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海上鋼琴師》:一個人的流放,好過隨波逐流地活著

“我們笑著說再見, 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

很多人可能很熟悉這句話, 卻忘記了出處——電影《海上鋼琴師》。

主角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 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 然而好人不得好報, 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 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

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 但他一生從不敢離船上岸, 縱使後來遇上了一見鍾情的少女, 思量再三後, 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 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 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 他也不願離開, 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和他的朋友笑著說了再見。

很多人會把“孤獨”、“悲劇”、“天才”這些詞來形容1900。

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

他有用之不竭的音樂靈感, 無師自通, 在船上的樂趣無疑有鋼琴相伴。

有無數的才華和流動的音符,

有受感動的觀眾, 至少在那一刻, 所有人都沉浸在他的世界裡。

有特立獨行的魄力, 毫無世俗的束縛。 大家最熱血沸騰的鏡頭要數他和著名鋼琴家的鬥琴了吧。

即使對方一度看不上1900, 還以“水手”來叫他。 1900都氣定神閑地彈奏著, 反擊著, 卻看不出敵意, 他只是享受每一次演奏的時刻。 一曲鬥琴《Enduring Movement》下來, 不禁讓觀眾感歎其演奏的難度, 迅速把節奏推向高潮。

相比之下, 電影《鋼琴家》裡關於鋼琴演奏的刻畫就深得不少鋼琴愛好者的追捧。 由艾德里安·布洛迪飾演的鋼琴家史標曼, 最好的一次鋼琴演奏, 不是在戰後的波蘭電臺,

不是在燈火輝煌的音樂廳, 甚至也不是他在避難所那次驚心動魄的空彈, 而是在廢墟般的空城華沙, 為那個納粹軍官的彈奏。 這個場景大大昇華了這部電影。

在戰爭中顛沛流離, 家人和親戚都被納粹殺害, 史標曼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

在戰爭年代, 彈鋼琴是多麼奢侈的事情。

無論在外部環境中, 還是心靈上他都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流放者。

即使最後俄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他失去了家人、愛人、朋友,何嘗不是一個流放者呢?不過還好,他有音樂。

他和1900一樣,喜歡在琴鍵之間尋求某種快樂。

“音樂是在有限的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

雖然兩部電影都是關於鋼琴的故事,很多人喜歡《鋼琴家》裡史標曼演奏的刻畫,但我還是喜歡《海上鋼琴師》裡的1900。

特別是在這裡,我無數次心裡想他為什麼就不願下船試試呢!可他終究還是沒有下船,很多觀眾應該和我一樣,會像他朋友那樣勸他下船,不然船就會被炸了,但是無力勸阻1900做出自己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不同選擇的權利,即使你並不贊同。”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道一聲再見,說一句謝謝,謝謝1900讓我們觸及一絲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

即使最後俄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他失去了家人、愛人、朋友,何嘗不是一個流放者呢?不過還好,他有音樂。

他和1900一樣,喜歡在琴鍵之間尋求某種快樂。

“音樂是在有限的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

雖然兩部電影都是關於鋼琴的故事,很多人喜歡《鋼琴家》裡史標曼演奏的刻畫,但我還是喜歡《海上鋼琴師》裡的1900。

特別是在這裡,我無數次心裡想他為什麼就不願下船試試呢!可他終究還是沒有下船,很多觀眾應該和我一樣,會像他朋友那樣勸他下船,不然船就會被炸了,但是無力勸阻1900做出自己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不同選擇的權利,即使你並不贊同。”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道一聲再見,說一句謝謝,謝謝1900讓我們觸及一絲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