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深度對比BTC與6種分叉幣!OKEx發佈2X硬分叉處理方案!

全文資訊:

1、一圖看懂比特幣圈的那些事:深度對比BTC與6種分叉幣

2、OKEx發佈2X硬分叉處理方案, BT2歸零風險驟增

3、聯盟鏈演進之路:巨頭離場卻從未落寞 跨行業發展如火如荼

一圖看懂比特幣圈的那些事:深度對比BTC與6種分叉幣

自從今年8月1日比特幣現金(BCH)開了頭之後, 比特幣(BTC)硬分叉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截止目前包括已經分叉成功的, 即將分叉的, 還有宣告失敗的已經多達6種, 光是名字就很容易讓人混淆。 為此, 金色財經將比特幣與幾種分叉幣做一個詳細的總結對比。

上面表格總結了BTC與6種分叉幣BCH、BTG、B2X、BCD、SBTC、BCHC的詳細規格對比, 另外還加入了BTX對比。 需要說明的是, BTX與BTC有一定關係, 但卻並不是由BTC分叉產生。 以下是每種幣的解讀:

BTC(比特幣)

BTC就是大家熟知的比特幣, 是數字貨幣的代名詞, 由傳奇人物中本聰開創, 已經穩定運行8年多的時間, 價格增長了250萬倍, 是當前價值與影響力第一的數字貨幣, 其中的許多故事就不再講述。

BTC的數字貨幣老大的地位無可動搖, 市值已經超過1200以美元, 佔據全部數位貨幣總市值的一大半。 而BTC的價格還在不斷上漲中, 樂觀的估計BTC明年的價格將飆升至1萬美元以上。

從技術角度看BTC相對於其他數位貨幣都不佔優勢,

區塊大小僅為1M, 會出現交易延遲, 交易費也越來越高, 雖然升級加入的SegWit(隔離見證)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問題, 但依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易需求。 因此, 眾多開發者、支持者都在討論擴容問題, 並催生出比特幣現金(BCH)與一系列的硬分叉事件。

Bitcoin Core是BTC的唯一開發團隊, 由一群資深的數位貨幣開發者組成, 基於信念, 對比特幣進行較大的修改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包括SegWit2x在內的擴容一直未能順利進行。

官方網站:https://bitcoin.org/en/bitcoin-core/

BCH(比特幣現金)

BCH, Bitcoin Cash的簡稱, 中文名是比特幣現金。 另外, BCC是BCH早期的名字, 現已棄用。 BCH於2017年8月1日, 比特幣高度478559時分叉, 開創了比特幣分叉的先河, 正如本文所列, BCH之後比特幣分叉事件變得越來越稀疏平常。

BCH是BTC的擴容方案,

使用8M大區塊, 不支持SegWit, 因為開發團隊認為有了8M這麼大的區塊SegWit已變得無關緊要。 BCH吸取了去年乙太坊分叉的教訓, 加入了雙向重放保護, 所以分叉後並沒有出現資產損失等混亂情況。 後來其他的分叉幣也普遍效仿, 普遍加入重放保護。

BCH的挖抗演算法、礦機與BTC相同, 一些礦池還加入BTC/BCH自動切換功能, 可為礦工自動切換至收益高的幣種。 最初BCH採用緊急難度調整機制(EDA), 但後來發現EDA並不夠穩定, 有時候挖礦難度是BTC的3倍以上。 所以BCH於11月13日執行了硬分叉升級, 目前已經加入DAA難度調整機制。

從目前的狀況看, BCH是比特幣幾種分叉幣種最成功的, 影響力不斷擴大, 已經獲得眾多交易所、錢包的支持, 甚至一些幣圈大佬認為BCH才是真正的比特幣。

在11月12日BCH價格瘋狂飆升, 一度達到2500美元的歷史最高點, 市值也一度達到300億美元以上, 短暫的超越乙太坊成為第二大數位貨幣。 但隨後BCH價格出現大幅下滑, 目前正處於波蕩起伏之中。

BCH由BitcoinABC、Bitcoin Unlimited、BitcoinXT等多個團隊共同開發維護, 所以權利並不是集中在一方手中。

官方網站:https://www.bitcoincash.org/

BTG(比特幣黃金)

BTG是Bitcoin Gold的簡稱,中文名為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開發團隊由香港挖礦公司LightningASIC首席執行官廖翔主導,BTG與比特幣高度491407分叉,但在10月25分叉後由於BTG網路還沒有完成開發,所以直到北京時間11月13日淩晨BTG網路才正式上線。

與其他分叉幣相比,BTG並沒有對BTC進行擴容,依然採用1M區塊+SegWit設定,主要改變的是挖礦演算法,為了防止ASIC專用礦機造成的算力過於集中問題,對其進行了限制,改用GPU挖礦,並使用緊急難度調整機制(EDA)。總的來說BTG主要是想解決BTC挖礦算力過於集中與難度調整機制方面的問題。

分叉後在多家交易所上線了BTG期貨,在11月11日時期貨價格達到了500美元上下。但BTG正式上線後,反而關注度驟降,大量比特幣持有者在獲得BTG糖果後紛紛進行拋售,導致BTG價格迅速下跌,截稿時BTG價格已在200美元往下,前景並不被看好。

官方網站:https://bitcoingold.org

BCD(比特幣鑽石)

BCD,是Bitcoin Diamond的縮寫,中文名為比特幣鑽石。由Evey與007團隊聯合開發,Bitcoin Diamond Foundation負責運營。BCD首次公佈是在SegWit2x分叉宣告失敗之後,於比特幣區塊高度495866分叉,預計在11月底進行。BCD使用8M大區塊,支援SegWit,具有重放保護,並使用新的工作驗證演算法創建區塊,相比BTC,它具有轉帳隱私保護功能,交易額也可進行加密。

比特幣鑽石的總發行量為2.1億個,剛好是比特幣的10倍,其中有1.7億個比特幣鑽石提供給比特幣的持有者,分發兌換比例是1BTC:10BCD,其餘4000萬個比特幣現金將自動轉入社區獎勵池作為挖礦獎勵。

11月16日,交易所Okex.com與Btcbox.co.jp宣佈支持BCD。除此之外,還有Exx.com、Aex.com、Cex.com、Kex.com、Coinbene.com和Rightbtc.com等交易所也表示將會上架BCD。

由於BCD目前還沒有分叉,所以暫時討論並不是很多,金色財經會持續跟蹤報導有關BCD的動態。

官方網站:http://www.btcd.io/

B2X

B2X是原定於11月16日(也就是今天)SegWit2x分叉產生的新幣種,但不久前SegWit2x計畫宣佈取消,B2X也一度流產。不過B2X並沒有因此而終結,因為SegWit2x程式已經存在,如果人將其啟動運行,比特幣依然會分叉產生新幣。

之前,B2X期貨已在一些交易所上架,並且交易量超過十萬個幣。SegWit2x分叉如果取消,那麼這些交易就會打水漂,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因此BitcoinX團隊認為,支持SegWit2x計畫並簽署紐約協定的26名成員背叛了B2X投資者,而BitcoinX有理由有必要將B2X持續下去,維護B2X投資者的利益。

