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限售股解禁上海銀行股價暴跌 同業占比超40%壓力倍增

上市一周年的上海銀行第一批限售股解禁, 共計29億股, 占總股本的37.49%, 涉及3.46萬名股東, 並引發股價一字跌停。 其中相當部分股東早已通過多年分紅收回成本, 而此次解禁正是他們鎖定利潤的良機

文 | 《投資時報》記者 薛南駿

銀行股也可以跌停, 這是很多A股市場投資者萬萬沒想到的。

上市一周年紀念日接到的禮物卻是一字跌停, 且次日繼續大幅下跌, 中間甚至創出上市以來最低價14.04元—上海銀行初冬時節的悲情故事瞬間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元兇並不難找:首批解禁的限售股。 A股市場素來有“巨量解禁猛於虎”的魔咒, 今年9月25日, 無錫銀行限售股解禁就遭遇跌停, 上海銀行不過是將歷史重演。 但值得注意的是, 與上海銀行同日解禁的還有樂心醫療、奧特佳、宏圖高科等6家公司, 但這6家公司股價非但沒有跌停, 個別還逆勢上漲。

分析人士認為, 上海銀行解禁當日之所以出現慘烈場面,

一是因為解禁數量巨大—一夜之間, 流通股增加了3.7倍;二是涉及股東數量多且分散;三是銀行業的增長前景不夠明朗, 尤其是城商行。

在存貸傳統業務上, 城商行先天不足, 弱於大中型銀行, 於是只能另闢蹊徑大力發展同業業務, 以期獲得短平快的發展, 但這類業務無疑隱藏著巨大風險, 也是近年來監管層著重規範的領域。 以上海銀行等為代表同業業務占比較高的城商行, 正在痛苦地削減、消化該業務。

長時間的隱痛, 終究會引發一次撕心裂肺, 市場給出了它的判斷。

股東3個月減少2萬戶

早在7年前,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 並不希望內部員工持股比例太高,

稱“這對上市後企業的社會影響不好, 也不利於上市企業穩定”。

上海銀行近日表現恰恰驗證了這一擔憂。

不妨還原一下上海銀行上市一周年紀念日發生的一切:11月16日, 上海銀行股價一字跌停至15.41元, 直接跌破15.91元的每股淨資產。 第二日繼續下跌, 後又小幅回升, 盤中觸及上市以來的最低股價14.04元。

“對於限售股還沒解禁的小銀行板塊, 不能以銀行股的邏輯來判斷, 要把它看做次新股來投資。 ”一位投資人士發出如此感慨。

他的邏輯是, 地方性銀行往往存在大量個人股東, 這批股東持股成本低, 長期持有意願低, 一旦解禁, 多數都會選擇拋售以一次落袋。 更別提上海銀行此次解禁量大, 小非又多。

根據公告,

此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為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限售股, 共計29億股, 占總股本的37.49%, 涉及3.46萬名股東。 此番解禁後, 上海銀行的流通股本增加至37億股, 占總股本的47.49%。

而在解禁前, 上海銀行的流通盤只有7.8億股。 這意味著, 一夜之間, 上海銀行的流通股體量膨脹了3.7倍。

上海銀行下一輪的解禁期是兩年後的11月16日。 不過, 前述投資人士對此倒是不太在意:“下一輪解禁基本都是大股東, 主要是戰略投資者, 拋售會相對理性。 ”

資料顯示, 在上海銀行此次解禁涉及的3萬多名股東裡, 包括社保基金、上海浦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閘北區財政局、上海市靜安區財政局、中國商飛、上海市盧灣區財政投資公司等機構, 還有自然人上海銀行監事馮雪飛以及“其他”。

實際上, “其他”的上市流通數量占公司總股本比例最高, 此次限售股解禁流通占總股本的37.49%, 僅“其他”就占了31.69%。

所謂“其他”, 就是諸多城商行、農商行都有的內部員工持股。

“當前銀行的生存環境並不樂觀, 再出現人數眾多的解禁, 上海銀行的股價走勢反映了投資者心理。 未來還會有其他地方銀行遭遇類似情形。 ”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

投資者對上海銀行解禁下跌的心理預期由來已久。 今年三季度, 上海銀行的大股東分別以其持有股份數量為基數又各自增持了30%, 但這種打提前量的“護盤”並沒有給投資者帶來信心。 資料顯示, 今年第三季度, 雖然大股東增持, 但總股東數在3個月之內還是減少了近2萬戶。

據瞭解, 上海銀行的個人股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產生,這也是地方性銀行比較普遍的現象,經過多年的分紅配股,絕大多數人已經收回成本。“只要公司能夠上市,他們就是淨賺,現在限售一放開,基本都會選擇變現。”前述投資人士表示。

