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潤物細無聲 巨筆著華章——我市在文化滋養與浸潤中追夢文明

點擊淮北發佈

關注我們

作為淮北市第一張世界文化遺產名片, 濉溪柳孜運河遺址每天都在免費接待前來參觀的遊人。 站在歷史與現代的交匯處,

人們遙想當年千帆競發, 百舸爭流。

作為淮北唯一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淮北花鼓戲煥發新生, 傳承人張淑華每週都會來到相山區合眾小學, 為孩子們傳授淮北花鼓戲技藝。 戲曲進校園, 傳統文化在薪火相傳。

悠悠南山下, 漢韻存古今。 南山漢文化博物館內, 既有高山流水的雅韻, 也有漢畫像石的精美。

發揚紅色傳統, 傳承紅色基因。 小李家紅色博物館裡, 成為大家汲取精神營養的重要來源。

唱愛國歌曲, 向經典致敬。 淮北的大小廣場上, 一個個開放式黨校吸引眾多市民。

厚植好人沃土, 塑造好人文化。 相城大街小巷中國好人的形象映入眼簾, “好人之城”正成為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

1995年, 當淮北市提出創建文明城市目標時,

作為淮北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 雕塑《相土東來》被安置在當時最為繁華的兩宮廣場, 向人們講述著“相土烈烈, 海外有截”。 22年來, 這座城市的決策者們將文明創建的接力棒傳遞下去。

22年, 在文化的滋養和浸潤中, 淮北一直在文明追夢, 最終圓夢今朝!

開放式黨校春風化雨

傳承歷史文化

淮北, 雕塑《相土東來》既是城市的地標, 也是城市的徽標, 講述的就是西元前21世紀商湯十一世祖相土由商丘東遷於此建城的故事。 “二十四孝”之蔡順“拾葚供母”、孔子七十二弟子閔子騫“鞭打蘆花”的故事就發生在淮北。 作為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積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 淮北一直用歷史文化獨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助力文明創建!

2014年6月22日, 第38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 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濉溪縣柳孜運河遺址入選其中, 淮北自此有了第一張世界文化遺產名片。 申遺成功後, 我市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 以柳孜運河遺址為核心,

編制了《中國隋唐大運河柳孜運河遺址景區旅遊規劃》, 並已經爭取國家文化旅遊發展專項基金, 最終將建成皖北一流、全國知名、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6年, 隋唐運河古鎮“五鳳三閣”對外正式開放。 而在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內, 一件件精美的館藏文物迎接著眾多前來參觀的市民, 無聲地訴說著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隋唐運河古鎮

把淮北的歷史前推到了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時代的是渠溝遺址。 專家們在這裡取得重要考古發現的同時, 淮北市又公佈了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4類14項,並申報推薦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錄4類5項。 今年4月8日上午,2017淮北首屆環南山迷你馬拉松賽鳴槍開跑。 南山,這個曾經貧窮落後的東部小山村深入挖掘“文化符號”, 建成了我市唯一家漢文化博物館。 一館數珍奇,漢家畫像真傳世;千秋存古韻,文化風情說到今。 如今以漢韻南山為代表的漢文化遺存,每年吸引了眾多遊人參觀。

南山漢文化博物館

今年7月,在相王府賓館西側一處短短200米的小巷變身“相城影巷”,精心佈置的百余張新老圖片,生動還原了自商相王建城到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建設以來4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在淮北這種“最具人情味”的鄰里巷,讓人們找回昔日心貼心的鄰里情,溫習著這座城市的記憶。近年來,淮北市依託這些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精心保護文化遺存,修復古民居、古街道,給淮北的歷史文化名人安“家”。一個個社區、一條條老舊街巷、一幢幢樓棟或散發人文氣韻,或具深厚文化底蘊,讓人不由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淮北獨特的文化資源已昇華為一種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氣神的強大力量,潛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深度滋養城市文明。