BitcoinX團隊對原有的SegWit2x進行了一定改變,修改了挖礦演算法,由原來的ASIC挖礦變為了GPU挖礦。區塊大小仍為2M,支持SegWit,並加入了雙向重放保護,所以這次B2X並不是要與BTC爭誰才是正統,而是要將B2X獨立出來。

分發方面,礦工向運營團隊捐贈20萬個B2X代幣,其中10萬個直接流通,其餘的10萬個B2X將鎖定3年,到下次獎勵減半時發放。

今天是B2X宣告獨立、進行分叉的日子,雖然不知道B2X接下來會有怎麼樣的發展,但相信會激起重重波瀾,金色財經會持續跟蹤報導。

官方網站:https://bitcoin2m.org/

SBTC(超級比特幣)

SBTC,超級比特幣,近幾天冒出來的一種分叉幣。開發團隊是Super Bitcoin,團隊的主導人是大名鼎鼎的“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

SBTC是一種新的比特幣分叉幣,按照Super Bitcoin團隊的說法,SBTC將於2017年12月17日進行硬分叉試驗。SBTC的區塊容量大小為8MB,總發行量為2121萬個,多出來的21萬個為分叉預挖幣。目前圈內爭議最大的就是這憑空多挖出來的21萬個幣,可能會成為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

另外,根據團隊說法,SBTC將融入智慧合約、閃電網路、零知識證明以及移除動態檢查點保護,這些功能正在12月17日分叉試驗時並不具備,將會在2018年陸續增加。

從目前的情況看,Super Bitcoin雖然給出了一些很優越的技術特性,但是否能夠實現是另外一回事,同時SBTC的一些基本特性都沒有提供,很多細節值得商討,尚難以另幣圈玩家與投資者信服。

官方網站:http://www.supersmartbitcoin.com/index_cn.html

BCHC

BCHC,全稱是Bitcoin Clashic,中文名暫且音譯為“比特幣克拉西奇”,知名度與支持率非常低,基本上死掉了。

BCHC是在2017年8月1日比特幣現金分叉時,是通過一次惡意的硬分叉產生的。BCHC有自己的官網,宣傳從8月1日誕生存活至今,但網站內容幾乎完全複製BCH官網,它的特性也與BCH幾乎一致,同樣承若BCHC非常可靠、交易只需幾秒鐘、沒有交易擁堵、技術強大等等,但關鍵的錢包、交易所支援內容卻全部為空,可以認為是山寨版BCH,目前基本沒有錢包和交易商支援BCHC。

Bitcoin Clashic是一個典型的硬分叉反面案例,說明得執行分叉操作很容易,但若得不到社區、礦工、投資者的認可,即便啟動了硬分叉最終也是死掉。

官方網站:http://bitcoinclashic.org/

BTX

前面介紹的B2X,按照Bitcoin X團隊的說法,BTX也是該幣的名字之一。但我們普遍認同SegWit2x分叉產生的新幣名字為B2X。所以下面所介紹的BTX,是另外一種數字貨幣。

BTX嚴格的說並不是比特幣的分叉幣,而是使用比特幣技術建立的全新數位貨幣,開發團隊為Bitcore,在2017年4月24日第一個BTX誕生。

BTX的總發行量為2100萬個,區塊大小達到了20M,支持SegWit。BTX使用Timetravel 10演算法,Diff64_15難度調整機制,使用GPU挖礦,並且每隔2.5分鐘就可以生成一個區塊。

BTX的分發方式比較特別,除去挖礦外,還有空投與快照索賠兩種獲取方式。Bitcore團隊每週會空投發放3%的BTX作為獎勵。此外,比特幣的持有者在特定的日期,通過對比特幣網路拍照,也可以索取BTX獎勵。

根據官網介紹,BTX於2017年11月開始BitZ.com開始交易,交易額已經達到75萬美元。但打開後發行BitZ.com這個網址為空,功能變數名稱正在出售之中。

官方網站:https://www.bitcore.cc/

比特幣分叉熱之後 終將回歸理性

比特幣6種分叉幣的對比與介紹到此為止。綜上,目前已經分叉完成並且成功上線的只有是BCH與BTG兩種,而BCHC雖已分叉但可以認為項目失敗。而B2X、BCD與SBTC三種幣將在今年剩下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陸續完成分叉。

從結果來看,並非技術性能越好的幣,就一定能成為主流,關鍵還是要看支持度,看熱度,這與其他很多行業的產品一樣,會運作能炒作,就會更接近成功,背景與支持者很重要。

BCH從誕生到現在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時間,但已經獲得了相當廣泛的認可,總體的價格也呈不斷上市的趨勢,說明通過硬分叉造就一種主流的數字貨幣,是有可能的。

而從BTG與BCD較低的關注度,以及不太樂觀的價格形勢看,市場並不需要那麼多的BTC分叉幣。到明年硬分叉可能還會更頻繁,還會產生更多的新幣種,但它們之中應該很少能掀起波瀾,將在寂靜中迅速死掉。因為一方面數位貨幣的市場規模還沒有那麼大,無法支撐其那麼多的幣種;另一方面,並不是數位貨幣都有價值,礦工與投資者只會選擇收益最好的數位貨幣。所以,在經歷比特幣分叉熱之後,數位貨幣終將回歸理性。

OKEx發佈2X硬分叉處理方案,BT2歸零風險驟增

11月17日,OKEx發佈聲明稱,將於11月21日啟動Segwit2x硬分叉失敗處理方案。屆時,BT2價格將歸0,同時,用戶可以自行將BT1按1:1兌換為BTC。

Segwit2X,誕生於巴里•希爾伯特(Barry Silbert)發起的《紐約共識》,按照該計畫,將在比特幣區塊494,784觸發硬分叉從而增加區塊大小。

在最初,該計畫簽署者包含絕大多數行業知名企業,但今年開始,陸續有簽署者退出支持該計畫。交易所對待該計畫的處理方案也大不相同。大部分交易所保持中立並承認兩條鏈的市場價值,不過也有交易所堅決反對2X,如Gatecoin和BitMEX。

今年10月,部分交易所發佈關於Segwit2x硬分叉處理機制的公告,並上線BT1/BTC和BT2/BTC交易對。

由於缺乏共識,11月9日,該計畫最初的簽署者代表發佈聯合簽署聲明,宣佈“暫停這個即將到來的2MB區塊大小升級計畫”。

就在預計執行分叉的今天,BitGO CTO Jameson Lopp發佈Twitter稱,每個BTC1(SegWit2X)節點的運行方都被搞砸了,他們在區塊高度494782處被凍結——在分叉應該發生前的兩個區塊。”

截至發稿,尚未有其他交易所發佈類似公告,巴比特將持續關注,請投資者務必注意BT2歸零風險。

聯盟鏈演進之路:巨頭離場卻從未落寞 跨行業發展如火如荼

聯盟鏈的演進之路

2014年前後,區塊鏈從幕後走到台前,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其價值首先被國外金融業所發現。區塊鏈(Blockchain)就是通過去中心化以及信賴的方式共同維護一個可靠的資料庫技術方案。通俗來講,區塊鏈技術就是一種全民參與記帳的方式。