同業整頓壓力

儘管遭遇股票跌停,但上海銀行自身的經營表現尚可。

業績方面,三季度末其淨利潤為117億元,同比增長6.8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每股淨資產15.91元,較上年末增加1.08 元;營業收入90億元,同比下降7.54%,不過環比仍然上升—較二季度上升25.31%。

資產品質也逐步趨穩,不良貸款率1.15%,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73.06%,較上年末提高 17.56個百分點。

不過,上海銀行同業業務壓力警報仍未解除。

有券商研究報告指,二季度末時,上海銀行的同業負債+同業存單占總負債比重為41.7%,超過明年一季度將開始實施的33%監管紅線,仍存在監管調整壓力。

而監管層對於同業及非標業務的監管在上海這個金融機構聚集的地區取得明顯效應。

據滬上人士介紹,中小城商行在上海駐點普遍集中于環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兩座寫字樓,小銀行往往只租一個單元,而實力強點的銀行租一層,就開始拓展業務了。

“之所以這麼集中,就是為了方便同業交流。在過去同業業務火熱時,一天能有多場同業交流會同時在一座寫字樓裡舉行。有不少中小銀行從券商等機構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地招攬人才專做機構委外,這些挖來做委外的人薪資非常高,算上提成甚至能超過該銀行本部的高管,不少城商行在滬挖來的投資經理年薪都是以百萬計。”

隨著同業業務風險被業界所重視,監管層接連出手重拳整頓,先後下發了45、46和53號文,即定性“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的三個文件;以及4、5、6、7號文,即主題為服務實體經濟、市場亂象整治、防控十大風險和彌補監管短板四個文件。

伴隨著監管的從嚴、同業風險亦逐漸顯露,一些銀行挖來的“能人”拿到提成就選擇跳槽,往往給銀行留下一堆壞賬。出於風險的考慮,很多銀行已開始主動收縮同業業務,一些城商行甚至開始計畫撤出上海。

當前同業業務占比偏高的銀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大幅收縮消化同業業務,在達到監管標準的過程中穩踩刹車,而不至於因過度收縮導致銀行業績大起大落。

2017年中報顯示,上海銀行2017上半年同業資產同比減少13.4億元,存量占總負債比重為41.7%。

上海銀行的個人股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產生,這也是地方性銀行比較普遍的現象,經過多年的分紅配股,絕大多數人已經收回成本。“只要公司能夠上市,他們就是淨賺,現在限售一放開,基本都會選擇變現。”前述投資人士表示。

同業整頓壓力

儘管遭遇股票跌停,但上海銀行自身的經營表現尚可。

業績方面,三季度末其淨利潤為117億元,同比增長6.8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每股淨資產15.91元,較上年末增加1.08 元;營業收入90億元,同比下降7.54%,不過環比仍然上升—較二季度上升25.31%。

資產品質也逐步趨穩,不良貸款率1.15%,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73.06%,較上年末提高 17.56個百分點。

不過,上海銀行同業業務壓力警報仍未解除。

有券商研究報告指,二季度末時,上海銀行的同業負債+同業存單占總負債比重為41.7%,超過明年一季度將開始實施的33%監管紅線,仍存在監管調整壓力。

而監管層對於同業及非標業務的監管在上海這個金融機構聚集的地區取得明顯效應。

據滬上人士介紹,中小城商行在上海駐點普遍集中于環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兩座寫字樓,小銀行往往只租一個單元,而實力強點的銀行租一層,就開始拓展業務了。

“之所以這麼集中,就是為了方便同業交流。在過去同業業務火熱時,一天能有多場同業交流會同時在一座寫字樓裡舉行。有不少中小銀行從券商等機構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地招攬人才專做機構委外,這些挖來做委外的人薪資非常高,算上提成甚至能超過該銀行本部的高管,不少城商行在滬挖來的投資經理年薪都是以百萬計。”

隨著同業業務風險被業界所重視,監管層接連出手重拳整頓,先後下發了45、46和53號文,即定性“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的三個文件;以及4、5、6、7號文,即主題為服務實體經濟、市場亂象整治、防控十大風險和彌補監管短板四個文件。

伴隨著監管的從嚴、同業風險亦逐漸顯露,一些銀行挖來的“能人”拿到提成就選擇跳槽,往往給銀行留下一堆壞賬。出於風險的考慮,很多銀行已開始主動收縮同業業務,一些城商行甚至開始計畫撤出上海。

當前同業業務占比偏高的銀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大幅收縮消化同業業務,在達到監管標準的過程中穩踩刹車,而不至於因過度收縮導致銀行業績大起大落。

2017年中報顯示,上海銀行2017上半年同業資產同比減少13.4億元,存量占總負債比重為41.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