, 在生下李大榮的前幾天也是一樣非常困擾。

我到底有沒有奶?熊孩子到底吃飽沒有?每次餵奶好幾十分鐘, 過不了一會兒就要吃, 難道是我沒奶嗎?還是我沒有喂對?

首先我要說, 對於月子裡的新生兒而言, 每次餵奶半小時以上, 最多一倆小時就要吃奶, 這是非常非常非常正常的現象。 大榮跟依依在月子裡也是一吃吃三四十分鐘, 過不了多一會兒就餓了。

首先我先從最容易理解的問題開始說起, 為什麼沒一會兒就餓?是不是奶不夠?

新生兒的胃容量很小, 上面的圖很直觀地告訴了我們, 為什麼他們餓的那麼快, 因為原本胃裡能盛下的就不多。 這個問題so easy, 篇幅問題, 我就敷衍地一圖一話帶過了。

緊接著你們就會問既然吃的不多, 為什麼還需要花那麼長時間?

大家先別急著斷定自己沒奶, 我們換個思路, 也許是熊孩子吃奶的技術還不成熟呢?我們都知道嬰兒自打出生就自帶吮吸技能, 可你們不想想, 天賦點點上了, 可實戰等級是0啊, 你也得給他們一點時間打怪升級才能很好的運用技能啊,

郭靖一開始學降龍十八掌的時候不是也很菜的嗎?所以我能說, 熊孩子吃那麼久是因為他們的吸力小且吃奶技能不熟練造成的嗎?

特別是對於初產婦來說, 很多人乳腺都不通暢, 吸起來就更費勁兒了啊, 我自己最初下奶的時候乳腺就是堵著的, 乳房脹的像石塊, 開奶師通乳的時候我眼見著奶花四濺如噴泉, 可李大榮還是吃不著餓的哇哇哭, 後來開奶師一通揉才算是把大榮的糧草給供上了, 但乳房局部還是有硬塊, 我一邊餵奶一邊揉了好多天, 才算把全域融會貫通了。 如果你覺得孩子吸奶特別費勁, 且乳房有局部硬塊, 那麼乳腺不通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一定要提早通乳才行, 否則極有可能誘發乳腺炎。

但,即便是沒有硬塊,乳房暢通的狀態,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來說,也是時很難吸的。我們通常用“使出吃奶的勁兒了”來形容用盡渾身力氣,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小嬰兒來說,吃奶真的是很費體力的事情。我們一說吃奶,大多數人腦海中出現的畫面都是依姐這種橫跨在我身上跟喝自來水似的咕嘟咕嘟捧著吃的狀態,但那是假像,要知道依姐可是吃奶技能滿格的工作狀態,最開始的時候,她也是非常笨拙地找乳頭磕磕絆絆地糊口每一餐的,這是生命伊始最正常的開端,吃奶的本領也是需要一次次練習才能爐火純青的。所以,寶寶在月子裡除了睡都基本掛在媽媽身上吃奶,是正常現象,不用恐慌。但如果隨著月齡的增加,到了兩三個月,吃奶時間還沒有縮短,或是吃奶間隔還沒有增長,那就不正常了。

接下來,我再來說為什麼寶寶用奶瓶特別和諧,親喂就各種不協調。毫無疑問,市面上的奶瓶即便是再依照乳房來設計,材質也好、口感也好、奶嘴的弧度也好,都只是模仿,很可惜,它不是乳房。

很簡單,因為它沒有乳腺。從圖上我們就能看出來,孩子吃的奶是通過吮吸刺激乳腺,然後奶才會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這裡就不得不提“奶陣”這個名詞。喂過奶的媽媽都能感受到,每次奶陣襲來那種酥酥麻麻的感覺,趕上奶陣,不需要用力吸奶也會源源不斷地湧出來,一波奶陣基本上就能讓寶寶酣暢淋漓地吃飽,有時奶陣太洶湧還會嗆到初出茅廬的小寶寶。而奶陣沒來的時候,吸起來就是比較費勁,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乳房供奶是有間歇性抽風症候群的,奶不是呈勻速流出的,有時候嘬半天可能也只有一點點,有時候卻又像打開閥門洩洪一樣的,時而刺激時而費力。而奶陣,通常是需要吮吸刺激的,當然漲奶的時候不用刺激也會自然而然的來,但如果奶少的話,不刺激就不會有了,如果孩子的吮吸能力弱,可能刺激的不夠,奶陣就來的慢,所以,很有可能你的寶寶趴在身上老半天,但一個奶陣也沒趕上。而奶瓶,是不存在奶陣的,嘬就有,而且很勻速,但相比之下沒有驚險刺激的驚喜感,沒趣,但好處是發揮穩定。