但應用了區塊鏈技術的金融企業們很快發現,這種技術雖好,但是比特幣公有鏈的特性卻不是完全適合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界。公有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其中共識過程的區塊鏈。而注重隱私性和資金安全性的銀行業和金融服務機構既不能使用公有鏈,又不想放棄區塊鏈這塊“大蛋糕”,於是聯盟鏈和私有鏈相繼誕生。

業內外人士普遍認為聯盟鏈是一種介於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區塊鏈,聯盟鏈實際上依舊屬於私有鏈。目前聯盟鏈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

聯盟鏈的特點是:

1)聯盟鏈是自主且可控的,可以很好的進行節點之間的連結。

2)聯盟鏈的運行只需要極少的成本,所以其可以降低開發成本,可以適用於不同的場景。

3)聯盟鏈可以提供快速的交易處理和低廉的交易費用,從而加快交易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4)聯盟鏈上無法讓所有的參與者都看到交易記錄,所以在資料隱私保護方面有很強的特性。

基於聯盟鏈獨有的特性,得到了金融機構和銀行業的普遍關注,R3組成的銀行區塊鏈聯盟就是典型的聯盟鏈結構。

R3區塊鏈聯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採用分散式帳本的聯盟組織,在2015年9月15日正式宣佈成立,創始機構包括巴克萊銀行、高盛、摩根大通、蘇格蘭皇家銀行、瑞銀、西班牙對外銀行、澳洲聯邦銀行、 瑞士信貸銀行、道富銀行這9家銀行機構,後來R3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有70多家金融機構計入。

分散式帳本雖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分散式總帳是建立在多家金融機構之間,若各機構各自為營,會導致創造出來的技術不可以相容共用的局面,所以需要一個基於聯盟鏈結構的組織來制定銀行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行業發展的標準,R3區塊鏈聯盟組織就是通過內部測試區塊鏈技術,正對銀行業的發展需求,尋找開發適合的分散式總帳系統。

如果說R3區塊鏈聯盟研究的是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那麼另外一個更加極客的組織Hyperledger(超級帳本)則是一個更加偏技術的區塊鏈聯盟。

2015年12月,開源世界的旗艦組織,由Linux基金會牽頭,聯合30家初始企業成員,共同宣佈了超級帳本聯合項目,這個項目就是要共同建立一個跨產業且開放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平臺,超級帳本項目使聯盟鏈在除了金融領域以外的領域得到了應用。這個專案的目的是要共同建立並維繫一個跨產業的,開放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平臺。超級帳本項目就是一個“技術驅動”的聯盟。

聯盟鏈不斷應用於不同的場景,但是大部分基於聯盟鏈的項目來自國外,國內起步則比較晚,在2014年4月國內區塊鏈聯盟ChinaLeger成立——中國分散式總帳基礎協議聯盟。這也預示著中國正式加入這場全球區塊鏈競賽當中。

ChinaLeger將會把聯盟鏈結構應用於物聯網當中,形成一種類似於Hyperledger的開源模型,從而開發中國區塊鏈社區,利用和改進當前的區塊鏈技術,以適應中國行業的標準,並且要符合中國的監管環境。

國內聯盟鏈的特點和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異,不論是應用場景,還是聯盟組織的內部標準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1)在美國聯盟鏈首先是應用在銀行業當中,而中國則是在非金融領域採用;

2)在國外聯盟鏈已經有了企業級的應用,但是在中國目前缺乏企業級的應用;

3)聯盟鏈在中國未來可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中國的監管機構非常歡迎這項技術。

國內區塊鏈技術目前還處於尚未成熟階段,要達到企業級的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聯盟鏈基於可以保護資料隱私性的特質得到了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聯盟鏈在中國除了應用金融場景以外,還應用于非金融領域,比如聯盟鏈應用於物聯網、互聯網保險等行業。

成員出走 融資額過大 國外聯盟鏈在爭議中前行

國外的聯盟鏈起步較早,已經在技術研發和企業融資方面先行一步,但成員不斷增多的同時,也有因理念不同而選擇離開。

今年5月份,R3再一次震驚了全球鏈圈——籌集了一筆創紀錄的1.07億美元的投資,這是迄今為止區塊鏈技術公司獲得的最大額度的單筆投資。據R3的公告透露:成員中的40多人參與了1.07億美元的第二階段融資,投資者包括:日本SBI集團、英國滙豐銀行、巴西Bradesco銀行、法國Natixis投資銀行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企業,前兩個階段的籌資只對聯盟成員開放,英特爾除外。

R3區塊鏈聯盟首席執行官David Rutter曾表示:“這筆1.07億美元投資是前所未有的,許多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公司不僅僅在資金上表示支持,還堅定的致力於與R3區塊鏈聯盟合作開發行業解決方案,這將成為新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的基石。”

據悉,今年晚些時候,R3還將再有融資行動。R3成員可能都將參與這種融資行動,該行動共分為三級投資。第一級是面向所有投資者的;第二級要求投資者投入跟股東資金,但向其賦予治理責任,如進入特定的委員會等;第三級則意味著投資者必須要投入更大規模的資金,但可以拿到董事會席位。

但在R3獲得巨額融資的同時,其成員退出聯盟的消息也再次被熱議。2016年11月25日,就曾有一份內部人士洩露的關於R3融資意向的名單顯示:可能會有包括高盛、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摩根斯坦利、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摩根大通、麥格理集團、美國合眾銀行在內的7家成員公司退出R3區塊鏈聯盟融資計畫。

在外界猜測最終退出聯盟的成員名單時,業內關注者可能已經知曉:同年10月31日,高盛就已經終止了R3區塊鏈聯盟成員的身份,但高盛將繼續從事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研發工作。就在高盛宣佈退出的幾個小時之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也宣佈退出R3區塊鏈聯盟。今年4月,摩根大通宣佈退出R3區塊鏈聯盟,在摩根大通宣佈退出之後,R3總經理查理·庫珀(Charley Cooper)將摩根大通比喻為“全球金融同行的‘局外人’”:“摩根大通與R3的分手,是因為追求一條偏向技術的經營道路,這與我們80多位會員所代表的全球金融服務行業的選擇不同。”R3方面也曾針對成員退出的問題發表如下聲明:“諸如R3的技術開發項目,我們已經預料到了成員會發生變化。開發技術需要長期的投入與大量的資源,而我們聯盟的成員是來自不同的行業,各自的能力存在差別,而且這些成員的能力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但對於R3成員紛紛退出聯盟的原因,可謂是眾說紛紜。除了經營道路不同、能力不同等因素之外,利益糾紛也不可忽視。據相關媒體報導:在A輪融資中,R3 此前希望用90%的股份來獲得2億美元的融資,但R3認為自己手中的股份太少,因此,將融資額度改為用60%的股份獲得1.5億美元的融資,R3的估值由此前的2.22億美元提高為2.5億美元,這樣的舉措使不少成員不滿。而正是因為融資行動沒有得到高盛等成員的認可,因此,巨頭們紛紛離場。