厚植好人文化

今年4月6日至7日,在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市委書記黃曉武在作大會書面經驗交流時,介紹了淮北市矢志不渝、久久為功,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做法。22年來,淮北市著力構建好人生態圈,形成了“中國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的好人文化現象,引起了眾多城市的關注和點贊。

感受好人文化

淮北市文明創建的歷程,就是以文化人,提高市民素質的過程。從1995年淮北市全面掀起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伊始,淮北市的決策者們就把弘揚社會道德風尚貫穿于文明創建全過程。從2008年6月,淮北二中老師朱興劍入選“中國好人”,成為我市第一位“中國好人”以來,淮北“好人文化”的“盆景”漸漸彙聚成“風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8位“中國好人”。只有200多萬人口,卻擁有了這麼多的“中國好人”,淮北特有的“好人文化”現象,得益於我市注重頂層設計,塑造好人文化。依託二十四孝之一蔡順“拾葚供母”故事發生地的人文基礎、小推車參戰支持淮海戰役勝利的紅色基因、建市以來孕育形成“燃燒自己、溫暖他人”的煤城品格等優勢,淮北市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作為道德實踐的有效途徑,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舉措,為塑造好人文化、推薦評選好人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市財政每年撥付專項資金,用於幫扶困難好人和道德模範,醫療機構每年為好人組織免費體檢

“中國好人”進校園

我市精築載體,塑造好人風景。在淮北,有一支由部分計程車駕駛員發起的“愛心送考”隊伍已走過10餘年,越來越多的私家車也加入到這一活動中。通過搭建“十萬名黨員做先鋒、同創共建文明城”“尋找感動淮北最美人物”“好人進校園、道德進課堂”等主題活動載體,“爭當好人”成為淮北的主旋律。讓群眾來推薦、評選身邊好人,我市重點依託“家庭居民、單位職工、群團系統、學校師生、主流媒體、網路民眾”六個主管道,推行“樓道(村組)、社區(村)、街道(鄉鎮)、縣區、市級”五級評選,扎實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的機制,湧現出萬餘名各級各類“身邊好人”。

道德之光閃耀全城

捧紅好人“明星”,讓典型風采引領時代風尚,這是我市營造“向善”氛圍的一種創新。除了加強媒體宣傳之外,我市還創新宣講形式,將好人好事編成故事、文藝節目,融入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巡展、巡演、巡講以及“兩學一做”宣講等活動之中。2013年,以我市“中國好人”劉暘故事創作《石榴花兒紅》上演,成為當年安徽省新劇展演的劇碼之一。注重打造傳播陣地,全市形成了“市有好人館、縣區有好人廣場、街道鄉鎮有好人榜、社區村組有好人之家”的宣傳矩陣。由“中國好人”領建的56個公益團隊,以點滴善舉踐行核心價值,引導廣大市民學習好人、崇尚好人、爭做好人,形成了一群好人、滿城新風的文明景象。

以文化人 文化惠民

文化,潤物細無聲。22年來,淮北創建文明城市的歷程,也是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過程,更是以文化人、文化惠民過程。

百箏齊奏慶五一

1999年,隋唐大運河柳孜遺址重見天日,成為當年我市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此後,我市出臺了《淮北市文物保護暫行規定》等一批文物保護檔。與此同時,淮北市影視劇創作開始了輝煌之路。1999年,繼與央視合作電視連續《獨立寒秋》之後,又有《父親》《大姐》《大哥》《大嫂》《美麗村莊》等一批優秀影視劇先後在我市完成實景拍攝,並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獨立寒秋》《父親》分別獲“金鷹獎”,《大哥》《大姐》榮獲“飛天獎”,《大姐》和《美麗村莊》還榮獲全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淮北的影視文化現象被眾多專家進行解讀和研討。