此外,人體的乳頭上分佈了好多個奶眼兒,寶寶每一次吮吸都是許多個小眼兒一起出奶的。反觀奶嘴,整瓶奶只用xs、s、m、l的一個開口來調節奶量大小,這就好比你用十來根葡萄糖三精口服液裡那麼細的吸管一起喝同用一根喝珍珠奶茶的粗吸管來喝青海老優酪乳的差別一樣,所以你說,吃奶瓶省勁兒還是媽媽親喂省勁兒?

都說寶寶出生儘量親喂,不要用奶瓶,容易乳頭混淆,其實並不是奶嘴的口感真的跟乳頭有多像,特麼的一個矽膠的玩意兒能跟人肉一樣,你信嗎?嚼口香糖跟紅燒肉的口感能一樣嗎?孩子是那麼智慧的一個生物,能分辨不出差別嗎?喜歡奶瓶不喜歡乳房的唯一原因就是吃奶瓶比吃媽媽的乳房省勁兒得多。換成是你一個費半天勁兒也吃不出來多少或者是吸一吸就一大波驚喜嗆得你頭暈腦脹,另一個吸一吸就咕嘟咕嘟滿足口欲吃到肚歪,你會選啥?孩子吃奶瓶當然喂的就更飽,吃的順暢自然就會一不小心吃多,同等毫升的奶量,親喂自然沒有奶瓶喂扛的時間長,因為對於寶寶來說,吃奶本身就在消耗體力了。

可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越不練習吃奶就越不擅長吃奶,這也是熟練工種啊。所以我們都建議寶寶一出生沒啥特殊原因就趕緊親喂,一來有助於下奶,二來也是儘早讓孩子操練起來。如果有什麼特殊情況致使孩子沒辦法吃媽媽的奶,也要等條件具備以後儘快糾正成親喂。給孩子創造更多練習的機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吃貨是其一,其二也是為了媽媽自己,孩子的吮吸會刺激母乳的分泌,吸奶器再智慧也就是個機器,它模擬不了寶寶吮吸對大腦造成的那種刺激,全憑吸奶器擠奶,奶量就會越來越少;再者親喂也是通過孩子吮吸來幫助你疏通乳腺,初產婦的乳腺大多都不會特別順暢,需要通過寶寶這台強力的吸奶器來幫你疏通,諸多研究都表明母乳親喂會減少乳腺癌的發生幾率,這原理大概就跟家用電器一樣,天天用就不容易壞,放著不用就容易出毛病。

說完親喂的原理和重要性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孩子吃奶會呈現出費勁、吃吃停停、還會有脹氣的情況。乳房供奶就是個時有時沒有的情況,吃一吃感覺沒奶了或者吃累了,自然就停一停咯,有時候費勁嘬了半天也沒有奶,於是就嘬了很多空氣進去咯~所以,寶寶吃完奶一定要拍嗝,半歲前我都會餐餐拍嗝,因為吃奶吃進去空氣是很正常的。

當然,如果寶寶吃奶呈現出特別痛苦、費力的情況,我們也要檢查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哺乳姿勢不正確。首先要檢查乳房是不是堵住了寶寶的鼻孔,導致呼吸不暢,如果呼吸困難孩子當然會表現出滿臉通紅、痛苦、蹬腳等動作。