高盛、摩根大通等巨頭的離場並不意味著他們對於區塊鏈技術不感興趣,而是他們要開始走“自主研發”之路。高盛在最近五年的時間裡,已經針對金融科技領域進行了10筆風險投資。例如在2015年5月,高盛向比特幣初創公司Circle進行了高達5000萬美元的投資,2016年2月時,又對於DAH這家數字資產控股公司進行投資。在高盛的投資方向引外界猜測的同時,其技術實力也引人矚目:高盛擁有多達9000多名IT技術人員,可以完全滿足自主研發需求,退出區塊鏈聯盟的決策也許可以更好的保護高盛的專利權益。另外,高盛在區塊鏈外匯交易、數位資產等應用方面也極具競爭優勢,即使退出聯盟也可以自立門戶、迅速發展。

摩根大通也在區塊鏈技術的路上不斷前行:今年10月,金色財經已經有消息指出,摩根大通正在推出一種新的由區塊鏈技術推動的銀行間的支付平臺——銀行資訊網路,摩根大通方面認為,該平臺將提高客戶體驗,降低支付所需的時間量與成本,解決支付延遲的問題,區塊鏈的能力已經使其重新思考全球銀行之間如何或許和交換關鍵資訊。同月,摩根大通也宣佈了要收購金融科技企業WePay的消息,希望將其支付服務平臺整合至企業所使用的軟體之中。雖然此前摩根大通CEO戴蒙怒 懟比特幣的新聞一度刷屏,但摩根大通卻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表明其支持區塊鏈的立場。

因此,雖然不少巨頭最終選擇留給R3一個背影,但並不代表這些巨頭們放棄了拓展區塊鏈技術領域的規劃,在離場後,顯然也在通過實際行動實現更高的超越。

上文所述的關於巨頭紛紛離場的消息的確在輿論及技術等方面對於R3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R3的發展將受阻。有人離場的同時,也有更多的公司選擇加入R3區塊鏈聯盟的行列。

11月1日,R3的官網公佈了哥倫比亞金融監管機構加入R3的消息,以求更好的探索區塊鏈對於內部運營的優化效果。哥倫比亞金融監管局(SFC)長官Jorge Castaño Gutiérrez表示:加入R3可以幫助監管部門更好的學習區塊鏈技術,並確保該項技術更加高效、安全的使用。不僅僅是金融監管局,哥倫比亞央行於今年8月時就已經加入了R3聯盟。9月末,秘魯、智利的相關監管機構相繼加入聯盟。5月,迪拜國際金融中心阿布達比全球市場也宣佈加入聯盟。R3聯盟成員離場之後,入場機構再次為聯盟照亮發展前景。

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不僅僅壯大了R3的規模,也使R3的技術發展得到了保障。外界普遍認為聯盟鏈的發展存在以下問題:性能不夠高,多節點與本身節點的問題無法解決;可用性不強,即動態成員准入規則制定方面存在障礙;對於業務資料的隱私保護不夠完善;智慧合約的制定可能無法覆蓋全體節點用戶等。各界巨頭立場之後,R3的區塊鏈技術研發能力引得外界擔憂,但R3用一個個合作項目再次打消了外界的質疑。

當R3處境混亂時,也有不少聲音指出:R3從2015年成立以來,一直未能推出系列落地專案。但最近幾個月來看,R3一直在區塊鏈技術的路上越走越穩。今年6月,R3指出自己正在創建“財務作業系統”,並將其專案與蘋果App Store等平臺進行了比較;同月,R3與荷蘭銀行、德國商業銀行、荷蘭商業銀行和比利時聯合銀行共同開發基於Corda原型的歐洲行業票據解決方案;9月,德商銀行通過R3的Corda框架來完成貨幣市場交易;10月,R3與日本金融巨頭瑞穗聯合進行信用證和提單數位化試點,同月,KYC與Accuity將金融犯罪審查系統整合至R3區塊鏈聯盟的Corda平臺中,希望測試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犯罪審查系統;11月,R3與其22家成員銀行宣佈要基於Corda技術框架建立一個跨境支付平臺;同月,義大利SIA將為銀行客戶,政府機構和企業建立一個擁有600個節點的網路,用於連接R3聯盟開發的區塊鏈應用程式。雖然其中的大部分專案還沒有最終落地、仍處於開發階段,但R3的實際行動顯然已經使外界的質疑不攻自破。

即便大咖離場、飽受質疑,但R3用自己的行動在不斷證明其在做好“聯盟鏈”上的信心與勇氣,依舊在強調同行業或跨行業間的機構或組織間的價值與協同的強相關性以及聯盟內部的弱中心化,仍然希望用區塊鏈技術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聯盟鏈仍在行業間橫向擴張 縱深發展有待時間驗證

國外聯盟鏈生態逐漸成熟後,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技術領域和市場出現了幾大區塊鏈聯盟,以下是國外有代表性的幾個聯盟:

名稱

行業

簡介

R3 CEV

銀行間區塊鏈聯盟

R3區塊鏈聯盟於2015年9月份成立,目前已經有大約40多家國際銀行組織加入,成員幾乎遍佈全球。其主要致力於為銀行提供探索區塊鏈技術的管道以及建立區塊鏈概念性產品。

Hyperledger(超級帳本)

跨行業區塊鏈技術標準

超級帳本(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位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專案,加入成員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臺,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

B3i

保險行業區塊鏈聯盟

歐洲五大保險及再保險公司合作發起區塊鏈專案,旨在找尋潛在新型計畫,提供更為迅捷安全的客戶服務。參與此專案的公司包括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荷蘭全球保險集團(Aegon)、慕尼克再保險公司(Munich Re)、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和蘇黎世保險集團(Zurich),均為該地區最大的同類保險公司。

BiTA

貨運業區塊鏈聯盟

BiTA是由交通管理人員和技術開發人員組成的區塊鏈聯盟,專注于開發貨運行業的區塊鏈標準和區塊鏈教育。包括UPS在內,目前已有超過200家企業申請加入BiTA區塊鏈聯盟。

SAP區塊鏈聯合創新計畫

基於SAP區塊鏈服務

德國軟體巨頭SAP發起的區塊鏈聯盟,該聯盟旨在鼓勵使用對等網路開發分散式業務流程方面的協作。該組織正在SAP雲平臺(SAP Cloud Platform)區塊鏈的幫助下,將區塊鏈整合到“物聯網”,供應鏈和製造業當中。

總結上圖,繼金融業之後,保險和物流業也相繼成立區塊鏈聯盟,而且發展的速度異常迅猛,BiTA在成立之初已經吸引了超過200家貨運貨流企業的加入,歐洲各國最大的同類保險公司也紛紛加入B3i區塊鏈聯盟。