中國石榴博物館

2008年,市博物館、劉開渠紀念館免費向公眾開放。2011年,淮北國家礦山博物館免費開放,此後,我市多家博物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充分發揮博物館紀念館宣傳教育功能。如今,週末家人帶著孩子到我市各博物館去接受文化薰陶已成為許多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2011年6月28日,市文化中心正式啟用,市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基本內容包括公共空間設施場地的免費開放,市民們免費享受著各類公益性講座和展覽等基本文化服務專案,保障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權益。實施基層綜合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和農民文化樂園建設試點工作,我市一直在推進旅遊公共服務工作標準化建設。如今,遍佈各村的農家書屋裡,在各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裡,村民們可以享受文化的浸潤。

童心永向黨 親子誦經典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縱深發展,與文化惠民相結合。僅2016年,我市就組織開展“第三屆文化惠民消費季”“精緻淮北是我家優秀文化進萬家”“我們的節日”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百餘場,放映公益電影3400餘場次、送戲300餘場次,送圖書45600冊。4個省級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通過建設驗收,相繼舉辦淮北市慶祝建黨95周年文藝演出、“淮北是我家”第八屆全市音樂舞蹈大賽等系列活動,參加演出的群眾達4000餘人次。今年11月11日至13日,在市體育中心,由市委宣傳部主辦、淮北日報社承辦的市第八屆讀者節暨第四屆文化惠民消費季又與廣大市民如期相約。精彩的文藝演出、貼心的文化產品組合、優惠的土特產品展銷、“愛心義賣”、新媒體有獎推廣閱讀等活動,為廣大市民奉上精美的“文化大餐”。

全民閱讀漸入人心

22年,淮北文明追夢,最終夢圓今朝!在厚重文化的滋養下,未來的淮北必將更加文明!

覺得有用別忘了點贊!

南山漢文化博物館

今年7月,在相王府賓館西側一處短短200米的小巷變身“相城影巷”,精心佈置的百余張新老圖片,生動還原了自商相王建城到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建設以來4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在淮北這種“最具人情味”的鄰里巷,讓人們找回昔日心貼心的鄰里情,溫習著這座城市的記憶。近年來,淮北市依託這些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精心保護文化遺存,修復古民居、古街道,給淮北的歷史文化名人安“家”。一個個社區、一條條老舊街巷、一幢幢樓棟或散發人文氣韻,或具深厚文化底蘊,讓人不由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淮北獨特的文化資源已昇華為一種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氣神的強大力量,潛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深度滋養城市文明。

厚植好人文化

今年4月6日至7日,在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市委書記黃曉武在作大會書面經驗交流時,介紹了淮北市矢志不渝、久久為功,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做法。22年來,淮北市著力構建好人生態圈,形成了“中國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的好人文化現象,引起了眾多城市的關注和點贊。

感受好人文化

淮北市文明創建的歷程,就是以文化人,提高市民素質的過程。從1995年淮北市全面掀起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伊始,淮北市的決策者們就把弘揚社會道德風尚貫穿于文明創建全過程。從2008年6月,淮北二中老師朱興劍入選“中國好人”,成為我市第一位“中國好人”以來,淮北“好人文化”的“盆景”漸漸彙聚成“風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8位“中國好人”。只有200多萬人口,卻擁有了這麼多的“中國好人”,淮北特有的“好人文化”現象,得益於我市注重頂層設計,塑造好人文化。依託二十四孝之一蔡順“拾葚供母”故事發生地的人文基礎、小推車參戰支持淮海戰役勝利的紅色基因、建市以來孕育形成“燃燒自己、溫暖他人”的煤城品格等優勢,淮北市把“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作為道德實踐的有效途徑,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舉措,為塑造好人文化、推薦評選好人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市財政每年撥付專項資金,用於幫扶困難好人和道德模範,醫療機構每年為好人組織免費體檢

