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註冊資本沒有實繳的,潛在什麼稅務風險

一、法律風險

按照修訂的《公司法》及相關條例, “註冊資本”的登記管理已經從“實繳登記制”調整為“認繳登記制”, 也就是說註冊資本的實繳已經沒有期限承諾限制,

也沒有認繳最低限額, 也不再需要《驗資報告》。

從而, 社會上出現了大量註冊資本巨大、實繳能力不足的公司,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朋友認為, 在完全認繳制下“認繳不實繳”等於“認而不繳”、“可以不繳”。

那麼“認繳制”下, 註冊資金就認而不繳了嗎?也無需擔責嗎?

請看:上海法院首例認繳出資案判決, 認清認繳的法律風險!

案件回顧

註冊資本2000萬的某投資公司, 實繳出資400萬。 新《公司法》股份認繳制出臺後, 增資到10個億。 在簽訂近8000萬元的合同後, 面對到期債務突然減資到400萬元, 並更換了股東。 債權人在首筆2000萬元無法收取後, 將該公司連同新、老股東一同告上法庭, 要求投資公司與新老股東均承擔債務的連帶責任。

2015年5月25日下午, 普陀法院就該起認繳出資引發的糾紛作出了一審判決。

裁判要旨

認繳制下公司股東的出資義務只是暫緩繳納, 而不是永久免除, 在公司經營發生了重大變化時, 公司包括債權人可以要求公司股東繳納出資, 以用於清償公司債務。

法庭審理

同時, 被告投資公司未履行法定程式和條件減少公司註冊資本, 類似於抽逃出資行為, 公司債權人也可以要求徐某和林某對於公司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毛某在本案系爭股權轉讓協定簽訂之前已經退出公司, 不應該對其退出之後公司的行為承擔責任。 由於減資行為被認定無效之後, 應該恢復到減資行為以前的狀態, 因此被告接某不應認定為昊躍公司的股東,

接某可以不承擔投資公司對原告所承擔的責任。

2015年5月25日下午, 普陀區法院就案件作出一審判決。 某投資公司應該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國際貿易公司支付股權轉讓款2000萬元;對投資公司不能清償的股權轉讓款, 徐某和林某在未出資的本息範圍內履行出資義務, 承擔補充清償責任。

對“公司財產”的理解, 不能僅僅限於公司現有的財產

一般情況下, 公司對外享有的債權也是公司的財產或者財產利益。 在公司破產過程中, 公司債權同樣是作為公司財產的組成部分, 在執行過程中, 被執行人對他人享有的債權, 也可以成為執行標的。

對於實行認繳制的公司來說, 股東個人尚未繳納的註冊資本,

與一般的債務並無區別, 同樣可以看作是公司股東對公司所負的債務。 從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公司法》的司法解釋來看, 也可以得出公司債權人可以要求公司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的結論。

現行《公司法》及司法解釋中對於公司違背法定程式和條件減資未通知已知債權人的, 具體應該如何承擔責任, 沒有作出明確規定。 但是, 這並不妨礙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形參照適用相關的法律及司法解釋。 ①

律師解讀

《公司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由此可知, 股東的責任範圍仍然是其認繳的全部資本。

完全認繳制下的“認繳不實繳”不等於“可以不繳”。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2月頒佈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 對如何在認繳資本制下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做出了更為詳盡的安排。 例如:《公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規定:“公司解散時, 股東尚未繳納的出資均應作為清算財產。 股東尚未繳納的出資, 包括到期應繳未繳的出資, 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條和第八十條的規定分期繳納尚未屆滿繳納期限的出資。 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 債權人主張未繳出資股東, 以及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或者發起人在未繳出資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 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公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②

註冊資本認繳制下,可能是創業者遇到的第一個坑,看似簡單實操複雜,採用“正確姿勢”十分重要,傳統的工商註冊代理機構的不一定能給出太多專業意見,如果遇到難點問題,建議向專業的法務服務機構諮詢。

二、稅務風險

註冊資本沒有實繳的部分,所對應企業等額對外借款所發生的利息,不能稅前扣除。

稅法依據

認繳制下公司股東的出資義務只是暫緩繳納,而不是永久免除,在公司經營發生了重大變化時,公司包括債權人可以要求公司股東繳納出資,以用於清償公司債務。《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投資者投資未到位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9]312號)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凡企業投資者在規定期限內未繳足其應繳資本額的,該企業對外借款所發生的利息,相當於投資者實繳資本額與在規定期限內應繳資本額的差額應計付的利息,其不屬於企業合理的支出,應由企業投資者負擔,不得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①摘自上海市普陀區法院,作者:孫超,《法官解讀:註冊資本認繳制≠任性!上海法院首例認繳出資案判決,看認繳的法律風險!》一文

②摘自通商律師事務所,作者:崔強、周穎,《從“9萬億事件”看認繳資本制下的法律風險》一文

財稅老司機,人美話也多!

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公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②

註冊資本認繳制下,可能是創業者遇到的第一個坑,看似簡單實操複雜,採用“正確姿勢”十分重要,傳統的工商註冊代理機構的不一定能給出太多專業意見,如果遇到難點問題,建議向專業的法務服務機構諮詢。

二、稅務風險

註冊資本沒有實繳的部分,所對應企業等額對外借款所發生的利息,不能稅前扣除。

稅法依據

認繳制下公司股東的出資義務只是暫緩繳納,而不是永久免除,在公司經營發生了重大變化時,公司包括債權人可以要求公司股東繳納出資,以用於清償公司債務。《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投資者投資未到位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9]312號)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凡企業投資者在規定期限內未繳足其應繳資本額的,該企業對外借款所發生的利息,相當於投資者實繳資本額與在規定期限內應繳資本額的差額應計付的利息,其不屬於企業合理的支出,應由企業投資者負擔,不得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①摘自上海市普陀區法院,作者:孫超,《法官解讀:註冊資本認繳制≠任性!上海法院首例認繳出資案判決,看認繳的法律風險!》一文

②摘自通商律師事務所,作者:崔強、周穎,《從“9萬億事件”看認繳資本制下的法律風險》一文

財稅老司機,人美話也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