不僅如此,Hyperledger和SAP發起的區塊鏈聯盟開始探索跨行業的區塊鏈技術標準和應用,並且SAP組建的區塊鏈聯盟還鼓勵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總體而言,目前的區塊鏈聯盟正在向橫向拓展階段,進入的行業和融合的技術正在不斷增多,未來有可能推出更多完善的區塊鏈服務。

隨著聯盟鏈的普及和國內市場需求的拉升,近年國內也出現了類似的區塊鏈聯盟:

名稱

行業

簡介

China Ledger

互聯網機構和證券機構

2016年4月,中國分散式總帳基礎協議聯盟(China Ledger聯盟)在北京成立,該聯盟包括11家成員,包括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北京智慧卡技術研究院、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深圳招銀前海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廈門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樂視金融、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等。

金鏈盟

金融機構

金鏈盟是一個非盈利性的研究平臺,成立於2016年5月31日,參與的都是持牌金融機構或金融資訊系統服務提供者,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合作,比如定義聯盟鏈的技術標準、研究應用場景等,促進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

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應用聯盟

邊貿、醫療和能源領域

國內首個獲得政府專項支持的區塊鏈聯盟,成立於2016年11月,已經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同鏈Uni-Ledger”,“大同鏈”已開始在邊貿、醫療和能源領域率先應用。

前海國際區塊鏈聯盟

金融業區塊鏈聯盟

“前海國際區塊鏈生態圈聯盟”前期籌備工作在前海管理局直屬企業——深圳市前海聯合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的主導下,由來自美國的知名區塊鏈應用研發及產業投資企業iBlockchain 負責聯盟的頂層設計、目標定位、章程起草等工作。

國內的區塊鏈聯盟的地域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和經濟開發區,行業資料豐富資金充足,由於國內區塊鏈聯盟經驗整體較為缺乏,一般都依靠政府作為發起者,提供全程指導;區塊鏈聯盟的服務已比較普及,服務物件不再局限於某一行業,同一聯盟,跨行業企業合作現象普遍。

綜上,國內區塊鏈聯盟的業務延伸範圍較廣,聯盟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和完善的資料,但同時如何提高區塊鏈技術水準,使同一區塊鏈適應不同行業的企業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內容僅供參考

BTG是Bitcoin Gold的簡稱,中文名為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開發團隊由香港挖礦公司LightningASIC首席執行官廖翔主導,BTG與比特幣高度491407分叉,但在10月25分叉後由於BTG網路還沒有完成開發,所以直到北京時間11月13日淩晨BTG網路才正式上線。

與其他分叉幣相比,BTG並沒有對BTC進行擴容,依然採用1M區塊+SegWit設定,主要改變的是挖礦演算法,為了防止ASIC專用礦機造成的算力過於集中問題,對其進行了限制,改用GPU挖礦,並使用緊急難度調整機制(EDA)。總的來說BTG主要是想解決BTC挖礦算力過於集中與難度調整機制方面的問題。

分叉後在多家交易所上線了BTG期貨,在11月11日時期貨價格達到了500美元上下。但BTG正式上線後,反而關注度驟降,大量比特幣持有者在獲得BTG糖果後紛紛進行拋售,導致BTG價格迅速下跌,截稿時BTG價格已在200美元往下,前景並不被看好。

官方網站:https://bitcoingold.org

BCD(比特幣鑽石)

BCD,是Bitcoin Diamond的縮寫,中文名為比特幣鑽石。由Evey與007團隊聯合開發,Bitcoin Diamond Foundation負責運營。BCD首次公佈是在SegWit2x分叉宣告失敗之後,於比特幣區塊高度495866分叉,預計在11月底進行。BCD使用8M大區塊,支援SegWit,具有重放保護,並使用新的工作驗證演算法創建區塊,相比BTC,它具有轉帳隱私保護功能,交易額也可進行加密。

比特幣鑽石的總發行量為2.1億個,剛好是比特幣的10倍,其中有1.7億個比特幣鑽石提供給比特幣的持有者,分發兌換比例是1BTC:10BCD,其餘4000萬個比特幣現金將自動轉入社區獎勵池作為挖礦獎勵。

11月16日,交易所Okex.com與Btcbox.co.jp宣佈支持BCD。除此之外,還有Exx.com、Aex.com、Cex.com、Kex.com、Coinbene.com和Rightbtc.com等交易所也表示將會上架BCD。

由於BCD目前還沒有分叉,所以暫時討論並不是很多,金色財經會持續跟蹤報導有關BCD的動態。

官方網站:http://www.btcd.io/

B2X

B2X是原定於11月16日(也就是今天)SegWit2x分叉產生的新幣種,但不久前SegWit2x計畫宣佈取消,B2X也一度流產。不過B2X並沒有因此而終結,因為SegWit2x程式已經存在,如果人將其啟動運行,比特幣依然會分叉產生新幣。

之前,B2X期貨已在一些交易所上架,並且交易量超過十萬個幣。SegWit2x分叉如果取消,那麼這些交易就會打水漂,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因此BitcoinX團隊認為,支持SegWit2x計畫並簽署紐約協定的26名成員背叛了B2X投資者,而BitcoinX有理由有必要將B2X持續下去,維護B2X投資者的利益。

BitcoinX團隊對原有的SegWit2x進行了一定改變,修改了挖礦演算法,由原來的ASIC挖礦變為了GPU挖礦。區塊大小仍為2M,支持SegWit,並加入了雙向重放保護,所以這次B2X並不是要與BTC爭誰才是正統,而是要將B2X獨立出來。

分發方面,礦工向運營團隊捐贈20萬個B2X代幣,其中10萬個直接流通,其餘的10萬個B2X將鎖定3年,到下次獎勵減半時發放。

今天是B2X宣告獨立、進行分叉的日子,雖然不知道B2X接下來會有怎麼樣的發展,但相信會激起重重波瀾,金色財經會持續跟蹤報導。

官方網站:https://bitcoin2m.org/

SBTC(超級比特幣)

SBTC,超級比特幣,近幾天冒出來的一種分叉幣。開發團隊是Super Bitcoin,團隊的主導人是大名鼎鼎的“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

SBTC是一種新的比特幣分叉幣,按照Super Bitcoin團隊的說法,SBTC將於2017年12月17日進行硬分叉試驗。SBTC的區塊容量大小為8MB,總發行量為2121萬個,多出來的21萬個為分叉預挖幣。目前圈內爭議最大的就是這憑空多挖出來的21萬個幣,可能會成為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

另外,根據團隊說法,SBTC將融入智慧合約、閃電網路、零知識證明以及移除動態檢查點保護,這些功能正在12月17日分叉試驗時並不具備,將會在2018年陸續增加。

從目前的情況看,Super Bitcoin雖然給出了一些很優越的技術特性,但是否能夠實現是另外一回事,同時SBTC的一些基本特性都沒有提供,很多細節值得商討,尚難以另幣圈玩家與投資者信服。