圖為正確的陷入姿勢,寶寶的鼻子要與乳房呈一定角度,且務必要讓寶寶把乳暈也含進去,單純叼乳頭是錯誤噠,寶寶是吸不到奶噠!再有就是提醒下拍嗝的正確拍嗝姿勢,如右下角所示,讓孩子坐在腿上,月齡小時脖子立不住就用手托住脖子另一隻手輕輕拍後背。榮媽試過各種拍嗝姿勢,就這種最好用,隨便拍一拍嗝就拍出來了。最常規的那種豎抱起來讓孩子頭靠在大人肩膀上拍嗝的方式也可以,但我自己的經驗是不太好使,經常拍不出嗝。在這裡提醒下大家,一定記得餐餐拍嗝,特別是前3個月的寶寶,用坐式的拍嗝方式基本上每次都能拍出嗝的,想想看一吸吸半個多小時,這麼長時間你吸一個試試,也一樣得打嗝。聽到嗝打出來了才能安心放平哦,否則孩子很可能因為脹氣不舒服的呦。等月齡大了,孩子吃奶時間短了,自然也就不用拍嗝了

最後,我要來說說孩子到底吃沒吃夠奶的標準。既然我說了,孩子吃奶費勁、動不動就餓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口說無憑,總得有點什麼標準來說服自己、說服老公跟婆婆,證明老娘是個合格的奶牛啊~當然,榮媽看來說服自己比較重要,對奶量沒信心就會壓力大,壓力大自然情緒差,情緒差反過來不利於產奶。

首先,當孩子在吃奶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聆聽,聽他有沒有大規模的吞咽聲。強有力且有規律的吞咽聲證明孩子有吃到奶並且順利咽下,換句話說,證明你跟娃已經銜乳成功,孩子成功吃到了奶。

至於奶吃的夠不夠,那就要看尿,一般來說一天8次以上是衡量奶夠與不夠的標準。通常呢,6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話是不需要喂水的,月子裡的寶寶自然也不需要喂水,那麼寶寶尿尿的次數就很能說明孩子吃了多少奶進肚。通常,喂完奶之後很快孩子就會尿,如果長時間都沒有尿,那就要考慮熊孩子是不是沒吃進去。

在這裡我得強調一下,奶夠不夠只能看尿的次數,便便的次數、性狀和多寡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寶寶在拉臭方面是差距很大的,拿我家的倆孩子來說,大榮小時候就是個直腸子,吃完奶分分鐘就拉,便便呈水狀,有時候那盆接著都是靠噴出來的。直到百天以後一天都要拉兩三次,這個時候便便形態成糊狀、掛盆,還經常尿個尿漏點屎。可依姐不同,興許是小姑娘愛乾淨吧,在月子裡就攢了肚子,一天拉一次不說,糞便形狀就是糊狀掛盆的。所以拉屎這事兒,孩子不一樣還真心說不準。

最後一個,就是滿月時看生長發育情況。一般說來,新生兒滿月的時候,都會有社區醫院負責兒保的醫生去家中家訪,如果沒有,媽媽也要在孩子滿月後帶寶寶去居住所在地的社區醫院給寶寶打疫苗,屆時也會帶寶寶去兒保科給孩子檢查各方面的生長發育指標,所以我們很容易得知自己的孩子發育是不是正常,體重跟身高長了多少。孩子的漲幅可喜,自然說明母乳餵養沒有問題。

上圖是不同月齡孩子生長發育的標準,如果在這個標準之內或是比這個還好,那就說明寶寶吃奶沒問題,媽媽是個合格的大奶牛!我記得大榮出生時是身長是50cm、體重是3200g,滿月時身長就飆到58cm、體重5500g,全部在上面的標準之上。

如上圖所示,其實不用看資料,照片對比就足夠說明問題,看看滿月時李大榮那滿臉橫肉就知道他這一個月有多麼努力耕耘。下麵這張是依姐小時候的對比照。

剛生出來的孩子其實長得都差不多,親兄妹倆就更像了,但依姐小時候酒窩特別明顯,所以為了避免混淆,我特地找了張有酒窩的照片。我記得依姐出生的時候身長50cm,體重3325g,比大榮略重,出月時的體重是4600g,身長是56.5cm。雖然說男女有別,女孩子要比男孩子長的慢一點,但從視覺上看,依依反而比大榮漲幅更大,我把它歸結為女孩骨架小的緣故。瞧這橫肉一看就不好惹是不是?

