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史上最強搶人?河南需要一個超強的鄭州!

摘要:房價漲不漲?

本文系杠杆遊戲創作,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 請獲取授權。 另, 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 謝謝!

撰文|張銀銀

鄭州面向全球重金攬才!在此之前, 鄭州其實早已加入人才爭奪戰, 這一次則是精心包裝、全面升級。

11月23日, 鄭州市會展中心軒轅堂, 鄭州舉行“智匯鄭州”人才政策發佈會, 面向全球發“招賢令”。

在中部兩座大城, 武漢和鄭州之間, 很多人對鄭州有些不屑, 甚至是偏見。 但杠杆遊戲同時非常喜歡這兩座城市。

喜歡武漢是因為我的青春在那裡, 對鄭州有好感, 是因為這座城市, 在首位度不高的情況下, 已經最大程度吸引了中原大地的藍領, 不排斥中低端人群, 不一心只顧自己的精緻化。

我覺得作為河南的省會, 鄭州相對一些省城非常有擔當。

但如今, 區域競爭的戰火更猛, 不進則退, 鄭州恰好被支援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各種天時地利人和。 作為超級人口大省的省會, 鄭州應該更有擔當, 應該讓自己在全國更有地位。

這個時候, 搶人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1、河南的相對均衡

鄭州在河南省內, 和成都、武漢之於四川、湖北, 地位沒那麼顯赫。 河南各地的發展差距, 也沒有四川各地和成都的差距大, 這既是好事, 也是強省會時代的美中不足。

好處是, 作為人口大省, 比很多國家人口都多, 只有一個鄭州肯定不行。

在《中部塌陷?黑馬搶眼!2017福布斯中國富豪榜解讀》(11月16日)一文中, 杠杆遊戲曾統計過, 中西部地區, 不僅上榜富豪總量少, 東部高達345位, 西部、中部各自均為24位, 東北6位, 更普遍存在省會獨大的情況。 僅河南例外。

而河南迄今還是欠發達省份, 中西部地區人均GDP達到全國平均水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只有內蒙古、重慶、湖北、陝西等。

就是這樣一個欠發達的省份, 富豪居住量進入前十。 而前十的中西部省份只有四川、河南, 分別為10位、8位。 其餘全部為東部省市。 重慶有7位富豪列11位, 超過多個人口體量比其大的省。

圖1.富豪居住省份分佈 資料來源福布斯, 製圖|杠杆遊戲·張銀銀

河南省8位富豪, 分別在6個城市:南陽1、新鄉1、汝州(省直管縣級市)1、漯河1、鄭州3、許昌長葛1。 河南富豪分佈的相對均衡, 和中西部另外兩個人口大省四川、湖北形成鮮明對照。 不過, 四川、湖北孕育出了GDP前十的城市成都、武漢。

另外中部的安徽5位富豪有4位在合肥, 1位在蕪湖1;湖南4位富豪, 益陽1位, 其他3位在長沙3;江西2位富豪, 南昌、新餘各1位;中西部大省湖北也只有4位元上榜, 且全部居住地為武漢。

從這樣的富豪統計和比較中, 可以窺見河南發展的相對均衡。 當然, 你可以說河南人口多。 但同樣人口多, 四川富豪卻沒有均衡分佈的特徵。

從這個角度而言, 作為超級人口大省,

河南此前的經濟分佈, 是符合該省共同富裕、攜手奔小康社會實際的。

杠杆遊戲還注意到, 鄭州的GDP總量在河南省確實不算很突出。 見下圖2。

圖2.河南省各地市2016年GDP相關指標 圖表來源|網路

鄭州2016年接近8000億元的經濟總量, 排河南省第一。 接下來3000億元級別的還要洛陽、南陽, 接著2000億上下的梯隊就非常多了。這個結構比內地很多省好不少。

正是因此,鄭州算不上多強的省會,拿到全國城市比也是15名之後了。所以,鄭州和我國GDP前十來位的城市比,顯得沒那麼高大上並不奇怪。

但我國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國、第二大經濟體,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正常發展的話,未來我國會誕生不少高端二產和三產。頂級城市爭奪的,自然主要就該是這些方面。

當然,既然是高端產業,再多也是相對稀缺的。說不少,是因為我們國家大、經濟體量大。

河南的相對均衡,鄭州不夠強,讓鄭州在全國資源、產業、人才爭奪中,容易處於下風。這便是河南省在整體欠發達情況下,發展相對均衡的壞處。

2、鄭州又必須有所擔當

上文杠杆遊戲談到河南的相對均衡發展,是河南之福氣,但同時之於全國,這又不利於河南捏緊一個拳頭在全國打擂。

可以想像,假如四川沒有成都,湖北沒有武漢,四川、湖北在全國還怎麼混?