官方網站:http://www.supersmartbitcoin.com/index_cn.html

BCHC

BCHC,全稱是Bitcoin Clashic,中文名暫且音譯為“比特幣克拉西奇”,知名度與支持率非常低,基本上死掉了。

BCHC是在2017年8月1日比特幣現金分叉時,是通過一次惡意的硬分叉產生的。BCHC有自己的官網,宣傳從8月1日誕生存活至今,但網站內容幾乎完全複製BCH官網,它的特性也與BCH幾乎一致,同樣承若BCHC非常可靠、交易只需幾秒鐘、沒有交易擁堵、技術強大等等,但關鍵的錢包、交易所支援內容卻全部為空,可以認為是山寨版BCH,目前基本沒有錢包和交易商支援BCHC。

Bitcoin Clashic是一個典型的硬分叉反面案例,說明得執行分叉操作很容易,但若得不到社區、礦工、投資者的認可,即便啟動了硬分叉最終也是死掉。

官方網站:http://bitcoinclashic.org/

BTX

前面介紹的B2X,按照Bitcoin X團隊的說法,BTX也是該幣的名字之一。但我們普遍認同SegWit2x分叉產生的新幣名字為B2X。所以下面所介紹的BTX,是另外一種數字貨幣。

BTX嚴格的說並不是比特幣的分叉幣,而是使用比特幣技術建立的全新數位貨幣,開發團隊為Bitcore,在2017年4月24日第一個BTX誕生。

BTX的總發行量為2100萬個,區塊大小達到了20M,支持SegWit。BTX使用Timetravel 10演算法,Diff64_15難度調整機制,使用GPU挖礦,並且每隔2.5分鐘就可以生成一個區塊。

BTX的分發方式比較特別,除去挖礦外,還有空投與快照索賠兩種獲取方式。Bitcore團隊每週會空投發放3%的BTX作為獎勵。此外,比特幣的持有者在特定的日期,通過對比特幣網路拍照,也可以索取BTX獎勵。

根據官網介紹,BTX於2017年11月開始BitZ.com開始交易,交易額已經達到75萬美元。但打開後發行BitZ.com這個網址為空,功能變數名稱正在出售之中。

官方網站:https://www.bitcore.cc/

比特幣分叉熱之後 終將回歸理性

比特幣6種分叉幣的對比與介紹到此為止。綜上,目前已經分叉完成並且成功上線的只有是BCH與BTG兩種,而BCHC雖已分叉但可以認為項目失敗。而B2X、BCD與SBTC三種幣將在今年剩下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陸續完成分叉。

從結果來看,並非技術性能越好的幣,就一定能成為主流,關鍵還是要看支持度,看熱度,這與其他很多行業的產品一樣,會運作能炒作,就會更接近成功,背景與支持者很重要。

BCH從誕生到現在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時間,但已經獲得了相當廣泛的認可,總體的價格也呈不斷上市的趨勢,說明通過硬分叉造就一種主流的數字貨幣,是有可能的。

而從BTG與BCD較低的關注度,以及不太樂觀的價格形勢看,市場並不需要那麼多的BTC分叉幣。到明年硬分叉可能還會更頻繁,還會產生更多的新幣種,但它們之中應該很少能掀起波瀾,將在寂靜中迅速死掉。因為一方面數位貨幣的市場規模還沒有那麼大,無法支撐其那麼多的幣種;另一方面,並不是數位貨幣都有價值,礦工與投資者只會選擇收益最好的數位貨幣。所以,在經歷比特幣分叉熱之後,數位貨幣終將回歸理性。

OKEx發佈2X硬分叉處理方案,BT2歸零風險驟增

11月17日,OKEx發佈聲明稱,將於11月21日啟動Segwit2x硬分叉失敗處理方案。屆時,BT2價格將歸0,同時,用戶可以自行將BT1按1:1兌換為BTC。

Segwit2X,誕生於巴里•希爾伯特(Barry Silbert)發起的《紐約共識》,按照該計畫,將在比特幣區塊494,784觸發硬分叉從而增加區塊大小。

在最初,該計畫簽署者包含絕大多數行業知名企業,但今年開始,陸續有簽署者退出支持該計畫。交易所對待該計畫的處理方案也大不相同。大部分交易所保持中立並承認兩條鏈的市場價值,不過也有交易所堅決反對2X,如Gatecoin和BitMEX。

今年10月,部分交易所發佈關於Segwit2x硬分叉處理機制的公告,並上線BT1/BTC和BT2/BTC交易對。

由於缺乏共識,11月9日,該計畫最初的簽署者代表發佈聯合簽署聲明,宣佈“暫停這個即將到來的2MB區塊大小升級計畫”。

就在預計執行分叉的今天,BitGO CTO Jameson Lopp發佈Twitter稱,每個BTC1(SegWit2X)節點的運行方都被搞砸了,他們在區塊高度494782處被凍結——在分叉應該發生前的兩個區塊。”

截至發稿,尚未有其他交易所發佈類似公告,巴比特將持續關注,請投資者務必注意BT2歸零風險。

聯盟鏈演進之路:巨頭離場卻從未落寞 跨行業發展如火如荼

聯盟鏈的演進之路

2014年前後,區塊鏈從幕後走到台前,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其價值首先被國外金融業所發現。區塊鏈(Blockchain)就是通過去中心化以及信賴的方式共同維護一個可靠的資料庫技術方案。通俗來講,區塊鏈技術就是一種全民參與記帳的方式。

但應用了區塊鏈技術的金融企業們很快發現,這種技術雖好,但是比特幣公有鏈的特性卻不是完全適合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界。公有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其中共識過程的區塊鏈。而注重隱私性和資金安全性的銀行業和金融服務機構既不能使用公有鏈,又不想放棄區塊鏈這塊“大蛋糕”,於是聯盟鏈和私有鏈相繼誕生。

業內外人士普遍認為聯盟鏈是一種介於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區塊鏈,聯盟鏈實際上依舊屬於私有鏈。目前聯盟鏈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

聯盟鏈的特點是:

1)聯盟鏈是自主且可控的,可以很好的進行節點之間的連結。

2)聯盟鏈的運行只需要極少的成本,所以其可以降低開發成本,可以適用於不同的場景。

3)聯盟鏈可以提供快速的交易處理和低廉的交易費用,從而加快交易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4)聯盟鏈上無法讓所有的參與者都看到交易記錄,所以在資料隱私保護方面有很強的特性。

基於聯盟鏈獨有的特性,得到了金融機構和銀行業的普遍關注,R3組成的銀行區塊鏈聯盟就是典型的聯盟鏈結構。

R3區塊鏈聯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採用分散式帳本的聯盟組織,在2015年9月15日正式宣佈成立,創始機構包括巴克萊銀行、高盛、摩根大通、蘇格蘭皇家銀行、瑞銀、西班牙對外銀行、澳洲聯邦銀行、 瑞士信貸銀行、道富銀行這9家銀行機構,後來R3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有70多家金融機構計入。

分散式帳本雖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分散式總帳是建立在多家金融機構之間,若各機構各自為營,會導致創造出來的技術不可以相容共用的局面,所以需要一個基於聯盟鏈結構的組織來制定銀行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行業發展的標準,R3區塊鏈聯盟組織就是通過內部測試區塊鏈技術,正對銀行業的發展需求,尋找開發適合的分散式總帳系統。