把兄妹倆的例子放上來其實是想側面佐證小嬰兒的吃奶頻次就是那麼高。無論是哥哥還是妹妹月子裡吃奶時間都是半個小時起跳,一到兩個小時就吃一次,特別是月子的前半程,每天晚上吃無數次也是稀鬆平常的。但嬰兒之間也是有差異的,印象中哥哥到了快滿月時就可以一覺睡到半夜三四點都不用吃了,妹妹也是差不多滿月的時候就晚上只吃一次了,但對於月子娃來說,晚上吃好幾次也是很正常的情況,不能單純從夜奶頻繁與否來判定媽媽的奶不夠,很多寶寶七八個月甚至直到斷奶夜奶都十分頻繁,導致的原因多方面,不單純是餓,像吃奶習慣不好、睡眠淺、尋找安全感等等都是誘因。出了月子,孩子的吃奶間隔會逐漸變長,從1到2個小時變道2-3個小時,到了百天一天只吃六七次就不成問題了。與此同時,吃奶時間也會逐漸縮短,到了百天以後,除了奶睡時吃的時間長,日常吃奶10分鐘就能搞定。這是我家倆個孩子的吃奶時間標準,給大家一個參考。

總之,我們應該給與孩子更多的等待,嬰兒的成長速度在漫長的人生中已經算是最迅速的了,每一個月都會大不同,但再快速也得有一個學習進步的過程不是?除了孩子,我更想說的是孩子的母親,一個黃花大閨女一朝變成了孩子媽,其實最沒底、最不淡定的就是奶牛本人了,所以作為家庭成員的其他家人,一定不要動不動就懷疑媽媽的奶不夠,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會當媽的,給孩子和媽媽一點磨合的時間,其實就是給媽媽最大的支持。

榮媽月子裡最不願意聽見的話就是“是不是奶不夠哇~”可這句話榮奶奶說過榮姥姥也說過,但我都篤定地回答她們一個字:“夠!”我難道不心虛嗎,當然心虛,但寶寶跟媽媽之間的交流是很微妙的,看著大榮努力地吃奶就足以給我堅定的信念:“媽媽一定能給你喂飽!”有太多媽媽都是在被質疑和自我懷疑當中過早地掐斷了母乳道路的,真的很可惜。我在這裡只想呼籲一下家屬們,如果你懷疑自己的老婆或者兒媳、女兒的奶不夠吃,請先別急著質疑,起碼等到滿月的時候看體檢結果再決定加不加奶粉,只要媽媽有奶,孩子自然是餓不著的,畢竟他們的胃容量才那麼大一點點。

我寫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想還原母乳餵養最最初期的場景,那其實並不美好,充斥著沮喪、哭鬧、笨拙、疑神疑鬼和無所適從。我當時不會拍嗝,甚至不敢抱自己的寶貝,可我得硬著頭皮餵奶,依據自己在日本上孕婦講座時學到的餵奶姿勢和母乳知識,猜測孩子吃沒吃飽,雖然沒有什麼理論依據但一直堅信著自己的奶足夠孩子吃。不得不說,餵奶和拍嗝真的是一項熟練工種,配合的多了自然就順了,我的焦慮也就慢慢緩解了。希望這篇文章能給處在焦慮中的你寬寬心。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眾號(亦可搜索微信號【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著我節操曬娃+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眾號,篇幅沒譜、題材沒准、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乾貨、童叟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文章均為榮榮媽養兒記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點擊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獲得授權。

但,即便是沒有硬塊,乳房暢通的狀態,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來說,也是時很難吸的。我們通常用“使出吃奶的勁兒了”來形容用盡渾身力氣,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小嬰兒來說,吃奶真的是很費體力的事情。我們一說吃奶,大多數人腦海中出現的畫面都是依姐這種橫跨在我身上跟喝自來水似的咕嘟咕嘟捧著吃的狀態,但那是假像,要知道依姐可是吃奶技能滿格的工作狀態,最開始的時候,她也是非常笨拙地找乳頭磕磕絆絆地糊口每一餐的,這是生命伊始最正常的開端,吃奶的本領也是需要一次次練習才能爐火純青的。所以,寶寶在月子裡除了睡都基本掛在媽媽身上吃奶,是正常現象,不用恐慌。但如果隨著月齡的增加,到了兩三個月,吃奶時間還沒有縮短,或是吃奶間隔還沒有增長,那就不正常了。