“中國好人”進校園

我市精築載體,塑造好人風景。在淮北,有一支由部分計程車駕駛員發起的“愛心送考”隊伍已走過10餘年,越來越多的私家車也加入到這一活動中。通過搭建“十萬名黨員做先鋒、同創共建文明城”“尋找感動淮北最美人物”“好人進校園、道德進課堂”等主題活動載體,“爭當好人”成為淮北的主旋律。讓群眾來推薦、評選身邊好人,我市重點依託“家庭居民、單位職工、群團系統、學校師生、主流媒體、網路民眾”六個主管道,推行“樓道(村組)、社區(村)、街道(鄉鎮)、縣區、市級”五級評選,扎實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的機制,湧現出萬餘名各級各類“身邊好人”。

道德之光閃耀全城

捧紅好人“明星”,讓典型風采引領時代風尚,這是我市營造“向善”氛圍的一種創新。除了加強媒體宣傳之外,我市還創新宣講形式,將好人好事編成故事、文藝節目,融入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巡展、巡演、巡講以及“兩學一做”宣講等活動之中。2013年,以我市“中國好人”劉暘故事創作《石榴花兒紅》上演,成為當年安徽省新劇展演的劇碼之一。注重打造傳播陣地,全市形成了“市有好人館、縣區有好人廣場、街道鄉鎮有好人榜、社區村組有好人之家”的宣傳矩陣。由“中國好人”領建的56個公益團隊,以點滴善舉踐行核心價值,引導廣大市民學習好人、崇尚好人、爭做好人,形成了一群好人、滿城新風的文明景象。

以文化人 文化惠民

文化,潤物細無聲。22年來,淮北創建文明城市的歷程,也是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過程,更是以文化人、文化惠民過程。

百箏齊奏慶五一

1999年,隋唐大運河柳孜遺址重見天日,成為當年我市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此後,我市出臺了《淮北市文物保護暫行規定》等一批文物保護檔。與此同時,淮北市影視劇創作開始了輝煌之路。1999年,繼與央視合作電視連續《獨立寒秋》之後,又有《父親》《大姐》《大哥》《大嫂》《美麗村莊》等一批優秀影視劇先後在我市完成實景拍攝,並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獨立寒秋》《父親》分別獲“金鷹獎”,《大哥》《大姐》榮獲“飛天獎”,《大姐》和《美麗村莊》還榮獲全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淮北的影視文化現象被眾多專家進行解讀和研討。

中國石榴博物館

2008年,市博物館、劉開渠紀念館免費向公眾開放。2011年,淮北國家礦山博物館免費開放,此後,我市多家博物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充分發揮博物館紀念館宣傳教育功能。如今,週末家人帶著孩子到我市各博物館去接受文化薰陶已成為許多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2011年6月28日,市文化中心正式啟用,市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基本內容包括公共空間設施場地的免費開放,市民們免費享受著各類公益性講座和展覽等基本文化服務專案,保障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權益。實施基層綜合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和農民文化樂園建設試點工作,我市一直在推進旅遊公共服務工作標準化建設。如今,遍佈各村的農家書屋裡,在各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裡,村民們可以享受文化的浸潤。

童心永向黨 親子誦經典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縱深發展,與文化惠民相結合。僅2016年,我市就組織開展“第三屆文化惠民消費季”“精緻淮北是我家優秀文化進萬家”“我們的節日”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百餘場,放映公益電影3400餘場次、送戲300餘場次,送圖書45600冊。4個省級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通過建設驗收,相繼舉辦淮北市慶祝建黨95周年文藝演出、“淮北是我家”第八屆全市音樂舞蹈大賽等系列活動,參加演出的群眾達4000餘人次。今年11月11日至13日,在市體育中心,由市委宣傳部主辦、淮北日報社承辦的市第八屆讀者節暨第四屆文化惠民消費季又與廣大市民如期相約。精彩的文藝演出、貼心的文化產品組合、優惠的土特產品展銷、“愛心義賣”、新媒體有獎推廣閱讀等活動,為廣大市民奉上精美的“文化大餐”。

全民閱讀漸入人心

22年,淮北文明追夢,最終夢圓今朝!在厚重文化的滋養下,未來的淮北必將更加文明!

覺得有用別忘了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