作為超級人口大省,河南需要一個超強的鄭州。

過去一些年,鄭州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不小成就。在《買房8折年薪5萬保底!武漢全國搶人大會戰》等文中,杠杆遊戲多次分析過,我們意念中的中部工業大城、老工業基地武漢,其實工業總量和利潤方面,已經被鄭州甩在了後面。

2009年時,武漢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32.18億元,增長10.2%。工業產品銷售收入5752.16億元,增長14.3%。

同期,鄭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4727.4億元,比上年增長9.3%。彼時,從工業產值上說,鄭州明顯還比武漢差一個量級。

但利稅上,老大哥武漢已經不如鄭州。當年,武漢工業實現利稅總額637.06億元,增長20.5%。其中,利潤總額236.22億元,增長9.4%。而鄭州利稅高達780.4億元,利潤足足是武漢的兩倍還多,498.8億元。

而到了2015年,鄭州工業完全把武漢甩在了後面。當年武漢的統計公報僅提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8%。規上工業銷售產值11811.49億元,比上年增長8.1%。

通過《武漢統計年鑒2016》,杠杆遊戲找到,2015年武漢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2374.92億元,規上工業利潤僅480.65,不及鄭州一半。

好在2016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5.8%,銷售產值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105.5%,提升8.5個百分點。

該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6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利潤總額672.8億元,增長30.5%。

同期,鄭州規上工業實現利稅1490.1億元,下降0.9%;實現利潤1066.7億元,增長4.8%。

這既是鄭州的成績,也是憂慮,瓶頸已至。

很多人說,鄭州不就是靠富士康代工蘋果手機嗎?言下之意,鄭州產業結構很低端。但杠杆遊戲要說的是,很多內地城市,這樣大塊頭、還能解決就業的產業都沒有。而因為這個產業,鄭州航空貨運、物流業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

當然,高新技術產業,各類戰略新興產業,鄭州亟待加強。這不正是搞“智匯鄭州”的目的,缺什麼補什麼!

相對于武漢、成都、重慶、西安、長沙、合肥,鄭州在中西部的人才資源、產業結構,實事求是地說,是有些差距的。

既然,我們說鄭州在河南需要更有擔當,需要讓自己更強。那麼,要在全國過招,下一步就必須有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優質的產業結構。

東部沿海遍地是黃金,所以哪都有機會,加之改革開放最早受益,實現了相對均衡發展。但即便如此,產業分工還是有不同,重量級城市依舊處於產業的相對頂尖位置。

不僅如此,東部的省內發展水準也是有差距的。我國經濟第一大省,貧窮的地方讓內地都驚歎;被認為最均衡的江蘇,依舊有蘇北;福建北部山區,靠近江西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和江西差不多……

杠杆遊戲在蘇北工作過,深知其和蘇南的差距。我也去過福建靠近江西的地方,簡直就和內地的山區一個樣!

東部沿海的相對發達,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改革開放時序、政策照顧,全國資源集中配置的便利。

所以,發達了就瞧不起落後,就過分批評中西部地區省會獨大也是不合適的。

且如很多人士都意識到的,如果內地省份沒有一兩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城市,其在爭奪全國資源的時候,也容易吃虧,可能會相對更窮。河南在全國吃虧就吃在,沒有一個匹配其人口大省體量的超級城市。

經濟發展的區域落差,在任何國家、地區都存在。作為普遍欠發達的中西部,這個階段必然就是如此。這是無奈,也是現實。

事實上,中西部地區省會一家獨大,有行政過度調配資源的因素,本身也有經濟規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錢自然往可以生錢的地方去。

如今,鄭州和武漢一起,被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拿到了這一入場券,加之其他的天時地利人和,鄭州應該也必須更有作為。

要有作為,核心靠人才!

3、在房價、土地財政、人才吸引、產業扶持上如何維持平衡和效率?

值得讚揚的是,鄭州搶人不勢利。

遍覽今年各大城市的搶人政策,基本只有鄭州、重慶歡迎藍領。其他城市說白了,都是追求大學生、高精尖人才。

千萬級人口的城市,不同於科技特色城鎮,無論怎麼有特色,都一定是相對大而全的。換句話說,什麼人才都需要。如果只是盯著大學生、高精尖人才,並不能實現一座城市的高效、低成本運轉。

同時,對於欠發達省份來說,只歡迎大學生、高精尖人才,也是對其所在省份不夠負責任。內地的大省省會,通常都是集全省之力發展,只想要好處,不想承擔責任對嗎?道義嗎?