接下來,我再來說為什麼寶寶用奶瓶特別和諧,親喂就各種不協調。毫無疑問,市面上的奶瓶即便是再依照乳房來設計,材質也好、口感也好、奶嘴的弧度也好,都只是模仿,很可惜,它不是乳房。

很簡單,因為它沒有乳腺。從圖上我們就能看出來,孩子吃的奶是通過吮吸刺激乳腺,然後奶才會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這裡就不得不提“奶陣”這個名詞。喂過奶的媽媽都能感受到,每次奶陣襲來那種酥酥麻麻的感覺,趕上奶陣,不需要用力吸奶也會源源不斷地湧出來,一波奶陣基本上就能讓寶寶酣暢淋漓地吃飽,有時奶陣太洶湧還會嗆到初出茅廬的小寶寶。而奶陣沒來的時候,吸起來就是比較費勁,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乳房供奶是有間歇性抽風症候群的,奶不是呈勻速流出的,有時候嘬半天可能也只有一點點,有時候卻又像打開閥門洩洪一樣的,時而刺激時而費力。而奶陣,通常是需要吮吸刺激的,當然漲奶的時候不用刺激也會自然而然的來,但如果奶少的話,不刺激就不會有了,如果孩子的吮吸能力弱,可能刺激的不夠,奶陣就來的慢,所以,很有可能你的寶寶趴在身上老半天,但一個奶陣也沒趕上。而奶瓶,是不存在奶陣的,嘬就有,而且很勻速,但相比之下沒有驚險刺激的驚喜感,沒趣,但好處是發揮穩定。

此外,人體的乳頭上分佈了好多個奶眼兒,寶寶每一次吮吸都是許多個小眼兒一起出奶的。反觀奶嘴,整瓶奶只用xs、s、m、l的一個開口來調節奶量大小,這就好比你用十來根葡萄糖三精口服液裡那麼細的吸管一起喝同用一根喝珍珠奶茶的粗吸管來喝青海老優酪乳的差別一樣,所以你說,吃奶瓶省勁兒還是媽媽親喂省勁兒?

都說寶寶出生儘量親喂,不要用奶瓶,容易乳頭混淆,其實並不是奶嘴的口感真的跟乳頭有多像,特麼的一個矽膠的玩意兒能跟人肉一樣,你信嗎?嚼口香糖跟紅燒肉的口感能一樣嗎?孩子是那麼智慧的一個生物,能分辨不出差別嗎?喜歡奶瓶不喜歡乳房的唯一原因就是吃奶瓶比吃媽媽的乳房省勁兒得多。換成是你一個費半天勁兒也吃不出來多少或者是吸一吸就一大波驚喜嗆得你頭暈腦脹,另一個吸一吸就咕嘟咕嘟滿足口欲吃到肚歪,你會選啥?孩子吃奶瓶當然喂的就更飽,吃的順暢自然就會一不小心吃多,同等毫升的奶量,親喂自然沒有奶瓶喂扛的時間長,因為對於寶寶來說,吃奶本身就在消耗體力了。

可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越不練習吃奶就越不擅長吃奶,這也是熟練工種啊。所以我們都建議寶寶一出生沒啥特殊原因就趕緊親喂,一來有助於下奶,二來也是儘早讓孩子操練起來。如果有什麼特殊情況致使孩子沒辦法吃媽媽的奶,也要等條件具備以後儘快糾正成親喂。給孩子創造更多練習的機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吃貨是其一,其二也是為了媽媽自己,孩子的吮吸會刺激母乳的分泌,吸奶器再智慧也就是個機器,它模擬不了寶寶吮吸對大腦造成的那種刺激,全憑吸奶器擠奶,奶量就會越來越少;再者親喂也是通過孩子吮吸來幫助你疏通乳腺,初產婦的乳腺大多都不會特別順暢,需要通過寶寶這台強力的吸奶器來幫你疏通,諸多研究都表明母乳親喂會減少乳腺癌的發生幾率,這原理大概就跟家用電器一樣,天天用就不容易壞,放著不用就容易出毛病。

說完親喂的原理和重要性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孩子吃奶會呈現出費勁、吃吃停停、還會有脹氣的情況。乳房供奶就是個時有時沒有的情況,吃一吃感覺沒奶了或者吃累了,自然就停一停咯,有時候費勁嘬了半天也沒有奶,於是就嘬了很多空氣進去咯~所以,寶寶吃完奶一定要拍嗝,半歲前我都會餐餐拍嗝,因為吃奶吃進去空氣是很正常的。

