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苔絲》:誰有資格向這個女人扔石頭?

□葉超英

《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創作的一部長篇倫理小說, 反映的是社會如何看待女性貞潔的問題。

人類社會進入父系社會之後, 一直是一個男權主導的社會。 在這個男權社會中, 大有“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之意——男人可以三妻四妾, 女人則只能忠誠于一個男人。 如果越出這條界限, 女人就是“失去貞操”, 除了背上道德敗壞的名聲之外, 還有性命之憂。 在20世紀前的中國,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這樣的事情不僅為中國社會所不容, 在歐洲社會也同樣沒有容身之地。

《苔絲》這部名著反映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現實,

只不過這樣的事情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國社會。 小說主人公苔絲, 是一個純潔、美麗、善良的農村姑娘, 不幸被一個惡棍阿曆克·杜伯維爾誘姦, 失去了貞操, 懷上了私生子, 私生子出生不久後即患病而亡。

從此, 厄運降臨到了這個姑娘的頭上:她自己不敢戀愛, 打定主意終身不結婚;愛上了另一個男人安琪兒之後, 遲遲不敢接受他的愛;在安琪兒的苦苦追求下, 她同意戀愛, 卻又不敢結婚, 擔心安琪兒知道她的婚前行為, 影響到安琪兒的幸福, 不願意自己的尊嚴被踐踏。 她對安琪兒的愛情是真誠的(可以為他去死), 在安琪兒的苦苦追求下, 終於答應結婚。 新婚之夜, 安琪兒坦白了自己曾與一個放蕩女人鬼混過48小時,

苔絲也坦白了自己的婚前失貞行為。 結果, 安琪兒無法接受苔絲的婚前失貞, 在沒有辦離婚證的情況下遠走他鄉。

一年多裡, 苔絲為了生存受盡折磨, 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 曾經誘姦她的惡棍阿曆克又找上她, 無恥地反復糾纏, 欲與她重續前緣。 苔絲苦等安琪兒不到, 寫信又無回音, 陷入絕望之中。 安琪兒在國外創業失敗, 回國準備接受苔絲的愛情, 卻得知苔絲在阿曆克的死纏爛打之下, 已與之同居。 安琪兒追悔莫及, 想盡辦法找到了苔絲。 這時, 苔絲已將阿曆克殺死。 法網無情, 苔絲最終被判處死刑。

小說的情節發展到這裡, 完全可以在這種悲劇的氛圍中結束。 然而, 作者卻讓苔絲的妹妹嫁給了安琪兒,

以之作為對安琪兒愛情的補償。 雖然這是苔絲的臨終遺願, 但這樣的結尾完全是作家的敗筆:這不是承認了苔絲的犧牲太卑微了嗎?這不是對男權社會貞潔觀的肯定嗎?

苔絲的婚前不幸, 導致終生都讓她無法走進幸福的婚姻;非但如此, 她還受盡了非人的折磨, 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 徹底毀滅了自己。

其實, 苔絲的不貞, 自始至終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 她沒有主觀上的故意和動機上的不純。 而且, 她對安琪兒的愛情也始終是純淨的, 沒有摻雜其他雜質, 例如對金錢、門第等虛榮的渴望。

類似苔絲的悲劇, 在人類歷史上上演了數千年。 歷史演繹到今天, 男人們的觀念雖然改變了不少, 但安琪兒似的男人觀念仍然積澱在自己的內心深處。

這種情形正如作家在小說中對安琪兒的描述:“在他那素質的某個深奧莫測之處卻存在著一種生硬的邏輯積澱物, 仿佛是橫在鬆軟的土壤裡的一道金屬礦脈, 無論什麼東西要想穿破它都不免碰得口卷刃折。 ”

這種“邏輯沉澱物”, 就是傳統的、以男性為中心的、絕對化的貞操觀。 這種貞操觀的不公和危害有多大, 英國作家哈代在《苔絲》這部小說中做了深刻的揭露。 但對類似苔絲的女性到底如何“療救”, 作家找不到藥方。 時代發展到今天, 這個藥方是否已經找到了呢?

不由想起《聖經》中記載的一個故事:一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 大群人圍觀。 有人問耶穌:“老師, 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

摩西在法律上命令我們, 這樣的女人必須用石頭打死。 你認為怎樣?”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 誰就先拿石頭打她。 ”圍觀的人聽見這話, 就一個一個地溜走了。

小說的主人公苔絲, 不知比《聖經》中的女人純潔多少倍。 ——又有多少人有資格向苔絲扔石頭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