如果說R3區塊鏈聯盟研究的是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那麼另外一個更加極客的組織Hyperledger(超級帳本)則是一個更加偏技術的區塊鏈聯盟。

2015年12月,開源世界的旗艦組織,由Linux基金會牽頭,聯合30家初始企業成員,共同宣佈了超級帳本聯合項目,這個項目就是要共同建立一個跨產業且開放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平臺,超級帳本項目使聯盟鏈在除了金融領域以外的領域得到了應用。這個專案的目的是要共同建立並維繫一個跨產業的,開放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平臺。超級帳本項目就是一個“技術驅動”的聯盟。

聯盟鏈不斷應用於不同的場景,但是大部分基於聯盟鏈的項目來自國外,國內起步則比較晚,在2014年4月國內區塊鏈聯盟ChinaLeger成立——中國分散式總帳基礎協議聯盟。這也預示著中國正式加入這場全球區塊鏈競賽當中。

ChinaLeger將會把聯盟鏈結構應用於物聯網當中,形成一種類似於Hyperledger的開源模型,從而開發中國區塊鏈社區,利用和改進當前的區塊鏈技術,以適應中國行業的標準,並且要符合中國的監管環境。

國內聯盟鏈的特點和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異,不論是應用場景,還是聯盟組織的內部標準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1)在美國聯盟鏈首先是應用在銀行業當中,而中國則是在非金融領域採用;

2)在國外聯盟鏈已經有了企業級的應用,但是在中國目前缺乏企業級的應用;

3)聯盟鏈在中國未來可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中國的監管機構非常歡迎這項技術。

國內區塊鏈技術目前還處於尚未成熟階段,要達到企業級的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聯盟鏈基於可以保護資料隱私性的特質得到了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聯盟鏈在中國除了應用金融場景以外,還應用于非金融領域,比如聯盟鏈應用於物聯網、互聯網保險等行業。

成員出走 融資額過大 國外聯盟鏈在爭議中前行

國外的聯盟鏈起步較早,已經在技術研發和企業融資方面先行一步,但成員不斷增多的同時,也有因理念不同而選擇離開。

今年5月份,R3再一次震驚了全球鏈圈——籌集了一筆創紀錄的1.07億美元的投資,這是迄今為止區塊鏈技術公司獲得的最大額度的單筆投資。據R3的公告透露:成員中的40多人參與了1.07億美元的第二階段融資,投資者包括:日本SBI集團、英國滙豐銀行、巴西Bradesco銀行、法國Natixis投資銀行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企業,前兩個階段的籌資只對聯盟成員開放,英特爾除外。

R3區塊鏈聯盟首席執行官David Rutter曾表示:“這筆1.07億美元投資是前所未有的,許多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公司不僅僅在資金上表示支持,還堅定的致力於與R3區塊鏈聯盟合作開發行業解決方案,這將成為新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的基石。”

據悉,今年晚些時候,R3還將再有融資行動。R3成員可能都將參與這種融資行動,該行動共分為三級投資。第一級是面向所有投資者的;第二級要求投資者投入跟股東資金,但向其賦予治理責任,如進入特定的委員會等;第三級則意味著投資者必須要投入更大規模的資金,但可以拿到董事會席位。

但在R3獲得巨額融資的同時,其成員退出聯盟的消息也再次被熱議。2016年11月25日,就曾有一份內部人士洩露的關於R3融資意向的名單顯示:可能會有包括高盛、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摩根斯坦利、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摩根大通、麥格理集團、美國合眾銀行在內的7家成員公司退出R3區塊鏈聯盟融資計畫。

在外界猜測最終退出聯盟的成員名單時,業內關注者可能已經知曉:同年10月31日,高盛就已經終止了R3區塊鏈聯盟成員的身份,但高盛將繼續從事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研發工作。就在高盛宣佈退出的幾個小時之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也宣佈退出R3區塊鏈聯盟。今年4月,摩根大通宣佈退出R3區塊鏈聯盟,在摩根大通宣佈退出之後,R3總經理查理·庫珀(Charley Cooper)將摩根大通比喻為“全球金融同行的‘局外人’”:“摩根大通與R3的分手,是因為追求一條偏向技術的經營道路,這與我們80多位會員所代表的全球金融服務行業的選擇不同。”R3方面也曾針對成員退出的問題發表如下聲明:“諸如R3的技術開發項目,我們已經預料到了成員會發生變化。開發技術需要長期的投入與大量的資源,而我們聯盟的成員是來自不同的行業,各自的能力存在差別,而且這些成員的能力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但對於R3成員紛紛退出聯盟的原因,可謂是眾說紛紜。除了經營道路不同、能力不同等因素之外,利益糾紛也不可忽視。據相關媒體報導:在A輪融資中,R3 此前希望用90%的股份來獲得2億美元的融資,但R3認為自己手中的股份太少,因此,將融資額度改為用60%的股份獲得1.5億美元的融資,R3的估值由此前的2.22億美元提高為2.5億美元,這樣的舉措使不少成員不滿。而正是因為融資行動沒有得到高盛等成員的認可,因此,巨頭們紛紛離場。

高盛、摩根大通等巨頭的離場並不意味著他們對於區塊鏈技術不感興趣,而是他們要開始走“自主研發”之路。高盛在最近五年的時間裡,已經針對金融科技領域進行了10筆風險投資。例如在2015年5月,高盛向比特幣初創公司Circle進行了高達5000萬美元的投資,2016年2月時,又對於DAH這家數字資產控股公司進行投資。在高盛的投資方向引外界猜測的同時,其技術實力也引人矚目:高盛擁有多達9000多名IT技術人員,可以完全滿足自主研發需求,退出區塊鏈聯盟的決策也許可以更好的保護高盛的專利權益。另外,高盛在區塊鏈外匯交易、數位資產等應用方面也極具競爭優勢,即使退出聯盟也可以自立門戶、迅速發展。

摩根大通也在區塊鏈技術的路上不斷前行:今年10月,金色財經已經有消息指出,摩根大通正在推出一種新的由區塊鏈技術推動的銀行間的支付平臺——銀行資訊網路,摩根大通方面認為,該平臺將提高客戶體驗,降低支付所需的時間量與成本,解決支付延遲的問題,區塊鏈的能力已經使其重新思考全球銀行之間如何或許和交換關鍵資訊。同月,摩根大通也宣佈了要收購金融科技企業WePay的消息,希望將其支付服務平臺整合至企業所使用的軟體之中。雖然此前摩根大通CEO戴蒙怒 懟比特幣的新聞一度刷屏,但摩根大通卻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表明其支持區塊鏈的立場。

因此,雖然不少巨頭最終選擇留給R3一個背影,但並不代表這些巨頭們放棄了拓展區塊鏈技術領域的規劃,在離場後,顯然也在通過實際行動實現更高的超越。

上文所述的關於巨頭紛紛離場的消息的確在輿論及技術等方面對於R3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R3的發展將受阻。有人離場的同時,也有更多的公司選擇加入R3區塊鏈聯盟的行列。