當然,如果寶寶吃奶呈現出特別痛苦、費力的情況,我們也要檢查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哺乳姿勢不正確。首先要檢查乳房是不是堵住了寶寶的鼻孔,導致呼吸不暢,如果呼吸困難孩子當然會表現出滿臉通紅、痛苦、蹬腳等動作。

圖為正確的陷入姿勢,寶寶的鼻子要與乳房呈一定角度,且務必要讓寶寶把乳暈也含進去,單純叼乳頭是錯誤噠,寶寶是吸不到奶噠!再有就是提醒下拍嗝的正確拍嗝姿勢,如右下角所示,讓孩子坐在腿上,月齡小時脖子立不住就用手托住脖子另一隻手輕輕拍後背。榮媽試過各種拍嗝姿勢,就這種最好用,隨便拍一拍嗝就拍出來了。最常規的那種豎抱起來讓孩子頭靠在大人肩膀上拍嗝的方式也可以,但我自己的經驗是不太好使,經常拍不出嗝。在這裡提醒下大家,一定記得餐餐拍嗝,特別是前3個月的寶寶,用坐式的拍嗝方式基本上每次都能拍出嗝的,想想看一吸吸半個多小時,這麼長時間你吸一個試試,也一樣得打嗝。聽到嗝打出來了才能安心放平哦,否則孩子很可能因為脹氣不舒服的呦。等月齡大了,孩子吃奶時間短了,自然也就不用拍嗝了

最後,我要來說說孩子到底吃沒吃夠奶的標準。既然我說了,孩子吃奶費勁、動不動就餓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口說無憑,總得有點什麼標準來說服自己、說服老公跟婆婆,證明老娘是個合格的奶牛啊~當然,榮媽看來說服自己比較重要,對奶量沒信心就會壓力大,壓力大自然情緒差,情緒差反過來不利於產奶。

首先,當孩子在吃奶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聆聽,聽他有沒有大規模的吞咽聲。強有力且有規律的吞咽聲證明孩子有吃到奶並且順利咽下,換句話說,證明你跟娃已經銜乳成功,孩子成功吃到了奶。

至於奶吃的夠不夠,那就要看尿,一般來說一天8次以上是衡量奶夠與不夠的標準。通常呢,6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話是不需要喂水的,月子裡的寶寶自然也不需要喂水,那麼寶寶尿尿的次數就很能說明孩子吃了多少奶進肚。通常,喂完奶之後很快孩子就會尿,如果長時間都沒有尿,那就要考慮熊孩子是不是沒吃進去。

在這裡我得強調一下,奶夠不夠只能看尿的次數,便便的次數、性狀和多寡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寶寶在拉臭方面是差距很大的,拿我家的倆孩子來說,大榮小時候就是個直腸子,吃完奶分分鐘就拉,便便呈水狀,有時候那盆接著都是靠噴出來的。直到百天以後一天都要拉兩三次,這個時候便便形態成糊狀、掛盆,還經常尿個尿漏點屎。可依姐不同,興許是小姑娘愛乾淨吧,在月子裡就攢了肚子,一天拉一次不說,糞便形狀就是糊狀掛盆的。所以拉屎這事兒,孩子不一樣還真心說不準。

最後一個,就是滿月時看生長發育情況。一般說來,新生兒滿月的時候,都會有社區醫院負責兒保的醫生去家中家訪,如果沒有,媽媽也要在孩子滿月後帶寶寶去居住所在地的社區醫院給寶寶打疫苗,屆時也會帶寶寶去兒保科給孩子檢查各方面的生長發育指標,所以我們很容易得知自己的孩子發育是不是正常,體重跟身高長了多少。孩子的漲幅可喜,自然說明母乳餵養沒有問題。

上圖是不同月齡孩子生長發育的標準,如果在這個標準之內或是比這個還好,那就說明寶寶吃奶沒問題,媽媽是個合格的大奶牛!我記得大榮出生時是身長是50cm、體重是3200g,滿月時身長就飆到58cm、體重5500g,全部在上面的標準之上。