此次,鄭州出臺的《關於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爭奪大學生、頂尖人才、急缺人才、骨幹人才,和其他城市其實大同小異,無非就是落戶、給錢、給政策、給買房補貼。

當大家都有差不多政策時,起點其實又回到原點。

鄭州的不同在於,對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也非常歡迎。落戶後暫未就業或創業的,發放6個月500元/月的生活補貼。

雖然錢不多,但這個姿態值得肯定。我們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強國、智造強國,始終離不開優質、熟練的藍領。

不過,目前鄭州的房價相對其收入已經不低。到2020年,鄭州每年準備吸引20萬大學生。以目前的住宅供給,恐怕有些壓力,很容易造成房價繼續高企。

無法否認,我們的城市靠土地經營,既解決了包括基建在內各項發展的資金難題,也才能維持債務可持續。

如何平衡好這個點很重要。現在很多城市,說白了都是拉高宅地價格,低價甚至無償、倒貼錢給產業用地,以吸引企業,並輔之以各項優惠。當大家都這麼幹時,哪些城市能夠勝出呢?

這十年來,杠杆遊戲發現逆襲的也並不多,強者恒強。很明顯,問題的關鍵不僅僅在於那點便宜的產業用地和優惠政策。

實際上,一個地方在產業用地、優惠政策上力度越大,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錢去補貼企業和產業。錢哪來?要麼經濟良性迴圈,要麼更加瘋狂賣地,做高地價、房價!

問題在於,什麼樣的產業和人才值得去補貼?誰說了算?為什麼往往是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其補貼產出效率越高?這既是杠杆遊戲,也是風險投資遊戲。

包括鄭州在內,希望內地的城市想明白,獎勵人才、扶持產業要更聰明、注重效率。還要讓房價、地價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讓吸引來的各類人才安居樂業。

接著2000億上下的梯隊就非常多了。這個結構比內地很多省好不少。

正是因此,鄭州算不上多強的省會,拿到全國城市比也是15名之後了。所以,鄭州和我國GDP前十來位的城市比,顯得沒那麼高大上並不奇怪。

但我國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國、第二大經濟體,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正常發展的話,未來我國會誕生不少高端二產和三產。頂級城市爭奪的,自然主要就該是這些方面。

當然,既然是高端產業,再多也是相對稀缺的。說不少,是因為我們國家大、經濟體量大。

河南的相對均衡,鄭州不夠強,讓鄭州在全國資源、產業、人才爭奪中,容易處於下風。這便是河南省在整體欠發達情況下,發展相對均衡的壞處。

2、鄭州又必須有所擔當

上文杠杆遊戲談到河南的相對均衡發展,是河南之福氣,但同時之於全國,這又不利於河南捏緊一個拳頭在全國打擂。

可以想像,假如四川沒有成都,湖北沒有武漢,四川、湖北在全國還怎麼混?

作為超級人口大省,河南需要一個超強的鄭州。

過去一些年,鄭州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不小成就。在《買房8折年薪5萬保底!武漢全國搶人大會戰》等文中,杠杆遊戲多次分析過,我們意念中的中部工業大城、老工業基地武漢,其實工業總量和利潤方面,已經被鄭州甩在了後面。

2009年時,武漢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32.18億元,增長10.2%。工業產品銷售收入5752.16億元,增長14.3%。

同期,鄭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4727.4億元,比上年增長9.3%。彼時,從工業產值上說,鄭州明顯還比武漢差一個量級。

但利稅上,老大哥武漢已經不如鄭州。當年,武漢工業實現利稅總額637.06億元,增長20.5%。其中,利潤總額236.22億元,增長9.4%。而鄭州利稅高達780.4億元,利潤足足是武漢的兩倍還多,498.8億元。

而到了2015年,鄭州工業完全把武漢甩在了後面。當年武漢的統計公報僅提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8%。規上工業銷售產值11811.49億元,比上年增長8.1%。

通過《武漢統計年鑒2016》,杠杆遊戲找到,2015年武漢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2374.92億元,規上工業利潤僅480.65,不及鄭州一半。

好在2016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5.8%,銷售產值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105.5%,提升8.5個百分點。

該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6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利潤總額672.8億元,增長30.5%。

同期,鄭州規上工業實現利稅1490.1億元,下降0.9%;實現利潤1066.7億元,增長4.8%。

這既是鄭州的成績,也是憂慮,瓶頸已至。

很多人說,鄭州不就是靠富士康代工蘋果手機嗎?言下之意,鄭州產業結構很低端。但杠杆遊戲要說的是,很多內地城市,這樣大塊頭、還能解決就業的產業都沒有。而因為這個產業,鄭州航空貨運、物流業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

當然,高新技術產業,各類戰略新興產業,鄭州亟待加強。這不正是搞“智匯鄭州”的目的,缺什麼補什麼!