11月1日,R3的官網公佈了哥倫比亞金融監管機構加入R3的消息,以求更好的探索區塊鏈對於內部運營的優化效果。哥倫比亞金融監管局(SFC)長官Jorge Castaño Gutiérrez表示:加入R3可以幫助監管部門更好的學習區塊鏈技術,並確保該項技術更加高效、安全的使用。不僅僅是金融監管局,哥倫比亞央行於今年8月時就已經加入了R3聯盟。9月末,秘魯、智利的相關監管機構相繼加入聯盟。5月,迪拜國際金融中心阿布達比全球市場也宣佈加入聯盟。R3聯盟成員離場之後,入場機構再次為聯盟照亮發展前景。

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不僅僅壯大了R3的規模,也使R3的技術發展得到了保障。外界普遍認為聯盟鏈的發展存在以下問題:性能不夠高,多節點與本身節點的問題無法解決;可用性不強,即動態成員准入規則制定方面存在障礙;對於業務資料的隱私保護不夠完善;智慧合約的制定可能無法覆蓋全體節點用戶等。各界巨頭立場之後,R3的區塊鏈技術研發能力引得外界擔憂,但R3用一個個合作項目再次打消了外界的質疑。

當R3處境混亂時,也有不少聲音指出:R3從2015年成立以來,一直未能推出系列落地專案。但最近幾個月來看,R3一直在區塊鏈技術的路上越走越穩。今年6月,R3指出自己正在創建“財務作業系統”,並將其專案與蘋果App Store等平臺進行了比較;同月,R3與荷蘭銀行、德國商業銀行、荷蘭商業銀行和比利時聯合銀行共同開發基於Corda原型的歐洲行業票據解決方案;9月,德商銀行通過R3的Corda框架來完成貨幣市場交易;10月,R3與日本金融巨頭瑞穗聯合進行信用證和提單數位化試點,同月,KYC與Accuity將金融犯罪審查系統整合至R3區塊鏈聯盟的Corda平臺中,希望測試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犯罪審查系統;11月,R3與其22家成員銀行宣佈要基於Corda技術框架建立一個跨境支付平臺;同月,義大利SIA將為銀行客戶,政府機構和企業建立一個擁有600個節點的網路,用於連接R3聯盟開發的區塊鏈應用程式。雖然其中的大部分專案還沒有最終落地、仍處於開發階段,但R3的實際行動顯然已經使外界的質疑不攻自破。

即便大咖離場、飽受質疑,但R3用自己的行動在不斷證明其在做好“聯盟鏈”上的信心與勇氣,依舊在強調同行業或跨行業間的機構或組織間的價值與協同的強相關性以及聯盟內部的弱中心化,仍然希望用區塊鏈技術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聯盟鏈仍在行業間橫向擴張 縱深發展有待時間驗證

國外聯盟鏈生態逐漸成熟後,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技術領域和市場出現了幾大區塊鏈聯盟,以下是國外有代表性的幾個聯盟:

名稱

行業

簡介

R3 CEV

銀行間區塊鏈聯盟

R3區塊鏈聯盟於2015年9月份成立,目前已經有大約40多家國際銀行組織加入,成員幾乎遍佈全球。其主要致力於為銀行提供探索區塊鏈技術的管道以及建立區塊鏈概念性產品。

Hyperledger(超級帳本)

跨行業區塊鏈技術標準

超級帳本(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位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專案,加入成員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臺,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

B3i

保險行業區塊鏈聯盟

歐洲五大保險及再保險公司合作發起區塊鏈專案,旨在找尋潛在新型計畫,提供更為迅捷安全的客戶服務。參與此專案的公司包括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荷蘭全球保險集團(Aegon)、慕尼克再保險公司(Munich Re)、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和蘇黎世保險集團(Zurich),均為該地區最大的同類保險公司。

BiTA

貨運業區塊鏈聯盟

BiTA是由交通管理人員和技術開發人員組成的區塊鏈聯盟,專注于開發貨運行業的區塊鏈標準和區塊鏈教育。包括UPS在內,目前已有超過200家企業申請加入BiTA區塊鏈聯盟。

SAP區塊鏈聯合創新計畫

基於SAP區塊鏈服務

德國軟體巨頭SAP發起的區塊鏈聯盟,該聯盟旨在鼓勵使用對等網路開發分散式業務流程方面的協作。該組織正在SAP雲平臺(SAP Cloud Platform)區塊鏈的幫助下,將區塊鏈整合到“物聯網”,供應鏈和製造業當中。

總結上圖,繼金融業之後,保險和物流業也相繼成立區塊鏈聯盟,而且發展的速度異常迅猛,BiTA在成立之初已經吸引了超過200家貨運貨流企業的加入,歐洲各國最大的同類保險公司也紛紛加入B3i區塊鏈聯盟。

不僅如此,Hyperledger和SAP發起的區塊鏈聯盟開始探索跨行業的區塊鏈技術標準和應用,並且SAP組建的區塊鏈聯盟還鼓勵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總體而言,目前的區塊鏈聯盟正在向橫向拓展階段,進入的行業和融合的技術正在不斷增多,未來有可能推出更多完善的區塊鏈服務。

隨著聯盟鏈的普及和國內市場需求的拉升,近年國內也出現了類似的區塊鏈聯盟:

名稱

行業

簡介

China Ledger

互聯網機構和證券機構

2016年4月,中國分散式總帳基礎協議聯盟(China Ledger聯盟)在北京成立,該聯盟包括11家成員,包括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北京智慧卡技術研究院、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深圳招銀前海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廈門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樂視金融、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等。

金鏈盟

金融機構

金鏈盟是一個非盈利性的研究平臺,成立於2016年5月31日,參與的都是持牌金融機構或金融資訊系統服務提供者,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合作,比如定義聯盟鏈的技術標準、研究應用場景等,促進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

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應用聯盟

邊貿、醫療和能源領域

國內首個獲得政府專項支持的區塊鏈聯盟,成立於2016年11月,已經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同鏈Uni-Ledger”,“大同鏈”已開始在邊貿、醫療和能源領域率先應用。

前海國際區塊鏈聯盟

金融業區塊鏈聯盟

“前海國際區塊鏈生態圈聯盟”前期籌備工作在前海管理局直屬企業——深圳市前海聯合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的主導下,由來自美國的知名區塊鏈應用研發及產業投資企業iBlockchain 負責聯盟的頂層設計、目標定位、章程起草等工作。

國內的區塊鏈聯盟的地域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和經濟開發區,行業資料豐富資金充足,由於國內區塊鏈聯盟經驗整體較為缺乏,一般都依靠政府作為發起者,提供全程指導;區塊鏈聯盟的服務已比較普及,服務物件不再局限於某一行業,同一聯盟,跨行業企業合作現象普遍。

綜上,國內區塊鏈聯盟的業務延伸範圍較廣,聯盟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和完善的資料,但同時如何提高區塊鏈技術水準,使同一區塊鏈適應不同行業的企業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內容僅供參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