如上圖所示,其實不用看資料,照片對比就足夠說明問題,看看滿月時李大榮那滿臉橫肉就知道他這一個月有多麼努力耕耘。下麵這張是依姐小時候的對比照。

剛生出來的孩子其實長得都差不多,親兄妹倆就更像了,但依姐小時候酒窩特別明顯,所以為了避免混淆,我特地找了張有酒窩的照片。我記得依姐出生的時候身長50cm,體重3325g,比大榮略重,出月時的體重是4600g,身長是56.5cm。雖然說男女有別,女孩子要比男孩子長的慢一點,但從視覺上看,依依反而比大榮漲幅更大,我把它歸結為女孩骨架小的緣故。瞧這橫肉一看就不好惹是不是?

把兄妹倆的例子放上來其實是想側面佐證小嬰兒的吃奶頻次就是那麼高。無論是哥哥還是妹妹月子裡吃奶時間都是半個小時起跳,一到兩個小時就吃一次,特別是月子的前半程,每天晚上吃無數次也是稀鬆平常的。但嬰兒之間也是有差異的,印象中哥哥到了快滿月時就可以一覺睡到半夜三四點都不用吃了,妹妹也是差不多滿月的時候就晚上只吃一次了,但對於月子娃來說,晚上吃好幾次也是很正常的情況,不能單純從夜奶頻繁與否來判定媽媽的奶不夠,很多寶寶七八個月甚至直到斷奶夜奶都十分頻繁,導致的原因多方面,不單純是餓,像吃奶習慣不好、睡眠淺、尋找安全感等等都是誘因。出了月子,孩子的吃奶間隔會逐漸變長,從1到2個小時變道2-3個小時,到了百天一天只吃六七次就不成問題了。與此同時,吃奶時間也會逐漸縮短,到了百天以後,除了奶睡時吃的時間長,日常吃奶10分鐘就能搞定。這是我家倆個孩子的吃奶時間標準,給大家一個參考。

總之,我們應該給與孩子更多的等待,嬰兒的成長速度在漫長的人生中已經算是最迅速的了,每一個月都會大不同,但再快速也得有一個學習進步的過程不是?除了孩子,我更想說的是孩子的母親,一個黃花大閨女一朝變成了孩子媽,其實最沒底、最不淡定的就是奶牛本人了,所以作為家庭成員的其他家人,一定不要動不動就懷疑媽媽的奶不夠,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會當媽的,給孩子和媽媽一點磨合的時間,其實就是給媽媽最大的支持。

榮媽月子裡最不願意聽見的話就是“是不是奶不夠哇~”可這句話榮奶奶說過榮姥姥也說過,但我都篤定地回答她們一個字:“夠!”我難道不心虛嗎,當然心虛,但寶寶跟媽媽之間的交流是很微妙的,看著大榮努力地吃奶就足以給我堅定的信念:“媽媽一定能給你喂飽!”有太多媽媽都是在被質疑和自我懷疑當中過早地掐斷了母乳道路的,真的很可惜。我在這裡只想呼籲一下家屬們,如果你懷疑自己的老婆或者兒媳、女兒的奶不夠吃,請先別急著質疑,起碼等到滿月的時候看體檢結果再決定加不加奶粉,只要媽媽有奶,孩子自然是餓不著的,畢竟他們的胃容量才那麼大一點點。

我寫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想還原母乳餵養最最初期的場景,那其實並不美好,充斥著沮喪、哭鬧、笨拙、疑神疑鬼和無所適從。我當時不會拍嗝,甚至不敢抱自己的寶貝,可我得硬著頭皮餵奶,依據自己在日本上孕婦講座時學到的餵奶姿勢和母乳知識,猜測孩子吃沒吃飽,雖然沒有什麼理論依據但一直堅信著自己的奶足夠孩子吃。不得不說,餵奶和拍嗝真的是一項熟練工種,配合的多了自然就順了,我的焦慮也就慢慢緩解了。希望這篇文章能給處在焦慮中的你寬寬心。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眾號(亦可搜索微信號【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著我節操曬娃+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眾號,篇幅沒譜、題材沒准、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乾貨、童叟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文章均為榮榮媽養兒記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點擊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獲得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