相對于武漢、成都、重慶、西安、長沙、合肥,鄭州在中西部的人才資源、產業結構,實事求是地說,是有些差距的。

既然,我們說鄭州在河南需要更有擔當,需要讓自己更強。那麼,要在全國過招,下一步就必須有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優質的產業結構。

東部沿海遍地是黃金,所以哪都有機會,加之改革開放最早受益,實現了相對均衡發展。但即便如此,產業分工還是有不同,重量級城市依舊處於產業的相對頂尖位置。

不僅如此,東部的省內發展水準也是有差距的。我國經濟第一大省,貧窮的地方讓內地都驚歎;被認為最均衡的江蘇,依舊有蘇北;福建北部山區,靠近江西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和江西差不多……

杠杆遊戲在蘇北工作過,深知其和蘇南的差距。我也去過福建靠近江西的地方,簡直就和內地的山區一個樣!

東部沿海的相對發達,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改革開放時序、政策照顧,全國資源集中配置的便利。

所以,發達了就瞧不起落後,就過分批評中西部地區省會獨大也是不合適的。

且如很多人士都意識到的,如果內地省份沒有一兩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城市,其在爭奪全國資源的時候,也容易吃虧,可能會相對更窮。河南在全國吃虧就吃在,沒有一個匹配其人口大省體量的超級城市。

經濟發展的區域落差,在任何國家、地區都存在。作為普遍欠發達的中西部,這個階段必然就是如此。這是無奈,也是現實。

事實上,中西部地區省會一家獨大,有行政過度調配資源的因素,本身也有經濟規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錢自然往可以生錢的地方去。

如今,鄭州和武漢一起,被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拿到了這一入場券,加之其他的天時地利人和,鄭州應該也必須更有作為。

要有作為,核心靠人才!

3、在房價、土地財政、人才吸引、產業扶持上如何維持平衡和效率?

值得讚揚的是,鄭州搶人不勢利。

遍覽今年各大城市的搶人政策,基本只有鄭州、重慶歡迎藍領。其他城市說白了,都是追求大學生、高精尖人才。

千萬級人口的城市,不同於科技特色城鎮,無論怎麼有特色,都一定是相對大而全的。換句話說,什麼人才都需要。如果只是盯著大學生、高精尖人才,並不能實現一座城市的高效、低成本運轉。

同時,對於欠發達省份來說,只歡迎大學生、高精尖人才,也是對其所在省份不夠負責任。內地的大省省會,通常都是集全省之力發展,只想要好處,不想承擔責任對嗎?道義嗎?

此次,鄭州出臺的《關於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爭奪大學生、頂尖人才、急缺人才、骨幹人才,和其他城市其實大同小異,無非就是落戶、給錢、給政策、給買房補貼。

當大家都有差不多政策時,起點其實又回到原點。

鄭州的不同在於,對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也非常歡迎。落戶後暫未就業或創業的,發放6個月500元/月的生活補貼。

雖然錢不多,但這個姿態值得肯定。我們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強國、智造強國,始終離不開優質、熟練的藍領。

不過,目前鄭州的房價相對其收入已經不低。到2020年,鄭州每年準備吸引20萬大學生。以目前的住宅供給,恐怕有些壓力,很容易造成房價繼續高企。

無法否認,我們的城市靠土地經營,既解決了包括基建在內各項發展的資金難題,也才能維持債務可持續。

如何平衡好這個點很重要。現在很多城市,說白了都是拉高宅地價格,低價甚至無償、倒貼錢給產業用地,以吸引企業,並輔之以各項優惠。當大家都這麼幹時,哪些城市能夠勝出呢?

這十年來,杠杆遊戲發現逆襲的也並不多,強者恒強。很明顯,問題的關鍵不僅僅在於那點便宜的產業用地和優惠政策。

實際上,一個地方在產業用地、優惠政策上力度越大,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錢去補貼企業和產業。錢哪來?要麼經濟良性迴圈,要麼更加瘋狂賣地,做高地價、房價!

問題在於,什麼樣的產業和人才值得去補貼?誰說了算?為什麼往往是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其補貼產出效率越高?這既是杠杆遊戲,也是風險投資遊戲。

包括鄭州在內,希望內地的城市想明白,獎勵人才、扶持產業要更聰明、注重效率。還要讓房價、地價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讓吸引來的各類人才安居樂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